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动画PPT模板.pptx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6 最苦与最乐课件(共25张PPT)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 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 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 之一。著有《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 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 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 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 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 支撑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 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本 文语言还十分精练简洁。在文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 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 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用“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 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概括了世间伟人所尽的大责任。
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议论为主,叙述、抒情为辅;。就论证方法 而言,既有演绎论证,又有归纳论证,还有许多地方用了引证法。单 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 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 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 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研读读课文,突破难点
2.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
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列举了对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 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 “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然后作者 又由对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 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 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 明白。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苦与乐》ppt课件

最苦与最乐
课堂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 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人生路上, 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认为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举例 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 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 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 论证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而后又一一否定。指出人 生最痛苦的是背负了未尽的责任。
接着,论述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了责任。 自始至终全文都围绕责任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地面 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就是要告诉我们: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观点的?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也是最大的快乐。
(论“责任”)
分论点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谈“苦”)
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说“乐”)
而 不 能 逃 避 责 任
人 生 当 勇 于 负 责 ,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导入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 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相伴的人生路上, 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最苦与最乐》,是梁启超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认为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举例 论证
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 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 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 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 论证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开头,提出“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而后又一一否定。指出人 生最痛苦的是背负了未尽的责任。
接着,论述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了责任。 自始至终全文都围绕责任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对地面 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就是要告诉我们: 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能逃避责任。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观点的?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感谢各位聆听
板书设计
最 苦 与 最 乐
中心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也是最大的快乐。
(论“责任”)
分论点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谈“苦”)
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说“乐”)
而 不 能 逃 避 责 任
人 生 当 勇 于 负 责 ,
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的苦与乐 ppt课件

6
但是再多的作业,也总有完成的时候。(不完成也不行 呀),当一摞摞的作业终于被完成的时候,会感到一种 快乐,一种终于可以“五体投床”的轻松,甚至幸福。 这当然是乐。
但是换一个角度或换条思路,一切便豁然开朗,有种“车 道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烦躁的感觉以 光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乐,似有蜂蜜流进心里, 一种叫“自豪”的情感也在这蜂蜜里微微荡漾,啊!我真 是厉害,这么难的题我也做了出来。这不是快乐,是什么?
10
组逖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
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
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
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
当我一次认真听讲换来老师的微笑时,当我一次课堂的回答换 来老师的表扬时,当我一次成绩的提高换来同学们的赞许时, 当我所有的表现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时,我是快乐的,犹如破 晓的晨光,瞬间照亮之前黑暗的心房。
7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 为了那令人头痛的作文题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 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欢乐的音符。“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低价。没有那含辛如苦 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
华罗庚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自学,发表了好几篇数学论文.引 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他在熊教授的帮助下,到清华大 学数学系当上了管理员. 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注 意.
但是再多的作业,也总有完成的时候。(不完成也不行 呀),当一摞摞的作业终于被完成的时候,会感到一种 快乐,一种终于可以“五体投床”的轻松,甚至幸福。 这当然是乐。
但是换一个角度或换条思路,一切便豁然开朗,有种“车 道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烦躁的感觉以 光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乐,似有蜂蜜流进心里, 一种叫“自豪”的情感也在这蜂蜜里微微荡漾,啊!我真 是厉害,这么难的题我也做了出来。这不是快乐,是什么?
10
组逖闻鸡起舞
当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晋朝有一些有
志气的将领还坚持在北
方战斗。刘琨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刘琨年青的时候,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祖逖。在西晋初期,他们
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
洛阳东北)做主簿,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
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
当我一次认真听讲换来老师的微笑时,当我一次课堂的回答换 来老师的表扬时,当我一次成绩的提高换来同学们的赞许时, 当我所有的表现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时,我是快乐的,犹如破 晓的晨光,瞬间照亮之前黑暗的心房。
7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 为了那令人头痛的作文题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 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欢乐的音符。“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低价。没有那含辛如苦 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心田的收获?
华罗庚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自学,发表了好几篇数学论文.引 起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他在熊教授的帮助下,到清华大 学数学系当上了管理员. 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注 意.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0张PPT).ppt

2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多
音
( jiě )解放
字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既( jì )既然
字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 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
简 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
介
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
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 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 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
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
……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
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脉 观点。 络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 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多
音
( jiě )解放
字
解 ( jiè )押解
( xiè )解数
( fó )佛祖 佛
( fú )仿佛
( dǎo )摔倒 汗
( dào )倒退
必考字词梳理
形
近
既( jì )既然
字
即( jí )即使
赔( péi )赔礼 陪( péi )陪伴
必考字词梳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件(共50张PPT)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谈 苦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 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 任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 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 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谈 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 知足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 是 安分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是 达观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 自 责任 。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课 件 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部编 版人教 部编版 语文七 年级下 册第15 课《最 苦与最 乐》课 件(共5 0张PPT )课件优 质课课 件免费 课件PPT
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
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 朗读课文并填空。
__负_责_任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尽_责_任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整 体 人生当勇__于__承__担__责_任__ ,
感 知
而不能 _逃__避__责__任___。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1873—1929年)
最苦与最乐-完整PPT课件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 苦。分论点1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 能逃避责任。结论
谈 苦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 是知,足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 、安病分、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 认达为观真正的痛苦源自 。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 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 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谈 苦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 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 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 层责任。
论 乐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 形容尽责任之后的乐呢?请找 出来,并讲讲它们的含义和作 用。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 别号饮冰室主 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 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 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 冰室合集》。
1学习文章流畅凝练的语言。 2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责任
谈 苦
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 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
无处逃躲。
谈 苦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 欠人钱、受人恩惠、得 罪人等。
谈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 苦 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
吗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 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力
论乐
论 乐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
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人生苦与乐ppt课件

