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____(2)何不炳.烛乎?_____________(3)臣闻.之___________(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阳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向点燃听说怎么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4.活到老,学到老。

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短文。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未穷.青之技___________(2)自谓.尽之___________(3)秦青弗.止__________(4)薛谭乃谢求反.___________6.翻译句子。

(1)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1)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答案即可。 本句的意思: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答案即可。 本句的意思: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3) 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根据句子意思选择答案即可。 本句的意思: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掉,摆动,摇动。
空类2
(3) 简答: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1) 答案:曾经 做
解析:(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析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经外去游览。尝:曾经。 (2)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析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 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②句意为:拿这些东西干什么。为:做。
(2) 答案:鸿门宴 纪传 司马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难度较低。(每空1分,共3分)(有错别字或拼音,该空不得分) (3) 答案:项伯也拔出剑跳舞,常常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用身体遮挡沛公,项庄不能够攻击到沛公。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语句翻译。“以”,用,1分;“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分;“蔽”,遮蔽, 保护,遮挡,1分;“击”,击中,打到,攻击到,1分。(4分)
A.
B.
C.
D. (2) 看来宴无好宴,此宴为历史上著名的“ 空类2 ”,该事件出自《史记》。《史记》为我国第 一部 空类2 通史(体例),作者是 空类2 (人物姓名)。 (3) 沛公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这句话翻译 成现代汉语为 空类2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2)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下列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教诲。

不如。

2.C3.只听弈秋的教诲。

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5.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之.。

(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3)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1)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夸父先喝完了黄河的水。

B.夸父先喝完了渭河的水。

C.夸父先喝完了北方的一个大湖的水。

答案:A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原文: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写出”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的意思。

答案: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不上其他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啊。

解析:“为是“指”难道这是”;“其”代词,指他的;“智”指智力“弗”否定副词,指的是没有、不;“与”语气词。

3.有所期诺,,有所期约,。

答案:纤毫必偿时刻不易解析:略4.学而不思则罔,。

答案:思而不学则殆解析:略5.学而时习之,?答案:不亦说乎解析:略6.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

”乃罢其兵。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1)欲取蝉( )(2)黄雀延颈( )(2)(3)(1)(2)(3)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三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年轻人为了规劝吴王罢兵,先是怎么做的?请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为了规劝吴王,又是怎么说的?请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所说的这番话,其实可以用一个8字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捕伸长脖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字词意思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划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细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详细解析)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5——文言文阅读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将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B.思/援弓缴/而射之C.惟弈秋之为/听D.一人/虽/听之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在音节下面标出)①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ǔ)?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非然也( )5.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A.指弈秋的教导___B.指鸿鹄C.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①一人虽听之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

②弗若之______矣。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属于______(选填:设问句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是:______。

7.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D.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者,有学问的人。

8.根据全文意思猜一猜,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项练习 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含知识点、、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临(

遂(
) 尝(

苟且(
) 或(
) 易(

2.翻译下列句子: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3.文徵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试结合自己实际谈下体会。
【注释】 (1)临:临摹。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水平。 (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 (7)平生:一生。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随随便便,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通“稍”,稍微。 (12)易:改换,更换。 (13)不厌:不嫌烦。 厌:嫌麻烦而讨厌。 (14)故:所以。 (15)愈益:愈加,更加。 (16)书遂大进中的“书”字:书法。 (17)平生于书中的“书”字:写字。 【译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 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 空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
⑴将援.引射之
⑵宜燔.
⑶已而索.雁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3、回答下列问题。
兄弟二人争论的焦点是
而结果是

4、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鲁有好钓者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
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鲁人有好.钓者(

②以桂为.耳(

③故.曰(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2) 答案: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应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如“往”,去。
(3) 答案:渔夫一天收入也不多,他给渔夫这些钱渔夫应该满足了,不应该一下子得那么多钱。 是许金不酬者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笫一问要求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可结合对“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的理解来回答;第二问要求用原文来回答,结尾渔夫的话便可作为答案。
2. 请画出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 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答案: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
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语,可按词性划分,否定词要断开,还有主谓语间也来断 开。 句意: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根据意义划分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 缴/而射之。
(1) 答案:房子 原因
解析:略 (2) 答案:何晏想回家,不想做魏武的儿子。
解析:略 (3) 答案:何晏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有自己的主意。
解析:略
6. (一) 文言文阅读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
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 也。子何恃而往?”越 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 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
3. 阅读文言文,完成训练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①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_________________B.贾人: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 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4.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______________)(2)遂.烹彘也遂.(_______________)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__________)(2)破之(__________)8.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0.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11.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3.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__1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6.“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个故事讲的是___________成语。

19.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 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 而不求偿偿:报偿D. 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尹翁归传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斗变:斗殴闹事。

B.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秉:执掌。

C. 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 汝不任事也任:胜任。

24.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甚奇其对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③定国乃谓邑子曰④今君乃亡赵走燕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25.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③26.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A. ①②④B. ③④⑤C. ②③⑤D. ①③④2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 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 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 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

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28.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数答案1. A.嬉:游戏,玩耍 B.贾:商人2. 孟母三迁【解析】1.略【解析】2.略3.C4. 止:阻止遂:于是……就……5.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6.略【解析】3.略【解析】4.略【解析】5.略【解析】6.略7. 去:离开破:击破8. 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9. 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解析】7.略【解析】8.略【解析】9.略10.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11.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2. 守株待兔略【解析】10.略【解析】11.略【解析】12.略13. 斯:这样谢:道歉14.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15.不食嗟来之食,活的有尊严,死亦有尊严。

【解析】13.略【解析】14.略【解析】15.略16.转身17.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18.叶公好龙19.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解析】16.略【解析】17.略【解析】18.略【解析】19.略20.A21.凿壁偷光22.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解析】20.略【解析】21.略【解析】22.略23.C24.C25.B26.D27.D28. 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

(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

【解析】23.略【解析】24.略【解析】25.略【解析】26.略【解析】27.略【解析】28.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