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癌患者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事迹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徐克成院长“经历”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徐克成院长“经历”一位退休的消化科医生,61岁创办医院,年过古稀、身患癌症,却还坚持用爱心开展冷冻治疗肿瘤病人7000多例。
一间才办了13年、规模不大的民营医院,没有花钱做广告,却能吸引了丹麦、马来西亚、美国等75个国家地区的患者来看病。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一名贫苦癌症患者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今天,徐院长仍旧怀着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
”他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上擦亮“中国医生”名片。
真诚办院坚持不收患者红包每个来过复大的人都知道,这里有条“高压线”——一旦医务人员接受了病人送的红包或者任何礼物,就必须承担病人的全部医药费,此外还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最严重的会被医院除名。
这条“高压线”的制定者就是徐克成。
“搞不诚信的行为无疑是自杀。
”徐克成说,凡是在中国发展得很好的民营医院是很讲究诚信的,医生杜绝乱开“大处方”等行为,与病人建立良好地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病人的好口碑得以发展。
“对于任何投诉,我们医生都主动承认责任。
矛盾发生时,主动与病人做好沟通,取得病人的理解与支持。
”徐克成到台湾讲课时被忽然问到:你们的医院靠什么维持下去?徐克成脱口而出:“靠真诚!”台湾朋友再问:“能做到吗?”徐克成不假思索:“能!我们的院训是:厚德从医、医德共济。
我们就是要真真实实、真真诚诚地为老百姓服务!”台下鸦雀无声,继而掌声雷动。
带癌追赶,为中国医生赢得尊敬。
在采访中,徐克成笑着对记者说,我今年是“新8岁”了。
原来,平时总是精神奕奕、笑眯眯对待癌症患者的他,8年前查出患肝癌,至今做了5次手术治疗,每活过一年就是新的一岁。
但他不愿意停下追赶的脚步,几乎每天都在看最新的医学论文,去年还开始用微信了。
为什么70多岁了,却比年轻人还拼命还时髦?他笑了笑,说:“我就是闲不住,每治疗一个患者,都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创办民营医院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61岁创办民营医院,身患癌症坚守岗位近期,一些伤医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思考。
面对病魔,医患双方应该是携手作战的战友,而不是敌人。
和谐的医患关系,关乎公众健康、社会和谐。
从今天起,南方日报开辟“医患情暖”栏目,采访我们身边的好医生,报道医患双方良性互动的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今明两天将连续报道“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广东省道德模范、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与患者们的温暖故事,敬请垂注。
一位退休的消化科医生,61岁创办医院,年过古稀、身患癌症,却坚持用爱心和医术治疗肿瘤病人7000多例。
一间才办了13年、规模不大的民营医院,没有花钱做广告,却吸引了丹麦、马来西亚、美国等75个国家地区的患者来看病。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徐克成,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一名贫苦癌症患者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今天,徐院长仍旧怀着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
”他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大爱托起癌症患者的明天。
敬业▶▷高龄创业,七成病人来自国外徐克成的“抗癌梦”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他50岁出头的母亲在农村查出晚期癌症,3个月就去世了。
看着母亲痛苦地离去,他决心要向癌症挑战,最大限度地救助生命。
上世纪80年代,他研究血清酶和同工酶诊断肝癌,成为闻名全国的消化科专家。
