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练习及答案
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高祖本纪演练 含解析 精品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绐:假装 B.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延:请 C.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徇:示众 D.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解析:选A 。
绐:欺骗,诈说。
2.下列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仁而.爱人战胜而.不予人功B.⎩⎪⎨⎪⎧以.备诸侯盗兵袭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C.⎩⎪⎨⎪⎧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袭攻武关,破之 D.⎩⎪⎨⎪⎧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解析:选C 。
A 项,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
B 项,连词,表示目的;介词,把。
D 项,动词,到;结构助词“的”。
只有C 项中的两个“因”都是介词,“趁机”。
3.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③无所诎④因以文谕项羽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选A 。
①“案堵”同“安堵”;②“内”同“纳”;③“诎”同“屈”;⑤“详”同“佯”。
4.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C .秦人大失望..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解析:选C 。
C 项,古今皆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A 项,“家人”,古指平民百姓,现指一家的人;B 项,“约束”,古指规约,现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D 项,“无赖”,古指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现指蛮不讲理或品行不端的人。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A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B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C .不然,籍何以生此D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解析:选B 。
B 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A 项为判断句;C 项为宾语前置句;D 项为定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6~9题。
高祖本纪练习及答案 (1)

踞床(jù ) 荥阳(xínɡ ) 颖阳(yǐnɡ ) 轘辕(huán yuán ) 黥布(qínɡ ) 降轵(xiánɡ zhǐ) 道旁 属吏(zhǔ ) 栈道(zhàn ) 跂(qǐ)而望归 垓下( gāi ) 氾(fàn )水 妒贤嫉( jí)能 给( jǐ )馈饷 高祖击筑( zhú ) 和(hè )习 刘濞(bì) 斩以徇( xùn )
不然,籍何以生此 宾前 归,立诛曹无伤 省略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判断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定后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定后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判断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判断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省略 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 省略
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省略 是以兵大败 宾前 此所以失天下也 判断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判断,被动 七、翻译下列句子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文:高祖做亭长时,一向看起不这些 官吏们,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 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安堵”,不迁 动,不变更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佯”,假意 四月,兵罢戏下 “麾下” 不如决策东乡 “向”,朝向 高祖奉玉卮 “捧”,捧着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帐”, 搭起帐篷
四、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并 解释 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形作意动, 觉得奇怪 及见怪 形作名,怪事 高祖常繇咸阳 名作动,服徭役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形作动,交好 避仇从之客 名作动,做客 因家沛焉 名作动,安家
一、加点字注音 刘媪( ǎo ) 大泽之陂( bēi ) 晦冥( huì ) 须髯( rán ) 狎侮( xiá ) 贳酒( shì ) 每酤留饮( gū ) 酒雠( chóu ) 数倍 折券( quàn ) 繇( yáo )咸阳 喟然( kuì) 单父( shàn fǔ ) 豪桀( jié ) 绐( dài)为谒( yè ) 郦食其( yì jī )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第一篇:《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4分)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阅读答案答案:1.(4分)①我之所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②项羽嫉妒有才能的贤人,对待有功劳是就迫害他,对待贤能的人就怀疑他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阅读答案。
第二篇:高祖本纪高祖本纪高祖,沛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名字叫季。
父亲是老太爷,母亲是姓刘的老太太。
那以前刘老太太曾经在大湖边休息,梦见与神仙相遇。
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
老太爷前往看,于是看见蛟龙在刘媪上面。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于是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并且上额突起,美丽的胡须,左边的大腿上有72个黑痣,仁爱并且关爱他人,喜爱给予,性情豁达。
平常有大的气度,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到了壮年,尝试作官吏,作泗水的亭长,官署里的官吏没有不被他耍笑戏弄的。
喜好喝酒和女色,常常在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那里赊欠酒喝,醉到卧在地上,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看见他上面常常有龙,以这件事为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见了怪事,年终,两家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出师表》《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出师表》《高祖本纪》对比阅读,回答11-14题。
(12分)【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3)战胜而不予人功予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分)(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分)1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1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答案:(二)(12分)11.(1)悉:都,全部。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驪②,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一一(《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②驪,同欢。
③献,敬献牛、酒等礼物。
