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范式
五大科研范式

五大科研范式
1. 实证主义范式:强调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寻求客观真理。
2. 诠释主义范式:注重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强调对社会现象的主观理解和意义构建。
3. 志愿主义范式:强调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社会问题,鼓励研究者参与和支持社会活动。
4. 构造主义范式:关注研究对象的建构和相互作用方式,强调研究者和对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建构。
5. 批判主义范式:强调揭示社会和权力结构中的不平等和压迫,并追求社会正义和解放。
通过分析权力的运行方式,寻求改革和建设新的社会秩序。
认知心理学-情绪stroop效应解读

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一、实验范式1. Stroop效应范式概述Stroop 效应(Stroop effect)在1935 年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 发现,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
在颜色命名实验中,当色词本身的颜色和该色词所表示的颜色意义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比命名非颜色词的反应时长。
比如,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 比命名中性的刺激词所花的时间长。
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就是Stroop 效应。
从广泛意义来说,Stroop 效应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能引发stroop效应的实验就叫Stroop任务。
2. Stroop效应范式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成为实证心理学的主流,Stroop效应范式已经扩展到众多的实验研究中。
随着各项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典Stroop 范式已演变为各种各样的变式,主要包括:2.1 昼夜Stroop (Day - Night Stroop)Cerstadt,Hong 和Diamond 等修订了Stroop任务,使之适用于3. 5 岁至7 岁的学前儿童,形成昼夜Stroop 任务。
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看见太阳说“夜晚”,而看见月亮或者星星说“白天”。
目前,昼夜Stroop 范式大多被应用于研究儿童的执行功能,作为测量执行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2.2 图- 词干扰范式图—词干扰任务是经典Stroop 范式的一个简单推广。
在图-词干扰范式中,向被试呈现图与干扰词,二者同时呈现,或者先呈现图,然后呈现干扰词,要求被试命名干扰词。
例如向被试呈现圆形中的汉字“方”,正方形中“圆”字等,任务是要求被试忽略图形,命名图形里面的汉字。
2.3 双语Stroop 范式双语Stroop 范式指利用两种语言的色词,要求被试用母语和第二语言分别对两种语言的色词进行颜色命名,然后根据语言间(命名语言和色词使用两种语言) 和语言内(命名语言和色词使用同一种语言) 的不同干扰效果推论出双语者的心理词典表征结构。
实验统计测量名词解释汇总

实验统计测量名词解释汇总前两天出了普心和社心的名词解释,那很多偏理科性质的同学着急了,有木有实验统计测量的呀,这不就出来啦~总的来说,对于实验统计测量的考察还是以计算为主,但对于名词解释和简答也是不可忽视的呦~也不要太担心,这个不会有社心那么长啦,还是比较短小精悍的,大家记得背起来呦~统计心理学名词解释1.【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包括统计图表、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对量数和相关量数等。
2.【推断统计】是根据局部数据的特征(样本统计量)推测总体情况(总体参数)的方法,包括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检验、回归分析等。
3.【变量】就是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中想要获得的数据。
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被称为变量。
比如,头发的颜色,它是头发的一个属性,可以取棕色、黄色、红色、灰色等不同的值。
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4.【集中量数】就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指标,主要有算数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等。
5.【差异量数】就是描述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全距、四分位差、离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等。
6.【标准分数】又称为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量数。
离平均数有多远,即表示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从而明确该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量数。
它是一个原始分数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无实际单位。
7.【积差相关】也就是Pearson相关,又称积矩相关,它是揭示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方向和程度最常用和最基本方法,其中 rxy 是积差相关系数。
8.【肯德尔W系数】又称肯德尔和谐系数,是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列以上的等级变量,常用符号W表示。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程序,用于探索和解释心理现象。
