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合集下载

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医药研发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者更多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正确使用药物、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药研发中,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1. 体外实验方法体外实验是最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待研究的药物与其他药物一起在体外环境中进行反应,评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包括酶反应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实验以及药物结合实验等。

例如,酶反应体外实验可以评估待研究药物与代谢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预测其代谢速率和潜在的相互作用。

2. 动物实验方法动物实验方法是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动物模型中给予不同药物的组合,观察其对动物体内药物浓度、体征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可以初步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

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模型以及抗药性研究等。

例如,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通过观察给予不同药物组合后动物体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来评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临床实验方法临床实验是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最直接方法之一。

在进行临床实验时,需招募一定数量的患者,给予不同药物组合,通过测量临床指标和药物浓度,来评估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实验方法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试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等。

例如,在药物相互作用试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心率、血压、血药浓度等指标来判断不同药物组合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4. 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分析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分析是一种快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分析已有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可以获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从而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DrugBank、PubChem等。

例如,在进行新药合理用药评价时,可以先利用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分析目标药物与其他常用药物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从而合理制定药物使用方案。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前言药物代谢是药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

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可以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或用于排泄,但也可能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

因此,研究药物在肝脏内代谢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表明体外模型是研究药物肝代谢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就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方法体外研究药物代谢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人肝微粒体、肝细胞、肝切片等模型。

人肝微粒体模型人肝微粒体是一种体外研究药物代谢的模型,它由肝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包含细胞膜的小颗粒体系。

人肝微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肝脏的药物代谢代谢的过程,其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但是人肝微粒体只能反映肝脏微粒体内药物代谢情况,不能反映肝脏整体药物代谢情况,因此该模型在肝肾功能障碍、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下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肝细胞模型肝细胞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模型。

肝细胞在肝脏内是药物代谢的主要细胞类型,因此肝细胞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体内药物代谢的情况。

其中包括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人工合成的肝细胞系。

原代肝细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存在数量有限、耗时、稳定性差等问题。

人工合成的肝细胞系可以大量培养并保持稳定,但代谢能力和原代肝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

肝切片模型肝切片模型通过将肝组织切片后在体外培养来研究药物代谢。

肝切片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的情况,同时又能维持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但是肝切片模型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较大,且易受肝切片的来源、保存条件等影响,因此该模型目前应用较少。

药物肝代谢研究领域的进展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许多药物的代谢方式存在重叠,一些药物通过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加速其代谢或延迟其代谢。

目前,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

体外实验可以测定药物代谢酶对药物排泄的影响,也可测定药物代谢酶间的相互作用,但它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与临床意义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与临床意义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与临床意义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给药时同时起到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的药效、毒性或药代动力学等发生改变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临床意义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1.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基础。

通过体外实验可以模拟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情况,评估不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潜力。

体外实验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细胞培养实验等。

1.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对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重要参考。

1.3 体内实验:体内实验是衡量药物相互作用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在人体志愿者中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实验,可以直接评估不同药物的相互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4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是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最终确认手段。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同药物联用的观察,可以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2.1 优化治疗方案: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和治疗失败的发生。

通过合理搭配药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2 预防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提高用药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的风险。

2.4 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存在差异,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程度不同。

因此,通过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可以个体化调整用药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揭示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机制

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揭示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机制

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揭示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机制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肝脏和其他器官中的细胞内。

药物代谢不仅仅是药物分解与排泄的过程,还与药物的药效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药物代谢与药效的关系,并对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机制进行揭示。

一、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药物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代谢速度与药物浓度:药物代谢速度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从而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的增加或降低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的增强或减弱。

2. 代谢产物的活性:药物代谢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代谢产物。

有些代谢产物具有与原药物相同或更高的药效,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然而,有时代谢产物具有低效或无效的药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还可以影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被代谢酶代谢后,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在体内导致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二、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机制药物代谢对药效的影响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代谢酶系统:药物通常在体内经过多个酶介导的代谢途径,其中最常见的是肝脏细胞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将药物转化为代谢产物。

