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篇——对话钱学森》教案

合集下载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和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齐读)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当中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3、指名答。

(相机板书爱国)二、精读课文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下面就请我们同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

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谁来读一读。

3、学习就是这样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下面,我们先共同来品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4、俗话说:言为心声。

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当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会拥有怎样富裕的生活?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那么当时的中国,由于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相比较这样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怎样?6、如此贫穷,可是,钱学森却决定放弃怎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他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引读。

7、钱学森拥有富裕的生活,那么,他的工作条件又是怎样的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再请大家想象一下,钱学森在工作的时候,他会拥有哪些优越的工作条件?8、而当时的中国,正如刚才我们同学所说,是一穷二白,一贫如洗。

这时候,钱学森他依然决定要放弃——,他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

《钱学森》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

19钱学森一、谈话导入,突出爱国情1、他,被评为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就是——钱学森!(齐读课题)让我们通过视频走进他的内心。

你觉得钱学森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是什么?2、是的,你抓住了钱学森的魂!(板书:爱国)俗话说,“言为心声”。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走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语言,感悟爱国情(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钱学森说的话,然后认真读一读,品一品,从钱学森的语言中你读懂了他怎样的心声?(二)品读第一处话。

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思考:从钱学森简单朴素的语言中,你读懂他的内心了吗?第一句:当时旧中国贫穷落后,华人在国外屡受欺凌,但钱学森从未掩饰过自己的身份,在各种场合,他总是自豪地说——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短短的五个字,道出了钱学森的心声,谁还想说?)第二句:是的,钱学森时刻不忘报效祖国,表现出的正是他的那份——(板书:拳拳爱国心)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投影出示)所以他会这样说——(齐读)2、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祖国作准备。

那么他又做了怎样的准备?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二小节,体会体会。

3、指名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1)理解“最得意”和“最得力”;(文中有没有具体写在这过程中钱学森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但我们能感受到吗?)(2)了解冯.卡门教授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一份资料。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出示冯.卡门教授有关资料,指名读。

)4、同学们,钱学森居然能成为这么一位科学奇才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由此可见他——5、是呀,正是因为钱学森刻苦学习,所以得到了冯·卡门教授的高度评价。

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5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钱学森》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并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

重点、难点:试从写法角度指导阅读,走近人物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读这段文字,猜“他”是谁?2、“钱学森”(板书)。

3、生谈谈对他了解,师小结。

4、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新词。

1、听写含生字的词语。

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重点指导“裕”(巧记字形、字意)2、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听写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或最有把握的一节。

2、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探究语言,体会情感。

1、回顾写人文章的共同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人的经历等)。

2、画出文中钱学森的语言,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批注。

3、交流。

预想:(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补充)想想现在钱学森他在哪?生活怎么样?他想回到那儿?②齐读这一节,最让你心头一颤的字眼是什么?(出示:第4节)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

《钱学森》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钱学森》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钱学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教学前在网上搜索《钱学森》一课的相关视频及课件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引入,奠定感情基调多媒体播放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视频”1.观看视频2.寻找颁奖词中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钱学森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抓重点语句,研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

抓重点语句,研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

投影出示段落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学生读句子谈初读体会。

2.钱学森是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3.出示幻灯片(图片)战火纷飞中的祖国。

投影出示段落二:我们日夜盼望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投影出示段落三: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1.读句子谈初读体会。

2.读课文找相关句子。

3.学生谈观图后感受。

4.再读句子并谈此时的感受。

1.初读谈体会。

2.联系上下文解读重点文字“这一天”“很穷”3.再读谈体会。

1.学生初读谈体会2.解读“五个师”3.交流资料体会钱学森的伟大价值。

感受钱学森心系祖国,为国家利益可抛却荣华富贵。

朗读由浅入深,阅读体验也由浅入深,感悟钱学森面对贫瘠的祖国不抛弃、不抱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丈夫情怀。

进一步认识钱学森,感悟他回国的艰难与报国之志的坚定。

学习文章中倒叙的写作手法学习文章中倒叙的写作手法总结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案《钱学森》教案教学目标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就是――钱学森。

(生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3.俗话说“言为心声”。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钱学森的语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体会“浓浓爱国情”1.(过渡)祖国令钱学森魂牵梦绕,为了这一天,他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了这一天,他日思夜盼,盼了将近二十年。

