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水生态监测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水生态监测的实践与探讨

水生态监测的实践与探讨


要: 水 生 态监 测 是 水 生 态 保 护 和修 复 的 重 要 内容 , 是 水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基 础 工作 。通 过 总 结 水 文部 门 在 水
生 态监 测 工 作 中的 成 功 经 验 , 探 讨 了如 何 科 学 化 、 系统 化 、 尺 度 化 的 开展 水 生 态 监 测 工 作 。
认为水生态监测是 为了了解 、 分析 、 评 价 水 生 态 而 进 行 的 监 测 工
2 九江 市 八 里 湖 水 生 态 监 测 实 践
八 里湖 位 于 江 西 省 九 江 市 , 地处东经 1 1 5 。 5 3 . 4 ~1 1 5 。 5 7 . 2 , 北纬 2 9 。 3 7 . 6 ~2 9 。 4 2 . 2 , 当水 位 为 1 7 . 5 m( 吴淞 基面 , 下 同) 时, 水 面 面积 为 1 7 . 0 k m , 是 九 江 市 重 点 建 设 的 生 态 新
《 水 资源研 究》 第3 5卷 第 1期 ( 总第 1 3 0期 ) 2 0 1 4年 3月
水 生 态 监 测 的实 践 与 探讨 ( 1 . 江 西 省九 江 市 水 文 局 , 江 西 九江 3 3 2 0 0 0; 2 . 江 西省 南 昌 市水 文 局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0 0 )
城市 , 对 水 生 态 监 测 开 始 了初 步 探 索 ; 2 0 0 8年 水 利 部 水 文 局 启 动 了太 湖 、 巢湖 、 滇池 、 洪 泽 湖 等 藻 类 监 测 试 点工 作 , 水 生 态 监 测 由单 一 的理 化 指 标 向 生 物 指 标 扩 展 ; 2 0 1 2年 1 2月 《 哈 尔 滨 市 水 生 态 监 测条 例 》 颁布, 这 是 我 国首 部 关 于 水 生 态 监 测 的 地 方 法 律; 2 0 1 3年 江 西 省 水 文 局 开 展 《 D F活 体 浮 游植 物 及 生 态 环 境 在 线 监 测 系统 在 鄱 阳 湖 的运 用 》 的研 究工 作 , 填 补 了 鄱 阳 湖 藻 类 在线监 测的空 白, 水 生 态 监测 进 入 自动 化 领 域 。 近些 年来 , 水 文 部 门在 水 生 态 监 测 方 面 做 了 大 量 工 作 , 为 水 生 态 保 护 和修 复 提 供 了及 时 的 监 测 信 息 , 然 而 我 国水 生 态 监 测 仍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

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颗粒物)监测 2 多要素/多层次的水生态监测 3 水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技术 4 水环境监测现场处置标准化技术 5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开发和完善 6 有毒有害物质监测 7 生物应急监测技术 8 监测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
6 样品采集及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7 样品前处理常用技术及适用范围 8 实验室分析检测常用仪器及原理介绍 9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常用方法及工作重点 10 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国际水环境监测的发展动向
1 历届NWQMC会议回顾 2 USEPA水环境监测综合能力评判依据 3 欧盟水框架指令简介
报告提纲
1 开展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2 水环境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3 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基础理论 4 国际水环境监测的发展动向 5 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开展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1 全球水资源形势 2 我国水资源现状 3 我国各大水系水质现状 4 新疆水污染现状 5 国际水污染公害事件回顾 6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刻不容缓
水环境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1 水环境监测的定义 2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 3 水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 4 水利部门水环境监测工作重点
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基础理论
1 水环境监测程序 2 应急监测、自动监测与常规监测优缺点 3 监测项目的选择及依据 4 监测站网建设现状 5 监测点位优化布设原则及实例
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基础理论

东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分析

东江水生态水环境监测分析

流域实际,分为丰 水 期 和 枯 水 期, 分 别 选 取 龙 川 站 和
35 m /s;博 罗 断 面生态流量目标为 79 m /s,敏感期
年份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生境情况见表 5。
断面的水量。 根 据 东 江 历 史 水 文 资 料 及 东 江 生 态 流
湿地保护区采用博 罗 站 系 列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结 合 东 江
W 工 业 +W 生 活 。
根据实测及 还 原 后 的 龙 川、博 罗 站 流 量 系 列,运
用算数平均法分别 计 算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按 照 水 文 频 率
分析法,采用 P- Ⅲ 型 曲 线 适 线 分 别 得 到 4 种 保 证 率
(
P =75% ,80% ,90% ,95% )下 的 实 测 流 量 和 天 然
.16
347
.86
43
.02
21
.84
10
.77
278
.64
1066
.67
27
.22
126
.68
232
.80
76
.73
29
.85
1383
.06 1933
.76
271
.90
10
.32
1050
.07 4907
.67
142
.56
503
.54
1045
.19
188
.64
435
.38
2674
.52
76
.73
1111
.84
21
.84
3
.2 生态流量分析
需要保留的底限流 量 过 程 中 的 最 小 值, 可 根 据 枯 水 期

