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su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合集下载
原创4: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晨钟暮鼓
第 22 页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 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时辰相 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 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 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 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 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 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晨敲钟晚 击鼓来报时,首开先河。
请同学们举一些所知道的历史实例说说人口迁徙对文化变迁的 影响!
第9 页
客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 交界处,与当地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 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从而形成客家文化。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 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湖广填四川”后, 闽、粤、赣等地的客家人将客家文化播迁到四川 。
鸿雁传书之男人版
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第汉24武页 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 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 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 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 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 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 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 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 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 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 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 武放回。
1、文化传媒的定义:
第 26 页
促使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媒介,简称传媒。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
政治必修3.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玄 奘 西 游
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班 超 遣 使 古 罗 马
.
方马 见可 闻波 录罗 》《
东
国利
郑
全《
西
坤
洋
舆
万
鉴 真 东 渡
讲许 中渊 国冲 故用 事英
语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中国文化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西方文化中也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对西方文官 系统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中国的学术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 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艺术,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四大 发明,更使西方人受益无穷。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川菜,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 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川 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 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 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 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
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 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 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 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班 超 遣 使 古 罗 马
.
方马 见可 闻波 录罗 》《
东
国利
郑
全《
西
坤
洋
舆
万
鉴 真 东 渡
讲许 中渊 国冲 故用 事英
语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中国文化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西方文化中也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对西方文官 系统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中国的学术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 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艺术,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中国古代的四大 发明,更使西方人受益无穷。
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川菜,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 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川 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 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 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 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 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
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 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 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 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二:人口迁徙
四川传统文化的形成,得力于多次人 口迁徙而带来的文化融汇。
战国后期:古蜀王
朝被秦国兼并之后, 大批中原移民携带 着中原的文化成果 迁入成都平原—— 促进了天府之国局 面的形成。
从汉末到唐代:
四方移民不断 入蜀,使得四 川成了当时全 国最为繁盛的 地区之一。
清初:历史上
中国历史上有三次规模的外来文化的传播
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印度佛教的传入, 第二次是明中叶到清初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开 始主要是以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入的西方文 明), 第三次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全面传播,特 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这三次外来文化的传入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 同,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传入的方式和性质的 不同,而对中国的发展也发生了不同的作用.
iPad 上的90000个应用程序,工作的、 娱乐的,枚不胜举,无论看上去还是感 觉起来,带給你的都是前所未有的体 验。。
(3)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 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 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4)作用、地位: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 主要手段。
明代1405至1433年近30年 • 中国人民一直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 的时间里,郑和率领庞大 的船队,前后七次航行到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 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 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 代中国的历法、技术、习 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 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 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3)教 育
①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 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34张PPT)

起初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汉字记事。9世纪时出 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就是根据汉字创制的。 相传平假名是学问僧空海所创,片假名是留学生吉备真备所 创。
文字 創造者 淵源
平假名 空海 草書
片假名 吉備真 楷書偏旁 備
日文
会社 赤ぃ ご飯 買ぃ物
中文
公司 红色 饭 购物
日本的城市建 筑深受唐朝影响, 平城京(今奈良) 即仿唐长安修建。
民工潮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 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 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 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 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 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 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 文明的跃进。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 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 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 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 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 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唐长安
学院简介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 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 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 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接近300家孔子 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 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 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大山, 原名马
克·罗斯韦尔,从上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 中文,长期在中国说 相声、演小品,成为 继白求恩之后在中国 最出名的加拿大人。
加拿大总督府赞其 凭借自己“过人的喜 剧天才与熟练的语言 技巧”,搭起了中加 两国相互理解的桥梁。
教学设计5: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答案D。
6.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人际传播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短信
解析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及相应的特点的识记,此题难度不大,熟记课本即可。
非选择题
(2008广东潮州)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腹地王府井开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中国的广大年轻人接受;以此同时,世界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远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科任
任教班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集体备课部分
个人补充部分
课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心发言人
备课时间
第二周
上课时间
第三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1、人口迁徙B.旅游C.商人的贸易活动D.教育
解析丝绸之路是古代的一条贸易之路,商人的贸易活动不仅通过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故应选C项。
答案C。
4.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以上事实说明
6.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人际传播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短信
解析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社会生活中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及相应的特点的识记,此题难度不大,熟记课本即可。
非选择题
(2008广东潮州)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腹地王府井开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中国的广大年轻人接受;以此同时,世界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远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科任
任教班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集体备课部分
个人补充部分
课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心发言人
备课时间
第二周
上课时间
第三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1、人口迁徙B.旅游C.商人的贸易活动D.教育
解析丝绸之路是古代的一条贸易之路,商人的贸易活动不仅通过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故应选C项。
答案C。
4.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以上事实说明
21-22版: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创新设计)

6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创新设计》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_中__华__文__化___的传播和_世__界__文__化_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__中__华__文__化__的发展和进步。
的最主要途径 ④从本质上看仍属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创新设计》
解析 从材料中对“第五媒体”的介绍可以看出,它属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 媒,人们接受文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②④符合题意。最直观、最常见、最普遍 的文化传媒是口语,①错误;它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4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创新设计》
2.除了材料中的途径和手段外,另举两个传播第二届“一带一路”法显文化的途径 或者手段。 提示:只要有效即可。如运用电视、报刊等进行文化传播。
15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创新设计》
[名师点拨] 1.准确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21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文化交流
