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强制执行手段有哪些,法院有什么强制执行的措施

合集下载

强制执行方案

强制执行方案

强制执行方案强制执行的含义强制执行是指,当债权人通过诉讼取得判决后,如果债务人不自愿履行法院判决,那么通过法院的行政手段,强制债务人履行判决。

强制执行是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强制执行的手续强制执行的手续一般是这样的:1.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执行。

2.法院按照程序核准执行申请,通知债务人。

3.如果债务人不自愿履行判决,法院可以采用强制手段实现债权人的权益。

强制执行的方式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方式:查封、冻结查封是指法院将被执行人的财产、账户、房产等财产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封存,暂时限制被执行人处分其财产,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冻结则是指法院暂停被执行人的存款账户,也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拍卖拍卖是指法院将被执行人的财产经过公开竞拍后出售,以变现偿还债权人的债权。

拍卖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公开拍卖、变卖等,一般要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来确定。

强制清算强制清算是指法院对被执行人的企业财产进行清算,以弥补债权人的损失。

这种方式一般是用于被执行人是企业的情况下,根据被执行人的情况来确定清算的方式和程序。

强制执行的注意事项强制执行是一种行政手段,如果被执行人不自愿履行判决,可以采用强制手段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强制执行要依法行使。

执行过程中,要按照法定程序,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强制执行要坚决果断。

被执行人不愿履行判决,执行过程往往会遇到各种阻挠、干扰。

此时,执行人要坚决果断,保持冷静,采取有效措施。

3.强制执行要维护社会稳定。

执行过程中,要注意维护社会稳定,合理行使行政手段。

总结强制执行是一种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债权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执行过程中,要依法行使,坚决果断,并注意维护社会稳定。

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最高院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强制执行措施:
1.查封、扣押: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决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以保障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查封的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和其他财物,扣押的财产包括款项、有价证券和其他财物。

2.暂时性停止追索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执行人可能无力及时履行法院的判决、调解等强制执行决定,同时追索权的实施可能会给被执行人和其他当事人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法院可以暂时停止追索权的实施,以给被执行人一定的缓冲期。

3.强制代位权:当被执行人应当支付给执行债权人的款项是由第三人承担时,法院可以对第三人实施强制代位权措施,即要求第三人直接向执行债权人履行义务。

4.拍卖、变卖:法院可以通过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来变现以支付债权人的债权。

拍卖是指将财产通过竞价交易的方式出售,变卖是指将财产以非竞价的方式转让给购买人。

5.经营管理:对于能够经营、挂牌上市或者引进投资的被执行企业,法院可以决定委托其原经营者、其他企业或者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以保障被执行债权人的利益。

6.查冻银行存款: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决定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进行查冻,即在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上冻结一定金额的款项,以确保在执行过程中能够顺利支付债权。

7.强制拘留:当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调解等强制执行决定,并且有相关法定情形的时候,法院可以对其实施强制拘留措施,以迫使其履行义务。

总之,最高院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旨在保障被执行债权人的权益,通过一系列强制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法院的判决、调解等强制执行决定,并确保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

15种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15种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15种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法院强制执行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根据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以实现法律的目的和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院强制执行措施。

1.查封: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禁止其将财产处分给他人。

2.扣押:法院可以扣押被执行人的财产,限制其使用权或收益权。

3.暂扣:法院可以将被执行人的财务账款、票据等暂时扣押,以保证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4.公示催告:法院可以要求被执行人在特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同时向社会公示催告。

5.划拨:法院可以划拨被执行人的财产给申请人,用于清偿债务。

6.拍卖: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拍卖,将所得款项用于清偿债务。

7.变卖:法院可以将被执行人的财物以现金形式变卖,用于清偿债务。

8.核实:法院可以核实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状况,确保执行的财产足以履行债务。

9.侦查:法院可以侦查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等行为,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10.查封股权: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股权进行查封,限制其股权的行使和转让。

11.扣押存款:法院可以扣押被执行人的存款,用于清偿债务。

12.指定财产:法院可以指定被执行人将其财产出售或转让给指定的购买方。

13.冻结账户:法院可以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禁止其进行资金的支取和转账。

14.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禁止其进行奢侈性消费或旅游等行为。

15.驱逐: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依法进行驱逐,以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法院强制执行措施,其具体的适用条件和操作程序需要根据具体法律法规来确定。

同时,在实施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时,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量和判断,以保证执行的效果和公正性。

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强制执行是怎么执行的律师告诉你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的程序流程

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强制执行是怎么执行的律师告诉你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的程序流程

法院强制执行案件强制执行是怎么执行的律师告诉你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的程序流程法院的强制执行是指按照法院裁定或者裁决的内容,借助法院执行局的执行力量,迫使被执行人履行其法定义务或者强制执行法院的裁定或者裁决。

律师在法院强制执行案件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的程序流程。

一、立案阶段1.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执行人(申请执行的一方)向法院执行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

