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梦想——飞天
古人梦想飞天的故事

古人梦想飞天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飞天的神话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空中有十个太阳轮流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英雄后羿用他的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为人类服务。
后羿因此得到了西王母的赏赐,一种可以长生不老的仙药。
然而,后羿并不想独自成仙,他决定将仙药留给他的妻子嫦娥。
嫦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深深地爱着后羿。
可是,有一天,一个叫做逢蒙的坏人得知了仙药的事情,他想要偷走仙药,自己成仙。
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入坏人之手,决定将仙药吃掉。
嫦娥吃下仙药后,身体变得轻飘飘的,她不由自主地飞到了月亮上。
从此,嫦娥就住在了月亮上的广寒宫中,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嫦娥飞天的故事表达了古人对飞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它也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对神秘宇宙的探索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善良的品质可以战胜困难和邪恶,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飞天的浪漫想象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讲述 古人飞天梦 的经典诗句

讲述古人飞天梦的经典诗句
1. “欲上青天揽明月,这古人的梦想真是太奇妙啦!就像我们渴望触摸那遥不可及的星星一样。
”
例子:想象一下,古代的人们对着那一轮明月,心里该是多么向往能飞到天上去啊!
2.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古人对飞天的渴望不也像是那闺中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般执着?”
例子:春闺中的女子日夜盼望着丈夫归来,不正如同古人对飞天的执着追求嘛。
3.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仿佛他们要冲破束缚冲向那无尽天空。
”
例子:他们心怀逸兴,那股劲儿就像要立马飞上天去,太厉害了呀!
4.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就像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一样强烈呢。
”
例子:他们想象着蓬山的样子,是不是跟我们好奇外太空差不多呢。
5.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不正是古人飞天梦的浪漫演绎么?”
例子:嫦娥飞到了月宫,这不就是古人心中美好的飞天故事嘛。
6.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古人对飞天既有渴望又有担忧呀,跟我们如今探索太空多像!”
例子:我们现在探索太空,不也会有各种考虑嘛,古人也是这样呢。
7.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古人这梦想简直牛啊!就好像大鹏展翅要冲向天际。
”
例子:他们想象着乘着风飞到遥远的地方,多有气魄!
我的观点结论:古人的飞天梦充满了奇幻与浪漫,这些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憧憬与追求,也让我们对那遥远的天空有了更多的遐想。
中国古代的飞天梦想

4 . 骑f l I I 菱化镜 ( j , l f )
八 出 葵 花形 内 切 圆 形 圆 纽 。 主 纹 为 四 仙 人 骑 兽 跨 鹤 , 腾 空 飞 翔 , 同 向 绕 纽 。 仙 人 头 戴 冠 ,披 帛 穿 过 两 胁 ,在 背 部 成
圆 形 , 桥 形 纽 。 主 纹 为
四仙 人 骑 兽 ,腾 空 飞翔 . 同
向 绕 纽 。 仙 人 头 顶 光 环 , 翔
于天 际 。其 问 有 数 朵 流云 . 以示仙境 。直 径2 5 . 5 c m。 ( 陕 西历史博物馆藏 )
7 . I I 龙虎纹奘f 芭 镜 ( I 柯 宋)
方圆弧形后分成 两股 向后飘拂 。其 中二仙 人跨鹤 ,二鹤 伸颈展 翅 ,仰 天直 上。另二仙骑瑞兽 ,二兽作 奔跑 状。直径1 1 . 5 c m。
( 陕西 考 古 研 究所 藏 )
6 2/ 6 3
C O L L E C T I O - N l
收
藏 l
j
菏铜器
角兽 、 怪兽 。 神人 飞天 ,龙腾 虎跃 , 凤舞蛇行 ,
奇 禽 飞 翔 ,异 兽 奔 驰 ,生 态 盎 然 ,云 气 纹 缘 。 直径1 9 c m。 ( 自藏 )
3 .E C L P u I  ̄  ̄ 镜 ( 议)
圆形 .圆 纽 、圆 纽 座 . 外 围 九 乳 , 间 以
简单 图案 , 框外博局纹将 内区分为四方八极 , 分别配 置羽人 、朱 雀,形态极 其生 动 ,双线 波状纹 , 此镜独特 之处 具有 多个小乳 , 似星空 ,
景? 这种神秘 一 A伴 随 着 人类 古 代 文 明 的 发
展 。 r足 ,就有 ' r 许 许 多多曼 妙无 比的 神话 传说 ,有 r邀游 天际 的 诸多天 神 。铜 镜 、汉
关于航天的文言文