@《创新设计》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 晶,多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 深入,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 受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选择中医药作为医疗保健手段。中医药的医疗保健 方法与手段,已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目 前全球有300多家孔子学院,而将中医文化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开创了孔子 学院建设的新模式,在全球建立中医孔子学院,将为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开启一个新 的通道。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 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 要内容。
课件11: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乱时期,中原汉人避
乱入“蒲”形成的。
“莆”是莆仙人自己创造的文字! Nhomakorabea莆仙方言是古代闽越 族原住人和不断南迁 的中原汉人产生文化 交融的结果。
中国现代人口迁徙
第7 页
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 数量达2.36亿人,相 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 个是流动人口。
教育
小学 大学
中学
第8 页
外国留学生
(1)传媒的发展阶段 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 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古代丝绸之路
第4 页
现代丝绸之路
1990年12月,随着中国的“陇海—兰新”铁路北疆段与前苏联的土西 铁路哈萨克段在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顺利交接,这就是新亚欧大桥,她 被誉为“现代的丝绸之路”、“亚欧大陆的金腰带”。另外,还有数条 高铁线包括连接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 家的高铁、连接印度到中东 甚至非洲大陆的高铁正在讨论或研究中。 高铁现代丝绸之路
人口迁徙
丝绸之路商贸驼队
教育
中西方之间先后通过陆路和海路的丝绸之路 进行骏马、葡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业 贸易,传递宗教、西乐、四大发明、天文学、 数学、医学、养蚕丝织技术、制糖、玻璃制 作、金银器制作等技术。
第3 页
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 它犹如一条彩带,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 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 罗马文化甚至非洲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 西方文明的交流。
第 14 页
上海世博会展期184天,每天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活动将 超过100场,总数将超过2万场次。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民众的嘉年 华,欢乐的海洋,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
世博园茶艺表演
课件3: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 16 页
浪漫、创新、以人为本
法国文化年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第 17 页
2、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单项选择题
第 18 页
1、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活动 人口迁徙 教育
1、传媒及其发展
第 23 页
2、大众传媒及作用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作用)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谢谢观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2课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2 页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 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培根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第3 页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271年起,17岁的马可·波 罗随父亲从意大利骑马旅行 到中国。之后著 《马可·波 罗游记》,详细介绍中国。
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第洋14,页 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带出中 国的各种名产,又带回东南亚 地区的各种产品。
(2003、10—2005、7)
第 15 页
古老、多彩、现代
法国文化年 (2004、10—2005、7)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 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借助媒体和网络技术迅猛兴起,深 奥的高雅的文化得以走向平民,走向大众。易中天 百家讲坛中用“说书体”评说历史,更是“如日中 天”,颇受欢迎。这说明( ) ①科学技术是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大众传媒有超时空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③网络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和运用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文化传播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而不仅仅限于上述三 种途径,这三种只是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 展,传媒多样化、载体多样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 样化。 误区二:大众传媒的发展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解析: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虽然依 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的 传媒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 渠道多、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 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 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 • ①消除差异 ②理解个性 ③和睦相处 ④ 不分你我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 [答案] B •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 律平等的原则,并非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消除差异、不分你我,故①④错误,应排 除。
(2)人口迁徙
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民工潮”、“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 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变迁有什么影响?
国学经典进课堂
学生们正在朗读国学经典
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 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 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 品牌和平台。
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怎样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怎么办)
(1)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 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
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 行文化交流。 (4)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 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交流。
2、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最大程度地 (3)大众传媒的优点—— 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 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4)大众传媒的地位——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知识回顾
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①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 ②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内在要求 ③民族文化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特点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然要求 •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一、选择题 1.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歌 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 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深受美国观众喜爱。这些美丽动人的 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A.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已成为过去 B.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C.当代民族文化正逐渐趋于一致 D.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
误区三:我们要做传播世界文化的使者。
解析:我们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 影响力。
课堂小结 文化传播
含义 重要途径 传媒及其发展
文 化 在 交 流 中 传 播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
如何传播中华文化
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开 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
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
中国的历法、技术、习俗 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 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 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郑和下西洋
中 美 文 化 年
中 法 文 化 年
中 俄 文 化 年
三、文化交流 1.为什么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
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
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聚会、旅游、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假如你要了解世界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去了解?其中涉及到什么传播媒介?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 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试一试
你能举出古代对中外文 化交流和传播作出突出贡 献的人吗?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大, 汉武帝派张骞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大月氏、 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等国。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2框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及作用。
2.理解现代传媒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3.明确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的认识。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
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 和借鉴 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 与进步。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中外文
化交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
交流探究:人类文化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和 方式得以传播?
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
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对 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思考
1、丝绸之路体现了文化通过什么 途径传播?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 茶叶 瓷器
骏马 医药
葡萄 西乐
佛教 制糖
3、有哪些文化得以传播了?
•
(2015·福建卷)小王为撰写《大众传媒 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询了下面四篇 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 •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典例4]
•
•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应用 示例
误区一:文化传播的途径只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三 种。
1.传播媒介的发展阶段
电子
印刷 文字 口语
网络
大众传媒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014年巴西世界杯,精彩纷呈。广大 的足球迷通过电视、网络、智能手机 等媒介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体会了
世界各地不同足球文化的差异,更感
受到了巴西足球文化的热情奔放。
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通过移动电视、互联网 等大众传媒来欣赏足球赛事?
• 2.不同的传统节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丰富多 彩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我国,清明扫墓祭 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 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 ) • ①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 • 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 用 •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 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③④
•区别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 区 及侧 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 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 别 重点 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具体 形式 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 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 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 旅游等 阶段
课堂小结 文化传播
含义 重要途径 传媒及其发展
文 化 在 交 流 中 传 播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
如何传播中华文化
[典例1] “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 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 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 息传播载体的称谓。“第五媒体”( )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取代了其他传媒进行文化传播 ④标志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2]
[典例3] (2012· 山东高考)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 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 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 发出生机。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天文学 数学
金银器制作技术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商业贸易 商贸活动是怎样传播文化的? ☆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现代商业还通过广告传播文化
纽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渠道。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