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合集下载

人民币硬币重量、尺寸、发行日期

人民币硬币重量、尺寸、发行日期

人民币硬币重量、尺寸、发行日期参考资料:《货币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早的硬币是用贝壳和龟甲作成的是现代金属货币的雏形。

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2000年10月16日起发行,材质为铝合金,色泽铝白色,圆形,直径19毫米,厚度1.67mm,重量1."15g。

背面为兰花图案;(2005年8月31日起发行)材质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

圆形,直径19毫米,厚度1.67mm,重量3."20g;图案、外形与2000年版相同。

5角硬币:2002年11月18日起发行,材质为钢芯镀铜合金,色泽为金黄色。

圆形,直径20."5毫米,厚度1."65mm,重量3."80g;1元硬币:2000年10月16日起发行,材质为钢芯镀镍,色泽为镍白色。

圆形,直径25mm,厚度1.85mm,重量6."1g。

第四套人民币:(1992年6月1日起发行)1角硬币材质为铝镁合金,色泽为银白色。

圆形,直径22."5mm,厚度2."40mm,重量2.20g;5角硬币材质为铜锌合金,金黄色,圆形,直径20."50mm,厚1."65mm,重量3."80g;1元硬币材质为钢芯镀镍,银白色,圆形,直径25mm,厚度1."85mm,重量6."05g。

第三套人民币:(1980年4月15日起发行)1角硬币为铜锌合金,金黄色,圆形,直径20mm,厚度1."3mm,重量2."62g。

2角硬币为铜锌合金,金黄色,圆形,直径23mm,厚度1."5mm,重量4."18g;5角硬币为铜锌合金,金黄色,圆形,直径26mm,厚度1."7mm,重量6."02g;1元硬币为铜镍合金,银灰色,圆形,直径30mm,厚度1."9mm,重量9."32g。

第二套人民币:(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硬币为铝镁合金,银白色,圆形,直径18mm,厚度1."3mm,重量0."67g;2分硬币为铝镁合金,银白色,圆形,直径21mm,厚度1."6mm,重量1."08g;5分硬币为铝镁合金,银白色,圆形,直径24mm,厚度1."8mm,重量1."63g。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本稿刊载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钱币》报上,本博客转载.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

用金属铸造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新中国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流通普通用的硬币;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和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

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一般人俗称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创汇上考虑,在销售上目前主要注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始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普及开来,这另有专题论述。

现就话说新中国流通用的普通硬币,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硬币,国家至今共发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

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

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壹分币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笔者统计三种面值累计共有72种(枚),集全非常不易。

其中有如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计五种,当年只铸造了很少一部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

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

没有只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分币,只是在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货币面额增大了,硬分币已自动失去流通职能,只有银行柜台上支付利息用铝质分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不计硬分币了,这套铝质硬分币流通至今已经历50年,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硬币发行资料及收藏

人民币硬币发行资料及收藏

人民币硬币发行资料及收藏建国后最早的硬币是1955年版1分、5分和1956年版2分铝币,是1957年开始正式发行的。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已经发行了四套硬币。

第一套是新中国发行的1955年版流通金属分币,其面额有1分、2分、5分。

从1955年至1992年,我国共发行这三种面值的硬分币75枚。

1955年版硬币其材质均为铝镁合金。

随着我国集币热潮的高涨,硬分币渐成集币者手中的宠儿,其价格日益见涨。

目前,整套全新硬分币的售价已从1990年的几百元上涨为3000元以上。

部分年份的硬分币发行量非常稀少,只作为旅游纪念品(精装)卖给国外游客,基本上不在国内流通,故现在已踪迹难觅,其价格自然不斐,如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硬币,号称硬分币“五大天王”,每枚收藏价格都在200元以上,因而成为集币者梦寐以求、备受追捧的“珍品”,因为罕见,所以目前收藏市场上见有伪币,收藏者应谨慎。

从1955年1992年,新中国发行了75枚流通金属分币中,1分币28种,其中1960年、1965年至1970年、1988年至1990年均未发行1分硬币。

2分币27种,其中1955年、1958年、1965年至1973年未发行2分硬币。

5分币20种,其中1958年至1973年,1975年、1977年均未发行5分硬币。

由于发行数量及其流通时间长短不同,有些年份的硬币已很难找到,其收藏价值升值潜力均不可低估。

有关收藏投资人士认为,在具体操作时不必刻意追求“珍品”,宜选择那些发行量较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不太多见,但收集起来又比较容易的品种。