2.确认被执行人法院执行局确认被执行人(被执行的一方)的身份和住所,通知其进行申辩并提供相应的财产状况证明材料。

3.查封、扣押财产根据执行申请和被执行人提供的财产状况证明,法院执行局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或者扣押,以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藏或损毁财产。

二、财产评估与拍卖阶段1.财产评估法院执行局会组织人员对查封或扣押的财产进行评估,评估其价值。

2.拍卖公告法院执行局会根据评估结果,制作财产拍卖公告,并通过媒体和法院网站公布。

3.拍卖筹备法院执行局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拍卖筹备工作,制定拍卖规则和流程,并确保拍卖公告和相关信息的公正和准确。

4.财产拍卖执行法院根据拍卖规则,组织拍卖现场或者线上拍卖,对被查封或扣押的财产进行拍卖。

买受人支付拍卖款项后,法院执行局将解封或放行相应财产。

三、强制执行案件终结阶段1.追索拍卖款项执行法院对买受人进行催告,并追索拍卖款项。

如果买受人不支付拍卖款项,法院执行局将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冻结其银行账户、强制扣款等。

2.移交刑事机关如果被执行人涉嫌犯罪,法院执行局将移交相关材料给刑事机关,由刑事机关决定是否立案侦查。

3.移送行政机关如果被执行人有行政案件未结,法院执行局将移送行政机关执行。

4.结案在全部或部分债权得到清偿后,法院执行局以执行结案;如果无法全额清偿,执行人可以申请再次执行或者请求强制执行。

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强制性措施是由⾏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为采取的强制⼿段,⽽不同案件,会采取不同的强制措施,例如犯罪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那么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什么?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包括刑事强制措施、⾏政强制措施和民事强制措施等,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刑事拘留、逮捕、拘传等。

《中华⼈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六条⼈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被告⼈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中华⼈民共和国⾏政强制法》第九条⾏政强制措施的种类:(⼀)限制公民⼈⾝⾃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政强制措施。

《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百零九条拒不到庭和拘传⼈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第⼀百⼀⼗条违反法庭规则诉讼参与⼈和其他⼈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政强制执⾏的⽅式1、代履⾏代履⾏,⼜叫代执⾏,是指义务⼈不履⾏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政⾏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政强制执⾏机关或第三⼈代为履⾏,并向义务⼈征收必要费⽤的⾏政强制执⾏⽅法。

代履⾏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1)存在相对⼈逾期不履⾏⾏政法上义务的事实,且此种不履⾏因故意或过失引起。

(2)该⾏政法上的义务是他⼈可以代为履⾏的作为义务。

(3)代履⾏的义务必须是代履⾏后能达到与相对⼈亲⾃履⾏义务同⼀⽬的的义务。

(4)由义务⼈承担必要的费⽤。

2、执⾏罚执⾏罚是⼀种间接强制执⾏的⼿段。

它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拒不履⾏已经⽣效的具体⾏政⾏为的当事⼈进⾏制裁,以迫使当事⼈⾃觉履⾏该具体⾏政⾏为所确定的义务的法律制度。

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法院强制执行措施有哪些?

法院强制执⾏措施有哪些?法院强制执⾏措施有哪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章的规定,我国⼈民法院强制执⾏的通常⽅法和⼿段共有以下九种。

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的收⼊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交付法律⽂书指定交付财物;强制被申请执⾏⼈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地;强制执⾏法律⽂书指定的⾏为;强制加倍⽀付迟延履⾏期间⽀付迟延履⾏⾦;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续。

相关知识:《民事诉讼法》第⼆⼗⼀章执⾏措施第⼆百四⼗⼀条被执⾏⼈未按执⾏通知履⾏法律⽂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通知之⽇前⼀年的财产情况。

被执⾏⼈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或者其法定代理⼈、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或者直接责任⼈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百四⼗⼆条被执⾏⼈未按执⾏通知履⾏法律⽂书确定的义务,⼈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的存款、债券、股票、基⾦份额等财产情况。

⼈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的财产。

⼈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应当履⾏义务的范围。

⼈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百四⼗三条被执⾏⼈未按执⾏通知履⾏法律⽂书确定的义务,⼈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应当履⾏义务部分的收⼊。

但应当保留被执⾏⼈及其所扶养家属的⽣活必需费⽤。

⼈民法院扣留、提取收⼊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通知书,被执⾏⼈所在单位、银⾏、信⽤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百四⼗四条被执⾏⼈未按执⾏通知履⾏法律⽂书确定的义务,⼈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应当履⾏义务部分的财产。

但应当保留被执⾏⼈及其所扶养家属的⽣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第⼆百四⼗五条⼈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是法⼈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或者主要负责⼈到场。

保障性的强制执行措施

保障性的强制执行措施

保障性的强制执行措施概述保障性的强制执行措施是指当债务人无法自愿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向法院申请采取具体的强制措施。

该措施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并推动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性的维护。

