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与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内容1、确定基础埋深;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3、验算地基变形;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4、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
5、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重度 (γ) 孔隙比 (e ) 黏聚力 (c ) 内摩 擦角 (Φ) 压缩 系数 ( a 1-2)压缩 模量 (E s ) 抗压 强度 (f rk )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 )kN/m ³KPa度 1 MPaMPaMPaKPa① 杂填土 18 ② 粉质粘土20 0.65 34 13 0.20 10.0 130 ③ 粘土 19.4 0.58 25 23 0.22 8.2 180 ④全风化 砂质泥岩 2122300.8240⑤ 强风化 砂质泥岩 22 20 25 3.0 300⑥ 中风化 砂质泥岩24 15 40 4.0 6206、上部结构作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基础工程(道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道路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城市高架花瓶式桥墩桩基础设计时间:月日至月日共 1 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高架桥花瓶式桥墩下桩基础设计,包括基桩设计和承台设计。
一、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及荷载资料上部结构为等跨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桥,标准跨径为35m,公路-Ⅱ级汽车荷载,荷载为纵向控制设计,作用于混凝土桥墩承台顶面纵桥向的荷载如下:2.地质资料桥位地形平坦,位于已有道路上,墩基处地层成层较规律。
地下水埋置较深,对工程建设无不良影响,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存在。
地层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桥位地层及参数二、设计内容及要求按给定的条件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
具体要求如下:1.按给定的桥墩底面尺寸拟定承台平面尺寸;2.分析桥墩处地基土层情况确定承台埋深,初步拟定承台厚度;3.初步拟定桩径,及施工方式;4.根据荷载情况初步拟定桩长;5.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6.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7.基桩水平承载力计算8.基桩截面强度设计计算9.承台受弯、受剪、受冲切计算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计算说明书部分:编制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用A4纸手写。
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绘图规范和版面美观的要求。
2.图纸部分:绘制3号配筋图一张。
图纸应用AutoCAD制作或手工绘制,而且应该表达正确、布局合理和尺寸齐全。
按说明书在前,图纸在后的顺序装订成册,交给指导老师评阅。
四、进程安排1.星期一:布置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完成设计内容的1-5项工作2.星期二:查阅资料,理解掌握考虑承台、基桩协同工作的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弹性多排桩内力和变为计算方法),进行6-8项设计计算3.星期三:完成6-8项设计计算4.星期四:完成设计内容第9项工作5.星期五:绘图6.整理、上交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一、设计课题设计课题11.设计基本条件某多层工业厂房基础平面如图一;厂房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平面设计标高为±0.000m,室内外高差600mm ,厂房框架柱传至基础的荷载如图一。
该厂房拟建三个地点地质条件均不相同,各地点的地质条件如图二。
课题如下:课题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包括基础梁)课题2: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课题3:柱下桩基础设计设计课题2 1、设计资料:1、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离5.0m ,双块式无碴轨道及双侧1.7m 宽人行道,其重量为44.4KN/m 。
2、桥跨:等跨L=32m 无碴桥面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梁,梁全长32.6m ,梁端缝0.1m ,梁高3.0m ,梁宽13.4m ,每孔梁重8530KN ,简支箱梁支座中心距梁端距离0.75m ,同一桥墩相邻梁支座间距1.6m 。
轨底至梁底高度为3.7m ,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高0.173m ,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 。
3、建筑材料:支承垫石、顶帽、托盘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墩身采用C30混凝土,桩身采用C25混凝土。
4、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标高(m )地质情况厚度(m )36.79~36.29 耕地0.5 36.29~30.79 软塑砂粘土 5.5 30.79~21.29 粉砂9.5 21.29~19.89 淤泥质砂粘土(松软)1.4 19.89~-3.51 细砂(中密) 23.4 -3.51~-12.31 粗砂(中密)8.8 -12.31~-22.31 中砂(中密)10.0 -22.31~-29.31 砾砂(中密) 7.0 -29.31~-46.31硬塑粘土17.0土层平均重度γ=20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28φ。
地下水位标高:+30.50m 。
5、标高:梁顶标高+53.483m,墩底+35.81m。
6、风力:w=800Pa(桥上有车)。
7、桥墩尺寸:如图1所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5、地基承载力计算
7、配筋计算
2、图纸
配筋图按A2图纸手工绘制。图纸绘制必须规范,按国家建筑工程绘图标准执行。
9 9 9 13
