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全册导学案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教案学习目标: 1 .描绘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要点 : 1 .内环境的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一.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 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体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 ( 2 )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样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 .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构成:________(约 90%) ________血浆________(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此刻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三个方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一、1、体液的概念: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的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 、、。

用箭头连接三者之间的关系:写出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4、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赖于生存的直接环境,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二、血浆的主要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三者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⑴渗透压:①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⑵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维持因素: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其含有的等离子有关,NaH2PO4/ Na2HPO4和H2CO3/NaHCO3缓冲对。

⑶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易混小结:1、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2、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

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原尿、消化液、泪液体腔液、关节液等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血红蛋白、载体、酶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3、组织水肿的含义及原因:组织水肿简单理解就是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二、植物激素
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有机物。
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_____________。温特将其命名为__________。
(五)1931年,郭葛
生长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英文缩写____________。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________,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二)鲍森。詹森实验
1.实验材料:胚芽鞘、琼脂片(能透过某些化学物质)
2.实验过程结果
①去掉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
【思考】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会造成水肿,请解释之?
2.酸碱度:血浆的pH在_____________之间.缓冲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机理:①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肾脏排出)+H2CO3H2CO3——→H2O+CO2(呼吸排出)
③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__生长;
④用锡箔罩住尖端下端,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__________生长。
(A层)思考: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B层)思考: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接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哪个部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三)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探究法。

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全册 共188页 附答案)

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全册 共188页 附答案)

全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全册共188页附答案)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目标导航学习要求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知识网络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共1课时)学习导读学习准备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外界环境获得,排出 ;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大多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些细胞是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2.体液包括和 ,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

3.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4.细胞外液的成分:⑴血浆中含有的水分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约占7-9%,无机盐占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

⑵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较少。

⑶细胞外液在本质上是一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5.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 值为。

温度一般维持在。

6.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媒介。

破疑解难一、细胞外液的内涵l.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两者的关系如下:细胞内液(2/3)体液血浆细胞外液(1/3) 组织液淋巴2.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因为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

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入到组织液间隙中,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后,大约90%的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C02等也渗回血液中,其余大约10%的组织液则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1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1 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导学案)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学案课前自主探究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1)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传统发酵技术①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②实例——腐乳的制作a.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

b.参与的微生物有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③特点:传统发酵以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式或作坊式。

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1.制作泡菜(1)菌种来源:植物体表面天然的。

(2)原理:在条件下,乳酸菌将分解成。

反应式:。

(3)制作流程2.制作果酒和果醋(1).酿酒的菌种——酵母菌①分布: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 ,在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蔬菜表面经常可以发现酵母菌的存在,许多新鲜水果(如葡萄)的果皮表面附着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酵母菌。

②代谢特点:酵母菌是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发酵,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③影响因素: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

注意: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酿醋的菌种——醋酸菌①代谢特点:醋酸菌是细菌。

②影响因素: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酿醋原理当都充足时,醋酸菌能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糖分解成乙酸;当缺少时,则直接将乙醇转化为 ,再转为乙酸。

(4).制作果醋的方法步骤①将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的酒精消毒,晾干备用。

②取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沥干。

③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注意:要留有大约的空间),盖好瓶盖。

④将温度控制在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瓶盖。

发酵时间为10~12d。

滕州五中必修三导学案1——细胞生活的环境

滕州五中必修三导学案1——细胞生活的环境

高一生物导学案1——————————细胞生活的环境班级: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2014-2-17 【学习目标】内环境的组成和相互转化【课堂教学】自学知识点一:细胞所处的环境1、草履虫生活在到淡水中,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2、体液: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体液,主要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说明:后面字母对应右图中的结构。

3、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特别提示:内环境=细胞外液,只有组织液、血浆、淋巴)检测知识点一:1、说出右侧数字(体液名)和字母(细胞名)代表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备注: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赖于生存的直接环境,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自学知识点二:内环境各种成分及其相互转化1、观察右图,将方框内的内容填写完整(血浆、淋巴、组织液、组织细胞)2/3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A(存在于细胞间隙)2、内环境含有90%水,少量无机盐(各种离子)、血浆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氨基酸、葡糖糖、脂肪酸、甘油、脂肪等)、代谢废物(尿素)、气体、各类激素等。

其中除血浆含有少量蛋白质外,组织液和淋巴中没有蛋白质。

3、常见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酶、血红蛋白、纤维素等。

检测知识点二: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3、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课堂反馈】1、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2、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4、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5、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标点击】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自我诊断】●.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须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___________中。

(2)、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的液体,又叫液。

它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环境,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手和脚磨出“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3)、血浆并不就是血液,它是血液中除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是直接生活的环境。

(4)、淋巴液也叫 ,其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_____ 。

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的
________________。

(5)、说说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相互关系,并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水
90、7卵磷脂0、2血清白蛋白
4、4胆固醇0、22血清球蛋白0、4Na+0、38纤维蛋白原0、005K+0、02氨基酸氮0、012Ca2+0、01尿素氮0、025Mg2+0、
0005其他非蛋白氮0、38Fe3+0、0001葡萄糖0、08Cl_0、36乳酸0、025HPO42_0、01各种脂肪酸0、38SO42_0、0001脂肪0、
14HCO3_0、17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根据下列血浆化学成分平均值分析:(1)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

无机物包括和无机盐(如Na+、K+、Ca2+、Mg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从表中可以看出、离子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血浆中的HPO42-、HCO3-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的 __________。

(5)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和三方面。

(2)、渗透压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__________的________。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主要来源于和两种离子。

人细胞血浆的渗透压约为_____kPa。

(3)、正常人的血浆pH为。

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内组织细胞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可直接从__________中获得;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也可直接排到____________中。

【典型例题】
例题
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例题2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讨论: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基础知识】
1、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2、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 )
A、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C、细胞外液和淋巴
D、细胞内液和血浆
【能力提升】
1、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于 ( )
A、K+
B、Na+
C、Cl-
D、Na+和Cl-
2、图1—3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_。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
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__。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自主学习】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2、健康人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平衡中。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共同的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最初,法国生理学家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后来,美国生理学家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_ 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相互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外液是( )
A、血浆与组织液
B、血浆与淋巴液
C、淋巴液与组织液
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
3、细胞外液中不包括下列中的(
)A 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的是( D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实例的是( )A、人喝水到胃中B、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C、胰岛素注射到皮下D、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8、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D)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9、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肯定不含有的成分是( )
A、血红蛋白
B、谷丙转氨酶
C、抗体
D、纤维蛋白原10(2004广东)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
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

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