关于航天的文言文
以下是一篇关于航天的文言文:
“夫航天者,自古以来皆为人类之梦想。
昔者,古人望天而叹,欲飞天而行,然力不足也。
然今人以科技之力,破天之秘,飞天之梦终得以实现。
昔有万户,欲乘火箭以飞天,虽败亦壮志矣。
其后,有神舟系列之发射,国人得以登天。
此乃科技进步之证,亦是人类智慧之光辉。
然航天之技,非一日之功。
必先有精密之设计,完善之设备,方能升天而不败。
故,此技需才智之士,勤勉之人,方能得其真谛。
今人观天,已非昔日之望天矣。
有卫星于天际,有空间站于太空,此皆为人类之功。
然此非终点,乃新起点。
人类将以此为基,更进一步探索宇宙之奥秘。
航天之事,既需才智,又需勇气。
然人类之志,无畏无惧。
故当以勇猛之心,追求飞天之梦。
愿诸君共勉之!”
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描述了航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强调了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在实现飞天梦想中的作用。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航天事业的敬意和对于人类未来的期望。
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

简述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在古代,人们对于飞行的渴望从未停止过。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壁画中描绘的飞行者,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都揭示了人们对于飞翔的向往。
然而,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实现飞行一直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为了飞天的梦想,在技术落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空中飞行的神话和传说,“嫦娥奔月”就是典型的代表。
另外传说中的周穆王访问西王母的时候,曾经乘一辆“黄金碧玉之车”,腾云驾雾,以日行万里的速度奔向西方的昆仑山,而作为主人的西王母,则乘一辆更为华丽的“紫云车”。
还有仙人王子乔骑的是白鹤;秦穆公的女婿是乘龙的萧史,女儿是跨凤的弄玉。
他们都能在空中自由来去。
至今保存在甘肃敦煌石窟里的壁画,还给我们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飞天”的形象。
10月1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乘槎泛天河到嫦娥奔月,从飞车、木鸟、风筝、竹蜻蜓到火箭,古人“逐梦九天”的梦想从未消逝。
在中国古人想飞上天的故事:尧舜二帝的飞行传说:古代贤君帝尧“乘槎泛天河”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飞天的渴望,对后世影响甚大。
东晋时期王嘉《拾遗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槎)浮于西海……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冥矣。
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
”这便是乘槎泛天河故事的起始,是古代对宇宙飞船的想象。
这个故事也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素材。
春秋战国时期大哲学家墨子曾经带领300多个弟子专心研究飞行原理。
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鸟,古书上把它叫作“竹鹊”或者“木鸢”。
因此,在2300多年以前,我国就出现了第一架飞行器。
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也制作过一只“木雕”。
这个“木雕”飞行器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腹中安上了“机关”,只要开动机关,它就能够独自飞出好几里远。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飞天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梦境形象,它代表了人们对自由、幻想和超越现实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飞天梦经常被描绘为人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形象,具有超脱尘世、超越人间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索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其象征意义,试图揭示飞天梦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和自我超越的重要启示,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飞天梦的象征意义。
在第一部分中,将探讨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包括其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起源背景。
第二部分将深入分析飞天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挖掘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飞天梦的描写和赋予的意义。
最后一部分将探讨飞天梦的象征意义,从文化、宗教、哲学等多个角度来解读飞天梦的深层含义,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探讨,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飞天梦的探索历程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飞天梦的起源、表现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古代人们对飞天的向往和探索。
通过对飞天梦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征,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希望能够对古代飞天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以推动更多学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2.正文2.1 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最著名的飞天英雄可以说是后羿。
后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据说他能够比翼双飞,征讨妖魔,拯救百姓。
他的超凡能力和飞天之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
另外,古代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也对飞天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飞天的梦想作文