水体环境的生物学监测和评价方法

水体环境的生物学监测和评价方法

水体环境的生物学监测和评价方法水体环境生物学监测与评价方法
水环境的生物学监测与评价是衡量水环境生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研究生态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水质管理部门,经常使用生物学监测和评价方法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了解水体环境变化,识别水体污染源及控制污染,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健康。

水体环境生物学监测与评价的内容可概括为生态状况的监测和评价,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确定水体环境状况的监测和评价模式。

在水体环境的生物学监测中,可以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收集生物指标数据,如水体中的生物种类、数量、种群结构等,以及水体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等。

水体环境生物学评价则就是利用水体中生物指标数据,应用统计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水体环境的生态状况,并从生态环境质量与水质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确定生态可持续发展或环境保护的可行性方案。

水体环境生物学监测与评价技术是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为科学研究和水环境管理的必要工具。

当前,学者们已将水体环境生物学监测和评价的各种技术方法发展得更为专业化,如极端服从实验方法、生态范围评价方法或模型等,从而使相关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市政环境、过程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此外,近些年,大学也逐渐融入了水体环境生物学监测与评价的技术,开设了相关的学科研究,如水质评价、水体污染控制、水体监测诊断、水体污染恢复等,帮助高校学生们领略水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加深入地探讨水体环境生物学监测与评价技术在水环境科研和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推进水体环境的健康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水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

水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

水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摘要:当下,水环境监测依然沿用多年之前的技术,因此具有监测无法保证时效性、效率低下以及过程繁琐等缺陷。

伴随水污染控制的持续深化和科技化,传统的监测方法无法有效、准确地追踪各类污染源,也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判断水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无法符合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形势。

为增强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效力,确保相关工作能够和当前时代发展相符,急需选择功能完善、全面高效的信息化监测手段来合理提高水生态环境的监测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生态;现状;新型监测技术;应用引言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前,必须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获取相关环境数据,有效监测环境状况,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所以相关单位应当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合理优化环境监测技术方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1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目前,大部分生态环境监测单位开展水体监测的方法能够分成两类,首先是人工采样分析,在采集现场使用便携式仪器测定溶解氧、浊度等分析因子,将水样运输至实验室后使用实验室仪器对其他因子进行分析。

在分析完成后以相关数据为基础获得所辖范围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信息。

其次是使用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构架监测体系。

此体系由监控中心以及多个自动监测站构成。

第一类方法较为耗费人力,不但不能尽快掌握河流上下游和附近区域的状况,监测区域的环境十分复杂。

另外如果河流较急将会导致采样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同时采样之时选择的采样船大部分使用了柴油发动机,因此有一定概率出现柴油泄露等状况,而这会导致水体遭受污染,然后导致水体监测无法保证精准性。

同时实验室分析项目较为耗时,不同因子的分析数据获取时间较长,同时无法对不同因子进行动态监控,不能及时的体现出水体信息变化状况。

水质自动站尽管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不过建设初期要架设光缆等装置,因此造价较高,同时还存在监测区域较小的问题,另外还会对监测范围产生一定的破坏。

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环境污染是指一些有害物质、能源或生物进入水体中,导致水质发生变化,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本文将就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1. 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水环境污染大量释放了毒物质、化学物质或生物病原体等,对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比如,污染水体中含有化学物质的多次暴露会导致鱼类的免疫系统受损,影响其生长和繁殖能力。

毒物质的另一个影响是使鱼类生殖器官发生变异,从而影响稳定的鱼类物种数量。

2.导致水生物的死亡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更会导致水生物的死亡,直接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水环境污染还会导致水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比如,浸泡在污染水体中的鱼类和贝类会因缺乏卫生水域而无法存活,最终造成这些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3. 影响水体的水质和水资源的紧缺水环境污染会大大影响水体的水质和水资源的可用性。

一些化学物质会使水变成有色的,影响其透明度,影响水体内的光合作用,并在日光下释放出有害物质,加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增加,从而降低水中的氧气水平。

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来说,水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由于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水资源的紧缺和成本的增加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4. 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生态系统由于生态平衡的存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