这些范式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研究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知识点。
一、自我报告范式自我报告范式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获取个体主观体验和意识活动的信息。
研究者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通过让被试者回答问题或叙述经验,来了解其感受、态度、意见等。
自我报告范式在研究心理过程、认知心理、情绪和人格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不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干预,观察对象在真实环境下自然表现。
实验观察则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观察范式常用于研究儿童发展、动物行为等领域。
三、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实验范式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获取因果关系的信息。
实验范式具有高度的实验控制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研究认知、学习、记忆等各个领域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组间设计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一种收集大量主观信息的常用方法。
研究者通常设计一套问题,以书面或在线的形式发放给被试者,被试者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答题。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用于调查心理特征、评估心理状态、探索态度和意见等。
问卷调查范式具有快速、成本低、数据量大等优势,但也存在被试者回答不真实的可能。
五、脑成像范式脑成像范式借助于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脑活动的变化,脑成像范式可以用于探索认知、情绪、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
在脑成像范式中,研究者常用任务激活和静息态等条件来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脑活动模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

最全的心理学实验范式中国心理学1.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task, RSVP )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中,给被试呈现一系列视觉序列刺激,每个序列包括大约20 个刺激(字母,词语,数字,图片等 ),呈现速率为每秒6-20 个刺激。
序列中通常包括两个靶刺激,其余的为分心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为突出靶刺激,常以不同于其他项目的颜色或形态呈现。
每个刺激物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同一位置,前一个消失后出现下一个刺激,每个刺激呈现时间相等,约 100ms 左右。
第一个靶子 (T1)出现位置大约在第 4 至第 11 位,第二个靶子 (T2)出现在T1 后的第一个位置 (Lag 1) 至第 9 个位置 (Lag 9) o RSVP 分为单任务和双任务。
在单任务中,要求被试忽略T1 而正确识别 T2,这时对每个位置的T2 判断正确率在 95% 以上 (Shapiro} Caldwell&Sorensen}1997) 。
双任务要求被试正确判断T1,并且正确判断 T2。
当 T2 出现在 T1后 200-SOOms时间间隔时 (Lag 2 至 Lag 5)对识别T2 的正确率显著降低了,即注意瞬脱 (attentional blink, AB)现象。
图 1-3 呈现了 RSVP 一个序列的示例。
目前,认知加工的两阶段模型通常用来解释双任务中发生的注意瞬脱现象。
该模型认为,对一个刺激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行加工阶段,即序列中的所有分心物和靶子都得到最初的察觉和编码,为下一阶段的加工做准备;第二阶段是系列加工阶段,只有被要求识别的项目才能进入这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加工过程中, T1, T2被精细加工,并且被转移巩固进入短时记忆中。
由于短时记忆的容易有限,在给定时间中只能对有限刺激进行加工。
因此,只有 T1 的系列加工完成了,才能对T2 进行系列加工。
攻击性的实验范式

4、玩偶模仿范式(班杜拉)
*研究结果: 录像中成人的击行为得到奖励时, 儿童随后出现 攻击性行为的概率及行为的强度都更高。
*优势: 这一范式自产生之后一直引领着攻击性的社会情境 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发展。众多研究已表明, 参与 暴力游戏或观看暴力影片会提高个体的攻击性然而,
*质疑: 儿童在实验中出现的并非确定是表征攻击的行为, 也许仅是由于他们喜欢扭打玩耍而已。
二、攻击性的实验研究范式
*经典 1、教师- 学习者范式 2、论文评定方法 3、竞争反应时游戏 4、玩偶模仿范式 5、减分范式
*现代 6、辣椒酱范式 7、出错范式 8、涂鸦撕扯程序 9、内隐攻击性的图片记忆范式
1、教师- 学习者范式 (Teacher/Learner)
又名攻击机器法。 *实施过程: 在实验中, 要求被试扮演老师,而由另一名伪被试 扮演学生(被试并不知情)。将两人分别安排在两 个独立的小房间里, 让学生记忆单词, 老师则负责 评估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当学生作出错误回答时, 扮演老师的被试则要对学生施加电击以示惩罚。 *因变量: 电击强度&持续时间
4、母亲评定法
由母亲根据儿童日常表现对其子女进行评定。
*项目 M1:毁坏家里的东西或别人的东西; M2:在幼儿园里不听话; M3:爱打架; M4:爱打人; M5:发脾气,急躁。 采用3点计分,0代表“不符合”,1代表“有点符 合”,2代表“符合”。5个题目分别转换为标准分 后求平均分作为儿童攻击行为的母亲评定指标分。
3、教师评定法