飞天的梦想作文你有没有抬头望过天,看着那些鸟儿自由自在地飞,心里就想:“要是我也能飞就好了!”我呀,可没少做这样的梦。
在古代的时候,飞天那简直就是神话里才有的事儿。
像嫦娥奔月,一个美丽的女子吃了仙药就飞到月亮上去了,住在那广寒宫里,还有玉兔陪着。
那时候的人们,看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满脑子都是对天空的幻想。
他们想飞,可没咱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就只能靠着想象,把飞天的愿望寄托在神话故事里。
人嘛,总是有股子探索的劲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人不甘心只在地上待着了。
那些勇敢的冒险家们,看着鸟儿煽动翅膀,就琢磨着给自己也弄个翅膀。
于是就有了那种用羽毛或者布做的简易翅膀,然后从高处往下跳,想借着风力飞起来。
结果呢?大多数都摔得七荤八素的。
但你可别笑,这就是咱们飞天梦想的开始呀,虽然有点傻,但傻得可爱。
再后来,热气球出现了。
哇,当那个大大的热气球缓缓升上天空的时候,人们肯定兴奋得不得了。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天空的新大门。
坐在热气球里,慢悠悠地飘在空中,看着地上的一切变得越来越小,那感觉肯定既新奇又刺激。
热气球可不好控制,风往哪儿吹,它就往哪儿跑,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飞机的发明那可就是飞天梦想的一个大飞跃了。
莱特兄弟真是了不起,他们让人类真正实现了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的梦想。
飞机在天上呼啸而过的时候,就像一只钢铁巨兽。
从那以后,天空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地方了。
人们可以坐着飞机去旅行,去看远方的亲人,去探索不同的国家。
可是,这还不够呢。
人类的野心可大了,地球的天空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了,我们想去月球,想去火星,想去那些遥远的星球。
于是,就有了火箭。
火箭发射的时候可壮观了,那巨大的火焰喷出来,推动着火箭冲向太空。
当宇航员们第一次登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时候,全人类都沸腾了。
那一小步,可是人类的一大步啊!我就常常想,要是我也能当宇航员就好了。
穿着那笨重又帅气的宇航服,在太空里飘来飘去。
在太空里看地球,地球肯定就像一颗蓝色的宝石,漂亮得不得了。
中国人的飞天梦历程

中国人的飞天梦历程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飞翔的梦想。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模仿鸟类飞翔,尝试用羽毛和竹子制作飞行器。
明朝时期,郎世宁发明了“九转飞行器”,用来模拟飞行,成为当时的一大奇迹。
到了现代,中国开始了航空事业的探索。
1951年,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飞机——“初一型”成功试飞。
随后,中国陆续研制出了多款民用和军用飞机,如歼击机、运输机、教练机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开始了航天事业的探索。
1956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航天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院,开始进行航天技术研究。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之后,中国陆续实现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站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2013年,中国成功将“嫦娥三号”着陆器送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进行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6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完成,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30天的科学实验。
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并且逐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实现更多的航天科技突破,为世界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梦想——飞天
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
教学内容
古人的梦想——飞天
课型
欣赏
评述
上课
时间
、中、/.卜一r、中
课前问课
1、怎么表现飞天?
2、石窟中的壁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和彩塑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
2、学习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领悟其韵味,尝试选择合适的方式临摹飞天壁画作品。
3、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临摹,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欣赏、临摹中国石窟的壁画艺术。
教学难点:领悟壁画艺术的内涵,透析古人的梦想。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资料等。
教师准备:图片资料,课件等(用于本课时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开始和结束,要求配有与飞天壁画相协调的古典音乐、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一段广告片《飞天》,提出课题。
天》广告片花)。
师:你们熟悉这段广告吗?它的创作灵感源自一些飞天壁画。
今天老师就来扮演一回cctv 综艺频道的主持人,和大家一同探讨“古人的梦想——飞天”。
二、学习欣赏有关敦煌石窟中飞天的艺术。
1、教师介绍飞天的美丽传说。
师: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她是能歌善舞、满身异香的美丽菩萨。
她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
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
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
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
(结合课件)
2、走进石窟,了解佛教石窟的文化特点及艺术价值。
师:提起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
飞天就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敦煌莫高窟492 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总计4500 余身。
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敦煌飞天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的结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它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头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之一,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边介绍边用课件出示一些敦煌莫高窟图片)
3、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师: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想不想欣赏美丽的飞天?
4、欣赏飞天作品
(1)课件:飞天艺术。
师(边放课件边介绍):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
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
*.兴起时期。
*.创新时期。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举例介绍个时期飞天的特点,如:伎乐飞天、双飞天、三兔飞天藻井等)教师小结:敦煌飞天,经
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
正如段文杰先生在《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活着,在新的歌舞中,壁画中,工艺品(商标、广告)中,到处都有飞天的形象。
应该说她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
(2)、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处。
师:这么多飞天图中,你喜欢哪一个时期的飞天?为什么?(学生说到哪个时期的飞天时,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其中的艺术特点。
)
(3)赏现代作品。
师:飞天的形象给予中国造型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今天,在很多艺术门类里,我们都能看到在飞天形象启发下创作出来的新形象。
(播放2008年春晚的舞蹈《飞天》)
(4)天中的其它形象欣赏(课件)
5、师:看了这么多的飞天,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她们?(造型优美、体态轻
盈、奇妙无比等)
三、课堂小练习
1、描摹一幅飞天艺术作品。
师:大家都这么喜欢飞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描摹一幅飞天作品,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吧!(提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联系时出现的问题。
2、小结讲评。
(将学生的作品贴于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感受飞天带给人们的美,小结其特点)
四、展示神七风采,拓展课堂。
1、师:古人的梦想,在今天得以实现,地球人终于走出地球走向了宇宙。
(播放课件)
2、师: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一位同学同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
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