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历史试卷 附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主要包括“敛从其薄”的税赋观,“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和流通观、“居敬行简”的治民观等内容。
孔子的经济思想体现了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带有明显的男性特征,腰系印度围裙,深目高鼻,上身半裸。
到唐朝,飞天已基本女性化,脸形丰满,姿态妩媚,有些飞天头梳唐朝妇女流行的双丫髻。
飞天形象的变化说明A.佛教的本土化和世俗化趋势B.唐朝丝绸之路推动民族交融C.唐朝女性地位得到较大提高D.敦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3.表1为宋朝耕牛贸易摘录。
据此可知,宋朝表1时间摘录太宗时期(976-997年)贷陈、蔡州(河南地区)民钱,使市牛而耕哲宗元祜六年(1091年)拨常平钱贷麟、府、丰州(与西夏边境地区的州府)曾经被西贼劫掠耕牛的人户买牛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拔五万贯贷淮东(江苏、安徽地区)人户买牛A.官府推行抑商政策B.农耕技术实现了突破C.小农经济得到维护D.牛耕生产区域差异大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遇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
王朝中人正窃喜于‘万年和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依旧。
”这一番遭遇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使外国势力进入中国内地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5.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钦定大清商律》,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商业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和商人的合法地位。
《钦定大清商律》的颁布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B.壮大了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标志着清政府开启自救运动6.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全国学农工商通电》中指出:青年是国民党领导的这场民主革命的先锋,农民是重要的力量,工人是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商人是主力军,都应与国民党共同奋斗,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河北省衡水市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中学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学者认为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事实上,儒家之外各家学术的传习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不仅可公开教授、治学,且不少可以进入宫廷为官。
汉代“罢黯百家,独尊儒术”A.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B.复兴了先秦的正统儒学C.摒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D.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再现2.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
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该言论反映了A.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C.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3.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邦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必须建立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完会议的各邦代表主张A.实施人民主权和共和原则B.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C.建立权力有限的联邦政府D.改变各邦自治的原则4.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边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探求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的史地著作,其原因既有“激发于清季之外侮”,更是“胚胎于朴实之学风”。
这一“朴实之学风”是指A.经世致用B.格物致知C.师夷长技D.以史为鉴5.《尚书酒诰》记载“惟荒腼于酒,……庶群自酒,腥闻在上……”。
殷商各个时期墓葬的陪葬品,青铜食器多置于棺、椁之间,而青铜酒器多置于棺内。
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董子高级中学等校2024届高三2月入校考试历史试题1. 仰韶文化濮阳西水坡遗存、龙山文化的陶寺遗址以及西周何尊铭文中都发现了“天下之中”的理念,只是“中”由原来的南北居中,发展为东西南北的四方之“中”,从而使“居中而治”不再限于同族内部。
这反映了()A.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B.中华文明的扩展C.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D.“家天下”的形成2. 有学者指出:“在《商君书》《韩非子》中,‘尊君权’是一个基础性理论观点,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君主还是法家,都不大可能追求‘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专制政体。
”该学者意在强调,战国时期()A.君主尚未高度集权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C.国家认同观念形成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3. 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
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
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
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4. 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但辽兴宗以后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朝自熙宗以后也自认“中华”,多次讨论德运问题,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
这体现出()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北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5. 明人王丹丘在《建业风俗记》中记载:“正德中,士大夫有号者十有四五,虽有号,然多呼字。
嘉靖年来,束发时即有号。
末年,奴仆、舆隶、俳优,无不有之。
”这反映出明朝后期()A.注重伦理教化B.等级秩序受到冲击C.倡导个性自由D.社会主流思想异化6. 某英国学者指出:直到1841年7月底,道光帝及其大臣也只将此(鸦片战争)称之为“边衅”,即使英国人用当时最新的军事技术打败了中国军队,英国人在清政府的文件中仍然被看作是“丑类”“匪类”。
2023届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A高三历史2022.10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
”与孔子相比,荀子主张A.先义后利B.取义舍利C.重义轻利D.循义取利2.在邾国故城遗址出土了刻有王莽诏书铭文的“同律度量衡”器,铭文曰“据土德受,正号即真……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沉。
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
据此推断,这一诏令A.改变了度量衡混乱局面B.借鉴前人实现王道复古C.为政权合法性制造依据D.有利于王位的世代永昌3.开元九年,唐朝下令“州县逃亡户口听百日自首,或于所在附籍,或牒归故乡,各从所欲。
”同时规定,丈量核实实际的土地占比,将超过田令规定的田亩登记在册,检括出来以均济无地或少地的农户。
这些政策的实施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推动唐朝赋税制度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4.宋代以前的手工业著作主要有《周礼·考工记》《墨经》和炼丹书,宋金时期主要有《武经总要》《营造法式》《梦溪笔谈》《新仪象法要》《糖霜谱》《梓人遗制》《北山酒经》等著作。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业的进步与识字率的提高B.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C.思想的活跃与科举取士的调整D.社会需求的多元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5.明代三法司会审通常由大理寺提请或皇帝下诏启动,再通知刑部与都察院组织召开。
2024届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为解决粮食收购问题导致的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联共(布)中央从1928年发布指示,严厉批评了各地党、苏维埃和合作社组织以及党员个人在粮食收购工作中的懈息和迟缓。
为贯彻指示,在各地组织武装征粮队,到处搜查,没收“余粮”,此举收到了成效。
这表明苏联A.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B.通过集体农庄建设来解决农业问题C.新经济政策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D.工业化进程过快引发经济结构失衡2.他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开拓者,其著作符合19世纪盛行的镜子说”,深刻而形象地按照19世纪30年代革命前夕法国的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强烈的批判精神蕴含其中。
其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统治及其道德败坏,对封建贵族的垂死挣扎和反动教会的欺骗宣传,都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尖锐批判,“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该作家及其作品是A.雨果《巴黎圣母院》B.司汤达《红与黑》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D.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3.1075年,北宋政府把对酒务原有的“买扑”法(承包商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替代为“实时授状”法(在政府指定期限内,将愿出的价钱写于状内,封口上交,政府售与出价高者)。
这一变化A.体现了商品经济繁荣B.表明政府严格掌握商业征税权C.弱化了重农抑商思想D.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4.1979年,在四川省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些县委书记认为,农村经济工作还可以搞得更灵活一些,给劳动群众的“小自由”可以放得更宽一些。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五调考试试卷(含解析)