采用儿童行为量表中的关于攻击行为的5个项目, 由幼儿园各班教师根据儿童日常表现进行评定。 *项目包括: T1:与其他孩子打架; T2:损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 T3:欺负别的孩子; T4:打别人、踢别人或咬人; T5:攻击别人。 采用3点式计分,0代表“不符合”,1代表“有时符 合有时不符合”,2代表“非常符合或比较符合”。 5个题目分别转换标准分后求平均分作为儿童攻 击行为的教师评定指标。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4-3-5”范式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4-3-5”范式1. 引言1.1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4-3-5”范式幼儿园科学活动的“4-3-5”范式是指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开展科学活动的一种方法论,是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系统教育模式。
在这种范式下,幼儿园科学活动以“4-3-5”为基本框架,即“四个步骤、三个阶段、五种形式”,以引领幼儿走进科学世界,探索科学奥秘。
“4-3-5”范式的四个步骤包括:启发、探索、实验、总结。
在启发阶段,老师通过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好奇心,引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在探索阶段,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在实验阶段,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实验验证等活动,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在总结阶段,幼儿通过讨论、总结、展示等方式,对科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2. 正文2.1 “4-3-5”范式的概念解释“4-3-5”范式是指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通过“4个问题、3个探究阶段、5个步骤”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和思考的方法。
具体来说,这个范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4个问题”,这指的是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会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和验证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些问题,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其次是“3个探究阶段”,包括观察、探究和总结。
在观察阶段,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或实验的形式来观察现象,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究阶段,幼儿会根据提出的问题展开实地调查和实验,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最后在总结阶段,幼儿会通过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最后是“5个步骤”,包括观察、提出问题、探索、验证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这些步骤,幼儿可以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

实验心理学注意提示范式实验心理学中的注意提示范式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实验设计。
它们被设计为操纵注意焦点和测试特定的认知过程,以了解人类如何选择、集中和处理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提示范式:1.反应时间范式(Reaction Time Paradigm):在这个范式中,被试需要根据特定的刺激,在一定时间内作出反应。
通过测量反应时间(从刺激呈现到反应产生的时间),研究人员可以推断不同注意条件下的加工速度和效率。
2.选择性注意范式(Selective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在面对多个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目标,忽视其他非目标刺激。
通过测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可以研究选择性注意的效果和机制。
3.分割注意范式(Divided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要求被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刺激,考察被试在注意资源分配方面的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任务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来评估注意资源的分配情况。
4.空间导向注意范式(Spatial Orienting Paradigm):该范式涉及到被试对空间位置的注意处理。
通过提示被试在特定空间位置寻找目标或以不同的速度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刺激作出反应,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空间导向注意的特性和影响。
5.冲突注意范式(Conflict Attention Paradigm):该范式通过创造冲突的刺激条件,研究被试在对冲突信息处理时的注意控制和抑制功能。
例如,Stroop任务通过呈现有冲突的颜色词汇,观察被试对颜色而非词汇的反应时的表现,以研究注意控制的能力。
这些注意提示范式提供了一种有机会研究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范式,并结合其他心理测量方法,以全面了解人类注意力的特点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85746958
这样在查询订单信息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客户编号来引用客户信息表中的记录,也不必在订单 信息表中多次输入客户信息的内容,减小了数据冗余。
实验习题: 1、 有关系模式R(U,F),属性集U={A,B,C,D,E}, 函数依赖集合F={C>A, BC->D, D->E}, 请回答如下的问题:
