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02 加速度 速度与时间关系

02 加速度  速度与时间关系

高一上期物理(2)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重难点解析(一)加速度1、定义: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加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改变量(v t -v 0)的方向。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在加速直线运动中,v t -v 0>0,a 与v 0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v t -v 0<0,a 与v 0方向相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为m/s 2。

2、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三者的比较比较项目速度 加速度 速度改变量 联系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性质量 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大小程度的物理量,过程量 物体的速度大,其速度的改变量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

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改变量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等都是错误的。

定义式t x v t x v ∆∆==或 或t v a ∆∆= o t v v v -=∆ 单位 m/s m/s 2m/s 决定因素 v 的大小由o v 、a 、t 决定 a 不是由v 、t ∆、v ∆来决定的v ∆由t v 与o v 决定,而且t a v ∆⋅=∆也由a 与t ∆决定 方向 与位移x 或x ∆同向与v ∆方向一致,而与o v 、t v 方向无关由o t v v v -=∆或t a v ∆⋅=∆决定的方向 大小 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t x -图中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大小 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②速度的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③t v -图中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大小 即o t v v v -=∆ 【例题1】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B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 .速度的变化率增大,加速度不一定增大D .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例题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则(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速度的2倍B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C .物体在某秒初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m/sD .加速度为正值,速度一定增加【例题3】一只鹰如图所示沿直线在俯冲时,速度从15m/s 增加到22m/s ,所需时间是4s ,它的加速度是______m/s 2,方向________.(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课件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课件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m·s-1)

10

0
t/s
-10

1、图像反映出什么物理量间的关系? 2、图象具有什么特点?从图象可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 3、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

小车实验

运动时 速度

间t / s V/m•s-1

0
0.38
0.1
0.63
0.2
0.88
0.3
1.11
0.4
1.38
0.5
1.62

ts末,物体的速度: V=2+1xt = V0+at
整个运动过程中的
末态的
速度变化量
速度

v = v0+ a t
初始的

速度
1、在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 2、在公式中,哪些物理量是
义是什么 ?
矢量 ?
3、利用公式计算时,对于矢 量怎么处理?
思 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 维 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v/(m·s-1)

y b kx Δv'
θ ΔvΔt'
v0
Δt
0
t1 t2
t/s
a = —△△—vt = a’ = —△△—vt’’
v/(m·s-1)
v/(m·s-1)
a>0
a<0
0
t/s
0
t/s
1、1沿、着物一体条的直加线速,度且如加何速表度示不?变又的如运何动变,化叫呢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质点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高一物理速度与时间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与时间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与时间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与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学会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掌握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3.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区域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讨论研究。

【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5分钟)1. 回顾速度的定义。

2. 介绍时间的概念。

3. 教师简单展示速度-时间图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5分钟)1. 了解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基本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速度与时间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利用运动传感器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 讨论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讨论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

三、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20分钟)1. 了解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的基本步骤。

2. 通过练习,掌握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3. 分析速度-时间图像与运动的关系,掌握速度图像的基本特征。

四、应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问题(20分钟)1. 通过讨论,探讨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利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小车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3.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课后自主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其他应用。

