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和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21例观察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21例观察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21例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倍他司汀治疗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倍他司汀20mg每日一次静滴,症状改善、消失后可长期口服倍他司汀4mg每日2~3次。

结果:倍他司汀组显效16例,占76%,有效3例,总有效率91%,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倍他司汀;眩晕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

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

前者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后者由前庭系统以外引起。

倍他司汀(Betahistine)又名抗眩啶,为组胺H-1受体激动剂,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此外能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从而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还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外液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并降低动脉压,并有抑制血液凝固及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作用,能延长大白鼠体外血栓形成时间,还有轻微利尿作用。

能治疗内耳性眩晕症、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呕吐、耳鸣等,对各种原因的头痛有缓解作用。

笔者用该药治疗眩晕症21例,效果卓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以倍他司汀组为治疗组,天麻素组为对照组。

治疗组2l例,男10例,女11例。

年龄20~76岁,平均(38±11)岁,其中美尼氏病3例,血管源性15例,前庭神经元炎l 例,不明原因2例。

2l例均为住院患者。

对照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7~70岁,病因与症状与治疗组大致相似。

2 治疗方法与结果治疗组,倍他司汀20mg每日一次静滴,对照组天麻素0.6mg静滴,每日一次。

用药2~4d后眩晕消失或明显减轻为显效,眩晕减轻或呕吐停止为为有效,症状无变化为无效。

治疗组显效16例,占76%,有效3例,总有效率91%,有2例出现头昏、头胀、心悸、胃部不适等副作用,经停药休息后症状消失,眩晕症状亦有好转。

倍他司汀联合西比灵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倍他司汀联合西比灵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3] 周红梅,邓龙蛟,李水英,等.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 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8):1324-1326. (收稿日期:2018-06-08)
倍他司汀联合西比灵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邓建文
(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倍他司汀联合西比灵治疗眩晕症的临 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1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48 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各 24 例。2 组患者均给予眩晕症常规治疗,对照 组患者联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倍 他司汀治疗,观察比较 2 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5%)(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8.33%),但组间对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症患者应用倍他司 汀联合西比灵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1 月—12 月在我院进行治 疗的 48 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4 例。对照组:男 8 例,女 16 例;年 龄 40 岁 ~70 岁,平均年龄(49.58±8.73)岁;既往有高血压 10 例, 糖尿病 6 例,高脂血症 5 例,冠心病 3 例。观察组:男 10 例,女 14 例;年龄 40 岁 ~70 岁,平均年龄(49.81±8.69)岁;既往有高血 压 9 例,糖尿病 8 例,高脂血症 4 例,冠心病 3 例。2 组患者均符合 作者简介:邓建文,男,本科,副主任医师。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年 9 月第 22 卷第 26 期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验交流144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张丹丹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倍他司汀联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血压水平、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晕症状、视物旋转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

结论 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缓解患者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眩晕;盐酸倍他司汀;山莨菪碱;临床疗效 眩晕是由于人体对空间定位的不准确造成的一种部位性幻觉或动态性幻觉。

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一种有方向感或平衡感失调的表现。

发病时,患者会感觉到自身或外部环境在旋转、摇晃,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等。

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见于耳源性、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硬化、神经官能症等。

眩晕包括真性眩晕(由眼睛、本体觉或者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出现比较明显的身体或外物旋转的感觉)和假性眩晕(主要是脑血管疾病、贫血、心血管疾病、尿毒症、药物中毒、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疾病等,症状是飘荡恍惚,没有明显的旋转感)。

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眩晕症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倍他司汀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倍他司汀和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疗效观察

倍他司汀和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疗效观察

倍他司汀和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眩晕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眩晕患者60例,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50mg,每日3次,7日为一个疗程。

结果:ⅰ~ⅱ级眩晕患者46例,用药1天恢复正常8人(占17.4%),用药3天恢复正常26人(占56.5%),用药一个疗程全部恢复正常;14例ⅲ级眩晕病人,用药1-2个疗程显效12例(占85.7%),有效2例(占14.3%)。

结论:联合用药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关键词】倍他司汀;盐酸地芬尼多;眩晕;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91—01眩晕是由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的一种急性病症,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