图标及尺寸(单位:mm)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专业
图名:
图别
姓名
图号
学号
日期
三、主要参考资料
1.莫海鸿,杨小平.基础工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多层框架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基本资料(包括设计任务、原始数据和技术要求)
(一)设计任务
进行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包括地基和基础承载力计算,绘制基础配筋图。
(二)目的要求
巩固已修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完成柱下条形基础设计的能力,为设计更复杂的基础设计打下基础。
表1 柱荷载值
中柱(kN值
7XX
4XX
XX为学号最后两位数
如果设计验算通不过或不合理,请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可适当调整尺寸等已知条件)。
二、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及要求
1、计算书
进行地基和基础承载力的计算。计算可以采用手算和计算机软件结合方式,但必须有手算。计算书按下列统一规格。
2.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某铁路桥梁墩桩基础设计1. 线路:双线、直线、坡度4‰、线间距4.0m,双线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边距3.0m。
2. 桥跨:无碴无枕混凝土箱形梁,计算跨度L0 = 40.0m,梁全长L = 40.6m,梁端缝0.1m。
轨底至梁底3.36m,梁底至垫石顶0.5m,梁底至支座铰中心0.09m,一孔梁总重3100kN。
3. 地质及地下水位情况:标高(m)地质情况厚度(m)标高(m)地质情况厚度(m)16.5~16.2 耕地0.3 -24.5~-30.5 粗砂(中密) 6.0 16.2~11.3 粉砂 4.9 -30.5~-40.8 中砂(中密)10.3 11.3~3.0 软塑砂粘土8.3 -40.8~-45.6 砾砂(中密) 4.83.0~2.5 淤泥质砂粘土(松软)0.5 -45.6~-58.7 硬塑粘土13.12.5~-24.5 细砂(中密)27.0土层平均重度γ=21kN/m3,土层平均内摩擦角φ=28°,地下水位标高:+15.00m。
4. 成孔机具:Φ100cm、Φ125cm、Φ150cm 旋转钻机。
5. 标高:轨底+29.88米,墩底+16.80米。
6. 风力:w = 800P a (桥上有车)。
7. 桥墩尺寸:如图1 所示。
二、设计荷载1. 承台底外力合计:双线、纵向、二孔重载:N = 20254.5 kN, H = 917 kN,M = 12160.5 kN⋅m;双线、纵向、一孔重载:N = 17921.6kN, H = 917kN,M = 14267.56 kN⋅m;2. 墩顶外力:双线、纵向、一孔重载:H = 901.2 kN,M = 4910 kN⋅m。
说明:如因布桩需要加大承台尺寸时,增加部分自重应计入。
三、设计要求1. 确定桩的材料、桩长、桩数及桩的排列。
2. 检算下列项目(1) 单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双孔重载);(2) 群桩承载力检算(双线、纵向、双孔重载);(3) 墩顶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4) 桩身截面配筋计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5) 桩在土面处位移检算(双线、纵向、一孔重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 1 页班级 学号 姓名12级土木工程专业3、4班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桩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某建筑场地在钻孔揭示深度内共有6个土层,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见表1。
土层稳定混合水位深为地面下1.0m ,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作用在柱底即承台顶面):kN V k 3200=,kNm M k 400=,kN H k 50=;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1.5m 。
2、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C30强度等级,Ec=30000N/mm 2,桩顶容许水平位移10mm ,桩顶按铰接考虑。
3、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kPa f c 960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kPa f t 1100=,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2/300mm N f y =。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G94-2008)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1、分别以第4层粉质粘土及第6层粉砂为桩尖持力层,按照持力层埋深确定桩长,按照长径比40-70确定桩截面尺寸;2、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和特征值;3、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4、选择一个你认为合理的桩长方案继续以下内容; 4.1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2承台结构计算;4.3承台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和必要的图纸说明; 4.4需要提交的报告:任务书、计算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要求:1、计算书一份,有计算过程,手写在A4纸上,不能使用铅笔,字迹不潦草,字迹清楚;2、图纸采用3号图幅(A3),有必要的设计说明,打印;3、任务书与计算书、图纸订在一起,任务书订在前面。
注:计算书整洁度参与评分!表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第 2 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1 本课程设计任务基础工程设计的任务通常包含:①方案设计:目的是确定地基基础的技术方案,包括地基持力层的选取和基础结构形式的确定。
②技术设计:包括地基检算和基础结构设计两者。
其任务是通过力学计算和结构措施两方面的手段来保证所设计的地基基础满足设计总体目标的要求。
本课程设计任务:①认真阅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完成工程概况及地层介绍;②进行地基基础方案论证,选择切实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③完成相应基础工程设计。
