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语文版必修4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4

2020 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操练第二单元第 4 课语文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认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行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山盟海誓,不思其反。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剖析这首诗中“弃妇”和“氓”的艺术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弃妇”是一个勇敢追求幸福和美好幸福的恋爱生活却半途被弃的女子形象。
“氓”是一个对爱情不专一、始乱终弃的男子形象。
2.这首诗经过一个“弃妇”的自述,反应了如何的社会现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经过一个弃妇的自述,深刻地反应了在夫权桎梏下妇女的凄惨命运,表达了受压迫妇女的愤慨和不平。
3.举例说明这首诗所使用的“比”的艺术手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句比喻女子年青时的美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句比喻女子被弃时面貌憔倅衰老。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新人教版必修5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着往上飞B.而后乃今培.风培:凭C.抢.榆枋而止抢:触、碰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控制解析:选D。
“控”的意思是“投,落下”。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⑥适百里者,宿舂粮A.①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解析:选C。
③是说天的颜色的,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
排除这两项即可。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鸟要在海动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4

2020 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操练第二单元第 5 课语文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生而诚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绚丽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认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1.对以下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表示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制芰荷认为衣兮,集芙蓉认为裳”用对偶句频频重申自己崇高贞洁、光明正大的品行。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生而诚然”将那些无耻小人比作鸷鸟,说明他们必然会失道寡助。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示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答案: C2.对选文《离骚》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采纳夹叙夹议的手法,揭露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涛变化。
B.大批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示自己品德高洁,不狼狈为奸。
C.语言上运用了很多联绵词,如“陆离”“芙蓉”等,富裕声韵美和表现力。
D.诗人主要采纳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叙述了自己流放的经历。
答案: D3.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比喻自己独出心裁的品行?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用“鸷鸟”“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等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表现出独出心裁的高洁和清白。
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演练单元综合检测(四)语文版必修4

( 时间: 150 分钟,分数: 150 分)第Ⅰ卷 ( 阅读题,共70 分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在宋朝艺术领域内,有一个以地区命名的古琴派别——“江西琴派”。
江西琴艺历史悠长。
在江西贵溪仙水岩悬棺墓葬中,人们就发现了两件战国期间的十三弦古琴。
东晋期间,江西籍诗人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已成为一个有名的文化典故。
到了宋朝,江西抚琴者众多,形成了与京师、两浙三足鼎峙的江西琴派。
宋朝政和年间成玉涧在其《琴论》中说:“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很多,然指法各有不一样。
京师过于刚毅,江西失于轻薄,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可见,在北宋政和以前,就已经形成了拥有不一样演奏风格的江西、京师、两浙三个古琴派别。
江西琴人在整理琴乐谱、创作新琴曲的过程中逐浙形成了“江西谱”。
南宋时,江西谱盛极一时,与当时京师派的“阁谱”相抗衡。
阁谱是宋朝宫廷御用琴谱,风格过于刚毅而表现程式化的拘束,而江西谱是与民间音乐交融而成的,风格偏于纤丽,所以成玉涧说“失于轻薄”。
自然,说江西谱“失于轻薄”,也不免有些偏颇。
京师派的阁谱刚毅风格,是因为其植根于北土苍莽广阔的自然风光中而形成的。
而江西谱是将江南的明朗山川输入了古琴心魄,才造就了优美华美的艺术风格。
据有关记录,江西琴派演奏技法特别丰富,在南宋时成为一个盛极一时的主导潮流的派别。
这一派别在南宋消亡后也随之衰落。
自然,衰落其实不等于消亡。
上述三大派别中,明清两代尤以两浙派为盛。
其实,两浙派在宋朝是继京师派和江西派以后盛行的新的古琴派别,两浙派的主要艺人如南宋末年的徐天民等都是在初学江西谱的基础上改学两浙派的。
他们创作了大批新的琴谱,确立了两浙派盛行的基础。
江西琴派与两浙琴派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江西派以琴歌为主,琴歌与古琴演奏互相配合,所以,重申琴乐与唱词一字一音的配合;两浙派以纯乐器演奏为主,认为一字当一音为俗调,特别着重古琴的独奏旋律,并借鉴了京师派与江西派的长处,又将儒家的思想方式引入古琴,使琴声承载了儒学的文心,形成了“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雅化了的两浙琴派,并渐渐取代了相对俚俗的江西琴派。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知能优化演练语文版必修4

2020 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操练第一单元第 2 课语文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题。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这类叹息的声音,不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表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莫非不做工就不苦吗?”今天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若是我们去赌博去吃酒,还不是同样的淘神费劲?莫非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之外,总不可以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需一用,不是淘神,即是费劲,劳累老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累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整天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悲伤。
第二等苦人,即是憎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可以不做,却满肚子里不肯意做。
不肯意做逃得了吗?究竟不可以。
结果仍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特意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兴趣的,只需你肯连续做下去,兴趣自然会发生。
”为何呢?第一,由于凡一件职业,总有很多层累、波折,倘能身入此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和蔼有味。
第二,由于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往,从勤苦中将快乐的重量加增。
第三,职业的性质,经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仿佛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很多游思、妄图根绝了,省却无穷闲烦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会出兴趣,生活才有价值。
孔子自述平生,说道:“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类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看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
粤教版语文必修2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一无所求泰戈尔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
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
我没有说出一个字。
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
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
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丁当,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这首诗原来没有题目,“我一无所求”的标题为编者所加,你认为加的合理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题目要能体现诗歌的主旨,《我一无所求》这个题目正好反映了诗人的纯洁追求。
答案:用“我一无所求”作为标题很好。
全诗表达了对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诗人对纯真、和谐的人生的崇尚和追求。
2.“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
”这几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逗留”“懒”等词语中不难发现是拟人手法。
第二单元第6课知能优化演练

