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课件(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在交流中传播ppt课件(2)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即文化传播的媒介,经 历了口语——文字——印刷— —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注意:
文化传播 的途径指 的是文化 传播的方 式,方法 而传媒指 的是文化 传播的媒 介,侧重 于文化传 播的手段、 工具。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在古代通信落後、出版困难、消息闭塞、交 通阻隔(特别是作为“蛮荒边陲”之地的岭 南)的条件下,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就是人 口迁移。从岭南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原 人几次大的南迁高潮对岭南文化均有深刻的 影响。以经学为例,岭南的学术文化“始然 於汉”,汉代大批中原人南迁,其中有不少 官绅宿儒,他们在南海、苍梧、番禺、广信 等地办学授徒,讲习儒家经典,使岭南经学 逐渐发展起来。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及优点 1、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和世 界文化的发展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 使者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 我们能够为传播中华优秀 文化做到些什么?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 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 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 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 (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 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口语传播(语言传播) 口语(人际)传播
文 字 传 播
印刷传播
网 络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中的人口迁徙,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
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
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网络是 (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
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当代大众传媒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 (1)含义:传播媒介。 (2)发展阶段:大体发现了口语、 文字、印刷、电子和 网络 等 发展形态。 (3)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印刷术 的推广。
2.大众传媒。
(1)形式: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报刊 、广播、 电视、网络
等多种形式。
(2)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
①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②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的重要手段 ③是加强文化交流的途径之一 ④是提高我国文
化软实力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在文化传播中的作
用,①③正确。举办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不属于文化交流的手段,故②错误。④错在“关键”上。
答案:B
2.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新的传媒的产生会 取代传统传媒。
分析: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新的传媒的出 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统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仍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 2】 目前,手机短信已成为最迅捷、最广泛、最有效
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为标志的,D 项错误;图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B 项正确。 答案:B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共31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共31张PPT)

古老、多彩、现代
法国文化年
浪漫、创新、以人为本
法国文化年
张骞通西域
班超遣使通大 秦
郑和下西洋
马可波罗撰 利玛窦献《坤 写《东方 舆万国全图》
鉴真东渡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 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 、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 北地区)等国。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 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 年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 请,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 奈良,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文 学、印刷、饮食等传播到日本,为中日文化 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 尊崇!
②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 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对待文 化交流的正确态度?
(1)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 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引进来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传 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里根
交流探究: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它们对文化的变迁有什么影响?
1.西晋永嘉之乱后 2.唐朝安史之乱后 3. 宋朝靖康之乱后
“❖“永安嘉史””之之乱后发,生约在有西1晋00永万嘉人南年迁间,,从腐根朽本的上 统改变治了者中对国各人族口人分民布进以黄行河残流酷域的为剥重削心和的压格局迫。, 从❖“而靖使康黄”河之流乱发域生广在大北人宋民,流战离争失造成所黄,河被流迫域大大 规量居模民迁向移长江江淮流流域域迁(徙。主要迁入江苏、安徽、 湖北、四川等地)。这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 向江南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22张PPT)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22张PPT)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其它途径
(1)意义/作用/原因: 互利: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利于相互尊重与经济、政治、文化友好往来。
交 1、传媒及其发展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④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流 传播的手段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 刷——电子——网络等。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4、大众传媒的作用(优点):……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活动探究二
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 间里,郑和前后七次航行到 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 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 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 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 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 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 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 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从海 外引进了珍异动植物和名贵 药材、香料等,了解了沿途 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
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文化传播的典范,价值何在?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及形式、 (17广东)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中“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人教版必修3)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人教版必修3)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 —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手段:大众传媒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1)大众传媒的出现——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2)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3)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 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 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年 海 归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邓稼先 、李四光 、詹天佑、侯祥麟 ‥‥‥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3)教育 除此外:
亲朋聚会
参加各种政治、 外出旅游、 经济、文化活动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2)人口迁徙
民工潮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 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 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 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 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 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 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 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 文明的跃进。
河南云台山
苏州周庄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 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 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

