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2(桩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2(桩基础)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工程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4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为2.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土层代号1-22-12-23名称厚度m2.09.04.0>10含水量w(%)38.226.721.6天然重孔塑性度?隙ps指数(kn/m3)比empaip18.818.919.620.1十九点八一五一二液性指数IL1 00.600.4直剪试验(直快)内摩擦角??杂填土灰色粉质粘土灰黄色粉质粘土粉砂夹粉质粘土212025内聚力c(kPa)121615压缩模量es(mpa)4.67.08.2承载力标准值FK(kPa)1202202601.020.340.750.540.61.02、桩基设计数据建筑桩基安全等级为2级。
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vk=3200kn,mk=400kn?m,hk=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2.0m。
根据地质资料,以灰色黄土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截面尺寸为300?300mm,桩长10.0m。
桩身材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fm=16.5mpa;主筋采用4?16,其强度设计值fy=310mpa.承台材料: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5MPa,抗弯抗压强度设计值FM=16.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ft=1.5MPa桩静载试验曲线如图所示。
荷重p(kn)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0024沉降68十12一千四百一十六万一千八百二十s(mm)3.设计内容及要求图1单桩垂直静载荷试验的p-s曲线一(1)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和特征值的计算(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3)群桩中基桩受力验算(4)群桩承载力验算(5)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6)桩及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承台配筋图及必要的施工说明(7)需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桩基工程计划书范文

桩基工程计划书范文1. 引言本桩基工程计划书旨在对桩基工程的实施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工程背景、工程目标、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期安排、工作人员及资源需求等内容。
本计划书将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得以控制。
2. 工程背景桩基工程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到支撑、固定地基的作用,通常用于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等工程中。
本次桩基工程计划书所涉及工程为某城市的一座高层建筑项目。
该建筑总高度为100米,地下室深度为20米,需要进行桩基工程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工程目标本桩基工程计划的目标是确保桩基施工工艺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且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同时,通过合理的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保证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4. 工作范围本次桩基工程计划涉及以下工作范围:•桩基设计:根据建筑设计和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桩基设计方案。
•材料采购: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桩基施工所需材料。
•桩基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桩基的施工工作。
•施工监督:对桩基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5. 工作任务为了达到工程目标,本次桩基工程计划将执行以下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地质勘察,确定地层情况,为桩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进行桩基设计,确定合适的桩基类型和参数。
•制定桩基施工方案,包括桩基施工工艺和方法。
•编制桩基施工图纸,进行预埋桩处理和施工标志的设置。
•采购桩基施工所需材料,确保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组织桩基施工,协调各方工作。
•进行桩基施工的监督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完成桩基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6. 工期安排本次桩基工程计划的工期为30天,具体的工期安排如下:工序起始日期完成日期地质勘察2022-01-01 2022-01-05桩基设计2022-01-06 2022-01-10施工方案制定2022-01-11 2022-01-15施工图纸编制2022-01-16 2022-01-20材料采购2022-01-21 2022-01-25桩基施工2022-01-26 2022-02-15施工监督2022-02-16 2022-02-20质量验收2022-02-21 2022-02-287. 工作人员及资源需求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配备以下工作人员和资源:•工程经理:负责整个桩基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协调各方工作。
