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收录)观八骏图说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1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届虹口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2)渐黄昏,,。
(姜夔《扬州慢》)(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弹奏者结束演奏时的手法以及音乐声戛然而止。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排球队在校际比赛中失利,老师想写两句话来鼓励队员们,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C.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D.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因此,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目的在于让其他国家的人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
①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②拒斥一种文化就是拒斥它的价值观念③所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实质上是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交往④而理解和接纳一种文化关键也就在于理解和接纳它的价值观念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①③④②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4分)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①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②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
“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

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2022春·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_(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__________(3)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___________(4)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于:______________(5)何为不去.也去: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2)今吾子又死焉。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
4.【乙】文中孔子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政治理想?(2022春·安徽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帝①置酒洛阳南宫,曰:“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4)人有从.学者从.:____________(5)其义自见.见.: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顾恺之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顾恺之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2分)【参考答案】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A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每句2分,意对即可)12.(2分)画绝痴绝(每点1分)【参考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
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
"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
有人感到独特,他说:"这样越来越甜。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课外阅读(2022春·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
”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耳。
”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启乃心,沃朕心。
’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既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上以不见嘉月余,神苶④思困,颇思嘉。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③山薮:深山密林。
④苶(nǐ):疲困的样子。
任务一:疏文意1.根据提示,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词汇方法借鉴字词释义有济世之才【成语联想】扶危济困(1)济:______给传遣诣京师【语境推断】前文:皇帝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2)诣:______或劝之业武【课内迁移】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3)业:______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4处)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任务二:明新意_________ _3.结合“助读材料”,完成思维导图。
【初中文言文阅读】岳飞《论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初中文言文阅读】岳飞《论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岳飞《论马》原文:骥不表示其力,表示其德也。
臣存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瞰豆数再升,饮泉一斛,然非洁净宁冻死不受到,介胄而锐,其初若不甚疾。
比行百余里,始奋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岂可二百里;褫鞍丙而汹涌、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高而不苟挑,力裕而不图挟,兴邦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意外相继以死去。
今乘著者不然。
日难以承受不过数升,而秣黩武粟,饮黩武泉,揽辔未恩,热情高涨疾驱,甫百里,力竭汗透不过气,殆欲斩然。
此取作马,寡取易盈,不好逞极易愁,驽钝之材也。
相关试题及答案1.表述以下加点的词。
(1)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2)比行百余里(3)而秣不择粟(4)甫百里(5)殆欲毙然(6)寡取易盈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骥不表示其力,表示其德也。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3.作者指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就是什么?4.文章以马喻人,说明什么?【参考答案】1.(1)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2)及,等到(3)吃饲料(4)刚,才(5)几乎,近似于(6)满足用户2.(1)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
(2)这样的马,喝得太少难满足用户,讨厌碘化镁难力量耗竭跑不动,这就是资质参差不齐的马啊。
3.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4.必须爱护人才,必须给人才充份施展才能提供更多必要的条件。
(或: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快速增长德性,才可以存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人在蜕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勤奋,必须沉著,必须严以律己,必须存有大忍之心,就可以沦为栋梁。
)注释:1臣:我,岳飞自称为。
2日:每天。
3啖:喝。
4刍:chú,草。
5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6精洁:精美的食物。
7受:吃。
8介胄:介,披上;胄,战甲。
介胄,披上战甲。
9比:要到。
10奋:振作精神。
11午:午时,相等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曹操《观沧海》原文和翻译

曹操《观沧海》原文和翻译1、曹操《观沧海》原文和翻译曹操《观沧海》原文和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观巴黎油画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观巴黎油画记》原文及翻译薛福成原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
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
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
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
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
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
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
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
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
”则其意深长矣。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选自《庸庵全集》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十二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解析