不同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药效的影响。

2. 遗传变异:不同个体之间在药物代谢能力上存在遗传差异。

某些人可能具有较快或较慢的药物代谢能力,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例如,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基因多态性研究已经发现,某些人携带特定遗传变异型,会导致药物代谢速度加快或减慢,从而对药效产生影响。

3. 药物的剂量与给药途径: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

通常来说,药物剂量增加会导致药物更快地被代谢,使药效降低。

而改变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也可能会对药物代谢过程产生影响。

三、药物代谢与药效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揭示药物代谢与药效的关系,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可以利用体外代谢酶体系或细胞模型,研究药物与代谢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及药物设计研究及其对药物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分析

药物代谢及药物设计研究及其对药物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分析

药物代谢及药物设计研究及其对药物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分析药物代谢及药物设计研究及其对药物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或体外被生物体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药物代谢各方面的研究对于药物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药物在体内进行代谢,从而将药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和毒性作用。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药物代谢的类型药物代谢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外消旋体代谢,一种是内消旋体代谢。

外消旋体代谢是指药物的消旋异构体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外消旋体代谢的发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因此药物研究人员需要对外消旋体代谢进行研究,从而实现药物的有效治疗。

内消旋体代谢是指由药物形成的手性异构体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光学异构体。

药物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手性异构体和光学异构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设计和开发出具有更好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等。

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由基因组成的遗传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不同的基因组成会导致不同的药物代谢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外界环境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例如饮食、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各种生物过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

药物设计研究药物设计研究是制定药物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药物发现、药效评估、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的发现和制备等。

药物设计研究中,药物代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药物研究人员在进行药物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设计药物的结构和组成,从而实现药物的良好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设计研究需要一系列综合的技术手段。

药物研究人员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化学合成技术、生物学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使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挖掘和研究药物的功能、结构和组成,从而实现药物的优化和革新。

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药物同时给予时,其中一种药物可以改变或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从而影响其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药物代谢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重点讨论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种药物能够抑制或诱导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药效及毒副作用。

药物代谢酶主要分为细胞色素P450 (CYP450) 系统和非CYP450 系统两大类。

其中,CYP450 系统是药物代谢酶中最重要的一类,它在肝脏和小肠黏膜中广泛存在,参与药物代谢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过程。

CYP450 系统包含多个亚家族,如CYP1A,CYP2C,CYP2D,CYP2E 等。

不同的药物互相作用可导致药物代谢酶的抑制或诱导,进而影响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

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酶的抑制作用,另一种是酶的诱导作用。

酶的抑制作用是指药物A抑制了药物B所依赖的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导致药物B的代谢减慢,从而增加了其在体内的浓度,可能出现药效增强以及毒副作用的增加。

例如,西咪替丁是一种临床常用的CYP2C19 抑制剂,它可以抑制氯氮平的代谢,从而增加氯氮平的血浆浓度,进而发生剂量相关的毒副作用。

酶的诱导作用则是指药物A可以加速药物B所依赖的药物代谢酶的合成和/或活性,导致药物B的代谢加快,从而使药物B在体内的浓度降低,可能出现药效降低。

例如,利福平是一种CYP3A4 诱导剂,它可以加速西咪替丁的代谢,降低西咪替丁的血浆浓度,在西咪替丁与利福平共用时可能需要西咪替丁剂量的增加。

药物代谢酶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通过体外试验、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来进行。

体外试验主要包括体外酶抑制试验和体外酶诱导试验。

体外酶抑制试验是通过将目标药物与给药药物共同孵育,观察给药药物对目标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

体外酶诱导试验则是将目标药物与给药药物共同孵育,观察给药药物对目标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作用。

药物代谢与理的体外研究

药物代谢与理的体外研究

药物代谢与理的体外研究药物代谢和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对药物在体外的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方式。

这对于药物开发、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潜在毒性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与理的体外研究进行论述,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药物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1. 体外代谢实验体外代谢实验是研究药物在体外体系中的代谢过程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使用人体组织、动物模型或细胞系等,在含有特定药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实验,可以模拟出体内药物代谢过程。