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采用静脉注射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和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眩晕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35-72岁,平均62岁。

临床表现为头晕且伴有不同程度旋转感的有60例(占100%),恶心、呕吐40例(占67%),耳鸣、耳聋35例(占58%),不敢睁眼、不能站立25例(占42%),眼球震颤6例(占10%),平衡失调、步态蹒跚6例(占10%)。

合并高血压12例。

全部患者均无颈椎病和脑部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的定位症状和体征。

根据眩晕程度分为ⅰ级22例:轻度眩晕,头晕尚能活动及自持,不影响一般活动。

ⅱ级24例:中度眩晕,可坚持活动,但工作生活已受到影响。

ⅲ级14例:重度眩晕,不能活动、或行走需要扶持[1]。

1.2 治疗方法: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50mg,口服,每日3次。

7日为一个疗程。

2 结果2.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眩晕减轻2级或消失(级转为0级);有效:治疗后眩晕减轻1级;无效:治疗后眩晕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80例疗效观察丁晓云;古辉;罗建平;李建香【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5【摘要】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

每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倍他司汀对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量,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3433-3434)【作者】丁晓云;古辉;罗建平;李建香【作者单位】遂川县人民医院,江西遂川 343900;遂川县人民医院,江西遂川343900;遂川县人民医院,江西遂川 343900;遂川县人民医院,江西遂川343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41【相关文献】1.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J], 谢芬;戴秀珍2.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J], 王意义3.萸竹定眩丸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J], 张娟娟;王立忠;刘寒阳;胡仕祥4.自拟通窍定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J], 何玉华;刘伟;吴晓霓;顾秀竹;袁强5.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丁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50例疗效的临床观察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50例疗效的临床观察

收入血,服药后6h 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排出体外。

本组临床观察证明,思密达治疗组50例小儿急性腹泻病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

上述结果也表明,思密达能缩短腹泻时间,减少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含水量及改善大便性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药对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尤其是轮状病毒肠炎有明显疗效,且具有速效、安全无副反应等特点。

但值得临床注意的是,其服用方法尽管简单,但却是能否发挥疗效的关键。

另腹泻使肠内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肠道内厌氧菌大量减少,破坏了其屏障及拮抗作用,从而有利于致病微生物侵袭和定植。

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富含两种高浓缩活菌——屎肠球菌和枯草杆菌,这两种菌是健康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成员。

屎肠球菌能在肠道内迅速定居,繁殖能力强,消耗氧和分解过氧化氢,降低肠腔内氧化还原电位,制造厌氧环境,重建肠道菌膜屏障,抵御病毒致病因子的侵袭与定植。

枯草杆菌能产生副消化酶,恢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肠蠕动,促进腹泻治愈。

所以服用此药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活菌,调整肠道菌群预防腹泻所致菌群失调。

两药联合应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以达到增强治疗腹泻的目的。

切记腹泻时不盲目应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并可导致二重感染。

妈咪爱有效地保护肠道健康,又补充了婴幼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此药也含有B 族维生素,维生素C 及烟酰胺等,以及微量元素、锌和矿物质生产),治疗婴幼儿腹泻,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云鹤松,段恕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2] 李燮彬,陈菁,恩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 ].实用儿科杂志,1992,7(5):261.(收稿日期:2004-10-24)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50例疗效的临床观察温亮仙(古交矿区总医院,山西古交030200)[摘 要]目的:分析倍他司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影响分析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影响分析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对比盐酸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方法本次观察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眩晕症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并对这120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p>0.05。

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对比数据得出,盐酸倍他司汀对眩晕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快速缓解眩晕症相关症状,且极少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效果;眩晕症;不良反应眩晕症常发于老年人,是一种由于机体空间定位障碍引起的位置性或动性错觉,眩晕症分为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假性眩晕是由人体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患者发作时会感觉身体飘飘荡荡的,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患者发作时会有明显的自身旋转感[1]。

引起眩晕症的疾病种类有很多,临床症状有面色苍白、出汗、呕吐恶心等,严重时还会伴有听觉障碍。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证明,盐酸倍他司汀能够快速改善眩晕症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提升眩晕症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眩晕症患者120例,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参照眩晕症诊断标准,120例患者均符合此标准,且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为眩晕症。

