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课件-2020届中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11
贵州省贵阳2020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可编辑) 第1讲 声的世界(共38张PPT)

乐器
弦乐器
管乐器
打击乐器
振动发声部位 音调 响度 示例
弦
空气柱
被击打部分
弦绷得越紧、弦越 细、越短,音调越
高
空气柱越短,音调 越高
吹奏的力度越大, 响度越大
被击打部分的表面 绷得越紧,音调越
高
用力越大,响度越 大
二胡、小提琴
长笛、箫
鼓、锣
示例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第一讲 声的世界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声音 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
生的
传播
原因 特点 条件 形式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声音依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 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速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 是340m/s。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回声
定义 测距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 而形成回声应用回声
s=1/2vt(t为声音从发出到返回所用的时间)
夺分点拨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理解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且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 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 立即消失; (3)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能听到,这还与是否有介质、声音 的响度及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等有关。 2.对回声的理解及应用:当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出原声与 回声,否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人们觉得原声更响亮。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总复习 PPT

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不改变。
法线
空气 水
入射点O
7
(四)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解读
凸透镜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光路可逆 。
3 凹透镜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光路可逆。
8
(五)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解读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3 投影仪
典题赏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
,它
可以介在质__
中固传体播、,液体、气—体不能传声。声音以
的形式传真播空,它有 。
声波
2.在1能5℃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声音在金属
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 340m/s
2
快
真题再现
声3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秒。北宋时代
复习目标 重点解读
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2.知道动能、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功率是表示做功 快慢的物理量。做功 的快慢与做功的多少 是不同的。
做的功多,做功 不一定快,即功率不 一定大,因为这个功 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 完成;功率大,做的 功不一定多,因为做 功的时间可能很短。
(四)压强
复习目标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解读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显。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越明显。
初三物理课件-202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分析复习课件2

答案: “能”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B C D
【例2】甲、乙两物体质量、初温都相同,甲的比热容大于乙 的比热容,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接触以后 内能的变化情况是( B)
A B C D
典型例题解析
【例3】当瓶中的煤油倒去一半后,则煤油的( D )
2017中考成功
1
__扩__散__现
象,这种现象说明构 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__永__不____
_停__息__的__无__规__则__运动,相比较而言,煮茶叶蛋时 ,蛋 很快就会咸,这说明了_温__度__越__高__,__分__子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_
_越__剧__烈_____.
2
___氢__的__热__值__较__大
2017中考成功
Q
6 量, Q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q=的M热,量式,中那m么是(燃D料的)质
A
Q成正比
B
m成反比
C
Q、m都有关,由Q与m共同决定
D
Q、m都无关,由燃料的种类决定
7
(D)
A
B
C
D
2017中考成功
8
1800 r/min,
则柴油机每秒内( C )
A
30个冲程,做功30次
B
60个冲程,做功60次
方法小结
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的动理论知识出发与机械能 中的动能和势能进行类比,很容易理解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这是能量的微观形式,内能是个状态量,它与物质的种类、 物体的质量大小、所处的物态、温度的高低等因素有关,但 在初中部分只作简单的考查要求,通常情况下只考虑温度对 物体内能的影响.所以改变物体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 方式.理解物质的热学特性——比热容和热值时可以与物质 的密度进行联系,加强知识的同化和迁移.热量是个 过程量, 这一点要加以注意,公式Q=cmΔt很重要.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

5. 2014年10月8日,网络盛传的罕见
“红月亮”--月全食天象亮相于济南
上空,这是2014年看到的唯一一次重
大天象,众多济南市民也因此被吸引
而前往千佛山Βιβλιοθήκη 顶观看.据专家介绍,所谓“月全食”通俗意义上讲,即月
亮公转时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因
此可以用________知识去解释.
最新版整理ppt
16
练习5
最新版整理ppt
6
考点二 不可见光
【典题演示】(2015•常州)绝大多数鱼类的 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 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 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 的器材是(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最新版整理ppt
7
变式练习2
3.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 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最新版整理ppt
3
4.不可见光包括有:_______和_______。特 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_______,具 有________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 _________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 著的性质是能使_______________发光,另 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
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似在一条直 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 月影所在的区域内看去,太阳被月亮遮住,这种 现象叫做日食.
由于太阳发光强度非常大,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 伤,所以可以透过烛焰熏黑的玻璃观察,或者用 如图1所示的小孔成像法进行观察.
物理中考第一轮知识点复习