常见的体外代谢实验方法包括体外酶法、体外酶系统和细胞培养等。

2. 酶系统及其底物测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往往依赖于多种酶系统的参与。

通过对这些酶系统以及底物的测定,可以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形成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酶活性测定、酶底物测定和酶抑制实验等。

3. 药物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其药理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一系列具有相似结构的药物进行体外研究,可以揭示药物结构与其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之间的关联性。

这有助于药物分子修饰的合理设计和药效优化。

二、药物代谢与理的体外研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评估药物代谢速率和药物消除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体外研究,可以测定药物的清除率、半衰期等参数,进一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2. 药物代谢产物鉴定药物代谢产物的鉴定是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外研究,可以使用质谱等技术对药物代谢产物进行鉴定,从而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形成机制。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其药理活性和代谢过程。

通过体外研究,可以模拟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评估其对药物代谢和作用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结:药物代谢与理的体外研究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工业指南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Ⅰ. 简介药物进入体内以后,一般经过两种途径进行消除:直接排泄或者代谢成为一种或几种活性的或非活性的代谢产物。

当药物主要通过代谢进行消除时,那么它的代谢途径会显著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使用方法。

如果药物仅由一种代谢途径进行消除,那么代谢速率的个体差异能导致血和组织中的药物和代谢物浓度的极大差异。

一些例子表明,差异呈现具有遗传多态性特征的双相分布(如CYP450 2D6,CYP450 2C19,N-乙酰转移酶)。

当遗传多态性影响一条重要的药物消除途径时,为了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的目的,有必要进行大剂量调整。

已有例子证明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例如,某种药物主要有CYP450 2D6进行代谢,大约有7%的高加索人对这种药物没有代谢能力,但是这个比例在别的人种通常要低得多。

类似的报道也可见于其它的代谢途径,主要是CYP450 2C19,N-乙酰转移酶。

不仅如此,很多酶的代谢消除途径,包括绝大部分由CYP450代谢酶介导的,可以被联合用药中的其它药物抑制或诱导,结果,患者共服其它化合物会发生治疗情况的突然改变。

这种药物相互作用会引起血液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物浓度减少或增加,或者引起有毒物质的积蓄(如一些抗组胺药与抗真菌药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变化能极大地改变一个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的药物。

如果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和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有时允许使用那种若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而会产生毒性浓度的药物。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新药研究的早期弄清楚药物到底是通过原形排泄的还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途径进行代谢消除的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代谢消除是主要途径,那么需要了解其主要的代谢途径。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认识个体之间代谢差异的意义和一些药物-药物、药物-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这些资料也有助于决定一些代谢物的药理活性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指南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I .简介药物进入体内以后,一般经过两种途径进行消除:直接排泄或者代谢成为一种或几种活性的或非活性的代谢产物。

当药物主要通过代谢进行消除时,那么它的代谢途径会显著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使用方法。

如果药物仅由一种代谢途径进行消除,那么代谢速率的个体差异能导致血和组织中的药物和代谢物浓度的极大差异。

一些例子表明,差异呈现具有遗传多态性特征的双相分布(如CYP450 2D6, CYP450 2C19, N-乙酰转移酶)。

当遗传多态性影响一条重要的药物消除途径时,为了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的目的,有必要进行大剂量调整。

已有例子证明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例如,某种药物主要有CYP4502 D6进行代谢,大约有7%的高加索人对这种药物没有代谢能力,但是这个比例在别的人种通常要低得多。

类似的报道也可见于其它的代谢途径,主要是CYP4502C19, N-乙酰转移酶。

不仅如此,很多酶的代谢消除途径,包括绝大部分由CYP450代谢酶介导的,可以被联合用药中的其它药物抑制或诱导,结果,患者共服其它化合物会发生治疗情况的突然改变。

这种药物相互作用会引起血液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物浓度减少或增加,或者引起有毒物质的积蓄(如一些抗组胺药与抗真菌药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变化能极大地改变一个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的药物。

如果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和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有时允许使用那种若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而会产生毒性浓度的药物。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新药研究的早期弄清楚药物到底是通过原形排泄的还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途径进行代谢消除的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代谢消除是主要途径,那么需要了解其主要的代谢途径。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认识个体之间代谢差异的意义和一些药物-药物、药物-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这些资料也有助于决定一些代谢物的药理活性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此FDA工业指南提供了研究体外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建议。

