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区一等奖】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可以得到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即WG=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
结合功和能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并且经过推导又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它的爆炸力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附图片)
§重力势能
一、重力做功
WG=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Egh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实验一: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实验二: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要研究重力势能,就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新课教学
一、重力做功
1、讨论小球竖直下落,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mgh
2、讨论小球沿斜线下落,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mgh
3、讨论小球沿曲线下落,重力所做的功
二、重力势能Egh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巩固练习
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十市联赛”一等奖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重力势能学习目标1认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3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4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自主探究1重力的功:重力的功与路径,只与它的有关,即:W G=2重力势能:物体受到的的乘积,即:E的物体,从高度是h1的位置,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思考:你认为这三种情况下如何求重力的功图甲:重力做功图乙:重力做功图丙:重力做功结论:表达式:二、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的定义2重力势能是3重力势能的单位:,符号是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思考与讨论】阅读教材说一说,如果重力做功与运动路径有关,能量变化能否表示重力做的功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相对性:重力势能总是相对选定的而言,在上方,重力势能为在下方,重力势能为注意:有实际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这个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2系统性:重力势能是与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巩固训练】练习1如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练习2关于重力势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唯一确定的B重力势能为0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势能一定不变D只要重力做功,重力势能一定变化练习3将重为50N的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匀速吊起10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J,拉力对物体做功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J,拉力对物体做了J的功g取10m/s2练习4质量为3g的物体放在高4m的平台上,取平台为零势能面,求:1物体相对于平台表面的重力势能是多少2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重力势能是多少3物体从平台落到地面上,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重力做的功是多少4若取地面为零势能面,物体从平台落到地面上,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重力做的功是多少g取10m/s2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共同具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B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D在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2沿着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将同一物体分别从底端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坡度小的斜面运动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运动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C沿坡度小、粗糙程度大的斜面运动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多D不管沿怎样的斜面运动,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相同,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也相同3关于重力势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重力对物体做功越多,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越多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越多,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越多C重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高为的跳高运动员,背越式跳过2m高的横竿而平落在高50cm的垫子上,整个过程中重力对人做的功大约为5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B 系统受到的合力始终向下C 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D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原长为L 0的轻弹簧,在其正上方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h 高处自由落到轻弹簧上,弹簧被压缩,则小球速度最大时重力势能为以地面为参考平面L 0-mg k B m 2g 2k hL 07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为其相对于地面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速度的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一端从地面抬高,而另一端仍在地面上,则C 铁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0D 铁棒重力势能增加多少与参考平面选取有关,所以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某物块分别沿三条不同的轨道由离地面高h 的A 点滑到同一水平面上,轨道1、2是光滑的,轨道3是粗糙的,则A 沿轨道1滑下重力做的功多B 沿轨道2滑下重力做的功多C 沿轨道3滑下重力做的功多D 沿三条轨道滑下重力做的功一样多的物体,沿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由静止下滑,当下滑t s 时重力势能减少量为12α 1212α ,开始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时,有14的长度悬在桌边缘,如图所示,松手后,链条滑离桌面,问:从开始到链条刚好滑离桌面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12起重机以g 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h 高度,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空气阻力不计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200g,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取最高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求:1在第2s末小球的重力势能;2在第3s内重力所做的功及重力势能的变化参考答案1无关高度差mgh=mgh1-mgh22重力与所处的高度mgh3零势能面正负零4改变了多少减少增加合作探究一、重力的功W G=mgh=mgh1-mgh2W G=mg cosθ·l=mgh=mgh1-mgh2W G=mgΔh1mgΔh2mgΔh3=mgh=mgh1-mgh2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W G=mgh1-mgh2二、重力势能1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与所处的高度的乘积2标量3焦耳J=Egh叫做重力势能如果重力做功与路径有关,那么与重力做功相关的能量也就与路径有关,就不能把mgh叫做重力势能正如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对于摩擦力就不能引入相应的“摩擦力势能”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1参考平面正负差值差值不同2物体地球【巩固训练】由2至3重力做功mgh由1至3重力做功为零2答案:D3答案:5005005005504解析:102120J3减小了120J120J4减小了120J120J课堂检测11解析:设桌面为参考平面,开始时重力势能E 14g×L 8=-mgL 32末态时重力势能Eg×L 2=-mgL 2 故重力势能变化ΔE 1532gL答案:减小1532mgL12答案: -mgh 增加了mgh13解析:1在第2s 末小球所处的高度为 h=-12gt 2=-12×10×22m =-20m重力势能为Egh=×10×-20J =-40J 2在第3s 末小球所处的高度为 h'=-12gt'2=-12×10×32m =-45m第3s 内重力做功为W G =mgh-h'=×10×-2045J =50J W G >0,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且减少了50J 答案:1-40J 250J 减少了50J。
《势能》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势能》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试验修订本》第章第节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热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的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打进地里,为什么?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
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演示实验: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
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入:那么,怎样定时地表示重力势能呢?板书课题:重力势能2、《势能》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思想】1.使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在多媒体、实验、板书的运用上,相互补充,克服了单一媒体运用的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幻灯片所展示的各种生动、活泼、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
2.教学方法上看:运用“实验(举例)——理论探究归纳——实例研究”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区一等奖)