河北衡水中学第五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试卷综析】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没有偏难怪题,总体难度适中,相对比较平和,但出题的材料和考查角度很灵活。
试题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和试题的选择性和导向性,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也体现了新课标卷特征。
考生注意:l_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政治:必修①②③,必修④第1~5课。
历史:人教版高考内容。
地理:人教高考内容。
第1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24.《礼记·王制》中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是A.聚族而居,体现尊卑有序 B.因地制宜,促进生产发展C.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D.天人合一,提倡尊天亲民【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C 解读材料信息,材料的意思是“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多少,要使土地广狭、城邑大小、被安置民众的多少这三者互相配合得当。
”此语包含的重要思想即合理规划,促进人地和谐。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题文】25.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知识点】A2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解析】C “泛驾之马”指的是不受驾驭的马,“斥(tuo)驰之士”指行为放荡不受约束的人,解读材料嘻嘻,汉武帝认为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PDF版含解析

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7页2.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的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
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控制权贵。
这一做法()A.表明依法治国观念受到推崇B.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国家权力C.强化了周天子对基层的治理D.促进了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
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
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A.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B.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C.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D.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3.宋朝茶叶的国内运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长江等水路,将四川、湖南等地的茶叶大量运到汴京,其中很多品种为皇家专享的贡品;二是通过陆路,将福建、浙江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运到北方,成为官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这一现象()A.反映出农业多种经营的兴盛B.助推了南方地区的深入开发C.表明商帮长途贩运获得发展D.加速了江南农村人口的流动4.明初,设通政司负责拆分、整理、通交各类奏章,使奏章不经各部门审阅,直达皇帝。
但在明代中后期,重臣权宦对通政司封入内廷的密疏内容进行实质性处理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反映了()A.中央权力机构间毫无制衡B.权臣宦官专权威胁皇权专制②律师制度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③陪审团制度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④1878年德国颁布的《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5.如图为创作于1865年反映美国时事的漫画,名为《同病相怜》A Man Knows A Man)。
衡水金卷2024届高三上(摸底考)-历史试题+答案

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 小题共 %"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材料一&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萌生了儿童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秦汉以来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 孝 和 悌 成为儿童伦 理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弟子规增广贤文 等蒙学教材无不从此入手编纂众多孩 童在私塾教师训导下对其反复背诵倒背如流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认为儿童教育应 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鞭挞和戒尺惩戒是 儿童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思想支配下儒家文 化知识教育便成为众多家庭教育儿童的主要内容 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对教育孩童 提出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 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成为古代教子规则之集中体现
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照议事会的劝告行事# 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
权力!可以对他进行劝告或阻拦# 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专制集权遭到削弱
*)君臣共同主导政局
-)君主权力有其限度
.)倡导平等参与政治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欧洲开辟新航路是因奥斯曼帝国阻断传统商路而采取的被迫行为#
近年我国史学家研究发现!欧洲开辟新航路是一种自主行为!并不是因为奥斯曼帝国
会的平等成员!依据国际法联合在一起# 但是!这个我们视为当然的民族国家的世界
迄今年仅 0$ 岁#' 此论意在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6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
)1.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2.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3.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4. 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应考;左榜供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等民族)、南人(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民族分配。
这表明元朝A.科举制度得到最终确立B.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手段C.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D.选拔人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区别5.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
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
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弗听。
” 材料表明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6.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7.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8. 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
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
”该观点A.批判了洋务运动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9.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语表明孙中山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10.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11. 1911 年10 月16 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12.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19 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这说明辛亥革命是‘人民革命’的依据是,辛亥革命是一场A.民族民主革命B.自下而上的反清斗争C.有组织的反侵略斗争D.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13. 1938 年安庆、九江、岳阳先后沦陷,湘鄂赣边区成为第九战区的前哨阵地,军委会就曾指示:“第九战区以九宫山、幕皋山一带为根据地,适机积极行动,夹击转攻武汉之敌,同时截断敌后方之联络线。
”这则指示说明A.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导致第九战区败退不断B.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游击战消耗日军C.相持阶段国民党抗战趋渐消极防御,正面抗战依靠阵地战战术D.国民党实施建立敌后根据地进行游击战14.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5. 周恩来总理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16.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
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D.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男女平等之理17.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
”这种认识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18.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
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19. 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
”孙中山称赞的某国是A.德国B.美国C.日本D.俄国20. 19 世纪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
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21. 1904 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22.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
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9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3. 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24.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25. 右图是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
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官员勾结欺压中国人民 C.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力量强于反动势力 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26. 国民党陆军上将、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在1937 年初发表的《国防论》中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中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
”他在这个时间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A.论证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利条件B.论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C.论证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D.坚定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27.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
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
”此话不能反映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28. 中国近代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
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
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