[学生用书P42~P43]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2.“今夜闻君琵琶语”中的“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既指曲声,又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训练 鲁人版必修4

2020学年高二语文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5课知能优化训练鲁人版必修4[学生用书 P36~P37]一、语段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据说..,这座用帕罗斯岛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维纳斯像,是19世纪初叶米洛斯岛的一个农人在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被法国人购下,搬进了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
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两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
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1.对文中加点的“据说”二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是句子中的独立成分——据说,交代材料的来源。
B.表明作者对没有留下确切的历史事实而深感遗憾和惋惜。
C.说明维纳斯像只是一个农人发掘出来的。
D.要说明的是法国人把维纳斯像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E.引起下文,交代要说明的内容有:一是维纳斯像是农人发掘出来的,二是法国人买下并搬到罗浮宫。
解析:选AE。
B、C两项没有表达这种感情,作者是客观的叙述;D项,各只说了其中一部分内容。
2.(1)画横线句子中“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的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的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让更多国家的人认识她、了解她、赞美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高中语文知能优化演练第二单元第6课语文版必修4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下列加点的“相”字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蹑履相.逢迎②儿已薄禄相.③怅然遥相.望④黄泉下相.见⑤仰头相.向鸣⑥会不相.从许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③/②/④⑤⑥解析:选A。
①③⑥代焦仲卿,可译为“他”;②相貌;④⑤相互。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B.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解析:选C。
A.于是、就;趁机。
B.故意、有意;所以。
C.均作介词“替、给”。
D.劝告;道歉。
3.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⑤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②⑤ D.③④⑥解析:选B。
考查在语言中正确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下列对选段文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选段是整个悲剧的高潮和结局。
兰芝的忠情与反抗,仲卿的忠情与孝义都得以体现。
B.焦仲卿虽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母亲抗命,但他以殉情来报复母亲也是很有胆量的。
C.焦仲卿死前拜别阿母的一番话,表现出他在孝义思想束缚之下的软弱性。
D.最后一段有情人化鸟双飞,使那些爱情生活不如意的人充满了希望。
解析:选A。
考查综合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二、语言运用5.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
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律诗体式定型完成。
6.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山行”为话题,扩写前两句,表达出一种趣味。
不少于30个字。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不觉来到与竹溪村路自然和谐的板桥跟前。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葳蕤遗施哽咽主薄B.扶将窈窕伶聘公姥C.思量誓违许和怅然D.婀娜掷躅嗟叹煎迫解析:选C。
A项,薄—簿;B项,聘—俜;D项,掷—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县令遣.媒来B.莫令事不举.举.言谓新妇C.慎.勿违吾语戒之慎.勿忘D.谢.家来贵门多谢.后来人解析:选C。
A.①古代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②派遣;B.①成全、完成,②拿;C.告诫;D.①辞别,②告诉。
3.下列各句中有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①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③⑤⑦⑧⑨ B.①③④⑤⑧⑨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③④⑤⑦⑩解析:选A。
①“牛马”偏“马”;③“父母”偏“母”,“弟兄”偏“兄”;⑤“作息”偏“作”;⑦“死生”偏“死”;⑧“异同”偏“异”;⑨“成败”偏“成”。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解析:选D。
A项,“可怜”古义为“可爱”;B项,“自由”古义为“自作主张”;C项,“处分”古义为“处理安排”。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是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
“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面,实指天下。
C.“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之前。
D.“始适还家门”的“适”古代指女子出嫁;女子回娘家,古代用“归”或“归宁”表示,如“不迎而自归”。
解析:选B。
B项,前一个“六合”指表示月建与表示日辰的地支相应合。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6.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通晓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著:著名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却:可是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扶将:服侍解析:选D。
A项,应是通“遍”;B项,应是“戴”,C项,应是“退出来”。
7.面对被休的命运,刘兰芝看似没有悲伤,她在拜别婆婆,诗歌却浓墨重彩地描写“新妇起严妆”。
请补充分析“起严妆”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现刘兰芝知书达礼,有涵养。
②表现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
③表现刘兰芝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
④表示刘兰芝离开焦家时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的矛盾心情。
⑤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8.我们能从刘兰芝的“新妇起严妆”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大家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以及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
(要写出两点以上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做事能有始有终。
②做任何事情要有一种一丝不苟的遇事态度。
③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时应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能失志。
④涵养对一个人很重要。
(二)(202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想飞徐志摩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
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
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
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
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剌剌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
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
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着,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
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