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毕月虹

合集下载

4第四章-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毕月虹

4第四章-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毕月虹

热量一定的条件下,热量火用与热量的温 度和环境温度有关,即与卡诺系数有关。 热量火用和卡诺系数随to的降低而升高, 随t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其值永远小于1。
2. 冷量火用:冷量是系统在低于环境温度下通过边界所传递 的热量,冷量火用是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火用。
设想将冷量加给工作在To和T间的可逆机,冷量火用:
1956年Rant采用了希腊字“ergy”(意为功或力)加上前缀“ex” (意为从其中,外部)来命名可以转换部分的能为“Exergy”,而把 不可转换的部分叫“Anergy”。Rant提出的这个术语可以满足国际间 关于术语所有的要求,能反应所代表的概念,而且形式上也非常接 近同类术语能(Energy)、熵(Entropy)和焓(Enthalpy)等。
(四)机械火用
1. 机械能火用:动能和位能都是机械能,能全部转变为火用;
2. 机械功火用:通过系统边界以功的形式转移的能量是机械形 式的能量,并非所有形式的机械功都是火用,只有在环境 条件下的有用功才是火用。
(1)体积变化功火用:闭口系统的体积变化功W中,一部分是反抗 环境压力p0所做的功,系统通过边界所做的功火用为: 若系统进行的是可逆过程,则功火用为:
白箱分析除了可以获得黑箱分析的全部结果外,还可以 计算出体系内各过程的火用损系数。据此即可揭示出体系 内用能不合理的“薄弱环节”,白箱分析是一种精细的火 用分析。
子系统的通用火用平衡方程
子系统的火用效率
子系统内不可逆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子系统外部物流或能流排放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四)灰箱分析模型 用于对系统整体用能状况的评价及对系统中薄 弱环节(设备)的判别。
(三)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环境是火用的自然零点,通常将环境状态作为火用的基准状态。 1. 物理火用:系统不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的简单可压缩系统, 选环境状态作基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 2. 化学火用:系统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时,选环境状态作基 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是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之和, 其中化学火用是系统因化学不平衡所具有的火用。

高等热力学课件第四章 可用能 可用能分析

高等热力学课件第四章  可用能 可用能分析

(h
1 2
c2f
gz)in dmin
Qrev (2)
❖ 根据能量守恒,得到
We Qrev Q0 (3)
❖ 对控制容积列熵方程:
dSCV (sdm) (sdm)
out
in
Qi 0
Ti
❖ 稳态稳流,可逆:
(sdm)out (sdm)in
Qi 0(4)
Ti

对卡诺热机,
❖ Four plausible process paths are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e analyses are performed for two fuels: hydrogen and methane. The results disclose that the majority (about 3/4) of the exergy destruction occurs during the internal thermal energy exchange. The fuel oxidation, by itself, is relatively efficient, having an exergetic efficiency of typically 94% to 97%.
七、可用能损失计算举例
❖ 1、绝热节流 ❖ 根据热一律,有
q w d(h 1 c2)
2
❖ 绝热节流过程:
q 0
❖ 所以, dh 0
w0
h1 h2
d(1 c2) 0 2
❖ 若为理想气体,又有
T1 T2
❖ 对于理想气体,热容为定值时有:
Sad
R ln
p2 p1
R ln
p1 p2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

能量系统的⽕⽤分析2 能量系统的⽕⽤分析⽕⽤,exergy ,可以定义为热⼒系统在只与环境(⾃然界)发⽣作⽤⽽不受外界其它影响的前提下,可逆地变化到环境状态时所能作出的最⼤有⽤功。

⽕⽤表征了热⼒系统所具有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能⼒,因此可以⽤来评价能量的质量、或品位、能级。

数量相同⽽形式不同的能量,⽕⽤⼤者其能的品位⾼或能质⾼;⽕⽤少的能的品位低或能质差。

机械能、电能的能质⾼,⽽热能则是低品质的能量,热能之中,温度⾼的热能⽐温度低的热能品位⾼。

根据热⼒学第⼆定律,⾼品质的能量总是能够⾃发地转变为低品质的能量,⽽低品质的能量永远不可能转变成为⾼品质的能量。

因此按品位⽤能是进⾏能量系统的⽕⽤分析所得到的第⼀个结论,也是能源⼯作者的基本守则之⼀。

在动⼒系统中(动⼒与动⼒系统,这⾥是指power 和power system ,⽽不是dynamics 和dynamic system ),⽕⽤分析正确地给出了可⽤能损失情况,为⼈们正确地改进动⼒循环,提⾼其热效率指明了途径。

