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词汇1.常用的古文词汇1.瘦:动词,指人体瘦弱。

2.硕:形容词,指人高大。

3.耿:形容词,明亮的样子。

4.贪:动词,指人对财物等过分追求和爱护。

5.怜:动词,同情抚慰。

6.婉:形容词,温顺委婉。

7.淑:形容词,品德美好。

8.肃:形容词,严肃庄重。

9.悼:动词,悲痛哀悼。

2.生僻的古文词汇1.侑:助动词,表示请客或相劝。

2.旷:形容词,指空旷、空虚。

3.僇:形容词,指傲慢自大。

4.诎:形容词,指狭小、狭隘。

二、文言文语法1.句式1.兼语句:在一个谓语下面,有两个或以上的宾语,如“吾赏古人言非其人之言,即其迹之高也。

”2.排比句:由多个词、句相同、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表达强烈的语气,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修辞手法1.夸张: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一个事物的特征或达到一种情感的效果。

2.比喻:通过比较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但形式相近的物品之间的相似性来表达情感或启示读者。

3.借代:在文章中,将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常用的代表是“指事字”。

3.句意成分1.主语:句子的中心,动作的发动者。

2.谓语:动作的执行者或完成者。

3.宾语:接受动作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语。

三、课内知识1.课文题目1.《孔乙己》:讲述了一个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无赖拿起了琴,为大家奏起了感人的音乐。

2.《韩愈自叙》:讲述了韩愈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创作心得。

2.课文概括1.《孔乙己》:一名酒店的熟客孔乙己因为如厕久而被勒令离场,无奈之下拿起了掌中的一把琴,弹奏起悲凉激昂的曲子,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

2.《韩愈自叙》:韩愈在自叙中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如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名言警句1.唐代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袁中郎诗》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卜算子•咏梅》2.宋代名句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可见蚁穴之可凌也。

—《林则徐全集•学政篇》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五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内容学好语文文言文第一、学好每一篇课文。

【高中课内阅读】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课内阅读】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课内阅读】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1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今夫弈课文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一、一词多义
1

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2

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
表示尊敬)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动词,趋向,奔向)
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3

除丞冼马(动词,任命,授职)
攘除奸凶(动词,清除)
4
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形容词,拳拳)
然秦以区区之地,至万乘之势(形容词,少)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形容词,诚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形容词,愚拙,凡庸) 5

保卒余(动词,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动词,士兵)
卒成帝业(副词,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副词,通“猝”,突然)
6

舅夺母志(名词,志向)
听臣微志(名词,愿望)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志)
寻向所志,遂迷(名词,标志)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篇1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 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鸿门宴》知识点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二、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9、臣活之:活:使……活;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三、一词多义(一)虚词“为”1、用作动词音wéi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用作介词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3、用作助词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二)虚词“因”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4、介词: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三)虚词“而”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5、表递进: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劳苦而功高如此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拨剑切而啖之(四)实词1、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2、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动词,道歉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四、重点句式(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籍何以至此;2)沛公安在?3)大王来何操?4)客何为者?(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五的文言文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必修五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1、“乃瞻衡宇”中“衡”通“横”,横木的意思。

2、“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理解古今异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含义。

比如:1、“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幼稚盈室”中“幼稚”古义指小孩,今义指年纪小或头脑简单。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要注意辨别。

1、名词作动词,如“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原意为拐杖,这里用作动词,拄着。

2、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亡”“北”原为动词,在这里指逃亡的人、溃败的军队,作名词。

3、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中“幼”指小孩。

4、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中“善”意为羡慕。

四、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1、“引”字在“引壶觞以自酌”中意为拿、举;在“引以为流觞曲水”中意为引来。

2、“行”在“感吾生之行休”中意为将要;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意为行走。

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

2、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3、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六、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

2、《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七、重点实词1、“审容膝之易安”中“审”意为明白、知道。

2、“曷不委心任去留”中“委”意为随从、顺从。

八、重点虚词1、“而”字的用法多样,如“觉今是而昨非”中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中表转折。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特点是注重修辞和意境的表达,以古代汉字为主,并使用古代语言风格。

文言文具有多义性,需要通过上下文进
行推断和理解。

2. 古代典籍和名篇: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是熟悉古代典籍和名篇,如《论语》、《孟子》、《诗经》、《楚辞》等。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学习古代文化、哲学思
想和审美观念。

3. 词语和短语:文言文使用的词语和短语具有独特的古代汉语特色,需要了解和掌握。

例如,“脱颖而出”、“一代文宗”、“囊括群籍”等。

4. 词序和语法:文言文的语序和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掌握。

例如,文
言文的主谓宾语一般按照“主宾谓”的顺序排列。

5. 修辞手法:文言文注重修辞,使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需要熟悉这些修辞手法的用法和效果。

6. 古文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线索的把握和上下文的推断。

有时候要通过对
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理解,才能理解其中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7. 忠告考生多读书,多阅读古代典籍,多练习文言文阅读题目,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义:指知心话;今义: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农事;今义:泛指事情。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