桩基础设计指导书任务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指任导务书书城建系市政教研室2011-5-18一、《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2、设计目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应用能力,经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桥梁地基桩基础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思想;(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运用桥梁地基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律;(4)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3、设计内容(1)通过上部结构形式及荷载的要求,确定基础类别和形式;(2)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确定基础的埋深及对地基的验算内容;(3)根据设计题目要求的内容,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确定设计的详细内容和设计步骤;(4)验算桩基和承台的强度并进行配筋计算(选做);(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6)绘制所设计的基础施工图。
4、设计要求(1)绘图符合规范要求;(2)提交纸质和电子文档设计成果各一份;(3)其余按学院、系规定。
5、评分标准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优秀: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计算书内容准确无误,内容全面,书写清楚。
图纸图面整洁,内容全面,图面标注正确,符合制图标准。
在设计过程中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课不缺席。
良好: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计算书内容有少量一般性计算错误,内容全面,书写清楚。
图纸图面较整洁,内容全面,图面标注经提问后基本能符合制图标准。
上课不缺席。
中等: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计算书内容有少量一般性计算错误,内容不全,书写较清楚。
图纸图面不够整洁,内容不全,图面标注基本能符合制图标准。
上课不缺席。
及格:尚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计算书有明显错误,内容不全,书写潦草。
图纸图面较脏,内容不全,图面标注有明显错误,经提问后尚能正确回答。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1、研究地质勘察报告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一次如下:① 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为1.5m ,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95=② 号土层:淤泥质土,层厚5.5m ,流塑,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65=③ 号土层:粉砂,层厚3.2m ,稍密,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10= ④ 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5.8m ,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165= ⑤ 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a ak KP f 280= 1.3、 岩土设计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地基承载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2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k q 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pk q 单位KPa土层编号 土层编号桩的侧 阻力sk q桩的端 阻力pk q土层编号 土层编号桩的侧 阻力sk q桩的端 阻力pk q① 素填土 22 - ④ 粉质粘土 58 900 ② 淤泥质土 20 - ⑤ 粉砂土 75 2000 ③粉砂52-1.4水文地质条件⑴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⑵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4.5m 。
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沙土、粉土。
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 ,宽9.6m 。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 400mm ,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所示。
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根据地质勘查资料,确定第⑤层粉砂层为桩端持力层。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方桩,400mm ×400mm 桩长为15.7m 。
桩顶嵌入承台70mm ,桩端进持力层1.2m 承台埋深为1.5m 。
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3.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根据静载力触探法公式:p pk i sik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4×(×20×+52×+58×+75×+2000×× = KN3.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aRa=K Q uk =248.1444= KN式中安全系数K=24. 确定桩数n ,布置及承台尺寸4.1 桩数n最大轴力标准值,KN F k 2280=初步估算桩数,由于柱子是偏心受压,考虑一定的系数,按规范取~。
(完整版)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目录1设计任务 (2)1.1设计资料 (2)1.2设计要求 (3)2 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3)3 单桩承载力确定 (3)3.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3)4 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 (4)5 复合桩基荷载验算 (6)6 桩身和承台设计 (9)7 沉降计算 (14)8 构造要求及施工要求 (20)8.1预制桩的施工 (20)8.2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21)8.3凝土预制桩的沉桩 (22)8.4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23)8.5结论与建议 (25)9 参考文献 (25)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1、某地方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1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承台底面埋深:D =2.1m。