本指导原则鼓励只要可能和合适全面评估体外代谢和相互作用应作为常规工作,像其它所有FDA 指导性文件一样,建议并非是需要的东西,但是,可供药物研究科学家们作为一种方法思考潜在的大量安全性的担忧。

FDA认识到,任何方法的重要性都将视研发药物及其临床使用的不同而变化。

FDA还认识到,临床观察也能阐明本文件中对体外研究敏感的相同问题。

鉴于本指南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宽度和常常可以减少或不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因而提出的方法是有效和经济的。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分子量在10000道尔顿(d)以下的分子。

尽管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评价研究足以用于制定本指导原则,但是还需要更多的工作以理解体外药物代谢(包括诱导和抑制)的特性及其对后续临床研究和产品标签的意义。

由于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因此,本指导原则也需要经常的修改。

一直以来,FDA的有关科学家就对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感兴趣。

因此,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出现在FDA的其它指导文件里,包括General Considerationsfor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rugs (FDA 77-3040)、Guideline for Studying Drugs Likely to be Used the Elderly (11/89)和Guideline for the Study and Evalu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rugs (58 FR 39406, 7 月22 日,1993)。

n.现象和结论以下现象和结论是制定本指导原则的基础:循环在体内的原形药物和/或活性的代谢物浓度是决定药物产生疗效和/或负作用的原因;消除是体内调节药物浓度的主要方式,而代谢是药物消除的主要决定因素;即使那些本身不被代谢的药物,它们对其它同服药物代谢的潜在影响是重要的;由于代谢个体差异的存在,会引起不同个体之间的血药浓度产生很大的差异。

一些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随着病人之间代谢酶的状况不同,血药浓度呈现数量级的差异。

当一种药物抑制另一药物代谢时,药物相互作用同样有巨大的影响。

例如,酮康唑极大地增加特非那定母体的血药浓度,导致消除时间延长和扭转峰值;最近应用人体组织和重组酶进行体外研究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已取得较大进展;进行体外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关键因素是建立灵敏和专属的测定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特定测定方法,建立这些测定方法在药物研究中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并且这些测定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的早期。

一旦建立可靠的测定方法,这些测定技术就可以用于迅速评估体外药代谢和相互作用以及解释实验结果。

本指导原则所指的体外研究是指获得药物代谢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知识的一套方法。

机械论的和经验性临床研究方法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与资料。

通常,对实验方法进行合理细致地设计往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费用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

除了在药物研发过程的后期,要尽可能早地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合理地设计药动力学/一期临床研究可以为药物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和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中得到的有关血药浓度的数据例如通过药动学筛选可以显示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差异的存在。

由于在临床研究中有时限制使用其它药物,所以之后的一些研究无法最有效地提供可能的相互作用的资料。

逐渐排除其它药物服用,测定服用试验药物前后的血药浓度(相互作用的筛选),以及对血药浓度测定次数的增加,可以使后期临床的研究更有效果。

如果能鉴定重要代谢物和前体药物,并且发现它们的药理性质,那么所有此类研究就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根据患者的遗传多态性或者其它易区分因素如年龄、种族、性别,区分其代谢差异可以有助于指导对这些人群更好地进行药物剂量设计的研究。

这种资料也将运用于改进产品标签中的推荐剂量,通过事先进行剂量调整以促进药物安全有效的使用。

的确,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懂得如何调节剂量以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那么就可允许具有毒性的药物进行销售。

m.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药物体外代谢研究的目的有:(i)鉴定所有影响试验药物其及代谢产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与代谢消除和形成中间体的具体代谢酶,和( 2 )探讨和预测试验药物对其它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其它药物对试验药物代谢的影响。

如果可行的话,应研究试验药物和其主要的代谢物的药理性质。

若特殊药物不是某一代谢途径的底物,这种知识是有用的。

例如,假如在药物研究早期已知一种药物分子并不是CYP450 3A4的底物或者这一途径对于整个药物代谢来说仅仅有很小的贡献,那么一些担忧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包括药物对3A4代谢可能的抑制作用(如酮康唑和红霉素)或药物(如利福平和抗惊厥药)对代谢可能的诱导作用。