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合作探究一(2) 大众传媒的发展, 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将被淘汰.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 的主要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它们 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人际传播 就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合作探究一(3) 文化交流会冲 击民族文化.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文化传播的途径;理解大众 传媒的特点;明确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 •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种大众传媒的特点,培养学 生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悟不同文化传播途径 的特点;感受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培养学生做 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主学习(6分钟)
• 要求: • 1.小组内部对预习内容进行交 流互查。 • 2.教师抽查。
合作探究
要求: 1.自己独立思考,形成思路。 2.一对一讨论,然后组内合作交流。组长 下达指令、调控好讨论进程,确保讨论 高效透彻。 3.组内形成统一答案,选好发言人,准备 脱稿展示。
展示内容
合作探究一(1) 合作探究一(2) 合作探究一(3) 合作探究一(4)
探 究 空 间 二:
(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
政策建议: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
(口语)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文字)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商品) 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
(电视)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网络)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印刷、报刊)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 (广播) 7.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28.ppt(公开课)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28.ppt(公开课)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 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 意大利。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中华文化的传播
日本 印度 中华文明 东南亚 非洲 欧洲
中亚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交流?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加强中外文化交 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外文 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 国的综合国力。
3、大众传媒的作用(优点)
1: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 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报刊 广播 2、含义:大众传媒 电视 网络 ……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思考:这一图片说的是什 么故事?这一故事属于什 么性质的活动?这一活动 对我国文化发展有哪些影 响?我国古代还有哪些这 方面的活动?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经 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率几百人 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康居 (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等国。
鉴真东渡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姓 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 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请, 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 文学、印刷、 饮食等传播到 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 两国人民的尊崇!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 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 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 能?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不仅具有经 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 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
美国政府要 大力推动美 国电影走向 世界,因为 好莱坞的电 影走到哪里, 就把美国的 价值观念和 商业利益带 到哪里。

2019-2020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019-2020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 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情景导入
10月20日,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这 是一座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的 “中国舞台”,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 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属于文化交流的哪种途径?推
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 的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 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渠道: 一由中国留日 学生从日本间接传入; 二由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法国 直接传入。 留日、 留法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最先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带回了中国。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不同民族文化是如何进行传播 的?
答案: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丝绸之 路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 又一重要途径, 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是一种更为 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马克思主义就是由中国留日学生和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传入中国的。
孔子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于 16 世纪末传入意大 利, 曾在意大利思想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继利玛 窦之后,大批意大利传教士接踵来华。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 20 年,回国后写出 了著名的《马可· 波罗游记》 ,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 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问题探究]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 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 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工匠川流不息,沿途 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 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 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途径: (2)人口迁徙 (3)教育(最直接) (4)亲朋聚会、外出旅游、 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茶叶 骏马 葡萄 瓷器 佛

医药
西乐
制糖、天文学
数学
作技术
金银器制
商业广告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 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工潮
“民工潮” “打工仔” “打工妹”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 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 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 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 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 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 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 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 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 文明的跃进。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电视)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网络)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印刷、报刊)
各抒己见:
你能举出哪些中外文化 交流的例子吗?有何意义?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派张骞 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 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 地区)等国。
• (2007年· 广东· 理科基础· 59)文化 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 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 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一个章子怡,比一 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 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 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 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____培根
学习目标
• 1、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 • 2、了解文化传播的手段 • 3、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及我们能 为文化交流做些什么
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 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 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自2004年11月全球 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 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 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交流探究: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 我们能够为传播中华优秀 文化做些什么?
三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 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 国优秀文明成果 (2)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明走向 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知识小结源自文 化 在 交 流 中 传 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 获得不同的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 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教 育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 在为参加培训的美国官员们讲课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从1978年到2010年底, 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 2009年,在中国留学的人数共有23万8000人, 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与1997年相比增长 4.5倍。进入21世纪以来人数增加尤其快速, 年均增幅超过两位数。 百 年
鉴真东渡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姓 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 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请, 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中国传 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 文学、印刷、 饮食等传播到 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 两国人民的尊崇!
1271年起,17岁的马可· 波罗随父亲从意大 利骑马旅行到中国。之后著 《马可· 波罗 游记》,详细介绍中国。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 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 意大利。

郑和下西洋
明代,郑和率领庞大 的船队,前后七次航 行到印度洋、亚非两 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 国家和地区,开辟了 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 的桥梁。郑和使团把 明代中国的历法、技 术、习俗和书籍传播 了所经各国,对这些 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 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 响
1、文化传播的含义 商业贸易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人口迁徙 教育等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及作用 1、文化交流作用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 使者
(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
• (2008年· 江苏· 单科· 22)孔子是中国 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 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 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 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 文化 •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印刷
文字 口语
电子
大众传媒
传媒的发展阶段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1、传媒及其发展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 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 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 享的强大功能 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邓小平 ‥‥‥ 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 ‥‥‥ 科学家:詹天佑、侯祥麟 、李四光 、邓稼先 ‥‥‥


同学们在搜集资料,例如说在进 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通常是采用哪 些手段或工具呢?
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网络
1、传媒及其发展
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 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请说说:有哪些手段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
传递环保意识的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口语)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文字)
3、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广播)
• 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 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 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 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 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 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