(二)、设计要求:1、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选择2、确定单桩承载力3、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4、群桩承载力验算5、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6、承台设计计算7、群桩沉降计算8、绘制桩承台施工图二、桩基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表明,在柱下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故考虑选用桩基础。
由地基勘查资料,确定选用第四土层黄褐色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
根据工程请况承台埋深 2.1m,预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450㎜×450㎜。
桩长21.1m。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持力层,确定桩的断面尺寸和长度。
根据地质条件以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为持力层,采用截面为450×450mm的预置钢筋混凝土方桩,桩尖进入持力层1.0m;镶入承台0.1m,桩长21.1 m。
承台底部埋深2.1 m。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Quk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Quk= Qsk+ Qpk=µ∑qsikli+qpkApQ——单桩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N)skQ——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N)pku——桩的横断面周长(m)A——桩的横断面底面积(2m)pL——桩周各层土的厚度(m)iq——桩周第i层土的单位极限摩阻力标准值(a kP)sikq——桩底土的单位极限端阻力标准值(a kP)pk桩周长:µ=450×4=1800mm=1.8m桩横截面积:Ap=0.45²=0.2025㎡桩侧土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ik:查表得:用经验参数法:粉质粘土层:L I=0.95,取qsk=35kPa淤泥质粉质粘土:qsk=29kPa粉质粘土:L I=0.70,取qsk=55kPa桩端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查表得:qpk=2200 kPa用经验参数法求得Quk1=1.8×(35×8.0+29×12.0+1.0×55) +2200×0.2025=1674.9KN用静力触探法求得Quk2=1.8×(36×8.0+43×12.0+1.0×111) +1784.5×0.2025=2008.4KN3、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并且确定桩数n和桩的布置先不考虑群桩效应,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为:R=Qsk/rs+Qpk/rpR——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设计值,kNQ——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力标准值,kNsk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力标准值,kNpkγ——桩侧阻力分项抗力系数sγ——桩端阻力分项抗力系数p用经验参数法时:查表rs=rp=1.65R1=Qsk/rs+Qpk/rp=1229.4/1.65+445.5/1.65=1015.09KN 用静力触探法时:查表rs=rp=1.60R2=Qsk/rs+Qpk/rp=1647/1.60+361.4/1.60=1255.25KNRz=min(R1,R2)= 1015.09 KN四、桩数布置及承台设计根据设计资料,以轴线⑦为例。
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中南大学)

.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 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5m,双块式无碴轨道及双侧1.7m宽人行道,其重量为44.4kN/m。
2. 桥跨:等跨L=31.1m无碴桥面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全长32.6m,梁端缝0.1m,梁高3m,梁宽13.4m,每孔梁重8530kN,简支箱梁支座中心距梁端距离0.75m,同一桥墩相邻梁支座间距1.6m。
轨底至梁底高度为3.7m,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高0.173m,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
3. 建筑材料:支承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4. 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土层平均容重γ=20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ϕ=28°。
地下水位标高:+30.5。
5. 标高:梁顶标高+54.483m,墩底+33.31m。
6. 风力:ω=800Pa (桥上有车)。
7. 桥墩尺寸:如图1。
二、设计荷载:1. 承台底外力合计:双线、纵向、二孔重载:N=18629.07kN H=341.5kN M= 4671.75kN双线、纵向、一孔重载:N 17534.94kN,H=341.5kN,M=4762.57kN.m2. 墩顶外力:双线、纵向、一孔重载:H=253.44 kN,M=893.16 kN.m。
三、设计要求:1、选定桩的类型和施工方法,确定桩的材料、桩长、桩数及桩的排列。
2、检算下列项目(1)单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二孔重载);(2)群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二孔重载);(3)墩顶水平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4)桩身截面配筋计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5)桩在土面处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
3、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一份(2)设计图纸(2号图,铅笔图)一张(3)电算结果四、附加说明:1、如布桩需要,可变更图1中承台尺寸;2、任务书中荷载系按图1尺寸进行计算的结果,如承台尺寸变更,应对其竖向荷载进行相应调整。
桩基工程方案怎么写

桩基工程方案怎么写一、项目背景桩基础工程是指为了支持和固定建筑物的基础而设置的一种工程,主要用于土壤较差或者建筑物需要承受较大荷载的情况下。