强制执行措施的类型通常情况下,强制执行措施分为以下几类:1.查封、扣押和冻结措施:即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和冻结,以确保在判决强制执行期间债务人无法处置其财产。

2.拍卖措施:强制执行期间,法院可以通过拍卖债务人的财产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

3.强制代位权和强制转让权:强制代位权是指将债务人的债权权利直接转移到债权人,而强制转让权则是将债务人的财产转让给债权人。

强制执行程序在申请强制执行措施前,债权人必须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提供具体的证据,以证明债务人无力履行其合同义务。

法院在审核申请的同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可以采取提出的强制措施,并公告债务人及相关方确保其知情。

如果法院判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则可以在判决生效后的限定时间内,执行具体的措施。

如果债务人仍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则法院可以通过其他强制措施进行执行。

强制执行的效力保障性的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通过采取具体的强制措施,可以确保债务人无法逃避合同责任,并可以促进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合同文化的发展。

同时,强制执行措施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遏制不当行为和违约行为的发生,保持社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结论保障性的强制执行措施是维护债权人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债权人在选择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智慧地选择,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债务人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合同义务,尽量避免违约和不当行为的发生,以保护自己的信用和声誉。

法院强制执行的21种方法和手段

法院强制执行的21种方法和手段

法院强制执行的21种方法和手段什么叫强制执行?就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强制执行的方法和手段有哪些呢?即: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

这些手段对被执行人来说,都是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进行执行的手段。

但是有一些执行措施,申请人不申请,法院是不会主动采用的。

今天告诉你20种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的特殊手段,只要你敢申请,人民法院会采用的。

你了解了这些执行手段,你的权益很快就能实现,不存在执行不了的问题。

一、你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责令被执行人限期如实报告财产。

对于被执行人暂时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可以要求被执行人定期报告。

你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以调查令、委托调查函等方式赋予你的代理律师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财产调查权。

这样你就可以及时知道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随时请求法院恢复执行。

二、如果你的被执行人是单位或企业,你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根据你的申请委托中介机构对被执行人进行审计。

审计费用由你先垫付,实际执行到位后由被执行人承担。

三、你明知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你就是不知道在何处,此时你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悬赏公告。

举报人提供的财产线索经查证属实并实际执行到位的,可按申请执行人承诺的标准或者比例奖励举报人。

当然,奖励资金由你承担哦。

四、你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执行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被执行人的债权。

对于被执行人已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执行法院可以书面通知被执行人在限期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该生效法律文书。

限期届满被执行人仍怠于申请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该到期债权。

被执行人已经申请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请求执行该债权的人民法院协助扣留相应的执行款物。

五、你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保全被执行人的未到期债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院强制执行手段有哪些,法院有什
么强制执行的措施
生效的判决,必须履行。

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对方不主动履行的,在2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二、有权扣押、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包括工资、股息、股利、租金收入、偶然所得等。

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三查封、扣押、冻结。

当事人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时候,需要注意法律规定的申请时间。

但实践中,很多申请人也可能不清楚法院具体会采取怎样的执行手段。

针对这个问题,小编收集了资料,告诉大家法院强制执行手段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章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冻结措施时,不得冻结被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内国家指明用途的专项资金。

但被申请执行人用这些名义隐蔽资金逃避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冻结。

冻结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的最长期限为六个月,需要继续冻结的,应在冻结到期前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办理冻结手续,否则,逾期不办理,视为自动解除冻结。

划拨是指人民法院通过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等单位,将作为被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存款,按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数额划入申请执行人的账户内的执行措施。

划拨存款可以在冻结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不经冻结而直接划拨。

人民法院采取查询、冻结、划拨措施时,可直接向银行营业所、储蓄所及信用合作社提出,无需经其上级主管单位同意。

外地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到被申请执行人住所地、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银行、信用合作社查询、冻结和划拨存款,不需经当地人民法院同意或者转办手续。

当地银行、信用合作社必须协助办理,不
得以扣收到期贷款或贷款利息等任何理由拒绝和搪塞。

拒绝协助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罚款,建议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给予纪律处分。

二、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民事诉讼法》第222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

但应当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在执行实践中,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是人民法院经常使用的一种执行措施。

扣留和提取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执行措施,扣留是临时性措施,是将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暂扣下,仍留在原来的单位,不准其动用和转移,促使其在限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

如超过期限仍不履行的,即可提取该项收入交付申请执行人。

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查封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

拍卖是人民法院以公开的形式、竞争的方式,按最高的价格当场成交,出售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变卖是指强制出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的措施。

人民法院在
执行中需要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的,可以交由有关单位变卖,也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

由人民法院直接变卖的,变卖前,应就价格问题征求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变卖的价格应当合理。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的存款和收入,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财产所得的金钱,应及时交付申请执行人,并结束执行程序。

四、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从民事法的规定中可以知道,法院在执行相应判决或裁定的时候,具体的手段有四种,即上文中介绍到的内容。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申请的,需要同时提交一份申请书,然后支付一定的执行费。

如果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不妨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