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几何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几何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A

C

D

1

2 3 4

0 3

A

B

E

F

O

1

2

∠7和∠8。内错角有:∠2和∠7,∠5和∠4。同旁内角有:∠2和∠5,∠7和∠4。 (2)两条直线如果没有交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平行判定定理: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两条直线平行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5)作图

已知直线AB ,求作直线CD ,使得CD ∥AB 。

二、多边形--(三角形)

1、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和三个顶点。

如图: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ABC 。∠A 所对边BC 用 a 来表示。∠B 所对边AC 用b 来表示,边AB 用c 来表示。 ∠BCF 叫∠ACB 的外角。有三个外角。

2、分类。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有: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殊的有等腰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o。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6)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7)角平分线的性质:一个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个角的两边等距离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8)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叫做内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9)外心:三角形的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叫做外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10)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叫做垂心。

(1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叫做重心。且重心和各边中点的距离等于这边上中线的三分之一。

4 2

8 6

3 1 7 5 L

C A

D B

A

B

C a b c F

O B F C

E

A

G

如图:E 、F 、G 分别为三边的中点。 OF=1/3AF ,OA=2/3AF OE=1/3BE ,OB==2/3BE OG=1/3CG ,OC=2/3CG 4、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例如△ABC 和△DEF 能够完全重合,它们是全等的。记作“△ABC ≌△DEF ”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 如图△ABC ≌△BAD ,找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AC 与BD ,BC 与AD ,AB 与BA 是对应边。 ∠ABC 与∠BAD ,∠BAC 与∠ABD ,∠C 与∠D 是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边边边)或(SSS )。 ②如果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角边角)或(ASA )。 ③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边角边)或(SAS )。 ④如果三角形的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角角边)或(AAS )。

例 已知:如图在△ABC 中,BF=DE ,DE ∥AB ,DF ∥AC 求证:D 为BC 的中点。

证明:∵DE ∥AB ,DF ∥AC (已知)

∴∠B=∠EDC ,(平行线性质) ∠C=∠BDF ,

在△BFD 和△DEC 中

∵∠B=∠EDC ,∠C=∠BDF , BF=DE

∴△BFD ≌△DEC (AAS ) ∴BD=DC (全等三角形性质) 故,D 为BC 的中点。

(4)作图①已知:线段a ,c ,∠α。求作:△ABC ,使BC=a ,AB=c ,∠ABC=∠α.

②已知:线段c ,∠α,∠β,求作:△ABC 使∠A=∠α,∠B=∠β,AB=c 。

5、等腰三角形

① 轴对称图形及性质: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②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性质: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A B

C D

B D C

E

F A

b

a

c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角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④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⑤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

⑥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6、直角三角形

(1)定义:有一个角等于90o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等于45°。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 ⑤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 2+b 2=c 2。

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22c b a =+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①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一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4)、锐角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讲角与两边的比值的关系(就是度数与数值的关系)。不同角的大小,对应不同的数值(两边的比值)。

①定义: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也随之确定。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gA ∠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tgA

c

a A =

sin ,

c

b A =

cos ,

b

a tgA =

a

b ctgA =

②、30o、45、o60o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A cosA tgA ctgA

A

B a C

b

C

30o

21 23 3

3 3

45o

2

2 2

2 1

1

60o

2

3 2

1

3

3

3 (5)、解直角三角形(九册上)

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其他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Rt △ABC 中,∠C=90o,∠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可得下列关系:

①锐角之间关系:∠A +∠B=90o ②三边之间关系:a 2+b 2=c 2

③角与边之间关系:c a B A =

=cos sin ,c b B A ==sin cos ,b a A =tan ,a

b B =tan 。 例 在△ABC 中,∠A=60o,∠B=45o,AC=12,求AB 的长。

解:过点C 作CD ⊥AB ,垂足为D 。 在Rt △ADC 中,AC=12,∠A=60o ∴AD=

21AC=2

1

×12=6 CD=AC ·sinA=12×23=36

在Rt △BDC 中,∠B=45 o∠BDC=90 o

∴∠BCD=45 o ∴BD=CD=36 ∴AB=AD+BD=6+36

三、多边形--(四边形——(七册下)

分类: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 ↘菱形↗ ↘梯形→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1、 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连接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2)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的对线互相平分。

AB=CD AC=BD

OA=OD OB=OC

∠CAB=∠BDC ∠ACD=∠ABD 。

(3)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

0A B C

D A D B

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

2、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边形是菱形。

3、矩形

(1)定义: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正方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5、梯形

(1)概念: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平行是两边叫做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连接梯形的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6、等腰梯形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直角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8、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o。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o。

9、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性质: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2)两个图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四、相似形(8册上) 1、线段的比

定义:在使用同一长度单位的情况下,表示两条线段长度的数值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例如线段AB 、CD 的比可以记作CD

AB

(或AB :CD )。线段AB ,CD 分别叫做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2、比例线段