1998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办公室与徐克成相见。
老友兼同行的他们聊起肿瘤日渐增多的趋势时,陈敏章目光凝重地说:“你可以在中国南方创建一家有特色的肿瘤医院嘛,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几天后,陈敏章题写“肿瘤特别治疗中心”作为院名寄给徐克成。
这份嘱托,点燃了他高龄创业的梦想。
2001年,61岁的徐克成在广州筹建复大肿瘤医院的前身——广州新海医院肿瘤新技术治疗中心,从一层楼、20张床位起步。
在大医院林立的广州,一家新的民营医院如何打开局面?徐克成决定走特色路线——“我们的技术要与众不同,要勇于解决难题。
一位肿瘤专家患癌后的自救之路

一位肿瘤专家患癌后的自救之路作者:蓉儿来源:《分忧》2018年第07期徐克成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著名消化科专家和肿瘤治疗专家,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第四届广东省道德模范。
今年78岁的徐克成,精神矍铄。
2001年,他以61岁高龄创办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医院),设立“不收红包、不收回扣、不接受吃请”的廉医规矩。
2006年,66岁时,身为肿瘤医院院长的他,体检时却发现自己患上肝癌。
在身患癌症,先后5次大手术的情况下,徐克成抱病奋战在抗击癌症第一线。
2006年3月,马来西亚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报道了一名面长巨瘤的19岁高中女生的遭遇,当时徐克成做了肝切除手术仅两个月,但他毅然飞往马来西亚亚罗仕达,和医疗团队一起先后5次给洪秀慧做血管介入治疗,4个月后,洪秀慧背负多年的巨大负担被成功卸下。
徐克成患癌后,他在接受采访和不同场合,说了5句大实话,揭示了他患癌十多年的切身体会。
2006年, 66岁的徐克成经过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肝癌,12年后的现在,徐克成依旧精神矍铄。
作为一名癌症专家,他说5点可以帮助癌症患者。
为什么近年来乳腺癌显著增加?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以及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逐渐将疾病的种子植入女性体内。
一旦它们碰到机会,就会攻击我们的身体。
去年年初,一个15岁的女孩小娜被诊断出患有甲状腺癌,小娜的母亲几乎崩溃了。
这个家庭没有遗传性,也没有暴露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比如新装修之类的,但小娜非常胖。
徐克成说,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医学界普遍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生与高碘或碘缺乏的饮食习惯有关。
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应与沿海居民吃海鲜,尤其是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苔藓、海蜇、紫菜等有关。
为了预防甲状腺肿瘤,建议尽量减少这种食物的摄入。
而那些喜欢吃肉的人应该注意结肠直肠癌。
据调查,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为40~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广州复大李朝龙教授成功治愈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故事

广州复大李朝龙教授成功治愈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故事
说起罗京,谁也不能忘怀这位曾经的“国嘴”,他每天播报的央视新闻联播都陪伴着我们。
2009年6月,他却被夺去了生命,罪魁祸首就是恶性淋巴瘤!
然而,恶性淋巴瘤并非不治之症。
2005年,广东顺德的阮女士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程度非常高。
由于是全身性疾病,无法手术,阮女士不得不接受化疗。
经历了4次化疗后,阮女士再也扛不住第5次化疗。
严重的副作用使她痛苦不堪,她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还出现了肾脏及心脏毒性。
幸运之神的眷顾使得阮女士通过朋友认识李朝龙教授,得知他独创了现代国医——华医学。
李教授为她会诊过后,谦虚地说,“你可以试试我的华药”。
求生之路几乎走上尽头的阮女士决定“孤注一掷”,她放弃了所有的西医治疗,只喝李教授的华药。
随着一剂接着一剂的华药下肚,阮女士的身体也如魔法般一天天好转。
之前为阮女士诊治过的西医也直呼“不可能”。