在仅考虑热能直接利⽤的情况下,虽然不存在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的问题,但⽕⽤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指明如何充分地利⽤热能,典型的例⼦就是燃煤供热系统的⽕⽤分析结果:如果采⽤“热电联产+热泵系统”来代替燃煤直接供热的话,理论上可以获得⽐煤的热值多0.5~1倍的供热量,甚⾄更多(图2.1)。

但是⽕⽤分析忽视了⽕⽆的使⽤。

⽕⽆虽然不能⽤来作功以获得动⼒,却可以⽤来加热、取暖,⽽在⽕⽤分析中不能得到所供应能量中的⽕⽆有多少得到了利⽤的信息。

[1]对于复杂系统进⾏⽕⽤分析,可能得到重要的、不寻常的结论。

借鉴中国⼯程院院⼠陆钟武教授所提出的系统节能和载能体[2]的概念,对全⼯序、全流程、全⾏业或全地区进⾏⽐较仔细的⽕⽤分析,可能在能源利⽤⽅⾯提出新的见解1。

能源的利⽤与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系统节能理论也好,能源技术经济学也好,都提倡从全系统的⾓度综合评价能源的利⽤,⽽从经济性⾓度考虑,节能的经济性不⼀定好(实际上⼤部分都不好),如果把能源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折算成经济性指标与节能⼀同考虑,结论⼀定会⼤相径庭。

火用分析基础

火用分析基础
火用方程表明,系统提供的热量火用与工质 焓火用之和等于系统完成的技术功与火用损 失之和。
同理,闭口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为:
eqx (eu 1 x eu2 x )w uel w uwp0(v2v1)
7.5 火用效率与热效率
效率
收益量 支出量
火用效率 火 火用 用支 收出 益量 量
① 热力系统 (E)ixn(E)o xutE l
第七章 小 结
• 火用值计算
• 火用损失
重点
• 火用方程
了解
• 火用效率
第七章 完
闭口系统内能的Ex举例
1kg空气,由p1=50bar, t1=17oC, 膨胀到 p2=40bar, t2=17oC, 已知p0=1bar, t0=17oC
求:该膨胀过程对外界的最大有用功
wmaxexu1exu2
exu=?
w
q
w ’’
假定q通过可逆热机作功 w’
w ’’= w + w ’
w’
q'
T0
u1, s1, T1, p1, v1
初态
热一律:
u0, s0, T0, p0, v0 终态
qu0u1w''
热二律:
siso s0s1Tq00 qT0s0s1
w '' u 1 u 0 T 0s1 s0
w q
w ’ w ’’
SS
三、闭口系统内能火用
内能火用—闭口系统从给定状态(p,T)可
逆过渡到与环境相平衡的状态(p0 ,T0 )时, 对外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 以ExU表示.
p0
闭口系统内能的Ex与An
设一闭口系统(1kg),其 状态为 u1, s1, T1, p1, v1

[火用]析方法在热电联产中的评价作用

[火用]析方法在热电联产中的评价作用
应用能 源技术
d i1 .9 9 ji n 10 3 3 . 0 2 0 . 1 o:0 3 6 / . s .0 9— 2 0 2 1 .6 0 2 s
21 02年第 6期 ( 总第 14期 ) 7
焖 分析方法在热 电联产中的评价作用
张蓬亮。 张明 智
( 华北 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保定 0 10 ) 70 3
电联 产 机 组从 6MW 到 30MW 容 量 不 等 , 同 0 不 机组其 经 济性 与 机组 容 量 、 热需 求 等外 部 条 件 供 有 密切关 系 , 即影 响煤耗 的非 机 组 自身 因素 的外 部 条件较 多 , 目前 机 组经 济 性 指标 难 以科 学 地 以 衡 量热 电机组 的能耗水平 。为此有必 要对 它做 出 科 学合 理 的界定 , 以便在进行城市供热规 划或考虑 兴建热电厂确定合理 的技术经济方 案 , 在投运 以后
Ke r s C g n r t n s se ;E e g n lss y wo d : o e e ai y tm o x ry a ay i ;Re u e x ry mo e d c d eeg d l
0 引言
能源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 如何高效合
理 地利用 一次 能源成 为节能 减排 中的重点关 注对
ito u e n r d c d,a he s me t tt a i me , o o s me c mmo l s d e au to rtra we e c mp r d. T d l ny u e v l ain c i i r o a e e he mo e o e c me h e ce ce n e itn d l .Re u t s h w a ti r ai n la d p a tc l v r o s t e d f in i si x si g mo es i s lsa o s o t ti smo e r t a n r cia l h o t a ho e b sn xsi g mo es i emso mbo yn h h sc lme n n . h n t s y u ig e itn d l n tr fe d ig te p y i a a i g

