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合集下载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人类感受不到地球,或者太阳系,或者银河系在运动呢?由于地球是几乎接近于匀速的在自转,地球上的人由于惯性,也保持着绕着地球转的运动状态,也就是相对于地球面是静止的运动状态,因此,人感觉不到地球在动。

那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地球自转呢?能。

只要选对参考系就可以了。

天上遥远的恒星,甚至太阳月亮,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也可以假设为相对地心静止。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会看到那些天体都在运动。

实际上主要原因还是地球在自转。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了。

[新课教学]:一、地球的自转【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的公转,那下面问同学们几个问题,测验一下同学们的基础。

(1)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

答案:(1)自西向东;(2)24小时。

【师】回答的很好,但是我们不光要知道地球的自转的方向,还要会应用。

下面看书上的思考题。

【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答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AB.BC.CD.D1.答案:B解析: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反之为顺时针。

解答:A、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北极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北极相同,故符合题意。

C、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反之为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4.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片。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指示,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四季变化等。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利用地球仪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四、应用(10分钟)1. 学生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太阳从东方升起,为什么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2. 教师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的展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通过讲解和实践,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在应用环节,学生能够利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的掌握不够扎实。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过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观测仪器和测量方法也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等特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学会使用地球仪等观测工具,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演示法:使用地球仪等教具,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思考。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2.PPT:制作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图片和知识点。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观察数据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66°34′; ③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图1.5 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黄赤交角 = 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4
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黄赤交角的影响
4
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黄赤交角的影响
4
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1)一轴、两面、三角度
黄赤交角的影响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纬23°26´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核 心 素 养
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
现象和人类活动。
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
生活。
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目 录
01 地球的自转 02 地球的公转 03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01
02
地球的公转
3
公转的概念
公转的周期
(1)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公转的轨道
(2)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 呈逆时针
3
公转的概念
公转的周期
公转的轨道
(3)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
如果以太阳作为参照物, 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 48分46秒,称为回归年。
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 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 日6时9分10秒,称为恒星年, 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日地距离:1.471亿km 角速度:61´/d 线速度:30.3km/s
公转速度:最快
4
公转的概念
公转的周期
公转的轨道
慢,29km/s
远日点 (7月初)
快,30.3km/s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概念。
六、知识点梳理
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2.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产生。
最后,我将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地球公转的概念掌握不牢固,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更多地运用图表和模型,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如果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度,我将尝试采用更多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
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运动知识,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对自然环境和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科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较为困惑,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1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探究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探究三: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学习效果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学习目标1.结合观测,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二、必备知识(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下面三幅图中的箭头指向)。

A B C4.自转周期5.自转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约为15°每时。

(2)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6.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易误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归纳总结即可。

(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提示:从教材图1.3中显示的信息去分析即可。

7.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4时。

(×)(3)地球上的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南北纬60°纬线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初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2. 学生回答: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2.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自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

2.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表格: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年,产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理现象。

2. 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教案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重难点)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重点)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重难点)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重点)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
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地球的运动
自转昼夜交替24小时
公转四季变化一年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