阮女士坚持喝华药,一天都没落下,每隔一年就到李教授处复诊并修改药方。
直到医生宣布阮女士已经完全痊愈,她才改为每月只喝7剂华药。
2015年新春将至之时,阮女士再次来到李教授家。
除了提前向他拜年外,她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她已活过10年!最新的检查结果仍显示阮女士体内无肿瘤迹象!身体完全康复的她还成为了工作单位女篮球队的队长。
而当时和她一样患了恶性淋巴瘤的朋友早已去世。
重获新生的阮女士高兴地说,“如果当初‘国嘴’罗京能找到李教授,能吃上华药,结果也许和现在不同。
”
治愈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阮女士(左)与李朝龙教授(右)。
一位抗癌患者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事迹

一位抗癌患者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事迹2009年9月2日《健康报》第4版整版报道了著名电台主持人胡晓梅在抗癌救父路上心得和感言,现转载如下:胡晓梅1971年12月24日生于江西, 著名电台主持人、畅销书作者。
1992年—2007年主持的电台节目《夜空不寂寞》在深圳保持了连续15年的最高收听率纪录,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广播奇迹”。
她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两项国内的行业最高大奖: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全国首届十佳栏目”。
点击图片可放大无比清楚地记得,2008年4月的一天早上,接到电话说父亲患癌的那一刻,我正挤在电台人头攒动的电梯里,如五雷轰顶,眼前一阵发黑,伸手扶住了身边的人才站稳。
脑子里即刻闪现的是好朋友小赵的父亲,被肝癌化疗折腾得只剩六十多斤。
他是肠癌肝转移后,肛门切除,挂着粪袋每天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无法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每天最大的期盼是早晚两次家人把他抱上轮椅,推到门口抽一支烟。
受尽折磨却无比顽强的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努力抓住生的希望,对女儿说:“再做一次化疗吧,再来一次!我顶得住!”从老人确诊到离世的两年时间,小赵和她的妈妈已经欲哭无泪。
人生最痛莫过于此,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的人被病魔摧残至死,心都碎了却无能为力,更无从安慰。
这个极端痛苦的煎熬过程把小赵和她母亲也几乎击垮,无论从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我这个旁听者能给予的也只是倾听和同情。
根本不能想象,这么恐怖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家庭!在手足无措的时候,第一个赶到身边安慰我的,是小赵。
我问她,治疗一定要那么痛苦吗?她说是,医院没有更好的办法。
怀着满心的焦虑和恐惧,可在父亲面前我们却要假装轻松,极力隐瞒,警觉的父亲小心翼翼地从我们的眼睛里寻找着蛛丝马迹。
我们抱着侥幸四处奔波求助,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下了同一个判决:原发性肝癌,晚期,多发,无法手术,只能介入化疗,最多撑四到六个月。
我开始晚晚从噩梦中尖叫惊醒,万般无奈之下,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徐克成院长。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治疗泰国细胞肺癌患者的故事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泰国细胞肺癌患者的故事
Triaisak
非小细胞肺癌泰国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肺癌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在肺组织以恶性肿瘤(癌症)细胞形式存在的疾病。
肺癌的治疗方法比较成熟,迄今为止有一下几种标准治疗方式:手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手术,电烙术。
Triaisak发病初期因未发现癌细胞而被疏忽,直至2014年3月病人发热才检测出为肺非小细胞低分化癌。
此时他的两个肺脏已是“满天繁星”,也就是说整个肺脏全都布满肿瘤,且大小不一。
毫无疑问,肿瘤已达四期,对于肿瘤在2.0CM以上的大病灶尚且可以采用冷冻消融进行治疗,然而大部分小肿瘤,我们采用了局部介入治疗的方法,前后治疗6次,病灶几乎全部消失。