然而,通过将有害物质放入水体,污染水体以破坏水生态平衡,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极大的破坏。

污染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直接导致了水生态平衡的失衡。

二、如何改善水环境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1. 实施治理措施要改善水环境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比如,尽可能减少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尽量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生态环境。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孙志伟;袁琳;叶丹;王英才;欧阳雪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水生态监测中来,推动了传统水生态监测技术的革新.在回顾水生态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技术,如光谱技术、图形识别技术、流式细胞计数技术、鱼探仪技术、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经过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合理化的建议,即在长江流域首先应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高监测效率;其次,应制定相关的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以推动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评价的标准化;再者,应建立水生态监测站网,以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支撑力度.最后,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6(047)017【总页数】7页(P6-11,24)【关键词】水生态监测;新技术;研究进展;长江流域【作者】孙志伟;袁琳;叶丹;王英才;欧阳雪娇【作者单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武汉4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近些年来,湖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全国重点水域,如滇池、太湖、巢湖等主要湖泊,长江的部分支流、珠江部分江段等水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富营养化的问题。

水华频繁爆发,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中共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对我国水利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把水环境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防治污染逐渐成为与防洪抗旱同样重要的大事,生态水利逐渐提上日程。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2 11 健 康 长江评 价 指标体 系研 究 . . 当前 河 流生态 系 统不 断受 到人类 活 动 的干扰 和 损 害 , 复和 维持 一个 健康 的河 流生 态系 统 , 恢 已经成 为 近年来 河 流环境 管 理 的重 要 目标 。 河湖 健康 评价 是 2 0世纪 9 代 以来在 西方 发 0年 达 国家兴 起 的流域 综 合 管 理 的技术 手段 , 河 湖 生 是 态 系统管 理 的重要 内容 , 实 现 水 资 源 综合 管 理 和 对
文章编 号 :0 1— 4 5 2 1 )0— 0 3— 6 10 5 8 (0 1 1 04 0
长 江 科 学 院 流 域 水 环 境 和 水 生态 研 究 回顾 与 展 望
李 青 云 黄 , 茁 黄 , 薇 ,谭德 宝。范 北林 ,
40 1 ) 3 00
( 长江科学院 a 流域水环境研究所 ;b 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 间信 息技术应 用研 究所 ; . . c空
流域 生态 系统 良性 循 环 具 有重 要 意 义 。为 贯 彻 “ 维
源 保护 , 进一 步改 善水 环境 和生 态 。 应 长 江 科 学 院 以水 利 水 电科 学 研 究 为 主 , 国家 为
水 利事业 , 长江 流域 治 理 、 护 、 发 以及 水 行 政 管 保 开
理 提供科 技 支撑 。在 围绕 重 大水利 水 电项 目工程 科
护健 康长 江 , 进 人 水 和谐 ” 基 本 宗 旨 的治 江 新 促 为 理念 , 在水 利 部 第 一 批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 康 健 长江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 目编 号 : 项 200 00 资 助下 , 江科学 院健 康长 江课 题组 , 07 11 ) 长 围 绕 “ 障 防 洪 安 全 、 理 开发 利 用 、 系 优 良生 态 、 保 合 维 稳 定河 势河 床 ” 4大 目标 , 对 长江 水循 环 特点 和 水 针 资 源 开发利 用 现状 , 以河 流 生 态 与 环境 自然 评 价 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中水生态监测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6-19T10:36:42.7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李翠玲
[导读] 摘要: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以破坏水生态环境系统作为代价,造成水资源匮乏的局面。

广东鼎建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 526070
摘要: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以破坏水生态环境系统作为代价,造成水资源匮乏的局面。

同时,当水资源承载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河流断流,进而使水生态环境遇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对水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要使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系统处于协调一致的发展状态中,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环境;水生态监测;研究进展
1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都会受到水环境好坏的直接影响,所以,加强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检测这项工作涉及到的范围很广,而且十分的复杂,所以环境检测的任务很艰巨。

环境质量控制的作用体现在检测过程中起把关作用,环境检测控制将水进行采样并且分析相关数据,再进行严格的管理并提高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用准确的数据来支持环境分析,这样就有利于工作人员找到环境保护的手段。

水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包括制定计划、收集样品、明确分析方式等,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能源里也包括水,所以,就更需要好好地保护水环境。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远超从前,而且在开发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源浪费情况,没有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另外,相关人员也没有完善水资源的保护措施,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改善水资源环境需要依靠水资源环境检测,所以,就必须要提高水资源环境的检测。

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禀赋不优越
在受到不同气候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很多省份地处干旱与半干旱等不同气候区域,同时,在人类进行活动的时候,土壤环境会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会呈现沙漠化的发展倾向。