1.2 设计内容1.2.1设计计算(1)综合分析设计资料,对三种常用的房屋基础类型(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和桩基础)的技术合理性进行比较(限于课时,本次课程设计不考虑造价因素),选择较为合理的基础方案。
(2)确定所选基础的类型,平面尺寸及埋深等;(3)完成该基础(包括地基)的计算。
1.2.2图纸(1)基础总平面布置图(假定所有基础均与自己设计的基础相同);(2)基础结构图(应包含图纸说明和工程数量表)。
1.2.3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通常应包含下述内容:(1)工程概况和设计任务。
包括:工程名称,场地位置,上部结构的类型、尺寸,本人承担的课程设计任务;(2)地质勘察资料介绍(勘查报告由老师提供);(3)方案论证。
包括:基础选型,尺寸拟定,地基持力层的选取。
需要阐明自己的思路和考虑的因素并列出必要的说明;(4)计算说明。
包括:计算项目,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方案调整的理由和结果。
需要阐明参数选取的理由、考虑的因素并列出必要的说明;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制作成Word文档。
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规范和版面美观的要求,图纸应用CAD制作而且应该表达正确、布局合理和尺寸齐全。
说明书用16开纸张打印,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交任课老师评阅。
1.3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基础工程》,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7.《基础工程》,周景星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8.《地基及基础工程》,顾晓鲁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基础工程学》,陈仲颐、叶书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2,F1=(7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2=(14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1=(20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F2F3F2F3(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无腐蚀性。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1.选择持力层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4. 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5.设计基础剖面,并计算配筋6.绘制施工图。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2,F1=(7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2=(14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F3=(2000+学号后两位数字)kN。
(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无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方案二:柱下条形基础或桩基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1.选择持力层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4. 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5.设计基础剖面,并计算配筋6.绘制施工图。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 1.选择持力层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和剖面尺寸(软弱层强度验算及沉降量验算可不做)4.计算基础内力(倒梁法或静定分析法或文克勒地基法)5.计算配筋6.绘制施工图。
桩基础设计步骤及内容1.选择桩的类型(预制桩)及截面尺寸(方桩400*400mm 2)2.选择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从而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3.确定桩数、间距及平面布置4.桩身结构设计(省)5.承台设计6.绘制施工图柱下独立基础1. 持力层的选择地基持力层选在第2层,粉土上。
取基础埋深2.0m2. 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按规范承载力确定,由表可知,标准贯数为12,由《基础工程》表2—4得,对于粉砂,fak(N=10)=140Kpa, fak(N=15)=180Kpa,由内插法得:fak(N=12)=(180-140)×(12-10)/(15-10)+140=156kpa由于d=2m>0.5m,则进行修正,由表2—5得,b η=0.5 、d η=2.0 , 承载力计算公式:)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1) 深度修正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156+2.0*20.2*(2.0−0.5)=216.6kpab 为基础底面宽度当小于3m 时按3m 取值;3. 确定基础尺寸(1)对于A1、A4、C1、C4四个柱子基础为第一类 1.基础取方形,边长为b1 b1hWrW d rG fa Fk **1+-≥=0.2*2.206.21674.0*725-=1.74m则取b=2.0m<3.0m ,所以不需要进行承载力修正 2. 承载力验算K F =Fk+Gk=725⨯0.74+2.0×2.0×2.0×20.2=696.8KNK P =AF K=696.8/4=174.2KPa<fa=216.6KP 满足要求; 3. 软卧层强度验算由Es1/Es2=8/5.6=1.5,z/b=3/2=1.5>0.50查表2—7得,运用内插法得:θ=21.5,则tan θ=0.394 (1)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δz=)tan 2)(tan 2()(θθδz b z l cd pk lb ++-=)394.0322()394.0320.2()0.22.202.174(0.20.2⨯⨯+⋅⨯⨯+⨯-⨯⨯=28.1kpa(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δcz=5×20.2=101kpa (3)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表2—4得,fak=-40×1/5×(10-6.6)+140=112.8kpa 由于d=5.0>0.5m, d η=2.0则faz=112.8+20.2×(5-0.5)×2.0=294.6kpa则δz+δcz=28.1+101=129.6kpa<294.6kpa=faz,满足软卧层强度要求 (2)对于A2、A3、C2、C3、B1、B4六个柱子基础为第二类 1.