2014年11月,我们Triaisak残余的肿瘤进行再次冷冻手术,直至12月第Triaisak的肺部病灶完全消失。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徐克成院长的故事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徐克成院长的故事徐克成对每位患者的医治都耐心细致医者仁心:救人命后还助学采访徐克成的过程是一个愉快又备受感动和鼓舞的过程。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作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的他,十分爱笑,笑的时候双眼眯成一条缝……这是他的经典形象。
有这样笑容的人都是善良的。
2001年11月22日,《羊城晚报》刊载一篇新闻:“谁愿为铭仔切除巨瘤?”当天16时,看到新闻的徐克成就派出医务部主任和护士,驱车300公里,半夜到达位于广东西部的怀集,将铭仔接来广州住院。
铭仔的肿瘤是从颈前部长出来的,是一种恶性畸胎瘤,人群中发生率仅十万分之一。
这种比癌还要恶性的肿瘤,将铭仔的牙床和口腔底结构破坏。
铭仔上下颌的牙齿已无法合拢,而且下颌牙齿已越来越松,牙缝越来越疏,嘴仅能张开2公分,以致每天进食非常困难,每餐仅食稀粥,吃半碗稀饭要花上一个小时。
营养不足使得铭仔体重从原来38斤下降到15斤,面色苍白,表情呆滞,每天待在房子里,既不愿意玩,也不愿意说话。
面对这样一个病人,徐克成承认:“开始时我们束手无策。
”拣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既然常规治疗不行,只能采用非常规的手段。
他们首先阻断铭仔肿瘤的血液供应,断其“粮草”,“饿死”瘤细胞。
12月4日,铭仔接受了介入治疗,将油性栓塞剂、抗癌药明胶海绵和不锈钢圈注入支配肿瘤的两根颈外动脉分支,将血流阻断。
3个月后,肿瘤缩小一半;2002年1月12日,他们为铭仔作了最后一步治疗—氩氦刀低温冷冻,消灭残存肿瘤。
复大医院专家创新性地对铭仔进行了冷冻消融等综合治疗,治疗很成功,这位被认为是晚期的恶性畸胎瘤患儿,终于神奇地康复了。
但是,铭仔一家付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
徐克成召集医院班子开会讨论,最后决定:筹集善款,不足部分全部再由复大医院承担。
三个月后,小铭仔恢复了原先的活泼可爱。
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徐克成承诺由复大资助铭仔从小学到大学读书的费用,并经常买学习用品去看望铭仔。
有一次,徐克成到怀集看到铭仔又黑又瘦,了解到其母亲为了生计,在外打工,无暇照顾孩子。
中国第一例胰腺肿瘤纳米刀手术圆满成功

中国第一例胰腺肿瘤纳米刀手术圆满成功2015年7月6日,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住院病房内,61岁高龄的埃及患者ABDELAAL ABDELRAZEK ABDELHADY FARAG ALLA看着自己的CT检查结果,高兴得热泪满眶。
前两天,也就是2015年7月2日,在万众瞩目之下,他接受了胰腺肿瘤纳米刀消融治疗术,这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乃至大陆的首例。
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和配合下,手术很成功,CT显示他体内的肿瘤已明显坏死,而且术后身体状况良好。
术前多方位讨论纳米刀的定位开腹进行手术术前,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牛立志院长、外科首席专家组织医生召开了病情讨论会。
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包绕腹腔干、脾动、静脉、肝动脉、肠系膜动静脉,肿瘤与血管粘连,胰腺周围有多发淋巴结,考虑转移可能大,手术切除困难。
而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肺功能稍差,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无消融治疗禁忌症。
经讨论决定采用纳米刀消融手术治疗胰腺肿瘤。
纳米刀是一种全新的尖端肿瘤消融技术,它通过释放高压脉冲在肿瘤细胞上形成纳米级永久性穿孔,破坏细胞内平衡,使细胞快速凋亡。
2012年4月美国FDA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同年12月欧盟批准应用于临床。
2015年6月在中国批准应用于临床,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成为大陆第一家引进纳米刀的医院。
因此,这次的胰腺肿瘤纳米刀消融手术也是大陆的第一例。
多台国际顶级先进设备为手术保驾护航三针定位,精准下针微创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纳米刀的出现给微创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对于风险比较大的部位,纳米刀弥补了原有微创治疗技术的不足。