桩基础工程在建设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编制一份合理可行的桩基工程方案对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勘测1、地质概况根据对工程场地的地质勘测数据分析,本工程场地属于层状沉积岩层地质类型,主要由粘土和砂岩组成。
土壤主要以粘土、节理、夹砂砾岩等为主要组成部分。
在地基层中,存在较多的软弱土层和岩溶裂隙,土体的均质性较差,局部存在间断的软土和松散砾石。
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处于3-5米深度。
2、地质特征地质勘查显示,场地通常存在薄层次的尖灰岩,软强统砂、粉细砂、泥质细砂,泥灰岩,泥石,夹砂易水化粘土等土层。
其中尖灰岩、泥灰岩等具有比较坚实的地层,主力承载范围在9-13米。
三、荷载计算1、建筑物荷载该工程的建筑物是一座6层高的商业综合体,主要承受人员的活动荷载、家具重力和其他的临时荷载。
根据设计要求,建筑物的总荷载为2000kN。
2、环境荷载考虑到周围环境的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自重荷载等共同作用的荷载,均需要在桩基工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
四、工程目标1、在桩基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和周围环境的荷载作用,确保桩基工程的安全可靠。
2、合理设计桩基工程方案,确保桩体合理排布、承载力合适和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根据地质勘测数据,确保桩基工程设计符合土质条件,避免由于土质变化而引起后续工程施工问题。
五、桩基类型结合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对于工程的施工至关重要。
在本工程中,考虑采用的桩基类型有:钻孔灌注桩、螺旋桩和浇筑桩。
1、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采用机械挖孔的方式,在挖孔的同时用泥浆进行支护,防止坍塌和渗水。
主要适用于较软土层和非耐水土层,桩体较为稳固,承载力较强。
2、螺旋桩螺旋桩适用于土质较薄,土层较硬,而且无须临时支撑,操作简便,能提高施工速度。
桩基设计指导书讲解

土木工程专业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学院港航教研室一、设计步骤及计算公式(按新《桩基规范》JGJ94-2008) (一)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初选承台埋深(参见教材240页)➢ 尽量使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面以上且土质较好的土层内。
➢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 为桩径),砂土不易小于1.5d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0.5m ,对其他非岩类石土尚不应小于1.5m 。
➢ 对存在淤泥层等压缩性很大的土层时,宜考虑负摩阻力,如采用简化计算不考虑摩阻力时,不应计入淤泥层及以上土层的摩阻力。
此时,桩进入稳定土层的长度宜取大值,如5-8m 。
➢ 如各种条件许可,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使端阻力充分发挥。
嵌岩桩要求桩底下3d 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穴和空隙分布。
➢ 桩顶嵌入长度: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对大直径桩宜≥100㎜;对中等直径桩宜≥50㎜。
➢ 绘制桩长确定示意图。
(二)初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1. 据双桥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4) c p p i i si Q q A l f αμβ=+∑➢ 对灌注桩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7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的一半。
2.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此时尚未进行桩身结构设计,故近似按轴心受压素混凝土桩计算。
参见教材219页公式8.10) c c p R f A ψ=➢ 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 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ψc =0.85; (2) 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 ψc =0.90;(3) 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 ψc = 0.7 ~ 0.8 ; (4) 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 ψc = 0.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群桩承载力计算
承台及上覆土重量
G k Ad ( 承台与上覆土的平均重度,取 20kN / m 3 )
G k Ad 20 5.4 4.2 2 907.2kN
X
2 i
286.36
(1210 212 2) 354.4kN 1.2 Ra 384 kN 8(2.4 2 1.2 2 )
桩顶效应满足要求。 7.2 考虑承台效应时复合基础的承载力特征值 R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R R a c f ak Ac 根据规范 S a =1.2m d=0.3m Bc 4.2m L=10m(桩长)
Quk Qsk Q pk u q sik Li q pik Ap
q sik 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经查《建筑桩基
技 术 规 范 JGJ94-2008 》 可 知 灰 色 粉 质 粘 土 q sik 40kPa
灰 黄色 粉质 粘 土
q s i k 64k P a 。
M t max k 0.0214 qL2 0.0214 2.25 10 2 1.3 6.26kN m
M 1 M 2 M t max k 6.26kN m
桩身弯矩设计值 M=1.2 M 1 =1.2×6.26=7.512kN.m ,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桩身受 拉主筋面积 A g
3
(5)根据地质资料,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 300300mm,桩长 10.0m; (6)桩基沉降量容许值:[s]= 200(mm) ; (7)沉桩方式:静压; (8)桩身材料:混凝土为 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fm=16.5mpa;主筋采用 4 16,其强度设计值 fy=310mpa.(起吊安装验算) (9)承台材料:混凝土为 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fm=16.5mpa;抗拉强度设计值 ft=1.5mpa.