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1. 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齐之习辞者也B.至之市C.楚王闻之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 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 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 因为沛县的白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 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3.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悉召故人②吾虽都关中③张饮三日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4.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
参考答案:1. (2 分)B2. (2 分)C3. (4分)①全部②建都③同“帐”,搭建帐篷④只不过(或答“只”、“仅仅”)4. (2分)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来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
《高祖本纪》 同步练习 -含答案

《高祖本纪》检测讲义一、实词1、意.()豁如也2、常有大度.()3、不事家人..()生产作业4、高祖每酤.(gū)留饮5、高祖常.()繇咸阳6、纵.()观7、单父fŭ人吕公善.()沛令8、因家.()沛焉9、引.()入坐10、无所诎.()11、酒阑.()12、臣有息.()女13、何自妄.()许与刘季14、卒.()与刘季15、可.()四千余人16、足下必.()欲诛无道秦17、不宜踞见长者..()18、摄.()衣谢.()之19、二世使使者斩以徇.()20、啖.()以利21、乃以秦王属.()吏22、偶.()语者弃市23、诸吏人皆案堵.()如故2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25、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26、沛公又让.()不受27、稍佂关中兵以自益,距.之()28、因以文.()谕.()项羽29、会项伯欲活.()张良30、怀王曰:如.()约31、项羽使人还报.()怀王32、实不用.()其命33、乃详.()尊怀王为义帝34、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35、去辄.()烧绝.()栈道36、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37、及其锋而用.()之38、天下已定,人皆自宁.()39、不如决策东乡.()40、后.()天下约41、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42、汉王复入壁.()43、孔将军、费将军纵.()44、遂略.()定楚地45、示.()鲁父老项羽头46、吾不敢当.()帝位47、臣等以死守.()之48、汉王三让.()49、诸君必以为便.()50、有功者害.()之51、给.()馈饷,不绝()粮道52、连.()百万之军53、沛幸得复.()54、道.()旧故为笑乐55、沛父兄固.()请56、比.()沛57、乃绐为谒.()曰二、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3.以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可以.有大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然沛公然.其计()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三、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A.《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第一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班级姓名学号一、解释加点实词1.息大泽之陂.水边、堤岸2.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怀孕;于是、就3.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4.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器度、抱负;从事;平民百姓6.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任用;担任、做7.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8.常从王媪、武负贳.酒赊欠9.见其上有龙,怪.之以……为怪,意动10.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11.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怪异之象;毁掉;契据;同“债”1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徭”;任人自由观看1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14.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代词;作客;安家,名动;15.萧何为.主吏,主.进担任;主管16.素易..诸吏向来;轻视17.吕公者,好相.人给……看相18.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使眼色;坚持19.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打扫清洁的婢妾20.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给予,引申为许配21.何自妄.许与刘季胡乱22.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妇女小子23.卒.与刘季最终24.吕公女乃.吕后也是二、解释加点虚词1.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不久;2.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等到;3. 及.见怪,岁竟等到4.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5. 因.家沛焉于是;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于是,就7.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比得上三、翻译句子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素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民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到了成年以后,任用为小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县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3.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做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4.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售出去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常毁掉契据免除债务。
5.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6.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看相,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7.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四、《高祖本纪》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对这种评述,你是怎么理解的?人性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刘邦作为历史上不多见的布衣出身的皇帝,在他身上人性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并存,这并不足怪。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是他性格中豁达大度的一面,这也是他能容人、善用人的性格基础。
另一方面,“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则显示他性格中无赖的一面。
这个弱点,后来在他事业顺利的时候,也时常暴露出来,但好在刘邦善纳谏言,在关键时刻,这个弱点没有对他的事业造成大的危害。
司马迁对刘邦的这个评价体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真实而中肯。