基础取方形,边长为b2 B2hWrW d rG fa Fk **2+-≥=0.2*2.206.21674.0*1425-=2.44m则取b=2.44m<3.0m ,所以不需要进行承载力修正 2. 承载力验算竖向力 K F =Fk+Gk=1425+2.0×2.5×2.5×20.2=1307KNK P =AF K=1307/(2.5×2.5)=208.72KPa<fa=216.6KPa 满足要求; 3. 软卧层强度验算由Es1/Es2=8/5.6=1.5,z/b=3/2.5=1.2>0.5查表2—7得,运用内插法得:θ=21.5,则tan θ=0.394 (1)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δz=)tan 2)(tan 2()(θθδz b z l cd pk lb ++-=)394.0325.2()394.0325.2()5.22.207.208(5.25.2⨯⨯+⋅⨯⨯+⨯-⨯⨯=41.8kpa(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δcz=5×20.2=101kpa (3)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表2—4得,fak=-40×1/5×(10-6.6)+140=112.8kpa 由于d=5.0>0.5m, d η=2.0则faz=112.8+20.2×(5-0.5)×2.0=294.6kpa则δz+δcz=41.8+101=142.8kpa<294.6kpa=faz,满足软卧层强度要求(3)对于B2、B3二个柱子基础为第三类 1.基础取方形,边长为b3 b1hWrW d rG fa Fk **3+-≥=0.2*2.206.21674.0*2025-=2.91m则取b=3.0m=3.0m ,所以不需要进行承载力修正 2. 承载力验算竖向力 K F =Fk+Gk=2025⨯0.74+2.0×3.0×3.0×20.2=1858.5KNK P =AF K=1858.5/9=206.5KPa<fa=216.6KPa 满足要求; 3. 软卧层强度验算由Es1/Es2=8/5.6=1.5,z/b=3/2=1.5>0.50查表2—7得,运用内插法得:θ=21.5,则tan θ=0.394 (1)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δz=)tan 2)(tan 2()(θθδz b z l cd pk lb ++-=)394.0320.3()394.0320.3()0.32.205.206(0.30.3⨯⨯+⋅⨯⨯+⨯-⨯⨯=45.6kpa(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δcz=5×20.2=101kpa (3)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由表2—4得,fak=-40×1/5×(10-6.6)+140=112.8kpa 由于d=5.0>0.5m, d η=2.0则faz=112.8+20.2×(5-0.5)×2.0=294.6kpa则δz+δcz=45.6+101=146.6kpa<294.6kpa=faz,满足软卧层强度要求 4.沉降验算0462.088.00.284.01E -120211=⨯⨯-==r b ωμδ,0370.088.05.284.01E -120222=⨯⨯-==r b ωμδ0308.088.00.384.01E -120233=⨯⨯-==r b ωμδ,0056.088.0684.01E -1202=⨯⨯-==r kj r ωμδmm F F S 3.490056.0142527250462.0221111=⨯⨯+⨯=⨯∙+∙=δδmm F F F S 2.720056.020257252(14250370.02312222=⨯+⨯+⨯=∙+⨯∙+∙=)δδδ mm F F F F S 1.760056.014252025725(14250370.02312222=⨯+++⨯=∙+∙+⨯∙+∙=')δδδδmm F F F S 7.970056.020*******(20250308.03323333=⨯+⨯+⨯=∙+⨯∙+∙=)δδδ则mm mm S S 1223-1212>==∆,mm mm S S 1227-1212>='='∆,mm mm S S 1225-2323>==∆,则基础均需要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内容1、确定基础埋深;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3、验算地基变形;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4、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6、上部结构作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表3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7、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HRB400。
8、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每班划分为3个组。
第1组共15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 A轴柱下独立基础;第2组共15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 B轴柱下独立基础;第3组共15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 C轴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成果及要求:成果:《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1)设计计算书封面封面上应写明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年级、指导教师等信息,且必须打印。
(2)目录及正文目录及正文格式自定,且必须手写。
要求:1.计算书按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结束语及参考文献的顺序进行左侧装订。