表所示的设计就是一个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
订单信息表 订单编号 订单项目 负责人 业务员 订单数量 客户编号
001
挖掘机 刘明
李东明 1台
1
002
冲击钻 李刚
霍新峰 8个
2
003
铲车
郭新一 艾美丽 2辆
1
客户编号
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
客户信息表 所属公司
联系方式
1
李聪
五一建设
13253661015
2
刘新明
个体经营
为数据库表的联合主键,如下表所示。
订单信息表
订单编号 商品编号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位
商品价格
001
1
挖掘机 1
台
1200000¥
002
2
冲击钻 8
个
230¥
003
3
铲车
2
辆
980000¥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这个表中是以订单编号和商品编号作为联合主键。这样在该表中商品名 称、单位、商品价格等信息不与该表的主键相关,而仅仅是与商品编号相关。所以在这里违反 了第二范式的设计原则。 而如果把这个订单信息表进行拆分,把商品信息分离到另一个表中,就非常完美了。如下面这 两个所示。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环境 实验内容
试验思考
范式
掌握建立冗余较小、结构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 则---范式。 掌握1NF,2NF,3NF思想。 Windows 7 ,Visio2010 按实验步骤完成范式。 请在这里完成。
回答以下问题:
请简述满足1NF、2NF和3NF的基本条件。
号
4 郭小明女 27 0371- 河南 郑州 新郑市薛店北街
62556789
218号
上表所示的用户信息遵循了第一范式的要求,这样在对用户使用城市进行分类的时候就非常方 便,也提高了数据库的性能。
(2) 第二范式
第二范式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层。第二范式需要确保数据库表中的每一列都和主键相
关,而不能只与主键的某一部分相关(主要针对联合主键而言)。也就是说在一个数据库表 中,一个表中只能保存一种数据,不可以把多种数据保存在同一张数据库表中。 比如要设计一个订单信息表,因为订单中可能会有多种商品,所以要将订单编号和商品编号作
【手写“回答以下问题”,若空白处不够,请附页完成】
用户信息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省份 城市 详细地址
1 张红欣男 26 0378- 河南 开封 朝阳区新华路23号 23459876
2 李四平女 32 0751- 广州 广东 白云区天明路148
65432584
号
3 刘志国男 21 0371- 河南 郑州 二七区大学路198
87659852
订单编号 001 002 003
订单信息表
商品编号
数量
1
1
2
8
3
2
商品编号
商品信息表
商品名称
单位
商品价格
1
挖掘机
台
1200000¥
2
冲击钻
个
230¥
3
铲车
辆
980000¥
这样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数据库的冗余。如果要获取订单的商品信息,使用商品编号到 商品信息表中查询即可。
(3) 第三范式
第三范式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第三范式需要确保数据表中的每一列数据都和主键直 接相关,而不能间接相关。 比如在设计一个订单数据表的时候,可以将客户编号作为一个外键和订单表建立相应的关系。 而不可以在订单表中添加关于客户其它信息(比如姓名、所属公司等)的字段。如下面这两个
(1) 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 说明理由; (2) 请分解R为符合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集合,并给出每个关系的主 码: 2、 有关系模式R(U,F),属性集合U ={A,B,C,D,E}, 函数依赖集合F = {A->BC, B->D, CD->E, E->B}, 请回答如下的问题: (1) R的候选码是: (2) R的主码是: (3) 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 说明理由; (4) R是否为第三范式 , 解释原因; (5) 请分解R为符合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集合,并给出每个关系模式 的主码。 3、 分析如下的问题:有关系模式R(U,F), 属性集U={A,B,C,D,E}, 函数依赖集合F={AB->C, C ->D, D->E },请回答如下的问题:
(1) 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 说明理由; (2) R属于第三范式?说明理由;
4、某信息一览表如下,其是否满足3NF,若不满足请将其化为符合3NF 的关系。
配件编 配件名 型号规
号
称
格
供应商 名称
供应商地 址
单价
库存量
5、请确定下列关系的关键字、范式等级;若不属于3NF,则将其化为 3NF 。 例.仓库(仓库号,面积,电话号码,零件号,零件名称,规格,库存 数量)
(1) 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是最基本的范式。如果数据库表中的所有字段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就说明该数 据库表满足了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的合理遵循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来定。比如某些数据库系统中需要用到“地址”这 个属性,本来直接将“地址”属性设计成一个数据库表的字段就行。但是如果系统经常会访 问“地址”属性中的“城市”部分,那么就非要将“地址”这个属性重新拆分为省份、城市、详细 地址等多个部分进行存储,这样在对地址中某一部分操作的时候将非常方便。这样设计才算 满足了数据库的第一范式,如下表所示。
实验5 范式
1. 实验目的 (1) 体会关系数据理论,函数依赖以及范式; (2) 体会不好的数据库设计存在的数据冗余,增删改的异常。 2. 实验准备 (1) 掌握建立冗余较小、结构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范
式。 (2) 掌握1NF,2NF,3NF思想。 3. 实验内容
要想设计一个结构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必须满足一定的范式。 在实际开发中最为常见的设计范式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