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教学设计详细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系统共有的。
(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防止高空坠物。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句话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物理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搬起的石头有了做功的本领,它就具有了能,这种能我们称为重力势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力势能。
二、新课教学物体重力势能发生变化时,必然牵扯到重力做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大。
因此认识重力势能,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1.重力的功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下列三种例子来探究一下。
思考:你认为这三个哪个比较容易做呢?图7.4-1:重力做功=图7.4-2:重力做功=mgcosθ图7.4-3:本图中小球做曲线运动,怎样来求解呢?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的。
重力做功==这三个运动重力做功有什么关系,我们得到的结论:重力做功只跟它的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
表达式练习1:下图表示一个斜抛物体的运动,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是多少?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由1至2重力做功由2至3重力做功由1至3重力做功为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的乘积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重力势能》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展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力量目标1、依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同学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试验观看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ppt课件,电子教鞭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汕头的雪》,汕头也会下雪吗?汕头也会下雪,别出心裁的雪——木棉棉絮。
南方的人,对北方的雪总有一些期盼,我也不例外。
有哪些同学见过北方的雪吗?雪白无垠的雪,总让人浮想联翩,也让人憧憬,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也具有惊人的破坏力:例1:20xx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100人失踪(附图片)例2:四川丹巴亚丁雪崩(附图片)如此秀丽的雪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雪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浩瀚夜空,点点繁星,当我们在欣赏灿烂星空的时候,绝不会想象到它们也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损害: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m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它的爆炸力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那么能容纳200多万观众。
(附图片)陨石为何具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雪崩和陨石都有一个特点,具有肯定的高度。
学习了中学物理后,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就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试验(视频):试验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试验二: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
重力势能初中教案

重力势能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 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 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点:1.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2.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及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小球、斜面、尺子、的重锤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有些可以为我们利用,也有些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加主动的改造自然。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含义。
2. 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式,让学生能用计算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实验:将小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四、讲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15分钟)1. 讲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 讲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高度释放的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2. 让学生讨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重力势能的应用,思考如何利用重力势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其他应用,如水力发电、跳水运动员的起跳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重力势能与其他势能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详细)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势能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概念2.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4. 重力势能的应用5.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内涵和外延。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重力势能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物线运动,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物体被抬高等,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势能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重力势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大小、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重力势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球物理学、工程学等。
2. 探讨重力势能与引力势能的区别和联系。
3. 引入相对论中的势能概念,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重力势能》教案

《重力势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的定义2.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3. 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4. 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5. 重力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重力势能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势能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
3. 介绍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计算重力势能的方法。
4. 探讨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5. 讲解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重力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6. 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重力势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通过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计算公式和与质量和高度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对重力势能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小球、斜面、高度计等,用于展示和验证重力势能的变化。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应用。
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详细)

物体下落
正
减少
【练习】 一质量为 5kg 的小球从 5m 高处下落,求:小球从下落到停在地面的过程 中重力一共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g=10m/s 解略
2
)
2
新 课 教 学
2、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一栋三层高的楼房,每层的高度 3m,将一个质量为 5kg 的小球放在三楼阳台的栏杆上, 栏杆的高度是 1m, 求小球的重力势能。 ( g=9.8m/s2 ) 不同学生得到的重力势能数值可能不同。 这是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 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 确定重力势能的方法: ①先选定参考平面(0 势能面) ②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 ③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重力势能也是负值。 +、-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 ④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从研究问题的方便出发来选择) 【练习】质量 0.5kg 的小球,从桌面以上 h1=1.2m 的 A 点落到地面的 B 点,桌面高 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 参考 平面 桌面 地面 小球在 A 点 重力势能 6J 10J 小球在 B 点 重力势能 -4J 0 下落过程小 球重力做功 10J 10J
§7.4 重力势能 板 书 设 计 一、重力做功 WG =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 Ep = mgh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3
§7.4 重力势能
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做功的特点,与路径无关。 2、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3、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共3篇)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共 3 篇)第1 篇:7.4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3《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 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
这个陨石坑是5 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 30~50 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
这颗流星重约50 万千克、速度达到 20 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 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先选定参考平面(0势能面)
②在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
③在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高度是负值,重力势能也是负值。
+、-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
④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从研究问题的方便出发来选择)
【练习】如图,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9.8m/s)
§7.4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德育目标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物体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mgh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可以得到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即WG=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
结合功和能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并且经过推导又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地球上物体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都有一个确定值;
D、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BD)
陨石为何具有这么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雪崩和陨石都有一个特点,具有一定的高度。
学习了中学物理后,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就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实验(视频):
实验一:相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下落。
实验二:不同质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两者缺一不可。
故: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
小 结
一、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WG=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Ep =mgh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巩固练习
重力势能:物体凭借其高度而具有的能量EP=mgh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WG= mgh1-mgh2=Ep1-Ep2
重力做功WG
(正、负)
重力势能Ep
(增加、减少)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物体上升
负
增加
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减少
【练习】
一质量为5kg的小球从5m高处下落,碰撞地面后弹起,每次弹起的高度比下落高度低1m,求:小球从下落到停在地面的过程中重力一共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g=9.8m/s)
参考平面
小球在A点重力势能
小球在B点重力势能
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做功
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势能变化
桌面
5.88J
-3.92J
9.8J
减少9.8J
地面
9.8J
0
9.8J
减少9.8J
⑴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不同
⑵对一个确定的过程,WG和△EP与参考面的选择无关
3、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重力势能是谁的?是物体的?还是地球的?
有哪些同学见过北方的雪吗?
洁白无垠的雪,总让人浮想联翩,也让人向往,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它也具有惊人的破坏力:
例1:2002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100人失踪(附图片)
例2:四川丹巴亚丁雪崩(附图片)
如此美丽的雪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雪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浩瀚夜空,点点繁星,当我们在欣赏璀璨星空的时候,绝不会想象到它们也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伤害: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m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它的爆炸力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附图片)
解略
新课教学
讨论课本P60中的“说一说”。
2、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一栋三层高的楼房,每层的高度3m,将一个质量为5kg的小球放在三楼阳台的栏杆上,栏杆的高度是1m,求小球的重力势能。(g=9.8m/s2)
不同学生得到的重力势能数值可能不同。
这是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
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ppt课件,电子教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步 骤
导入新课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做《汕头的雪》,汕头也会下雪吗?
汕头也会下雪,与众不同的雪——木棉棉絮。南方的人,对北方的雪总有一些期待,我也不例外。
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J;
C、物体的能量一定减少50J;
D、重力做了50J的负功。
3、起重机以g/4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高h:
⑴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
⑵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
⑶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4、如图所示,小球做斜抛运动:
⑴当物体由抛出位置1运动到最高位置2时,重力做功是多少?
⑵重力势能改变了多少?
⑶由位置2运动到跟位置1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位置3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多少?
⑷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呢?
作业
完成《导与练》第七章第四节的练习
板书设计
§7.4重力势能
实验一: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实验二: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要研究重力势能,就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新课教学
一、重力做功
1、讨论小球竖直下落,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mgh
2、讨论小球沿斜线下落,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由A运动到B,重力做功mgh
3、讨论小球沿曲线下落,重力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