oC
• Q放= qm (或Q放 =qv)
物理量 单 位 热量Q放 J 热值q J/kg (或J/m3) 质量m (或体积v) kg(或m3)
• • • •
①热机是把 内能 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②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③汽油机是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压缩冲程 、 做功冲程 、 汽油机工作过程是 吸气冲程 、 排气冲程的不断循环来进行的。 排气冲程
③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 •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做到: • A、玻璃泡 浸没 到液体中,不 碰容器的底 和侧壁。 • B、要等候到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 • C、不要拿出温度计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
④体温计
35 oC ~ 42 oC , • 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0.1 oC。 • 体温计的缩口能使水银柱收缩时在 该处断开,停留在上方,所以,它 能离开人体后再读数。下次使用前 要甩下水银柱。
③ ① ② ③
f
①/ ②/
②/ ①/ ① ②
f
眼睛和眼镜
• 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 于 凸透镜 ,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 • 近视眼对光线会聚过强,会聚于视网 膜 前 ,要用 凹透镜发散来矫正。 远视眼对光线会聚过弱,会聚于视网 膜 后 ,要用凸透镜会聚来矫正。 100 • 眼镜度数D= ± f ,“+”表示凸透镜 (远 视镜片),“ _ ”表示凹透镜(近视镜
• • • •
几个名词: 主光轴 —镜面的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光心 —透镜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焦点—凸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实焦点)。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发散光的反向延 长线相交于一点(虚焦点)。 • 焦距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020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ptx

学海无涯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
学海无涯
第六章 电压和电阻
1.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 电压 U 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3.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 ②0~15 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5. 熟记的电压值: 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 ②1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 36 伏; ⑤工业电压 380 伏。 6.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 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7.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兆欧=103 千欧;1 千欧=103 欧。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 、 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9.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允许 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ppt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ppt九年级上册的物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将对该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对于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的概括和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万有引力和运动基本定律本章主要讲述了万有引力和运动基本定律。
其中,万有引力是一个基础的物理概念,涉及到了质量、引力加速度等方面的知识点。
运动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是描述运动的重要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则讲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机械波的传播本章主要讲述了机械波的传播。
机械波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它包括了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介质的性质会影响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第三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本章主要讲述了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
光在边界面上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发生折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一定的关系。
折射现象常应用于棱镜和透镜等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制造中。
第四章:光的颜色与光的加法本章主要讲述了光的颜色与光的加法。
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
光的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光线叠加形成的光线。
光的加法遵循三原色的原理,即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叠加可以形成其他颜色的光。
第五章:变电与电流本章主要讲述了变电与电流。
变电是指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电路中的电流是指电子在电路中传递能量的物理量。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安培表来测量。
本章还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本章主要讲述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电阻依次连接在一个回路中的电路,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ppt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学1.1 运动学•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即$a=\\frac{{dv}}{{dt}}$。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位移是速度对时间的积分,即$x=\\int{vdt}$。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改变,否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 动力学•动能: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E_k=\\frac{1}{2}mv^2$。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位移的乘积,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导数。
•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增量,即$W=\\Delta E_k$。
•机械效率:设机械工作输出功的效率为η,机械工作输入(或供能)的功为E in,机械损耗的功为E loss,机械工作输出功为E out,则机械效率的定义为η=$\\frac{E_{out}}{E_{in}}$。
2. 光学2.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r。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入射介质、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满足$n_1 \\sin{i}=n_2 \\sin{r}$。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凸透镜所成的。
•凹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实像始终倒立,虚像只能是正立。
2.2 光的颜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的叠加可以得到其他各种颜色。
•光的补色:光的补色是指两种色光叠加可以得到白光或者灰色光。
•颜色的形成: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吸收部分颜色光而反射其他颜色光。
3. 电学3.1 电流和电阻•电流: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用I表示,$I=\\frac{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