4重力势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讨论,以及得出本节课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自制课件、事先搜集各种投影图片;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白纸若干张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老师拿着一个石头悬于在一个学生的头顶,然后将一个气球悬在学生的头顶,让学生谈谈两个不同的物体悬挂在自己头顶时的切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石头悬在头顶时会害怕呢情景导入大屏幕投影展示下面几幅图片,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描述上述两幅图的含义。
2002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
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据说,坑中可以安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参考问题:1我们看到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它带给人们的是圣洁、平和、宁静的感受,一种心灵的洗涤但是一旦大量积雪从高处滑下形成雪崩一面面白茫茫的雪墙排山倒海而来,你将感受到大雪崩所带来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白色恐惧,将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带来灾难……为什么这么漂亮的雪花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发生的雪崩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能量2通过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的陨石坑现象,你能说出这么大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引入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仪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白纸若干张,先让学生猜测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代表表述自己的想法,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然后分别设计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推进新课一、重力的功问题: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哪些影响因素有关呢通过重力势能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与高度具体的关系,要求学生设计具体的物理情景来探讨情境设置:把把白纸打开,比较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落在白纸上的现象;比较同一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在白纸上的现象实验一: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白纸破损情况实验二:用同一个小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白纸破损情况学生认真操作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现象:在实验一中,小球的质量越大,白纸越容易被穿透,质量小的不易穿透;在实验二中,小球释放的高度越高,白纸越容易被穿透。
重力势能-“衡水杯”一等奖

重力势能【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5.知道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
【学习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学习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新知探究】一、自主学习1.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和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无关,重力功的公式为W G= 。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常用E P表示,表达式E P= ,是量。
3.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重力势能的差值是。
4.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克服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
5.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
6.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是。
二、合作学习【例题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P竖直固定着一根轻弹簧,弹簧长为L劲度系数为k,现用手拉着上端的P点缓慢向上移动,直到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L,在这一过程中,P点的位移(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是H,这时物体重力势能增加量为多少【例题2】弹簧的弹力F=KX,试利用平均力推导出弹簧的弹簧势能的表达式E P=KL2/2(规定弹簧原长时的弹性势能为零)【例题3】在水平地面上放一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个质量为的木块相连,若在木块上再作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块缓慢向下移动,力F 做功,此时木块再次处于平衡状态,力F的大小为50N,如图所示,则F (1)在木块下降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量(2)弹簧的劲度系数【学习小结】1.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W G =mgh1-mgh2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 G=Ep1-Ep23.重力势能的正负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负值。
完整版本重力势能教学设计课件课件比赛一等奖.doc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Ppt 课件,装沙的小桶,大小质量各异的 3 个小球教学过程设计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骤的新情景引入:学生可能的让学生课(1)故事引入:在荒芜的海岛上,饥饿的小猴捡到了一个核答案:用石头从生活引桃,请同学们帮小猴想想,要怎样才能把核桃打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十校联赛”一等奖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设计gh1—mgh2一.重力势能从上式大家可以看出,mgh这样一个物理量它即与重力mg有关,又与物体所处的位置h有关,并且mgh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符合我们对重力势能的猜测。
高中物理新版教案- 势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四章第三节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堂教学建议:(1)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要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责任等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创设情境。
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探究都需要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3)注重提升探究和交流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能对探究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
(二)、依据《朝阳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18)》,借助信息化设施和信息化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结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安排在教科版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
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已经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本节通过重力做功特点的分析,定量描述重力势能,再通过实例分析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等。
由于本节是第一个具体的功能关系,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功能关系、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为后面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做好准备。
因此,本节内容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一)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概念。
(二)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三)学生已在本单元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重力势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提出重力势能的基本定义,指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为重力势能,接着引出在物体被举高的过程中,伴随着重力做功,然后通过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材又安排了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以及重力势能是与地球系统共有的特点这部分知识,以便完善和加深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新教材在知识安排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不同。
老教材在给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这一结论后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从而引出重力势能。
而新教材对这一思想的引入采用的是逐渐渗透的方式。
在对生活中生动实例的定性分析以后,引入重力做功,给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阶梯式的学习中自己寻找“功与能量”的关系。
提升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建立还需要时间。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逐渐引入抽象的物理
概念。
(2)重力势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的,但当时只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
新课应注意对知识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计算。
(2)会推导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技能目标
(1)根据功能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能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渗透社会公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Ppt课件,装沙的小桶,大小质量各异的3个小球
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