2.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四、参考资料1.《土力学》(第2版)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基础工程》(第2版)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4.《混凝土结构设计》(新1版)白国良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目录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1选择基础材料 (11)1.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11)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1.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12)1.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12)1.6基础高度的确定 (13)1.7变阶处抗冲剪验算 (14)1.8配筋计算 (14)1.9基础配筋大样图 (16)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独立基础设计本人设计资料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23号,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8题号B 轴柱底荷载.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104,266,2507=⋅==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KN V m KN M KN F 136,346,2674=⋅==。
持力层选用4号全风化砂质泥岩土层,厚2.7米,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1选择基础材料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RB3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修改图上尺寸图1.2 基础剖面示意图1.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根据全风化砂质泥岩,查表得b η=2.0,d η=3.0。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由于持力层为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f ak 240=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值)为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1.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V m KN M KN F K K K 104,266,2057=⋅==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基础底面积为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22.734.2m bl A =⨯==,且b=2.4m ≤3m 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1.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基础和回填土重为偏心距K min P 0>,满足要求。
基底最大压应力:KN f KN l e A G F P a K K K 92.2682.137.256)316.061(4.844.3491282)61(max =<=⨯++=++=Pmax=(2057+335.5)/7.2*(1+6⨯0.15/3)=432KN <1.2`````1.6计算基底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静偏心距为: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1.7基础高度的确定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1.3) (a )(b )图1.3 冲切验算简图(a )柱下冲切 (b )变阶处冲切取l=3m,b=2.4m, m a m b a c c t 5.0,5.0===,初步选定基础高度h=800mm ,分两个台阶,每阶段高度均为500mm 。
)(750220408000有垫层mm h =--=,则取m m h a a t b 4.20.275.025.020<=⨯+=+=。
取b a =2.0m 。
因此,可得因为偏心受压,Kpa p p n 7.497max ==取,冲切力:抗冲切力为因此满足要求。
1.8变阶处抗冲剪验算由于有,35050400,5.1,2.120111mm h m a m b b a t =-=====则取m m h a a t b 4.29.17.02.12011<=+=+=所以取m a b 9.11=,冲切力为抗冲切力为因此满足要求。
1.9配筋计算选用HPB335钢筋,2/300mm N f y =。
1) 基础长边方向对于Ⅰ-Ⅰ截面,柱边净反力为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为弯矩为钢筋的面积为对于Ⅲ-Ⅲ截面(变阶处),有弯矩为钢筋的面积为因此比较3s A 和1s A ,应取1s A 配筋,实际配200@16 ,则钢筋根数为2) 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对于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弯矩为Ⅳ-Ⅳ截面(变阶处)的计算: 弯矩为因此,按2s A 在短边方向配筋,实际配150@12 钢筋根数为1.10基础配筋大样图基础配筋大样图如图A3图纸01所示。
修改图样图1.4 基础配筋示意图结束语本次课程设计即将告一段落,在此两周里,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还有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可能课程设计的结果会差强人意,但在其中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量却是令人欣慰的。
课程设计本身就是一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与平时的课后作业相比,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与运用。
同时我们越是认真负责的对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得就越多。
相对于我自己而言,刚刚开始做的时候会有很多顾忌,生怕会应该前期的错误会引起后面的大麻烦,从而要求我细心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包括荷载的取值,基础的埋深等等,通过与同学的探讨,加深了自己对那些原来有疑惑的知识点的理解,越做到后面,计算步骤就越熟练,计算速度也就越快。
也许这是完成一个任务的普遍规律,由浅而深,由生到熟的过程。
与此同时,这次的课程设计也是一次知识的总结,剪力计算、弯矩计算等这些大一大二学过的知识点,这次有得到了一次演练。
地基承载力、基底压力等是这学期学的新内容,在这次的设计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些知识。
总之,不管在现在还是以后,认认真真完成每一项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 赵明华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