(NEW)毕明树《工程热力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毕明树《工程热力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b.热力学摄氏温标
热力学摄氏温标,以符号t表示,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热力
学摄氏温度定义为
,即规定热力学温度的273.15K为摄氏温度
的零点。这两种温标的温度间隔完全相同(
)。这样,冰的三相
点为0.0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也非常接近0℃,沸点也非常接近
100℃。
c.华氏温标
在国外,常用华氏温标(符号也为t,单位为华氏度,代号为℉)
量,压力计的指示值为工质绝对压力与压力计所处环境绝对压力之差。 一般情况下,压力计处于大气环境中,受到大气压力pb的作用,此时压 力计的示值即为工质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当工质绝对压力大于大 气压力时,压力计的示值称为表压力,以符号pg表示,可见
p=pg+pb (1-1-1) 当工质绝对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压力计的示值称为真空度,以pv 表示。可见
(2)几种基本状态参数如下: ① 压力
压力是指沿垂直方向上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对于容器内的气态 工质来说,压力是大量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时对器壁单位面积撞击作 用力的宏观统计结果。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容器内壁的。压力的单位 称为帕斯卡,符号是帕(Pa)。
作为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状态参数,压力是指工质的真实压力,称 为绝对压力,以符号p表示。压力通常由压力计(压力表或压差计)测
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由于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粒的运动 规律,所以建立起来的热力学理论不能解释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的内部 原因。另外,宏观热力学给出的结果都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热力学的微观研究方法,认为大量粒子群的运动服从统计法则 和或然率法则。这种方法的热力学称为统计热力学或分子热力学。它从 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从根本上观察和分析问题,预测和解释热现象的 本质及其内在原因。

空气热泵性能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毕月虹,陈林根著)PPT模板

3.2恒温热源循环
3.2.7五种优化目标的综合比较
第3章不可逆简单空气热泵循环分析与优化
3.3变温热源循环
A
3.3.1循环模型
D 3.3.4供热率密度分析
与优化
B
3.3.2供热率、供热系 数、供热率密度、?效 率及生态学目标函数
解析关系
E
3.3.5?效率分析与优 化
C
3.3.3供热率、供热系 数分析与优化
第3章不可逆简单空气热泵循环分析与优化
3.2恒温热源循环
A
3.2.1循环模型
D 3.2.4供热率密度分析
与优化
B
3.2.2供热率、供热系 数、供热率密度、?效 率及生态学目标函数
解析关系
E
3.2.5?效率分析与优 化
C
3.2.3供热率、供热系 数分析与优化
E
3.2.6生态学目标函数 分析与优化
第3章不可逆简单空气热泵循环分析与优化
空气热泵性能有限时间热力学优 化(毕月虹,陈林根著)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
ONE01《博士后》序言《博士后》序 言
ONE
02 前言
前言
ONE
03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概况
1
1.1.1有限时间热力学的产生和发展
1.1.2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2章内可逆简单空气热泵循环分析与优化
2.2恒温热源循环
01
2.2.1循环模型
03
2.2.3供热率、供热系数 分析与优化
02
2.2.2供热率、供热系数、 供热率密度、?效率及生 态学目标函数解析关系
04
2.2.4供热率密度分析与 优化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知识点2 火用分析法》