体外代谢研究也可以显示药物本身是否是一般代谢途径的抑制剂。

当药物由相同的途径代谢时,一种药物有可能抑制其它药物的代谢,反之则没有可能,包括一种化合物主要的代谢途径。

奎尼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是CYP450 3A4的代谢底物,而且也是非常强的CYP450 2D6 抑制剂。

A.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和有关方法1.试验药物的代谢评价进行药物代谢体外研究(所涉及到的酶、形成的代谢物和可能的抑制剂)的最成熟的技术是包括CYP450超家族在内的一系列代谢酶系统。

人类服用的大部分药物都是由这些代谢酶代谢的。

代谢通常在肝脏进行,但是有些酶(特别是CYP450 3A4)在肠道代谢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人肝微粒体为研究CYP450弋谢提供了最合适的方法。

微粒体是组织的一种亚细胞成分,通过差速高速离心获得。

所有的CYP450代谢酶都集中在微粒体中。

如果将微粒体或者整个肝脏在低温(如-70 °C)下保存,贝U CYP450的活性可以保持许多年。

由CYP450介导的代谢反应需要有辅助因子参与,主要是一个氧化还原支持系统如NADPH对于大多数重要的药物代谢酶来说,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具有表型或没有表型的肝脏微粒体。

除非是对于特殊药物的研究,在鉴定一个新药的消除代谢途径过程中,应使用来自多个供体(单个或混合的)提供的微粒体,以避免一个或多个代谢途径有缺陷的微粒体。

对每一种主要代谢途径,使用选择性的化学抑制剂可以容易地证明或排除新药的代谢途径。

抑制剂和底物的孵育是保持方法选择性所非常必要的。

例如奎尼丁和酮康唑在浓度低于1微摩尔时分别相对选择性抑制2D6和3A4,但是在较高浓度时,它们对其它的CYP450酶同样产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是否有临床意义还不清楚。

对于有些CYP450代谢酶的专属性,抗体也能用于阐明代谢途径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但是与化学抑制剂比较由于缺乏大量可商业供应的抗体、它们的选择性表征不完全、抗体抑制剂实验结果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显示高度可变异性,而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

常用的CYP450的cDNA现在已经可以克隆,重组人酶蛋白已在各种细胞中表达,在使用微粒体测定明显的代谢途径后,这些重组酶用来确证由微粒体鉴定的结果是非常好的手段。

因为一个完整的肝脏体系具有充足的辅助因子并保持了与代谢酶有关的性质,所以一般都可以利用这个系统获得最完整的代谢谱。

分离肝细胞或者精密肝切片也有上述性质。

在这个阶段,放射性标记药物是有助于研究的。

上述方法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在酶活性在24小时以后就不稳定,所以克服酶活性不稳定性的限制对于研究酶活性诱导是有价值的。

体外研究能鉴定基本的代谢途径。

对新药和由这些途径形成的代谢物研究的临床意义应通过临床研究来确证。

通过体外代谢研究若没有发现某些重要途径可帮助排除进一步进行某些临床研究,或者至少有助于集中进行某些研究。

2.对其它药物影响的评价人类微粒体也是最有用的筛选一种新药常见CYP450代谢途径和提供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早期资料的工具。

通常,通过共同孵育新药和标准探针化合物(许多CYP450的代谢途径就有标准探针)来评价新药对主要代谢途径的影响。

这些实验特别快、简明、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通常,若使用试验药物与确定好探针的合适浓度出现阴性结果(没有相互作用),那么一般就不必进行进一步的临床验证,而阳性结果则要求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评价。

其它肝药酶虽然CYP450超家族酶是主要的代谢酶,但是人体内还存在其它种类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包括乙酰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硫酸化和去酯化酶(酯酶)。

这些酶的体外代谢研究虽然没有像CYP450那样广泛应用,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更多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除了CYP450酶,微粒体还包含其它的酶,包括各种转移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