纳米刀适用于肝、肺、肾、胰腺、前列腺以及其他实体肿瘤,尤其对靠近肝门区、胆囊胆管、胰腺、输尿管的肿瘤具有独特优势。
纳米刀治疗时间短,3公分肿瘤纳米消融不超过5分钟。
不会伤害肿瘤周边的血管、胆管和神经线等组织结构,且复发几率低,复发间歇时间长。
目前埃及患者ABDELAAL ABDELRAZEK ABDELHADY FARAG ALLA恢复情况良好,虽然手术过程中可能性很多,但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医院的先进设备和医生严谨的手术技术让手术获得巨大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出血量仅2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抗癌患者在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事迹2009年9月2日《健康报》第4版整版报道了著名电台主持人胡晓梅在抗癌救父路上心得和感言,现转载如下:胡晓梅1971年12月24日生于江西, 著名电台主持人、畅销书作者。
1992年—2007年主持的电台节目《夜空不寂寞》在深圳保持了连续15年的最高收听率纪录,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广播奇迹”。
她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两项国内的行业最高大奖:全国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全国首届十佳栏目”。
点击图片可放大无比清楚地记得,2008年4月的一天早上,接到电话说父亲患癌的那一刻,我正挤在电台人头攒动的电梯里,如五雷轰顶,眼前一阵发黑,伸手扶住了身边的人才站稳。
脑子里即刻闪现的是好朋友小赵的父亲,被肝癌化疗折腾得只剩六十多斤。
他是肠癌肝转移后,肛门切除,挂着粪袋每天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无法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每天最大的期盼是早晚两次家人把他抱上轮椅,推到门口抽一支烟。
受尽折磨却无比顽强的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在努力抓住生的希望,对女儿说:“再做一次化疗吧,再来一次!我顶得住!”从老人确诊到离世的两年时间,小赵和她的妈妈已经欲哭无泪。
人生最痛莫过于此,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的人被病魔摧残至死,心都碎了却无能为力,更无从安慰。
这个极端痛苦的煎熬过程把小赵和她母亲也几乎击垮,无论从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我这个旁听者能给予的也只是倾听和同情。
根本不能想象,这么恐怖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家庭!在手足无措的时候,第一个赶到身边安慰我的,是小赵。
我问她,治疗一定要那么痛苦吗?她说是,医院没有更好的办法。
怀着满心的焦虑和恐惧,可在父亲面前我们却要假装轻松,极力隐瞒,警觉的父亲小心翼翼地从我们的眼睛里寻找着蛛丝马迹。
我们抱着侥幸四处奔波求助,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下了同一个判决:原发性肝癌,晚期,多发,无法手术,只能介入化疗,最多撑四到六个月。
我开始晚晚从噩梦中尖叫惊醒,万般无奈之下,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的徐克成院长。
我记得多年前曾在电台节目中帮助他医院的两个肿瘤病人向社会募捐。
我打电话向徐教授描述了父亲的症状,征询他的意见。
当时正在国外讲学的徐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话:“晓梅,无论你选择哪家医院,你记住,象你父亲这种情况,原有慢性肝病,肝功能不会好,一定不要轻易化疗。
”当时的我,非常困惑,当今医院对癌症的治疗,除了手术切除,就是化疗、放疗。
手术不能做,化放疗不能选,那还能做什么?!虽然充满困惑,但我相信他说的话。
记得10多年前,他曾经同样语重心长地在我的电台直播节目里告诫广大听众不要相信什么能使大小三阳转阴的“基因疗法”,说那都是骗人的鬼话!为此他走出电台大门就遭人围攻恐吓:“徐教授,我们知道你说的是科学。
但你不要挡人财路,小心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这样一个说实话的医生,在他60岁的时候出来创办医院,是缘于十几年前,一位他非常敬重的领导和专家,在因癌症而死亡前,建议他办一所医院,“好好做人,好好为病人做事”;更是因为心愿未了——1970年,在他还是中国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一名年轻的内科医生时,他的母亲患肝癌去世,丧母之痛促使他走上癌症研究之路。