M 0.9 f y h0
设桩身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 35mm,所以 h0 300 35 265mm
f y 310 MPa
Ag
M 7.512 10 6 102 mm 2 0.9 f y h0 0.9 310 265
而 主 筋 用 4 16
Ag
4 16 2 804 mm 2 Ag 102 mm 2 4
4.1 按桩周岩土的阻力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2 按材料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五、桩身结构验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六、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七、群桩承载力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三、确定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
通过分析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 300300mm, 桩长 10.0m,承台埋深确定 2.0m,考虑到桩顶要伸入承台 50mm,所以桩有效桩长为 9.95m。 :
桩基础示意图:
四、确定单桩承载力(根据规范的经验公式)
4.1 按桩周岩土的阻力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一般预制桩及中小直径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 uk 可按下式计算:
6
查《基础工程》表 4-7
Bc 0.42 L
Sa 3 d
所以 c 取 0.085
Ac (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地基土净面积)
= A Aps / n (5.4 4.2 20 0.09) / 20 1.04
f ak (承台底 0.5 承台宽度深度内各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厚度加权平均值)
基础总重与轴心荷载 Fk Gk 4820 907.2 5727 .2kN 7.1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① 轴心竖向力作用 N k ② 偏心竖向力作用
N kmax N k (M k H k d )
Fk Gk 5727 .2 286.36kN Ra 320 kN n 20
7.1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1 桩顶作用效应验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3 软弱下卧土层承载力验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Quk Qsk Q pk u q sik Li q pik A 4 0.340 9 64 0.95 p 1500 0.32 639.96kN
4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Quk K 2安全系数 ,所以 Ra 639.96 320 kN 。 2 K
。故满足起吊要求。
六、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5
桩数估算 n
1 .3 N k 4820 1.3 19.5 (1.3 为考虑偏心荷载,将按轴心荷载确 Ra 320
定桩数增加) 故取 20 根。 采用 4×5 布置,桩距(根据规范桩最小中心距 S a =3.0d(d 桩直径或边长),考虑对 于大面积桩群,尤其 是挤土桩,桩 的最小中心距 还应适当增大 )所以 S a =4 × 0.3=1.2m,桩心距承台边缘距离不应小于桩直径或边长所以取 0.3m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2)级; (2)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力 Fk=(3200+20 ×81)=4820kN,弯矩 Mk=(400+10×81)=1210kN m,剪力 Hk=(50+2×81)=212kN。 (其中,Mk、Hk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 ; (3)柱的截面尺寸为:400mm600mm; (4)承台底面埋深:d=2.0m;
d取
B c 4.2 2.1m ,所以 f ak =1.35 f k =1.35×120=162kPa 2 2
所以 R=320+0.085×162×1.04=334.3kN> R a 7.3 软弱下卧土层承载力验算 由于持力层下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 f k 大于持力层的 f k , 所以不需要验算下卧土 层承载力。
土 层 编 号 12 21
名称
厚 度 m
含 水 量w (%)
天然 重度 3 (kn/m )
孔 隙 比 e
Ps mpa
液性 指数 IL
压缩 承载力 粘聚 模量 标准值 Es f k (kpa 力c ) (kpa (mpa) )
杂填土 灰色粉 质粘土 灰黄色 粉质粘 土
2. 0 9. 0 38. 2
十、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一、工程地质资料
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 4 层,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1-1,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为 2.0m。地下水水质 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地下水无腐蚀性。 塑 性 指 数 Ip 直剪试验 ( 直快 ) 内摩 擦角
N(竖向力设计值)=4820×1.2=5784kN。 结论:按地基土单桩竖向承载力比按材料单桩竖向承载力小,故单桩竖向承载 力特征值 Ra 320 kN 。
五、桩身结构验算
采用两点起吊,吊点位置距桩顶、桩尖 0.207L=0.207×10=2.07m。起吊时桩身最 大负弯矩 M t max k 0.0214 qL2 其中 q=0.3×0.3×25=2.25kN/m 为每延米桩的自重, 所以 Mt max k 0.0214 qL2 0.0214 2.25 10 2 K (K 为考虑在吊运过程中桩可能受 到的冲击和振动而取的动力系数 K=1.3)
4.2 按材料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N C f c Ap 0.9 f y Aa
其中 1.0 c 0.85
f c 15MPa Ap 0.3 m
2
2
4 16 2 f y 310 MPa Aa 4
N C f c Ap 0.9 f y Aa 1372 kN
本科生课程设计
课
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2011 级土木工程 2011450081 宗振宇 张建辉
年级、专业 学 姓 号 名
指 导 教师
年
月
1
日
目
录
一、工程地质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桩基础设计资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确定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 · · · · · · · · · · · · · · · · · · ·4 四、确定单桩承载力(根据规范的经验公式) · · · · · · · · · ·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