此外,对于湿润地区而言,生态环境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土壤环境及水质环境也会受到较大的破坏。

对于一些高原地区而言,生态系统更是极其脆弱。

我国具有许多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地区,对各种生态问题的承载能力较弱,在人类进行过度破坏的时候,生态系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等一系列挑战。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人类对其进行治理会具有较大的难度,并且极难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能保障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性,使日后的环境治理出现较大的难度,不能促进环境的稳定性发展。

2.2生态用水被挤占
现今人类生活水平获得普遍提高,但却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对水资源的用量逐渐增大,不能使整体的环境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中。

同时,人类对各河流湖泊中的水进行大量的索取,当水资源不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时候,会使水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压力,人类对各种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采,不能使整体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中。

当各种生态用水被挤占的时候,人类的可利用水资源数量会不断减少,并呈现匮乏的发展局面,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会逐渐丧失。

因此,此种现象应获得人类的高度重视,并对各种生态用水具有合理的认识态度,使生态系统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局面,促进整体生态系统的永续性发展。

2.3水生态系统功能被破坏
人类过度的利用水资源会使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使水资源呈现退化的状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并且当生态系统处于干旱条件下的時候,会使整体的生态环境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中,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使整体的系统处于不合理的发展状态中,不能促进整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河道会处于断流的状态中,不能保障整体环境的合理性发展,河流的基本维持功能会不断减弱,并且流入海里的水量不断减少,呈现一种萎缩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呈现消极化的发展局面。

此外,当人类过量抽取地下水时,会使地表呈现沉降的现象,并且水质呈现恶化的状态。

因此,水生态系统应获得人类的高度重视,并对整体的水生态系统具有基本的认识。

3水生态监测技术概况。

水生态监测一般需要采取常规监测加水质自动监测结合的方式,即必测指标、选测指标、特定指标等常规监测项目与水温、pH、总氮、总磷等自动监测项目相结合。

常规监测执行国家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自动监测项目执行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常规的点位采样技术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水质测量值,但监测周期长,难以进行空间尺度的准确描述,在湖泊、水库等大面积水域的水生态监测中不具优势。

图像识别技术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浮游生物等鉴定。

近年来在动物行为方面的分析及藻类监测中也得到初步应用。

尽管浮游藻类个体微小,且存在杂质干扰,给显微拍摄带来难度,但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随着显微拍摄技术、立体扫描技术等不断发展,图像识别的成功率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流式细胞技术在海洋微型浮游生物监测中应用广泛,目前逐渐用于淡水生物的监测和研究。

在国内有学者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对长江口蓝细菌进行研究,也有学者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对淡水微型浮游植物进行研究。

伴随流式细胞技术的发展,在流式细胞仪的基础上加用CCD,使其与显微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浮游植物的探测、拍摄和技术。

回声探测设备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在青海湖裸鲤资源研究、长江中华鲟繁殖个体研究、三峡水库成库期间鱼类时空分布研究中都应用了该项技术。

在水生态监测中鱼探仪的应用可以探测水生生物的分布和密度情况,为水体营养化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

作为水生态监测常用的声学仪器,鱼探仪采样面积大、监测迅速、不损害水体生物资源,且能够实现连续获取数据,但受到自身盲区和天气、气泡、鱼类及浮游生物时空变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片状分布的水体叶绿素a监测中,需要结合遥测手段辅助船舶采样监测,卫星遥感技术结合传统原位测量,可以有效进行水生态系统的空间监测。

利用遥感信息进行水生态监测,还能够分析水体和污染物的光谱特性。

我国学者在海河、大连河、渤海湾、苏南大运河等水体的监测中,利用遥感监测技术有效分析水体的油污染、有机物污染、富营养化等问题。

在太湖水质污染的预测、分析和评价中,应用遥
感技术较好的反映了太湖水质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说明遥感技术适用于大范围水体的快速监测。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水质监测预警、水体污染物监控、水华预警等方面应用广泛,我国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水质自动化监测站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在重要河流的千支流、汇入口、河流入海口、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以及重要湖体、环湖河流等断面上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7大水系在内的几十条河流和湖库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控。

尽管物联网与水生态监测的融合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技术在水生态监测和评价等领域的应用会更加深入。

4结语
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促使整体的水生态系统呈现积极发展之势。

在经济建设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水生态文明社会。

最终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使得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婧.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84.
[2]付意成.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D].太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3]魏开湄,侯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J].中国水利,2013,12(23):79-86.
[4]熊春茂,陈敏.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武汉:水利学会,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