火用损失
可以理解为损失掉的可被利用的能量。
火用分析法
利用火用效率(可用能利用率)和火用损(做功能力 损失)来评价电厂能量的质量利用情况。
一、火用的一般概述
1 . 热量(热流)火用
如图,1kg工质在变温情况下沿1-2过程吸热,吸热
量为q12。取一微元吸热过程的吸热量为dq,工质熵
的变化为ds,吸热温度为T,则dq=Tds,根据热力学
全厂的“火用”平衡式为 进入锅炉 火用eq=发电机输出的电能Pe+ 发电厂的总火用 损 △ecp
汽轮机入口蒸汽的 火用eo = 汽轮机排汽的 火用ec + 工质膨胀所做的内功 wi +膨胀引起的 火用 损 △et
e0 wi ec et
汽轮机内部的 火用 损 △et
et e0 wi ec
4.凝汽设备的火用损失
汽轮机排汽的 火用ec = 凝结水的火用 热引起的 火用 损 △ec
ec ec' ec
理论上机械能和电能都可以全部转变为功,所以:
机械能的火用
机械能的
固体燃料的化学火用
固体燃料的低位发热量
4. 火用损失、火用平衡、火用效率
火用损失
各种热力过程的不可逆因素都将会有熵增,熵增 将带来做功能力的损失即火用损失,使一部分可
用能变成无用能。
对任何实际热力过程来说,热力系统输出各种火用
为了合理用能,就需要采用一个既能反映数量又能反映各 种能量之间“质”的差异的同一尺度。——火用
01
分析 02
当系统由一任意状态可逆地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相 平衡的状态时,理论上可以无限转换为任何其他 能量形式的那部分能量,称之为火用。
因为只有可逆过程才有可能进行最完全的转换,所 以可以认为(㶲)是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下,在可逆 过程中,理论上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或消耗的最 小有用功。

火用分析

目前的资源综合利用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评价。

较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蔡邦成等基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但是,指标评价存在数据统计工作繁多、指标计算过程复杂、不能给出量化的评价结果等问题。

在能源利用效率研究中,一直困扰人们的也是如何将非同质的能源投入要素、不同产出进行加总和成本分摊等问题,火用概念的提出解决了这个问题。

火用指能量、物质系统在只有环境作用的条件下,经历可逆过程达到与周围环境状态平衡时能产生的最大可用功。

火用为正确评价不同形态的能量、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价值提供了统一的标尺[1]。

火用分析是根据进出系统火用的不平衡发现不可逆火用损失,对系统物质、能量利用状况给出全面评价的分析方法。

火用分析不仅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水泥等高耗能生产过程和设备的能量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火用理论也成为了评价地球和国家资源环境状况的重要工具。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要求的是节约原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广义节能。

广义节能必须要有新的科学有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对经济系统进行评价和监督。

将火用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结合,形成了交叉学科—火用(热)经济学。

火用(热)经济学在生产系统的综合经济性分析方面得到了应用。

张超等在单位火用成本基础上,分析了电厂热力系统在设计工况以及变工况下火用成本的分布规律,并且定量研究了各种运行参数对设备火用成本的影响。

而运用火用(热)经济学对运行机组各设备的火用成本变化进行在线监督,已经是热力系统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火用经济学分析中总是存在热力学参数火用与经济学量货币资金的分别衡算问题,衡算方程多,计算过程复杂。

目前,火用经济学分析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只有单一火用流输入的火电厂或者供热系统的火用成本分析、经济性优化和故障诊断等方面。