非,古义:过错、错误;今义: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埋怨、遗憾;今义:仇恨、怨恨。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名词作状语,有时。

携幼入室。

幼:形容词作名词,儿童、小孩子。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名词作动词,抚琴、读书。

或棹孤舟。

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眄庭柯以怡颜。

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

悦亲戚之情话。

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羡慕。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之:悟已往之不谏。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恨晨光之熹微。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到。

而: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并列关系,不译。

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转折关系,但是。

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顺承关系,不译。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因果关系,因此,因而。

以:既自以心为形役。

连词,因为。

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修饰关系,不译。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把。

引壶觞以自酌。

连词,来。

聊乘化以归尽。

连词,因而。

园日涉以成趣。

连词,因而。

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因为。

问征夫以前路。

介词,拿。

乐琴书以消忧。

连词,来。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

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

将有事于西畴。

状语后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

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六、解释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词的意义。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七、请找出下列句中五个疑问代词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田园将芜胡不归。

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

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

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为什么,哪里。

《滕王阁序》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①穷且益坚。

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穷困。

②一介书生。

一介,古义:一个。

今义:常用下浑成之美。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古义: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④难再。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云尔,古义: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腾蛟起凤。

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动用法,使……出走。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星: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作动,看,望。

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副作动,都包括。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形作名,才俊。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铺陈。

雄州雾竟,俊采星驰。

零、星: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雾”“像星”。

四美真,二难并。

美、难: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故: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形容词,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连词,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

副词,特意。

既克,公问其故。

名词,原因。

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

动词,没,干涸。

则智者尽其谋。

动词,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

动词,完,尽头。

惟思自尽。

动词,死、灭。

尽态极妍。

副词,最。

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连词,可是。

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姑且,暂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连词,尚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将要。

胜: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驴不胜怒,蹄之。

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超过。

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尽、完。

穷: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穷则独善其身。

形容词,穷困。

舍: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名词,客舍、住所。

退三舍而避之。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吾舍之矣。

动词,释放、放弃。

临: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不临深渊。

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临视则虫集冠上。

到、走近。

怀: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怀其壁从径道亡。

动词,揣着。

序: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雁行有序。

名词,次序、秩序。

序八州而朝同列。

动词,安排次序。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物(有)华天(有)宝。

省略谓语。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省略谓语。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介词。

所赖君子安(于)贫。

省略介词。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

怀帝阍而不见。

被动句。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介词结构后置。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介宾结构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

定语后置句。

宇文新州之懿范。

定语后置句。

孟学士之词宗。

定语后置句。

王将军之武库。

定语后置句。

等终军之弱冠。

定语后置句。

慕宗悫之长风。

定语后置句。

童子何知。

宾语前置句。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

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怒而飞。

“怒”通“努”,鼓起翅膀。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表“呢”。

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才智。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分辨。

而御六气之辩故夫知效一官。

“知”通“智”,才智。

而征一国者。

“而”通“能”,能力。

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反”通“返”,返回。

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腹犹果然。

果然,古:很饱的样子;今:副词,表示所说的事实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料相符。

小年不及大年。

年,古:寿命;今:年岁,年纪。

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古:四季。

今:①指《春秋》,②历史上的一个时代,③春季和秋季,④人的年岁。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古义:海动风起;今义:海上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古义:山野的雾气;今义:不是家养的马。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古义:旋风;今义:盘旋而上,腾飞。

众人匹之。

众人,古:平常人,普通人;今:很多人。

不过数仞而下。

不过,古:不超过;今:表示转折关系,却。

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然后图南。

然后,古:这样才,这样以后;今:表示承接关系。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齐谐》者,志怪者也。

形作名,怪事。

而后乃今将图南名作动,南行。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往南飞去。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形作名,郊野。

不过数仞而下。

名作动,降落。

然后图南。

名作动,南行。

此亦飞之至也。

动作名,最高限度。

德合一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意。

而征一国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信任。

虽然,犹有未树也。

名作动,树立。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

代词,此或这。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动词,到,去。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它。

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表揣测语气,大概。

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介词,凭借。

以八千岁为春。

介词,把。

奚以知其然也。

介词,凭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介词,因为。

息:去以六月息。

风。

以息相吹。

气息。

贱息舒祺。

子女。

偃旗息鼓。

停止。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

呼吸。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

名词,名望。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词,名义。

名之者谁。

动词,命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说明。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动词,命名。

隳名城,杀豪杰。

形容词,著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形容词,出名。

名列前茅志。

名词,名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

动词,记住。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图:图穷匕首见。

地图。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图画。

而后乃今将图南。

打算。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谋划、筹划。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谋取、设法对付。

置:置杯焉则胶。

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

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弃、放下。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

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走到尽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不得志,仕途不顺。

适:适莽苍者。

到、往。

始适还家门。

出嫁。

适得府君书。

刚才。

处分适兄意。

依照。

少无适俗韵。

迎合。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享受。

适与羽船会。

恰好、刚好。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

众人匹(于)之。

省略介词。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介词状语后置句。

南冥者,天池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