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扳告院:级:名:号:第三组同学:姓名: 学号:姓名: 学号:姓名: 学号:201 5、12、251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1x 1实验目得1、 掌握解析法及压力图法,测定矩形平而上得静水总压力.2、 验证平而静水压力理论。

1x 2实验原理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得静水总压力P 等于该平而形心处得压强处与平而而积A 得乘积:方向垂宜指向受压而0对于上、下边与水而平行得矩形平面上得静水总压力及其作用点得位置,可 采用压力图法:静水总压力P 得大小等于压强分布图得面积与以宽度h 所构成得压 强分布体得体积。

若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分布、如图3—2,则 式中"一为三角形压强分布图得形心距底部得距离。

若压强分布图为梯形分布,如图3 -3,则式中:0-为梯形压强分布图得形心距梯形底边得距离.本实验设备原理如图3-4.由力矩平衡原理。

图M fff 水压强分布图(三角图1-2静水压强分布图{梯英中:求出平面静水总压力1x 3实验设备在自循环水箱上部安装一敞开得矩形容器,容器通过进水开关Kh放水开关& 与水箱连接。

容器上部放置一与扇形体相连得平衡杆,如图3-5所示。

1、4实验步骤U 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用底脚螺丝调平,使水准泡居中。

3、调整平衡锤使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

4、 打开进水阀门IC,待水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5、 在天平盘上放置适量舷码。

若平衡杆仍无法达到水平状态,可通过进水开 关进水或放水开关放水来调节进放水量直至平衡。

6、 测记舷码质量及水位得刻度数。

7、重复步骤4",水位读数在loom m 以下做3次,以上做3次. 8、打开放水阀门K2•将水排净,并将舷码放入盒中,实验结朿。

1、5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3、实验结果C m1、 有关常数记录:天平臂距离“ cm,扇形体垂直距离(扇形半径)£=_cm. 扇形体宽h= _____ C m,矩形端面高5=2、1x 6注意事项1、在调整平衡杆时,进水或放水速度要慢。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水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水力学实验。

实验一:流量测量流量是水力学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准确测量流量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本实验使用流量计和流速计两种方法进行流量测量,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二:水头测量水头是指水的能量高度,也是水力学中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使用水银压力计和水头计两种方法进行水头测量,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误差来源。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水头测量的准确性与仪器精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水流速度分布水流速度分布是指水流在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对于水流的稳定性和流态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使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水流在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速度分布与流量、管道形状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四:水流压力分布水流压力分布是指水流在管道中的压力分布情况,对于水力输送和水力机械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水流在不同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水流压力分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压力分布与流速、管道形状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五:水力波浪水力波浪是指水面上的波浪运动,是水力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实验通过模拟水面上的波浪运动,测量了波浪的高度、周期和传播速度,并分析了波浪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波浪的形成与风力、水深和水面粗糙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流量测量、水头测量、水流速度分布、水流压力分布和水力波浪等实验内容,使我们对水力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水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水力学实验报告 (2)

水力学实验报告 (2)

水力学实验报告1. 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的运动规律以及与固体结构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水力学实验可以模拟和研究水的流动、水的压力分布、液体运动的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测,探究不同情况下水的流动规律以及压力分布的变化。

2.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的是: 1. 熟悉水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流量的测量; 3. 了解压力分布的原理和测量方法; 4.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深入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装置有: - 水槽:用于存放实验用水,并进行流动观察。

- 流体泵:用于提供水的压力。

- 测压仪:用于测量水流中的压力变化。

- 流量计:用于测量水的流量。

- 流速仪:用于测量水的流速。

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1.将水槽放置在实验架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调整水位,使其能够正常进行实验。

2.将流体泵连接到水槽上,并接通电源。

3.设置流体泵的工作压力和流量。

4.将测压仪和流速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可以准确测量水流的压力和流速。

5.将流量计连接到水槽出口,确保准确测量流量。

6.检查所有仪器和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没有泄漏。

4.2 流量测量实验1.打开流体泵,使水开始流动。

2.使用流量计测量水的流量,记录结果。

4.3 压力分布测量实验1.将测压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例如在管道的水平段和弯头处。

2.打开流体泵,使水开始流动。

3.使用测压仪测量不同位置的压力,并记录结果。

4.分析压力的分布情况,探讨产生这种分布的原因。

5. 实验结果和讨论5.1 流量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水的流量为XXX立方米/秒。