《高祖本纪》第二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一.解释加点实词1.沛公引.兵西率领2.昌邑未拔.攻下、攻克3.西.过高阳名作状向西4.乃求见说.沛公劝说、进言5.沛公方踞.床坐是两脚叉开6.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整理;道歉;邀请7.将.陈留兵率领8.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逃跑;到;派;示众9.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夺取10.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11.诸将黥布皆属.归属12..降.章邯使……降服13.益张..疑兵旗帜增加、增多;设置14.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掳掠”,抢人抢物15.秦人喜.同“喜”16.秦军解.同“懈”17.乘.胜,遂破之趁着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在……之前,先于19.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20.还军.霸上名动驻军2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22.诽谤..者族非议国政23.偶.语者弃市..相对、相聚;处死24.先入关者王.之使……称王2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同“安堵”,不动迁、不变更26.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制定规矩、制度27.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巡视、巡察;使明白28.沛公又让.不受推辞二.解释加点虚词1.因.与俱攻秦军于是2.可.四千余人大约3.乃.求见说沛公于是4.沛公方.踞床正5.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于是6.因.袭攻武关,破之趁机7.因.大破之于是8.乘胜,遂.破之于是、就9.系颈以.组用10.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本来11.乃以..秦王属吏于是;把12.遂.西入咸阳于是13.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14.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于是三.翻译句子1.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各路经过此地的将领多了,我看只有沛公是个德高忠厚的人。
2.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座。
3.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沛公以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拍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并趁机袭击武关,攻了下来。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受秦朝的苛虐法政已经很久了,非议国政的要被灭族,相聚而语的腰处以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我和诸侯们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为当关中王。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而且我把军队退回驻扎在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四.回答下面的问题1.“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答: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答: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
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3.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见《教参》P37)答: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
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三,减轻百姓负担。
《高祖本纪》第三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一.解释加点实词1.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称王名作动2.无内.诸侯军同“纳”3.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增强;抵抗4.沛公然.其计认为……对5.方飨.士,旦日..合战犒劳;明日6.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7.因以文谕..项羽文理、道理,明告8.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9.驱之.鸿门到10.见谢.项羽道歉、谢罪11.项羽遂西.向西进12.怀王曰:“如.约。
”按照13.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假意。
14.实不用.其命服从15.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统治;建都、定都16.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违背,背弃17.去辄烧绝.栈道断18.不如决策..东乡.决定谋划;同“向”19.日夜跂.而望归踮起脚尖20.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1.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期会师22.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军垒、营垒;深挖壕沟23.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派;兴起、发动24.项羽乃败而走.逃.25.遂略.定楚地夺取二.解释加点虚词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2.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逐渐地3.因以..文谕项羽于是;用4.乃.详尊怀王为义帝于是5.去辄.烧绝栈道就6.日夜跂而.望归表修饰7.及.其锋而用之趁着8.是以..兵大败因为这,因此9.遂.略定楚地于是、就三.翻译句子恰巧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已是项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于是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相与,项羽这才作罢。
2.沛公使百余名随从跟从,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
3.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向西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国,在天下诸侯争夺称王关中的约定中落于他人后。
4.怀王,是我家叔父相梁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能主持约定呢?5.项王派三万士兵跟从,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
6.汉王的军队过去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
7.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王,而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是流放您。
四.回答下列问题1.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答: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
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
《高祖本纪》第四板块重点内容检测试卷答案一.解释加点实词1.空言虚语,非所守.也把守、把持2.大王起微细..平民,身份低微3.臣等以死守.之坚持4.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对……便利/有利5.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水的北面6.高祖置.酒洛阳南宫摆设7.有功者害.之嫉恨8.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镇守;安抚;供应9.高祖奉.玉卮捧10.起为太上皇寿.祝寿1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依恃12.不能治.产业管理、经营13.不如仲力.勤奋、努力14.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纵情畅饮15.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挑选16.令儿皆和.习之跟着17.游子悲.故乡思念、怀念18.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免除赋税徭役19.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到二.解释加点虚词1.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互相2.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就3.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原因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的原因;被5.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与……比,哪一个……?6.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哪里7.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8.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三.翻译句子1.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项羽嫉妒贤能,谁有功就嫉恨谁,谁有才就怀疑谁,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了土地不给人家利益,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