《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6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景物描述、细节描述的作用。
2、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述的作用。
二)知识和潜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了解作家作品;3、学习本文透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1、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2、训练学生透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述把握人物性格的潜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字、词,理清思路和线索2、了解作家作品教学步骤:一、导入: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之后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资料,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思路一)、积累字、词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赍发(jī)喝彩(hè)砧辱模样(mú)B、差拨(chāi)彤云(tóng)洗漱央浼(měi)c、酒撰调和(tiáo)迤逦朔风(shuò)D、提防(tí)仓廒(áo)吹撼毡笠(zhān)解析:A、玷辱c、酒馔D、提防(dī)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B、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c、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不见)解析:消耗:消息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师生共同理清思路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1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ppt1: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二、品读故事情节(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
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
(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Ppt4:四张连环画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学会欣赏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 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1. 导入新课(1)简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记录不懂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讨论。
3. 合作探讨(1)小组内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共同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文本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讲解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的欣赏能力。
1. 文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参考资料:有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评论、解析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课文的情节安排技巧。
(草蛇灰线,脉在千里之外)3.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二、学法指南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中,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本文你应该特别注意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对塑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三、课文精讲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简析】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简析】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d54d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b.png)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基于此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二、说目标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教学难点:分析“风雪”这一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法于漪老师曾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本课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
五、说学法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
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学生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绰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豹子头林冲,由此导入课文。
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读进去,况且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象征手法和寓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2)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剖析象征手法和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
3. 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多媒体:故事封面、插图、相关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析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六、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著或改编教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篇1 设计思想1、设法将学生深深地引入课文之中。
2、引导学生既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又注重对文章细节的品评欣赏。
3、运用“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小说、品细节、悟主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相关情节。
(2)古代白话字词积累整合。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探究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伏笔照应的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片、DVD、大屏幕、课件2、预习要求:(1)读课文、读注解、理解部分古代白话词语含义。
(2)读课文试着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阅读《水浒传》7—11回,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情节。
3、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循环播放《好汉歌》当唱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句时,点出林冲在山神庙前风雪之夜手刃仇敌的英雄画面。
二.教学活动设计之一: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6段)酒店沧州遇旧买刀寻敌。
第二部分(7—10段)草料场接管草料场。
第三部分(11—12段)山神庙怒杀陆谦。
三.教学活动设计之二:重点探究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问题设置1、文章第二段“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下菜疏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一句中这两个是什么人?为何“闪将”进来,而不是“走(跑、跳、跺、闯、挤)将入店里来”?这个字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研读课文,注重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注重课堂生成过程。
)学生讨论提出:文章第三段开头“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
’”并且注解释不尴尬:鬼鬼祟祟,不正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小说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的环境描写,把握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精读、细读、深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把握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方法。
【教学方法】
新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教学法、讲授法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对阅读小说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看到环境描写的部分就直接跳过。
导致大多学生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所知甚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了解。
因此,在讲解本课的环境描写之前,有必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在学生详细了解了环境描写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才会在做该考点的相关习题,才会在今后的阅读中重视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法:回顾小说三要素这一知识点,引出环境描写。
用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二)为什么开学的时候总是下雨?
二、环境描写
方法:列出概念,再为学生举例子,加深理解。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地域风貌、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变化、阴晴雨雪、山川日月、森林湖海等。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方法:给出经典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例子,教师跟学生共同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中借助新媒体技术,插入电影片段、广告片段、影视剧图片、网络热门片段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
(二)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开头)
以电影《边城》爷爷进城片段为例
明确:1.反映湘西世界单纯自然的民风。
2.反映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相互信任。
3.交代湘西世界的古朴宁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端午节。
(四)渲染故事气氛(开头)
(五)烘托人物形象、心情(人物周围)
以网络流行片段为例
今天的雨很大系列:
今天的雨很大,下的比依萍找亲爸要钱那天还要大!
今天的雨很大,下的比楚雨荨跟慕容云海分手那天还要大!
今天的雨很大,下的比若曦罚跪御花园那天还要大!
今天的雨很大,下的比乔峰打死阿朱那天还要大!
(六)暗示、推动情节发展(中间)
插入德芙巧克力广告讲解
(七)深化作品主题(结尾)
以《祝福》结尾为例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
四、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活动:1.上课前下发导学案(如果有条件的话),要求学生提前完成。
2.列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打印在小纸条上,由各个小组抽取。
3.对学生分析得不够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
学生活动:1.提前预习,思考导学案上的题目。
2.上课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整合答案,选派代表到黑板上讲解。
(一)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场大雪来。
(二)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
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
(三)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四)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五)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六)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七)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
五、分析课外经典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探究过程: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2.教师在各组间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示;3.学生选派发言代表分析作用;4.教师总结,明确答案。
(一)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
——罗贯中《三国演义》
(二)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
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w ù dì)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
——施耐庵《水浒传》节选
(三)第一处:和两个公人去房外净手,看见星光满天。
(心头郁闷)
第二处:三个人便趁星光之下,望林木深处小路上只顾走。
(惊慌失措)
第三处:一只快船飞也似从上水头急溜下来。
船上有三个人,
一条大汉,手里横着托叉,立在船头上。
梢头两个后
生,摇着两把快橹。
星光之下,早到面前。
(心惊胆碎)
第四处:宋江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
(如释重负)
——施耐庵《水浒传》节选
六、课堂总结
金圣叹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108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写108个人的性格,真是108样。
”其中的环境描写更是精彩绝伦,我们要学会揣摩、迁移、模仿。
七、作业布置
A.挑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高考题。
B.搜集小说作品中环境描写的段落,并分析其作用,至少三处。
八、课后反思
(一)电影片段、广告片段、武侠小说、电视剧人物的插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这方面充分地利用了新媒体技术。
(二)学生在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具体分析课内文章环境描写语句的作用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分析课外的小说中经典的环境描写的语句就有一些吃力了,这方面的能力还需加强。
(三)在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应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但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只好由教师讲解,这样做的效果肯定是不如学生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记忆深刻。
(四)讲述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环节,多与学生互动,借助新媒体技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新媒体技术是否会喧宾夺主,让学生忽略了对知识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