定义: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d

c b a = (或a :b=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线段a ,b ,c ,d 叫做这个比例的项。a,d 叫做比例的外项,b ,c 叫做比例的内项。当两个内项相等时,即a :b= b :d , b 叫做比例中项。

比例的性质:

① 如果

d

c

b a =,那么ad=b

c 。即比例的两外项的乘积等于两内项的乘积。

(基本性质)反之,如果ad=bc ,那么d

c

b a =(a ,b ,

c ,

d 都不等于0)

②如果d c b a =,那么c d

a b = (反比定理)

③如果d c b a =,那么d b c a = 或 a c b d = (更比定理)

④如果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 (合比定理) ⑤如果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 (分比定理) ⑥如果d c b a =,那么d c d c b a b a -+=

-+ (合分比定理) ⑦如果d c b a ==…=n m ,那么b

a n d

b

c a =++++++ m (b+d+…+n ≠0)

(等比定理) 3、相似三角形

(1)定义:三个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ABC 和△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的判断:

①两个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多边形

定义: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个对应角相等,个边对应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B C

A

E D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位似图形(8册上)

定义:如果两个相似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相似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这两个相似图形的比叫做它们的位似比。

性质: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在线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例 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 (1)如果DE ∥BC ,那么△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2)如果那么△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那么DE ∥BC 吗?为什么? 解:(1)∵DE ∥BC

∴∠ADE=∠B ,∠AED=∠C ∴△ADE ∽△ABC

又∵点A 是△ADE 和△ABC 的公共点,点D 和点B 是对应点,点E 和点C 是对应点, 直线BD 和CE 相交于点A ∴△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 (2)∵△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

∴△ADE ∽△ABC ∴∠ADE=∠B ∴DE ∥BC 五、圆

1、圆的有关概念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重合的两条弧叫做等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为两条等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2、圆的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圆心角

(1) 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性质: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

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4、圆周角

(1)定义:顶点在圆上,它们的两边在圆内的部分分别是圆的弦,叫做圆心角。

(2)性质: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一半。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一半。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经。

5、外接圆

(1)定义: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2)不在同一在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多边形的外接圆。

(4)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圆内接四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6、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圆O的半径为r,当点P在圆外时d>r;当点P在圆上时d=r,当点P在圆内时d,

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内切圆)

(1)当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称直线和圆相交。两个公共点叫做交点。

当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称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当直线和圆有没有公共点时,称直线和圆相离。

(2)切线的判定: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4)内切圆: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P的圆的切线上,这P点的切点A之间线段PA的长叫做P点到圆的切线长。显然P点到圆的切线有两条。

(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圆外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厂的夹角。

(7)切线的作法:①已知点A在⊙O上,过A点作⊙O的切线。

②已知点A在⊙O外,过A点作⊙O的切线。

8、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不等的圆有五种位置关系:①外离,②外切,③相交,④内切,⑤内含。

(2)把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简称连心线。它是两圆的对称轴。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R+r 。当两圆内切时(R>r),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d=R-r 。

(4)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9、正多边形和圆

圆内接正多边形:顶点都在圆上的正多边形叫做圆内接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对称轴交于一点,(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把这点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相等,到各边的距离相等。正多边形的半径:把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把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性质1:正多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对称性,如果它的边数是偶数,那么它还是中

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性质2:正n 边形的n 条半径把正n 边形分成n 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每个等腰三角形又被

相应的边心距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0、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弧长公式:在半径为R 的圆中,n °的弧的弧长L=R n

π180

。 扇形面积公式:S 扇形=

2360R n π 或S 扇形=RL 2

1

。R 是扇形所在圆的半径,L 是弧长。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定理及公式

初中数学必背几何定理及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初中数学几何题及答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难题(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B

P C G F B Q A D E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A F D E C B

初三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数学知识点也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初三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初中几何公式:角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1. 4 的平方根是( )A . 2 B . 16 C. ±2 D .±16 2.设a =19-1,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3.实数a 化简后为 A . 7 B . -7 C . 2a -15 D . 无法确定 4.若0)3(12=++-+y y x ,则y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7 D .-7 5. (-2)2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 ±2 (C )-2 (D )2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5=±5 B.43-27=1 C.18÷2=9 D.24·3 2 =6 7.在实数0 、 2-中,最小的是( )A .2- B . C .0 D 8. 12a -,则( )A .a <12 B. a ≤12 C. a >12 D. a ≥12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3- B .3- C 3± D 3± 10.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A.9 B.±3 C.3 D. 5 11.计算75147-+27之值为何( )A .53 B .33 C .311 D . 911 12..计算 63125412 9? ÷之值为何( )A .123 B .63 C .33 D .433 13. 8的立方根是( )A .2 B .-2 C .3 D .4 1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2 . 1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 32 35 = D.2- 16.根式3-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17. )A .3 B .-3 C .±3 D . 18.计算221-63 1+8的结果是( )A .32-23 B .5- 2 C .5-3 D .22 19.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20. 已知y 2xy 的值为( )A .15- B .15 C .152- D . 152 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4 22.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则a b += 23.计算:28-= 24. 当x =2 211x x x ---=____________.25. x 的取值范围是 . 26. 实数x ,y 满足x +1y y ---1)1(=0,那么x 2011 -y 2011 = .27. 计算的结果是 . 第2题图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近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 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5整式的乘除 6平方差公式 7完全平方差公式 8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七巧板 第三章勾股定理 1探究勾股定理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实数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第五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像 4确定一次函数的图像5一次函数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题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证明定理 证明题的思路 很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往往是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 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证明题要用到哪些原理?