5.2 压力分布测量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得到了不同位置的压力数据,并通过绘制图表进行了分析。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压力分布在管道的不同位置是不均匀的。

在水平段,压力分布较为平稳;而在弯头处,压力明显增大。

这种压力分布的变化是由于水流在管道中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变化所致。

水力学试验报告

水力学试验报告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4.4.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文丘里流量计的原理及用途。

(2)学会测定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技能; (3)、通过实验与量纲分析,了解应用量纲分析与实验结合研究水力学问题的途径,进而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水力特性。

4.4.2、实验原理我们已知道,如果任一断面的流速v ,乘以面积A ,即可求得流量Q '。

如图4.4所示:文丘里管前1-1断面及喉管处2-2断面,该两处截面面积分别为A1、A2,只要测得该两处流速分别为v 1、v 2,便可测得流量Q '。

图4.4为此,可根据能量方程式和连续性方程式对该两断面立方程求解。

取管轴线为基准,不计阻力作用时得下式:gv p g v p 2020222211++=++γγ (4.7) 2211v A v A Q == 即 44222211d v d v ππ= (4.8)由式(4.7)、(4.8)可解得1/)]()[(24212111-⎪⎪⎭⎫⎝⎛+-+=d d p Z p Z g v γγ (4.9)因此:11 22d1文丘里管前1-1断面喉管处2-2断面d2)()(1)(24])()[(214221142121221142121γγπγγπp Z p Z h d d g d K hK p Z p Z g d d d Q +-+=∆-=∆=+-+-⎪⎪⎭⎫ ⎝⎛=' (4.10)式中:h ∆——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

K ——文丘里流量计常数,对给定管径是常数。

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的流量Q 恒小于Q '。

为此:引入一无量纲系数Q Q '=μ(μ称为流量系数) ,对计算所得的流量值进行修正,即h K Q Q ∆='=μμ (4.11) 通过实验测得流量Q 及测压管水头差h ∆,便可以测得此时文丘里管的流量系数μ:h k Q ∆=μ (4.12)4.4.3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4.5所示。

水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水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水力学实验报告答案实验目的,通过水力学实验,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特性,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水力学是研究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水的流动速度、流态、流速分布等特性。

根据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方程,我们可以分析水流的压力、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

实验装置,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槽、流量计、压力计等装置。

通过调节水槽的水流量和流速,以及测量水流的压力和速度,我们可以获得水力学实验所需的数据。

实验步骤:1. 调节水槽的水流量,使其保持稳定;2. 测量水流的压力和速度;3. 记录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水流的特性和规律。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随着水流量的增加,水流的速度也随之增加,但压力会降低;2. 在水流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水流呈现层流状态;而在水流速度较高时,水流呈现湍流状态;3. 水流速度在横截面上并不均匀,存在速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力学实验的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与水流量、流速等因素有关。

其次,水流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流态,这与水流的速度和压力有关。

最后,水流在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不均匀,这也是水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水力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流的流态和流速分布。

水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学科,对于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水力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运动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总结,水力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水流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工程实践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结语,水力学实验是我们学习和探究水力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流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大家对水力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的定义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

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虽然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一样都以文字形式阐明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仍有所差别。

科技论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实验结果作为论证科学观点的根据。

实验报告则客观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着重告知一项科学事实,不夹带实验者的主观看法。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力学实验报告1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