精神充实的乐
总结词
精神充实的乐是指个人或家庭在精神生活方 面相对丰富和充实,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和幸福感。
详细描述
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良 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人更加快乐和满足。 精神充实的人通常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可以
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珍惜当下
01
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抱怨和浪费时间,要把握每一个机会
,活出自己的精彩。
感恩生活
02
要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和经历,珍惜与家人、朋友和同事
的相处时光,不要忘记给予他人关爱和支持。
传递正能量
03
要积极传递正能量,鼓励和帮助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
快乐和温暖。
05
苦与乐的升华
超越物质的追求
追求精神的满足
通过阅读、学习、艺术等方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超 越物质生活的限制。
重视内在价值
关注内心的世界和价值观,不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名 利。
珍惜当下感受
珍惜当下的每一次感受和体验,包括快乐、悲伤、爱 和被爱等,不让物质欲望掩盖了真实的感受。
培养高尚的情操
01
保持正直和诚实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保持正直和 诚实,不撒谎、不欺骗,做到言 行一致。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生活中的乐
物质富足的乐
总结词
物质富足的乐是指个人或家庭在物质生活方 面相对充裕,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或追求更高 层次的需求,从而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详细描述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财 富积累,可以让人更加安心地享受生活,减 轻许多经济压力和担忧。物质富足的人可以 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追求 个人兴趣和梦想,从而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习的苦与乐主题班会PPT课件

12-2
□晨报记者林颖颖 企业招聘不再只看学历、能力,是否能吃苦也渐渐成为重要标准。昨天在复
旦大学举行的2007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多数企业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招聘要 求:吃苦耐劳。有些企业甚至现场就搞起了“吃苦测试”,果然吓跑了一些怕吃 苦的毕业生。
■企业搞“吃苦试探” 5分苦头说成9分 “没想到一进去就要被派到外地,工作还没日没夜,太可怕了!”大四毕业 生王泳(化名)叹着气离开一家企业的招聘摊位,手里还拿着没敢投出去的简历 。王泳告诉记者,这家公司规模很大,本来自己挺感兴趣,可一开口询问企业的 招聘要求,对方就问他能不能吃苦,还罗列出了新员工所应经受的磨练,王泳听 得抽回简历匆匆逃走。 这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黄先生说:“我们是一家化工企业,对员工要求比较 高,尤其是要能吃苦。”于是,该今年想出了“吃苦测试”这一招,夸大一些困 难,比如把原来5分的苦说成9分,对于确实要被外派从事管理任务的新人,他们 则会以“在流水线上进行操作”的艰苦来试探等等。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测试 还颇为奏效,“有近三成的学生被‘吓.跑’了,这样企业一开始就剔除掉一1些5 不 能吃苦的应聘者”。
■不愿招聘“瓷娃娃” 出身贫困的孩子更受青睐
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企业都把“吃苦耐劳”明确写进了招聘要求,有些 甚至还放在了第一条。“我们不愿招些瓷娃娃进来!”一家咨询类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 诉记者,以前公司就曾碰到这样的尴尬:新员工学历高、能力也不错,就是太娇气、拈 轻怕重,而且太任性,人际关系也处不好。
.
28
中新浙江网2007年1月10日电: 丝绸之路集团是我至今为 止见过的最特别的企业,它的大部分子公司都是原国企 破产倒闭收购后起死回生的,它的成员是一支很多人都 觉得会是沉重负担的“4050”队伍,可是它成长的速度 却让人羡慕。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总资产七亿多元,公 司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每年的销售收入和利税都分 别以30-20%的速度不断增长着。
□晨报记者林颖颖 企业招聘不再只看学历、能力,是否能吃苦也渐渐成为重要标准。昨天在复
旦大学举行的2007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多数企业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招聘要 求:吃苦耐劳。有些企业甚至现场就搞起了“吃苦测试”,果然吓跑了一些怕吃 苦的毕业生。
■企业搞“吃苦试探” 5分苦头说成9分 “没想到一进去就要被派到外地,工作还没日没夜,太可怕了!”大四毕业 生王泳(化名)叹着气离开一家企业的招聘摊位,手里还拿着没敢投出去的简历 。王泳告诉记者,这家公司规模很大,本来自己挺感兴趣,可一开口询问企业的 招聘要求,对方就问他能不能吃苦,还罗列出了新员工所应经受的磨练,王泳听 得抽回简历匆匆逃走。 这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黄先生说:“我们是一家化工企业,对员工要求比较 高,尤其是要能吃苦。”于是,该今年想出了“吃苦测试”这一招,夸大一些困 难,比如把原来5分的苦说成9分,对于确实要被外派从事管理任务的新人,他们 则会以“在流水线上进行操作”的艰苦来试探等等。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测试 还颇为奏效,“有近三成的学生被‘吓.跑’了,这样企业一开始就剔除掉一1些5 不 能吃苦的应聘者”。
■不愿招聘“瓷娃娃” 出身贫困的孩子更受青睐
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企业都把“吃苦耐劳”明确写进了招聘要求,有些 甚至还放在了第一条。“我们不愿招些瓷娃娃进来!”一家咨询类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告 诉记者,以前公司就曾碰到这样的尴尬:新员工学历高、能力也不错,就是太娇气、拈 轻怕重,而且太任性,人际关系也处不好。
.
28
中新浙江网2007年1月10日电: 丝绸之路集团是我至今为 止见过的最特别的企业,它的大部分子公司都是原国企 破产倒闭收购后起死回生的,它的成员是一支很多人都 觉得会是沉重负担的“4050”队伍,可是它成长的速度 却让人羡慕。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总资产七亿多元,公 司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健,每年的销售收入和利税都分 别以30-20%的速度不断增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