生产资料(土地、原材料和能源等)、资金和劳动力是生产系统的3 个要素资源,随着环境恶化,生产的环境成本越来越高,环境资源也成为了生产要素资源之一。

火用分析基础


p p k v s v T
p
m T0 O s n
p c 1 2
p0 O’ v 1
p0
d
a 0 fh e b 3
g
O
v
O
v
稳定流动系统工质的火用——焓火用
定义:稳定物流从任意给定状态经开口系统以可 逆方式变化到环境状态,并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 所能做的最大有用功。
E X ,H WA,max H H 0 T0 (S S0 )
稳流工质所做的最大有用功:
(WA,12 )max H1 H 2 T0 (S1 S2 ) (WA,12 ) max H1 H 0 T0 (S1 S0 ) [H 2 T0 (S 2 S0 )]
即使已知燃料元素成分,也可用下面的近似式
E m, f E m, f w( H ) w(O) w( S ) Ql (1.0038 0.1365 0.0308 0.0104 ) w(C ) w(C ) w(C ) w( H ) w(O) w( S ) Ql (1.0064 0.1519 0.0616 0.0429 ) w(C ) w(C ) w(C )
p
E f ,m -G n j Ech,m, j no2 Em,o2
p
近似公式介绍
煤、石油
Em, f Qh
气体燃料(2个碳原子以上的)
Em, f 0.95 Qh
液体燃料(2个碳原子以上的)
E m , f 0.975Qh
固体燃料(2个碳原子以上的)
E m , f Ql rw( H 2 O)
T 时, EQ Q 1 T 0时, EQ Q
闭口系统的火用——内能火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 功 火用 火用 损失 焓 火用 增量 动能 火用 势能 火用
热量 火用
机械功火用
能量守恒
热量火用
焓火用增量
火用损失
(七)循环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式与火用损失分析
1. 动力循环
火用 损失
放到周围环 境的热量
吸热量 火无
2. 制冷循环
火用 损失
放给环境 的热量
冷量火无
(八)换热器的火用平衡方程式与火用损失分析
冷量火用和热量火用的计算式完全一样,但实际上可 逆机要消耗功,系统从冷物体吸收冷量时放出了火用, 而放出冷量时却得到了火用,即冷量火用流和冷量流 的方向是相反的。(冷量火用和冷量符号相反) 卡诺系数是一负值,冷量火用与冷量符号相反, 吸取冷量时的温度越低,环境温度越高,卡诺系 数或冷量火用的绝对值就越大,其绝对值可以小 于、等于能火用:动能和位能都是机械能,能全部转变为火用;
2. 机械功火用:通过系统边界以功的形式转移的能量是机械形 式的能量,并非所有形式的机械功都是火用,只有在环境 条件下的有用功才是火用。
(1)体积变化功火用:闭口系统的体积变化功W中,一部分是反抗 环境压力p0所做的功,系统通过边界所做的功火用为: 若系统进行的是可逆过程,则功火用为:
六、能量系统火用分析的实际应用举例(灰箱)
(一)循环系统火用效率计算
(二)各单元设备的火用效率及火用损失系数
七、能级分析方法简介
(一)概述
(二)大系统的能级分析法
上两式相除 ,得
例9
三种供热方式:
电供热
地暖
热泵
实线箭头表示的火用流值,是可以通过仪表直接测出的数 据计算出来的,而虚线箭头表示的火用损值,则是依据上述 的火用流值计算间接得来的。若各股输入火用流值之和为 E x,in , 各股输出火用流值之和为 E x ,out ,子系统中的总火用损值为:
E xlin E x,in E x,out
(三)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环境是火用的自然零点,通常将环境状态作为火用的基准状态。 1. 物理火用:系统不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的简单可压缩系统, 选环境状态作基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 2. 化学火用:系统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时,选环境状态作基 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是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之和, 其中化学火用是系统因化学不平衡所具有的火用。
2.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
火用损失率
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率
可避免火用损失率
五、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
(一)火用分析的目的
(二) 黑箱分析模型
借助输入、输出子系统的能流信息来研究子系统内部 用能过程宏观特性的一种方法。 把子系统看作是由不“透明 ”的边界所包围的体系,并以实 线表示边界,以带箭头的能量流 线表示输入、输出的能流,以虚 线箭头表示子系统内所有不可逆 过程集合的总能损,并在各能量 流线上标出能流符号。
热量一定的条件下,热量火用与热量的温 度和环境温度有关,即与卡诺系数有关。 热量火用和卡诺系数随to的降低而升高, 随t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其值永远小于1。
2. 冷量火用:冷量是系统在低于环境温度下通过边界所传递 的热量,冷量火用是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火用。
设想将冷量加给工作在To和T间的可逆机,冷量火用:
第四章
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
一、火用的基本知识 二、火用损失和火用平衡方程式 三、能量系统的火用效率 四、不可避免的火用损失 五、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 六、能量系统火用分析的实际应用举例 七、能级分析方法简介
一、火用的基本知识
(一)能量与火用
1. 热一律确立各种形式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量”守恒 2. 热二律指出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换能力可能是不同的。 理论与实践证明:机械能能够全部转变为任意形式的能量, 能量的转换能力为转换为功的能力或做功能力 火用(有效能):在周围环境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中理论上 能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 火无(无效能):能量中不能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 能量=火用 + 火无
只要借助于输入、输出子系统的火用流信息,而不必 剖析子系统内部过程,即可获得反映子系统用能过程 的宏观特性,这是黑箱模型的一个突出优点。
火用流分类
①供给火用(Exsup):由火用源或具有火用源作用的物质供给 体系的火用,如燃料火用、蒸汽火用、电火用等;
②带入火用(Exbr):除火用源以外的物质带入体系的火用, 如送入炉内助燃的空气火用、生产子系统的原料火用; ③有效火用(Exeft):被子系统有效利用或由子系统输出可有 效利用的火用。对于动力装置即为输出的机械能,对于工艺子系 统即为达到工艺要求的产品离开体系所具有的火用,如锅炉生产 的蒸汽火用,等。 ④无效火用(Exinef=Exlout):体系输出的总火用中除有效火 用以外的部分,通常即为外部火用损。 ⑤耗散火用(Exlin):由体系内的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能量耗 散,即内部火用损。
T0 p0 T1 s1 s0 - Δs - c p ln R ln c p ln R ln T1 p1 T0