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

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水力学试验

水力学试验

为正压;
p0 p a
为负压,
pv g
负压可用真空压强 pv 或真空高度 hv 表示:
pv pa pabs
hv
重力作用下,静止均质液体中的等压面是 水平面。利用互相连通的同一种液体的等压 面原理,可求出待求液体的密度。
一、静水压强实验
三、实验设备
测压板 K
2
调压筒
K K
3
A 1 2 3 4 5 6
二、流线演示实验
图 2-1
二、流线演示实验
三、实验步骤 (一)操作程序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 2、用调节进气量旋钮,调节气泡大小。 (二)演示内容 Ⅰ型:显示圆柱绕流等的流线,该单元装置 能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流体在驻点处的停滞现象、 边界层分离状态分离状况及卡门涡街现象。 驻点:观察流经圆柱前端驻点处的小气泡运 动特性,可了解流速与压强沿圆柱周边的变化情 况。
二、流线演示实验
边界层分离:流线显示了圆柱绕流边界层分 离现象,可观察边界层分离点的位置及分离后的 回流形态。 卡门涡街:即圆珠柱的轴与水流方向垂直, 在圆柱的两个对称点上产生边界层分离,然后不 断交替在圆柱下游两侧产生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 并流向下游。
二、流线演示实验
Ⅱ型:显示桥墩、机翼绕流的流线。 该桥墩为圆珠笔头方尾的绕流体。水流在桥 墩后的尾流区内也产生卡门涡街,并可观察水流 绕过机翼时的运动状态。 Ⅲ型:显示逐渐收缩、逐渐扩散及通过孔板 (或丁坝)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逐渐收缩段,流线均匀收缩,无旋涡产 生;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边界层层分离而产生明 显的漩涡。
二、流线演示实验
2、在孔板前,流线逐渐收缩,汇集于孔板的 过流孔口处,只在拐角处有一小旋涡出现;孔板 后水流逐渐扩散,并在主流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旋 涡回流区。 Ⅳ型:显示管道突然扩大和突然收缩时的管 道纵剖面上的流线图像。 1、在突然扩大段出现强烈的旋涡区。 2、在突然收缩段仅在拐角处出现旋涡。 3、在直角转变处,流线弯曲,越靠近弯道内 侧流速越小,由于水流通道很不畅顺,回流区范 围较广。

水力学实验报告(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水力学实验报告(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二、 实验原理和装置 应用力矩平均原理如图所示:求射流对平板和曲面板的冲击力。
������ = ρQV(1 − cos ������)
式中:Q 为管嘴的流量;V 为管嘴流速;α为射流射向平板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α=90°时,F平 = ρQV(F 平为水流对平板的冲击力)。 α=135°时,F = ρQV(1 − cos 135°) = 1.707ρQV = 1.707F 。
6. 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1. 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 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 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四、 实测的数据(表)
1. 有关常数
喷管直径 d=0.92cm,作用力力臂 L=8cm。
2. 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答:平衡锤在冲击开始前将杠杆平衡,用以平衡更换面板产生的作用力差异,在实验过 程中,可以视为是杠杆的一部分,不影响计算结果。



指导教师




稳,对流量法测验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实验时间长,水轮机工作状况发生改变;修正系数误差忽略等问题均会产生较小 误差。 七、 回答实验指导书中有关问题 1. F 实与 F 理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答:理论误差(系统误差)。 实验数据处理时的参数,修正系数等忽略因素都是造成二者差异的非实验因素。
6 710 5.20 136.54
六、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实验测得α = 90°时,F 实=30625.00 N×10-5,F 理=30511.71 N×10-5,误差为 0.37% 实验测得α = 135°时,F 实=59718.75 N×10-5,F 理=54067.45 N×10-5,误差为 10.45% 实验测得α = 180°时,F 实=63700.00 N×10-5,F 理=55991.30 N×10-5,误差为 13.76% 实验测得在α = 90°时,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但在α = 135°和α = 180°时,偏差比较 大。 下面就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测量中误差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实验时,杠杆是否水平。 尝试将实验数据中的 10.4cm 改变 0.2cm,算得与原数据计算的误差差别为 2%,故 杠杆读数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在实验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影响杠杆平衡 ① 冲击引起的平衡困难。在无水流冲击时,平衡杠杆比较简单,但是在水流冲击下, 杠杆的平衡很难把握,且由于杠杆的颤动,引起砝码摆动,更加大了平衡难度, 使得平衡时容易出现微小误差;当使用α = 180°的曲面板时,杠杆颤动非常严重, 几乎难以确定平衡状态。 ② 平衡时的砝码和平衡锤的移位。由于平衡锤和砝码公用同一轨道,在移动砝码时, 极易引起平衡锤的微微移动,经由杠杆作用误差放大;另一方面,由于杠杆的颤 动,在平衡锤固定不牢固的区域,会引起其移动。 (2) 体积法测流量产生的误差。 由于此法测量时,需要测量者丰富的经验和敏捷的反应力,对于初学者易产生较大误 差。另一方面,由于在α = 180°时,曲面板在水流冲击下不断摆动,引起水流的不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今天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关于水力学实验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

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

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

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

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

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

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

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

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

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