【板书设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案例、练习等形式,着重从速度与时间的基本概念、关系及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入手,使学生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强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学习中更加自主思考,做到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末速度能达到多少?
(2)若汽车刹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末速度能达到多少?
(3)若汽车刹车以3 m/s2的加速度减速,则10 s末速度为多少?
解:(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则v0=45km/h=12.5 m/s
a1=0.6 m/s2
向下。那么,经过3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B )
A.25 m/s,沿斜面向上
B.5 m/s,沿斜面向下
C.5 m/s,沿斜面向上
D.25 m/s,沿斜面向下 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10 m/s,a=-5 m/s2,由v=v0+at可得,当t=3 s时,v=-5 m/s, “-”表示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正确。 答案:B
刹车”的加速度取4~6 m/s2之间的某一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
最长时间为( )A. 5S/3
B.25S/3
C.2.5 s
D.12.5 s
【答案】C
5.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速度方向相同B.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速度方向相反C.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答案】ABD
7.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 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 步推进.如图所示,发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火箭速度的变 化规律为v=(2t+4) m/s,由此可知这段时间内( ) A.火箭的初速度为4 m/sB.火箭的加速度为2 m/s2C.在3 s末, 火箭的瞬时速度为12 m/sD.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2、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匀速运动是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
4、V-t图像是一条平行时间轴的直线
V-t图像 表示物体 匀速运动
假设 向右 为正 方向
v/ms-1
2 0 -2
v/ms-1
2 0 -2
V=2m/s
4
t/s
4
t/s
V=-2m/s
假设 向右 为正 方向
一、复习
1
前面我们学习了位移和时间的关
系,从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我
们可以得出一些物体运动的相关信息。
x/m 1
2
由图象可以确定: ①运动的状态 ②速度的大小v1>v2
0
t/s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
我们可以看到图象法也是研究 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和途径,下面 我们来利用图象研究速度和时间的 关系。
0
5 10 15
7、 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CD)
A.甲比乙运动快,所以乙追不上甲 B.在2 s末时两质点相遇 C.在2 s末后乙的速度大于 甲的速度
D.乙会追上甲并超过甲
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根据
图线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D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秒后物体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2秒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秒后位于出发点 正方向上
D、在t=2秒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图象在t轴下方与坐标轴围成的面 积表示位移是负的。
9、如图为质点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x—t 图象,画出在该时间内它的v—t图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共20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一物理 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共20 张PPT)
3.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 随时间均匀减小。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一物理 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共20 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一物理 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共20 张PPT)
❖ 1.如下图所示,图线上任一位置的速度 变化量Δv与对应时间Δt的比值 是 恒定的 即物体的 加速度 保持不变,所以 该运动是 匀加速直线 运动.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一物理 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共20 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一物理 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共20 张PPT)
v/m·s-1
v4
v3
v2 v1
Δt′
Δv
Δt
思考与讨论二: Δv′ 1、小车的速度在如何变
化?
2、你能求出小车的加速 度吗?
0
t/s
t1 t2 t3
t4
公式表述: v=v0+at
3、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高 一物理 必修1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共20 张PP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全面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全面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标要求分析】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及应用。

3.理解t 图像的物理意义。

4.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采取的是由生活到物理的编写思路。

通过本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要通过对这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方法,图像、公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这一点可能对学生更为重要,要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所体会。

本节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

讲解问题从实际出发,尽量用上一节的实验测量数据。

运用图像这种数学工具,相对强调了图像的作用和要求。

这是与以前教材不同的。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像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像的知识,都是必须的。

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数学和物理分割开来,不习惯或不会将已学过的数学工具用于物理当中。

在教学中应多在这方面引导学生。

本节就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将图像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

在本节教材最后,通过图像提出了一般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这是对问题自然的扩展和引伸,目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并不是要深入讲解非匀变速运动。

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以利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

【学生分析】对比于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在感知觉方面更有目标性、系统性,他们比较自觉系统的配合教学的进行,思维上开始从形象向抽象思维过度,但在记忆上抽象记忆不如形象记忆好。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