p1 p0
二、火用损失和火用平衡方程式
(一)不可逆过程与火用损失
(二)火用平衡方程
(三)几种典型过程的不可逆火用损失
1. 有限温差传热
根据热一律 考虑包括系统和环境在内的孤立系, 据热二律,在可逆条件下有
内能火用: 内能火无:
闭口系统火用的特征:恒为正
只要闭口系统和环境间存在压差、温差,均可对外界做有用功
(七)稳定流动系统工质的火用 ——焓火用
1.稳流系统工质的火用:稳定物流从任意一给定状态流经开口系
2.计算式推导:
统以可逆方式转变到环境状态,并且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所能做的 最大有用功。
白箱分析除了可以获得黑箱分析的全部结果外,还可以 计算出体系内各过程的火用损系数。据此即可揭示出体系 内用能不合理的“薄弱环节”,白箱分析是一种精细的火 用分析。
子系统的通用火用平衡方程
子系统的火用效率
子系统内不可逆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子系统外部物流或能流排放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四)灰箱分析模型 用于对系统整体用能状况的评价及对系统中薄 弱环节(设备)的判别。
(二)自然环境和环境状态
某些形式的能量转换要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环境性质 会影响能量火用值的大小。
1. 自然环境:抽象成压力,温度及化学组成不变的庞大而静 止的系统,实际工程中任何的热力过程都不会影响其状态 参数; 2. 环境状态:系统与环境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状态。 3. 热力学平衡: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

1
吸热为“+” 放热为“-”
s
1 2
Q
T

1
2
c p dT T
c p ln
T2 T1
e xq
2 q T0 ) q T0 1 1 T T q T ( 0 s2 - s1 )

2
q(1
例2
(六)闭口系统工质的火用——热力学能(内能)火用
1.闭口系统工质的火用:已知宏观动能和位能全是火用,在 不加说明时,闭口系统的火用就指的是闭口系统的热力学能 (内能)火用, 任意闭口系统从给定状态以可逆方式转变到环 境状态,并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所做的最大有用功。 2.计算式:闭口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与环境有功量交换, 根据有用功是技术上能利用的可输给外界的功的定义,可将 闭口系统及其环境组成一个复合系统,通过复合系统边界做 的功就是有用功,即闭口系统工质的火用。
2. 有摩阻耗散的火用损失
3. 绝热节流过程引起的火用损失
(四)闭口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与火用损失
1. 能量守恒 2. 热力学模型和火用平衡方程式

热量火用 机械功火用 内能火用增量 火用损失
热量火用
机械功火用
内能火用增量
能量守恒
火用损失
(五)稳定流动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与火用损失
热力学模型和火用平衡方程式
根据热一律 类似闭口系统内能火用的推导, 据热二律,可逆时有
稳定物流的火用: 焓火用: 焓火无:
s1 2
2
1
2 c p dT dq 2 c p dT vdp dp R 1 T 1 T p T
c p ln
T0 p R ln 0 T1 p1
(二)不可避免的火用损失举例 ——制冷循环为例
1. 内可逆逆卡诺循环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
内可逆循环:仅考虑工质和热源间传热不可逆 性(即热阻损失)。设高、低温热源TH和TL, 工质与热源间存在温差ΔT1 和ΔT2 , 据传热方程:
不可避免的火用损失是在一定制冷率条件下的最小损失.即对应热源 和工质间的最小传热温差ΔT1和ΔT2,相当于求解额定制冷率条件 下使损失达最小时的x和y,利用拉格朗日条件极值原理可求解。
1956年Rant采用了希腊字“ergy”(意为功或力)加上前缀“ex” (意为从其中,外部)来命名可以转换部分的能为“Exergy”,而把 不可转换的部分叫“Anergy”。Rant提出的这个术语可以满足国际间 关于术语所有的要求,能反应所代表的概念,而且形式上也非常接 近同类术语能(Energy)、熵(Entropy)和焓(Enthalpy)等。
热一律
三、能量系统的火用效率
(一)火用效率的一般定义
1. 火用效率
耗费火用的 利用份额
2. 火用损系数
(二)火用效率的不同形式
耗费火用的 损失份额
(三)常用热工设备或装置的火用效率
四、不可避免的火用损失
(一)概述
火用损失
可避免 火用损失
不可避免 火用损失
实用 火用效率
实用 火用损失系数
特点:将系统中所有设备均视为黑箱。黑箱黑 箱之间以火用流线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因此灰箱 模型实际上是一种黑箱网络模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