A.欣然起行屠沽纷然
B.盖竹柏影也盖自笑也
C.何夜无月过问先生何笑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丈夫之冠也(帽子)
B.得志,与民由之(遵从)
C.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D.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1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女子之嫁也
B.此之谓大丈夫
C.系之衣带间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八骏图说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
文翻译
杂文收录
(唐)柳宗元
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
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①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
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
世闻其骏也,因以异形求之。
则其言圣人者,亦类是□。
故传伏羲曰牛首,女娲曰其形类蛇,孔子如倛头②,若是者甚众。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②今夫马者,驾而乘之,或一里而汗,或十里而汗,或千百里而不汗者。
视之,毛物尾鬛,四足而蹄,龁草饮水,一也。
推是而至于骏,亦类也。
今夫人,有不足为负贩者,有不足为吏者,有不足为士大夫者,有足为者。
视之,圆首横目,食谷而饱肉,絺而清,裘而燠,一也。
推是而至于圣,亦类也。
然则伏羲氏、女娲氏、孔子氏,是亦人而已矣。
骅骝、白羲、山子之类,若果有之,是亦马而已矣。
又乌得为牛,为蛇,为倛头,为龙、凤、麒麟、螳螂然也哉?
③然而世之慕骏者,不求之马,而必是图之似,故终不能有得于骏马。
慕圣人者,不求之人,而必若牛、若蛇、若倛头之问。
故终不能有得于圣人也。
诚使天下有是图者,举而焚之,则骏马与圣人出矣!
【注释】①骞:高飞。
②倛头:古人打鬼驱疫时所戴的方形面具。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
B.乎
C.矣
D.邪
23.第①段中引用孟子的话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文章写作背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地方军政长官繁政扰民,百姓困苦。
B.宦官专权朝廷腐败,士人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
C.统治者树立圣人典型,实行圣人崇拜。
从而强化其愚民政策。
D.朝廷选拔人才慕名而不求实,从而导致无人可用,士人不遇。
26.本文善于在类推中说理,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22.C
23.引用孟子的话说明尧舜等人与常人没有差异,(1分)从而进一步说明世人以怪异求骏马、贤人的荒谬。
(1分)
24.画线句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1分)散句交代推理对象,整句具体刻画马、人的共性特征,句式整齐,具有节奏与气势,(1分)突出作者对马与人不分贤愚皆相类的观点。
(1分)
25.D
26. 文章由世人以八骏图之异形求马类推世人传说圣人皆异状,由此推导出世人此做法的荒谬;(1分)接着由今马不论优劣形体习性一样,推出八骏不出其类;今人无论贤愚,面目习性无不同,推出圣人不当有异。
(1分)由此证明世人不承认八骏是马、圣人是人是荒唐的,以至于终不能寻得骏马和圣人。
(1分)文章由此穷尽曲折,层层类推,揭示统治者好异,以异形求人才的可笑与危害。
(1分)翻译:
古书上记载着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登上昆仑山的故事,后来那些喜欢多事的人把它画成图,宋、齐两朝以后一直流传下来。
看那些马的形状,非常离奇古怪,都像在空中飞翔一般,有的像龙、凤、麒麟、螳螂的样子。
这类书籍世上有很多,但是都没有可取的地方。
世上的人听说是骏马,因此便按照奇异的形状去想象它。
那么他们在谈论圣人的形状时,也是像这样的情况了。
所以传说伏羲长的是牛头,女娲的身体像蛇,孔子的脑袋像四方形的倛头。
像这一类的说法有很多。
孟子说:“我的外貌有什么与一般人不同呢?尧、舜也和普通人一样啊!”现在的马,驾着车行走,有的走了一里路就流汗,有的跑了十里才流汗,有的跑了成千上百里路还不流汗。
但是看上去,它们都是
浑身长毛,有尾有鬃,四脚有蹄,吃草饮水,全是一模一样。
_由此类推到骏马,也是这样的。
现在的人,有的做不了小商贩,有的做不了小吏,有的当不了大官,也有的人能够胜任。
看看他们,都是圆圆的脑袋,眼睛横长着,都吃五谷,喜欢食肉,穿上细葛衣就觉得凉快,穿上皮衣就觉得暖和,都是一样。
由此类推到圣贤,也是这样的。
那么伏羲、女娲、孔子,他们也不过是人罢了;骅骝、白羲、山子之类的骏马,如果真的有的话,它们也不过是马罢了。
圣人又怎么能够成为牛头、蛇身、倛头呢?
可是社会上那些爱慕骏马的人,不是从普通马群中去寻找,却一定要找像《八骏图》上画的那种样子的马,所以最终也不能得到骏马。
仰慕圣贤的人,不去从普通人群中去寻求,却一定要去寻找像牛头、蛇身、倛头那种样子的人,所以最终也不能找到圣贤之辈。
假使天下保存这种《八骏图》的人,把它拿出来统统烧掉,那么骏马和圣贤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