他本人也曾是一位癌症患者。
作为患者兼医者,我相信他因为切身体会,定然更能了解病人和家属的感受和需求。
我等待着徐教授回国,郑重地将父亲交给他。
身边的亲朋好友纷纷质疑我的决定,为什么要选择一家规模不大的医院?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在无法手术,没做化放疗的情况下,父亲从悬崖上被拉了回来,不仅远远超越了当初医生所判决的时间,并且面色红润、劲头十足地生活着,肝肿瘤标志甲胎蛋白降至正常,他老人家上午公园吹笛,下午会所打球,周末钓鱼打牌,几乎没人相信他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
其实,父亲肝脏上的肿瘤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被有效地抑制了,不影响日常生活。
而这正是徐教授强调“以人为本”“带瘤生存”的治疗思路。
在这惊心动魄的抗癌之路上,作为患者家属,我深切地了解到,抗癌是一场持久战,不是肿瘤存在就万念俱灰,也不是肿瘤消失就万事大吉。
傅彪、罗京、台湾首富郭台铭的弟弟郭台成,都曾采用了昂贵的药物和技术,但“最新科技”却却无法阻止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拯救他们的生命。
而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希求的是生命的延长和保持常人的生活质量。
相形之下,我家是多么幸运,除了一次介入、一次冷冻,父亲就只用“复合免疫疗法”有效地控制着病情。
痛苦小,费用低,并且不用长期住院,每念及此,母亲都忍不住对我说:“晓梅,这真是你的福报啊。
你十几年在电台节目里帮助别人,现在回报在你爸爸身上。
”我知道母亲是在用这种“唯心”的方式表达心中几乎不能置信的喜悦,我更知道的是,这一切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医德和医术同样超群的医生。
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也作为一个幸运的患者家属,我采访了徐克成教授,记录下这位孜孜不倦战斗了近50年的医生的抗癌新观念。
-----------------------------------------------胡晓梅(以下简称胡):徐教授,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您,为什么当初您不建议我为父亲选择化放疗?徐克成(以下简称徐):首先我要说明,不主张你父亲化疗,不等于我反对化疗。
化疗对有些肿瘤有很好疗效,而且是首选,例如淋巴瘤、睾丸癌、绒毛膜上皮癌等。
但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的化疗和过度治疗。
跟你说件事吧。
有一位“大家”生了肺癌,发现时就有骨转移和脑转移。
“大家”找“大家”专家治疗。
她接受了各种方案的化疗。
半年后,肿瘤几乎没有改变。
丈夫是她同学,恩爱无比。
无奈之下,住到我院。
我看了病人,面色苍白,卧床不起,查了免疫细胞,全部低于正常。
她丈夫问我能否再用什么特殊药物?我说:她的免疫功能已被摧毁,现在要千方百计提高免疫力;任何一种轻微感染均足以致命。
果然,1周后发生感冒,第二天肺炎,第三天肺功能衰竭,迅速转往最好的专治肺疾病的医院。
几天后我去外面开会,她丈夫来电话:他夫人希望死在我院。
我问为什么?当时我院新大楼尚未启用。
她丈夫说:她是研究哲学的。
原来治病也有哲学。
他说:“你是第一个让她明白这个道理的人。
”我在2006年底,曾经在医院召开一次医患大会,一些生存了5年或5年以上的中晚期癌症病人讲述了自己“死去活来”的经历之后,一位中年人走上讲台,说:“我是XX医院的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
我很惭愧,因为在我院,病人入了院,不管是否适合,就给化疗、化疗、一直化疗到死……”。
然后,又有一位年龄稍大的医生上台说:“我是XX大学附属XX医院放疗科主任。
病人入了我们科,就是放疗。
即使不合适的病人,也是放疗,因为这是我们的正规武器,是合法的治疗,至于病人能否生存下去,我们医生只能管'病'不能管'命'。
” 听了今天这些病人的讲话,我深深体会到,医生要有良心。
”胡:你不主张我父亲化疗。
你本人也没有化疗。
是不是化疗就不能用于肝癌?徐:肝癌细胞对化疗药不敏感;与其他器官不同,肝细胞具有再生能力。
刺激肝细胞再生的主要因素是肝细胞坏死。
化疗药会引起肝细胞坏死,因此不仅不能杀灭肝癌细胞,反而可促进肝癌发展。
另外,你爸爸的肝癌发生在原有肝病的基础上,肝本来有损害,化疗后会促发肝衰竭。
因此,我们的治疗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就是“个体化治疗”,“量身定做”。
胡:我父亲的肝癌是多发性,两叶肝均有。
医院给我父亲做了一次微创冷冻手术。