排除标准包括:孕妇;哺乳者;颅内病变性眩晕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信封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男女患者比例为3/1,男45例,女15例,共计60例;年龄在45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 (61.5±10.8) 岁;病程为0.8-4.8年;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位置性眩晕症、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患者各22例、14例、6例、18例。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临床疗效。

方法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10 d。

于治疗前后应用TCD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与用丹参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后TCD显示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

PI及R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盐酸倍他司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on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BI). Methods A total of 45 VBI-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jectable powder of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for ten days. The involved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s, such as average blood flow rates, pulsatile indexes (PI) and resistance indexes (RI) of vertebral artery (VA) and basilar artery (BA),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n=45) treated with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Results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obtained manifest amelioration in blood flow rate, PI, RI and clinical symptoms. Conclusion As a drug to treat VBI,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shows security and utility.Key words: 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vertigo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或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他司汀和盐酸地芬尼多片联合治疗眩晕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眩晕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眩晕患者60例,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50mg,每日3次,7日为一个疗程。

结果:ⅰ~ⅱ级眩晕患者46例,用药1天恢复正常8人(占17.4%),用药3天恢复正常26人(占56.5%),用药一个疗程全部恢复正常;14例ⅲ级眩晕病人,用药1-2个疗程显效12例(占85.7%),有效2例(占14.3%)。

结论:联合用药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关键词】倍他司汀;盐酸地芬尼多;眩晕;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91—01
眩晕是由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的一种急性
病症,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

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采用静脉注射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和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联
合治疗眩晕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眩晕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35-72岁,平均62岁。

临床表现为头晕且伴有不同程度旋转感的有60例(占100%),恶心、呕吐40例(占67%),耳鸣、耳聋35例(占58%),不敢睁眼、不能站立25例(占42%),眼球震颤6例(占10%),平衡失调、步态蹒跚6例(占10%)。

合并高血压12例。

全部患者均
无颈椎病和脑部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的定位症状和体征。

根据眩晕程度分为ⅰ级22例:轻度眩晕,头晕尚能活动及自持,不影响一般活动。

ⅱ级24例:中度眩晕,可坚持活动,但工作生活已受到影响。

ⅲ级14例:重度眩晕,不能活动、或行走需要扶持[1]。

1.2 治疗方法: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盐酸地芬尼多片25mg-50mg,口服,每日3次。

7日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眩晕减轻2级或消失(级转为0级);有效:治疗后眩晕减轻1级;无效:治疗后眩晕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ⅰ~ⅱ级眩晕患者46例,用药1天恢复正常8
人(占17.4%),用药3天恢复正常26人(占56.5%),用药一个疗程全部恢复正常;14例ⅲ级眩晕病人,用药1-2个疗程显效12例(占85.7%),有效2例(占14.3%)。

3 讨论
眩晕是病人感到自体或外物发生运动(多数呈旋转性)的幻觉,其发病机理为:迷路小动脉痉挛、局部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内耳淋巴产生过多,或由于淋巴吸收障碍,引起膜迷路水肿。

病人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而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

倍他司汀属于h1受体激动剂,对脑、心及周围血管,特别是椎-基底动脉有明显的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

倍他司汀能扩张内耳血
管,改善内耳循环,促进淋巴吸收,减轻内耳淋巴水肿。

盐酸地芬尼多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前庭系统功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抗眩晕及镇吐作用,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前庭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对各种中枢性、末梢性眩晕有治疗作用,有止吐及抑制眼球震颤作用[3]。

传统治疗方法以抗组胺、镇静、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效果往往不理想。

本组患者以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地芬尼多片口服,取得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

对于少数复发病例,再次用药,疗效仍然满意。

病人可能出现口干、心悸、头昏、头痛、嗜睡、轻度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消失。

对年龄较大、耐受力差且有明确心脏病史者要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以避免或减少副作用发生。

联合用药能起到协同作用而比单独用药效果好。

对眩晕症的治疗,应明确病因,排除颈椎、脑部病变所引起者。

本方法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章,姚淑芬主编.头痛头晕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59.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86.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 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