要掌握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熟练运用和记忆如下原理是关键。 下面归类一下,多做练习,熟能生巧,遇到几何证明题能想到采用哪一类型原理来解决问题。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个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初中数学几何题(超难)及答案分析

几何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三)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 ∠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 MN 于E 、F . 求证:∠DEN =∠F . 5、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三)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M B · A D H E M C B O

P C G F B Q A D E 6、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三) 7、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三 ) 8、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点汇总一

初中平面几何知识点汇 总一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平面几何知识点汇总(一)知识点一相交线和平行线 1.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三角形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五、三角形的外角 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六、多边形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41人。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六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计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 近似数 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合并同类项

5 去括号 6 整式的加减 7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 等式与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认识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5 整式的乘除 6 平方差公式 7 完全平方差公式 8 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性质 4 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题

苏科版教材初中数学几何定理定义公式大全

苏科版初中数学几何定理定义公式大全 班级学号姓名以下标注真命题的条目,解答题时要先证明,再使用。未标注的定理、定义、公式可以直接使用。 第一部分相交线、平行线 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直线)。 2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垂线的性质: ①经过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写为: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7、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在空间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 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0、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0、三视图(略) 第二部分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4、三角形的高: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5、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7、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8、真命题: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9、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n-2)180° 10、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11、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顶点的直线叫作对角线。从n 边形(n ≥3)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 边形(n ≥3)一共有)3(2 1 n n 条对角线。 1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作全等形。 1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 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③角角边(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三部分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④真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 几何压轴题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完整word版)鲁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新鲁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五四制)目录 六年级上册(初一)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10.科学计数法;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近似数;1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初一)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长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5.整式的乘法;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整式的除法 第七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性质;4.用尺规作角 第八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1.数据收集;2.普查和抽样调查;3.数据表示;4.统计图选择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初二) 第一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第二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三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 第四章实数 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方根的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第六章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 4.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5.一次函数的应用 七年级下册(初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5.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

初中数学几何定理

初中数学几何定理 摘要:切线的性质定理①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③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初中数学几何定理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对顶角相等。 5。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7。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16。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9。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及其逆定理。 21。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2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4。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5。菱形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7。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 36。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弧。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线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6。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7.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47。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48。切线的性质定理①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③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9。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连结圆外一点和圆心的直线,平分从这点向圆所作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 50。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_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初中八年级数学几何定理符号语言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 在中考中,几何解答题、几何证明题是热点内容,在解答过程中经常要用到定义、定理,而具体的过程需要用到符号语言表示,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每个定理的几何表示法,下面就把初中阶段八年级涉及的所有几何定理的符号语言归纳出来:

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 八年级上册 2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F E D A B C 2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几何语言:如图所示 ∵AB=DE ,BC=EF ,AC=DF ∴△ABC ≌△DEF (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几何语言:如图所示 ∵AB=DE ,∠A=∠D ,AC=DF ∴△ABC ≌△DEF (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几何语言:如图所示 ∵∠A=∠D ,AB=DE ,∠B=∠E ∴△ABC ≌△DEF (4)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几何语言:如图所示 ∵∠A=∠D ,∠B=∠E ,BC=EF ∴△ABC ≌△DEF (5)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 L ) 2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3、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4、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E F P A B C D

25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6、推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7、轴对称: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式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8、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 ,y)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x ,y)。 2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 如图所示,在△ABC 中 ∵AB =AC ∴∠B =∠C (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几何语言: 如图所示,在△ABC 中 ∵∠B =∠C ∴AB =AC (等角对等边) N M A B C D C C C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举例如下: (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 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

(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 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

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有轴对称形,中心对称形,旋转形与平移形等;如果出现两条相等线段或两个档相等角关于某一直线成轴对称就可以添加轴对称形全等三角形:或添对称轴,或将三角形沿对称轴翻转。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组或两组相等线段位于一组对顶角两边且成一直线时可添加中心对称形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添加方法是将四个端点两两连结或过二端点添平行线 (7)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若平行线过端点添则可以分点或另一端点的线段为平行方向,这类题目中往往有多种浅线方法。 (8)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