你院在这方面从治疗例数看,世界领先。
这个技术起多大作用?徐:这是一种“氩氦刀”冷冻技术。
上世纪末再美国发明后,除前列腺外,最早就是应用于肝癌。
肝癌早期无特殊症状,一旦发现,绝大部分已非“小肝癌”,不能手术切除。
如何治疗这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一直是医学界探讨的课题。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首先批准应用“氩氦刀”冷冻技术。
我是在2000年从美国引进了氩氦刀,迄今已治疗近5000例。
除治疗肝癌,也用它来治疗肺癌、胰腺癌等其他癌症,尤其对巨大的多发性肝癌、中央型肺癌和局部进展性胰腺癌,效果相对较好,让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获得治疗甚至根治机会,对病人的侵袭却比手术小得多。
冷冻治疗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去除肿瘤组织,减少瘤负荷,另一方面可激发抗肿瘤免疫。
冷冻免疫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已证明,肿瘤细胞冷冻后,留在原处,原先隐蔽的肿瘤抗原被激发及暴露,细胞表面抗原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细胞膜蛋白浓度增加并均质化,从而增加抗原决定簇的浓度和利用度,促发体内产生抗肿瘤性抗体,诱发淋巴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对你父亲,我们用冷冻去除了肝上三个较大的肿瘤,目的在于消灭“主力”,让冷冻激发的免疫去消灭其他小的肿瘤,至少让这些“小瘤”的癌细胞“休眠”。
胡:你给我父亲用了“复合免疫治疗”,是不是就是为了让那些“小瘤”“休眠”?据我所知,免疫治疗的方法很多,你的复合免疫有什么特点?徐:癌细胞虽然由正常细胞变来,但与正常细胞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遗传学不稳定性。
癌细胞复制时,不能像正常细胞那样将其遗传信息完美无缺的复制到下一代细胞,复制到后代的细胞常常改变,进而导致肿瘤细胞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分化出难以计数的不同细胞的混合体。
因此,仅针对某一类型癌细胞或癌细胞上某一靶点的药物,显然不能消灭所有癌细胞。
针对癌细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显然用单一种方法不能将其消灭,就是说,要“千军万马”,“机动灵活”,这个过程不能单靠体外输入,必须由人体自身完成。
这就是通常说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
采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不是代替人体免疫,而是“动员”“激发”人体免疫,尤其是先天性免疫。
复合免疫是采用多种疫苗成药,激活不同种类免疫细胞,消灭不同类型癌细胞,从而产生相加或协同的作用。
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不少癌症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即虽有癌肿存在,但患者可健康地生存几年乃至数年。
业已证实,癌细胞可长期停留在血液、淋巴结、骨髓和腹腔内,处于“休眠”(dormancy)状态。
不仅血液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如此,实体肿瘤如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性肺癌、软组织肉瘤等,都观察到肿瘤细胞的“休眠”。
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强迫”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中起重要作用。
你父亲的肝癌就是处于“休眠”状态。
胡:徐教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原本医院对患者实行手术、放疗或化疗,目的是为了治愈该患者,消灭肿瘤只是治愈该患者的手段,可是结果却常常为了消灭肿瘤而把患者这个“人”也一起消灭掉了。
您的意思是,只要能让患者好好活下去,癌细胞并非一定要斩尽杀绝。
徐:是的,我们对你父亲的治疗就是这样。
他的肿瘤没有完全消失,但一年多来只有消退没有进展,是他的免疫系统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他的AFP一点点下降,直到正常,说明癌细胞已不发挥功能了。
他如常地生活着,这是最重要的,比癌细胞消失更重要。
免疫疗法的目的,就是允许患者和肿瘤长期共生,不只是设法消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