究竟是什么给予了他无穷的精神力量?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钱学森的语言,想一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钱学森的语言中你读到了什么?2.钱学森的“心声”同学们读到了吗?(生有感情地读两段话)3.(出示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呢?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冯・卡门是谁啊?(出示冯・卡门教授的简介)钱学森居然是这么一位科学奇才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从“最得意”和“最得力”中你读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如果钱学森继续留在美国,留在恩师身边,他将得到什么?(生自由说)在这么优越的条件面前,钱学森却说――(生齐读第一段话)5.从钱学森简单朴素的话语中你读到了什么?(一)“我是中国人。

”生自由说感受。

《钱学森》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关于《钱学森》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钱学森》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在充满个性的反复朗读、揣摩、品味中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语言形式,领会写法特色。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1、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检复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爱国)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赤子之心。

二、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钱学森说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

(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谁来读他第一次说的话)(一)出示语句:“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出示第二节)(1)指名谈体会。

(2)“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钱学森做了什么?两个“最”意味着什么?当时,钱学森和老师一起研究罗斯福总统钦定的火箭发射、原子弹和氢弹。

他曾暗下决心:我虽与祖国远隔重洋,不能上战场与日军搏斗,但可以利用在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条件,去抢占世界科技高峰,借以提高军事力量,打击帝国主义德、日、意。

他说——导读句子。

(3)如果钱学森选择留在美国,将意味着什么?想一想会是什么样的生活?有哪些优越的工作条件?(汽车、洋房、钱财、一流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器材、与同行一起研究的氛围……)可是他说——齐读句子。

钱学森课文教案

钱学森课文教案

钱学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原因。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难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品质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汇报: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地位。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钱学森在美国的待遇优厚和地位崇高?(4)指导朗读,读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优越生活。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然而,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回国的?(2)交流汇报: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始终心系祖国,时刻准备着回国报效祖国。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钱学森心系祖国?(4)指导朗读,读出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钱学森决定回国,但是他的回国之路却充满了艰辛。

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钱学森在回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汇报:美国政府百般阻挠,甚至把钱学森关进了监狱。

钱学森公开课教学设计

钱学森公开课教学设计

钱学森公开课教学设计《钱学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1.学习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发展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赶车,赶船,无语,无言,留影,留连,一扑进娘怀,一回到故乡,一跨上故乡,就泪湿衣衫,就满眼春天。

就恢复了童年……(《归侨》作者:青勃)2.生思考: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这首诗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3.生有感情地齐读。

4.过渡:是啊,“宁取本国一拈土,勿念他乡万两金”。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

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卓越的科学家进行心灵对话。

(出示课题——《钱学森》生齐读)二.精读课文,感受情感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在最佳道路。

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

(生读,画,再轻读。

)2.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

(生读)3.让我们和钱学森作第一次心灵交流:(大屏幕出示:)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您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1)请大家帮老师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回答)(2)出示下面一段话:“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4.生齐读这句话后讨论交流:(1)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这种情况下回国意味着他要放弃什么?(3)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回国后要面对一个什么样的国家?5.【补充资料:1960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
活动目标:
1.理解“爱国”的含义,知道国家富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2.通过故事、童谣、名言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爱国。

3.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难点:
对“爱国”的理解,及使爱国主义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龙的传人》
二、观看短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事记》(必须以腾讯视频打开)
三、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那是一段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

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

”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

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

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

2.回忆中国建国70周年的历程。

1)还记得1840年的鸦片战争吗?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侵略中国,把鸦片带到中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各国瓜分中国土地,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2)还记得1937年7月7日开始的8年的抗日战争吗?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我国人民艰苦抗战八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今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实现了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2008年,我国还成功承办了奥运会……
四、听故事——对话钱学森
五、诵经典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解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有谁能长生不死呢?一个人只要能将爱国的赤诚之心永载史册,虽死也无憾了。

六、谈感悟
1.同学们观看了刚才的爱国短片和朗诵了关于道德的名言后,请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感悟。

2.同学们上台发言,谈感悟。

3.请同学朗诵献给祖国妈妈的一首诗
七、总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冰山上的雪莲教会我们纯洁;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教会我们勇敢;翱翔天迹的海燕教会我们顽强、乐观……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受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却有责任,有义务,用行动写下——感恩,先烈。

感恩,中国!请全体师生起立,行尊德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