因此我通过知识的归纳,问题的实验探究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加以培养和教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at v v t 0,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高一物理必修一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注意: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也
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即把运动倒过来看成是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题3、某汽车正以12m/s的速度在路面上匀速行驶, 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需刹车,加速度大小是3m/s2,求 汽车5s末的速度。 解: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 注意: 则v=v0+at=12+(-3) ×5m/s=-3m/s 刹车问题 (与实际相符) 正确解法: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 当车速减为零时,v=v0+at=12-3t=0 解得t=4s
加速运动,a为正值。 减速运动,a为负值。
3、明确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和时间t 及各量的正负号。
4、将已知量带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 矢量,要说明方向。
注意:在解题过程中可适当运用图解法。
例题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 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即4s末汽车已刹车完毕,所以5末时
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即速度为零。
总结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类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v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t
作业:课后第1、2题
t
v
o
例题:课堂讲义例1。
t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设物体从运动开始0到时刻t, 那么:时间的变化量就是△t=t-0 速度的变化量就是△v=v-v0 v
v v v0 a t t
Δν Δt
t
解得:v=v0 +at
设t=0时速度为v0 t时刻的速度为v。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说明
末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速度-时间图像,知道用速度图像反映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能从速度图像中直接读出速度、知道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3、了解几种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并能通过速度图像获取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所给数据通过类比法进行知识迁移建立速度-时间图像;体会图像的建立过程
2、对比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引导学生加深对速度图像的理解;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理解,让学生体会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图中寻找有关运动的各种信息,让学体会用图像这种特殊的物理语言表达的简洁精确、信息量的丰富从而感受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美妙之处;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描述,使学生领悟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研究自然的兴趣与愿望。
过程五、引导学生认识课本上
1—5—2图示的几种速度时间图像
并试着分析这些运动的特点
教师启发引导
并配以相应图象的仿真课件展示物体的运动图景
学生观察思考参与讨论
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奠定基础
知识小结
(5分钟)
小结本节课内容,并对比位移图像与速度图像,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
学生概括
对比两种研究物体运动的图像,对照分析、概括。
给出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引导学生从“轴”、“点”、“线”、“角”等方面去分析位移图像。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果,加以点评
回忆位移时间图像的相关知识,思考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并动手实践
巩固旧知识,为知识顺利迁移做好准备
板画(或电脑等视频设备)
新课教学(30分钟)
过程一:认识速度-时间图像
学生观察课件并分析在同一坐标系内描绘得多个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像
通过课件与图像的对照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
电脑仿真课件
过程四、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上“讨论交流”所给出的汽车行驶速度特点,并绘制出速度图像
之后带领大家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
引导、组织学生讨论给出评价
动手实践
参与讨论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横轴表示时间;
纵轴表示速度;
图像表示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讲解
倾听记忆
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过程二、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中,可以用“面积”来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教师带领学生将同学建立的正确的速度-时间图像进行认识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特点、所直接读出的运动信息和间接表达的运动信息,
三、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中可以获取:
1、某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以及某个速度值对应的时刻;
2、某段时间内的本节教学内容既是一堂物理作图技能训练课,又是一堂图像法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的培养课。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安排了位移时间图象的教学,本节之后教材即将安排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这里出现的这一章内容既是对前免图象知识的巩固提高,又是对后面知识的引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巧妙作用。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三”中设计了用仿真课件模拟多种匀速直线运动并绘制在同一速度-时间图象上,请学生识别这一应用信息技术的环节,使学生在直观物理情景的观察、对比、讨论过程中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的理解,培养学生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和运用数学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学重点
1、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
2、从“轴”、“点”、“线”、“角”等方面去理解速度图像
教学难点
1、对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使用资源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10分钟)
给出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引导学生回忆图像的建立过程并分析从图乡中获得的有关运动的各种信息,并给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何仿照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建立一个速度-时间图像来表达这一匀速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在笔记本上试着画一画
学生归纳、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的形状,并在老师引导下自己找出图像可直接表达的运动信息
通过分析加深对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理解
过程三、不同的匀速运动图像的比较
1、课件模拟不同的做匀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过程。
2、计算机将这些图像绘制在同一坐标轴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加以识别并与位移图像对比
展示不同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仿真课件,引导学生对它们的图像进行识别、分析
布置作业
必做:教科书P19页1、2题选作:P20页1题
板书设计
§1.5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一:速度-时间图像
1、横轴表示时间;
2、纵轴表示速度;
3、图像表示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1、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根据图像我们可以判断出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中,可以用“面积”来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