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鉴赏

例题4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 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 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
二.明感情
情感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
二.明感情
情感四:情感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 逝,远离他乡等两种或多种并存。还有表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 悟,禅意的寄托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及农民的痛苦。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
二.明感情
情感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简介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感悟。
这种诗歌形式广泛流传于唐代,至今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结合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诗歌进行赏析,为读者展现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诗歌赏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河山之美的崇敬和城市繁华的淡漠。
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艰苦寂静的山野,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冷冽的江雪中垂钓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深邃的境界。
《登高》——王之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王之涣的山水田园诗名篇,描绘了他登山远眺的情景和个人的感慨。
诗句中以“风急天高猿啸哀”生动描写出自然景观的壮美和野性,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出作者对万物的无限敬畏和人类的渺小。
整首诗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不易,道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不足与无力。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的山水田园诗经典之作,通过表现作者在一片空旷环境中静静沉思的场景,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完美结合。
诗歌中富有意象的“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寓意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以风景为媒介,抒发了人类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以上三首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人生境遇和人性善恶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彰显了山水田园诗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这些诗歌既表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爱慕和感叹,也反映了对时代现实的思考和关注,富有文化传承和时代意义。
在我国古典文化遗产中,这些山水田园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被世人所珍视和传诵,正是因为它们蕴含着深邃的哲思和人性的魅力。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1。
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解析: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
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前文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赏析: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农民抓紧了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
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1)。
解析: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赏析: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景,衬出环境的幽静,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山静,人的心境更静,一种安静、闲适跃然纸上。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山水田园诗怎样鉴赏

山水田园诗怎样鉴赏?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1)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2)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3)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5)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艺术特点:盛唐田园山水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来寄寓情感,其特点:意境空灵,韵致高远,想象奇特,情丰意密,含蓄蕴藉,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抒怀诗怎样鉴赏?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歌咏的对象。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这类诗歌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象征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解题点拨:1.首先是要意象分析。
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2.把握“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遇、情趣爱好以及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山水诗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1山水诗的共同的特点1.浓郁的乡野气息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尾联则描述了他日之约,可以说,真是情韵深长,情融于景之中。
2.境与景的结合这里说的“境”首先是心境。
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与外在景物的结合体,是诗人心中已经具有的一种意境。
境与景的结合就是说诗人的心境与面对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等结合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境与景再度结合而形成的充满生命意识的高远的境界。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动态的飞燕与静态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以下是5 首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及其赏析:1.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2.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3.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4. 《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居住在乡村时的宁静生活和闲适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感激之情。
5. 《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全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些古诗都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赏析
_5ccca3dd0102y9bd
山水田园诗赏析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
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以动衬静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
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
工笔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鉴赏方法
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1.知。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拨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d、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鉴赏示例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这首诗写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
(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
(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1]绮筵,华美的筵席。
[2]琴瑟:比喻友情[3]长河:指银河
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参考答案】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意境深沉,暗示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
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暗示饮宴之长,时光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