如1955年、1957年、1992年的1分和1959年、1992年的2分这种较为稀罕的品种,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对于那些发行量较大的品种,若是全品相收集,也可有所收获。

另外,应当指出的是,从1993至2000年,国家又发行了8套精装硬币,内装1、2、5分,1、5角,1元硬币各1枚。

其中的1、2、5分硬币不参与市场流通,是专供收藏用的,应该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并且有可能成为中的珍品。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人民币是怎么来的自古以来,中国都有以种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货币換算体系。

可以说,人民币是中国货币历史中最为经典的产物,源远流长,历经沧桑。

下面为您梳理人民币的形成历史,重温这一重要货币的一生:一、夏商时期的银币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将牛铃、豆类及一些其他的一个个物品流通作交易,这一时期物质兑换力度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夏商积累出一定的财富储备,为人们开始流通货币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夏商时期的银币。

古代银币主要形状有圆形、方形等,中间多刻有文字,表明当时对货币品种和交易数量的要求。

二、秦汉时代的贝币秦汉时期,统一全国货币制度,将流通的物质以及禁用货币统一,使得银币在该时期大量流通。

贝币是秦汉时代使用的货币,圆形,中心有一小孔,正面纹饰中央有练及穿孔,孔中多若有珠,则穿孔者称定饰贝币。

贝币的制作也是相当考究的,久而久之,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艺术研究学者巴结的重要内容。

三、两晋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受汉西晋文化和新开始唐朝文化的影响,发展出南北朝的货币。

多种多样的货币铸造都被记载在古籍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货币的多样性,有币命、海底捞、广寒宫等。

当时的货币种类有大、中、小三种,地方币也分多种,淮安县币也是有个别特点的。

四、宋朝白银制宋朝货币的繁盛尤其值得一提,宋朝的统一采用了白银为主的货币制度。

在宋蓝应时期,全国统一货币制度,可以说宋朝是货币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易币变革。

宋代币制上出现了硬币和纸币,其中纸币原始版式记载了相关记载。

铸造情况下,宋朝全国实行通用货币硬币,发行代号为“宋元通宝”,被誉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钱币完美结合。

五、明清货币明清时期也是中国货币历史发展的又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自明朝开始,整个国家采用一种货币,曾实行过“一元五十文”的标准。

此外,还出现了匹马银币、元龙通宝等,这些钱币艺术价值也是惊人的。

清代又在之前的基础上发行纸币,但是与明代的纸币有明显的区别,纸币片上面记有多种内容,如年号、印章、文字等,比之前的版式多了许多。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本稿刊载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钱币》报上,本博客转载.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

用金属铸造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新中国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流通普通用的硬币;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和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

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一般人俗称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创汇上考虑,在销售上目前主要注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始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普及开来,这另有专题论述。

现就话说新中国流通用的普通硬币,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硬币,国家至今共发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

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

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壹分币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笔者统计三种面值累计共有72种(枚),集全非常不易。

其中有如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计五种,当年只铸造了很少一部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

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

没有只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分币,只是在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货币面额增大了,硬分币已自动失去流通职能,只有银行柜台上支付利息用铝质分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不计硬分币了,这套铝质硬分币流通至今已经历50年,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硬币知识

硬币知识

第一套硬币是新中国发行的1955年版流通金属分币,其面额有1分、2分、5分。

第一套硬币1955年开始铸造,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

铸造年号为1955年到2000年,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三种。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从1955年至1992年,我国共发行这三种面值的硬分币75枚。

1分币28种,其中1960年、1965年至1970年、1988年至1990年均未发行1分硬币。

2分币27种,其中1955年、1958年、1965年至1973年未发行2分硬币。

5分币20种,其中1958年至1973年,1975年、1977年均未发行5分硬币五大王”(最少的几枚)的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等共5枚。

这几种硬币没有通过银行正式发行,只生产了很少量,装桢成为年度《中国硬币》套装,当时主要作为收藏品出售给外国游客(收外汇券)。

在流通的硬币中是找不到的,所以很珍贵迄今为止,这3种面值的硬分币共发行了100种。

其中1分面值的硬分币39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9、1961、1963、1964、1971─1987、1991─2000、2005─2008;2分面值34枚,年号分别为1956、1959、1960─1964、1974─2000;5分面值的27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7、1974、1976、1979─2000迄今为止,这3种面值的硬分币共发行了100种。

其中1分面值的硬分币39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9、1961、1963、1964、1971─1987、1991─2000、2005─2008;2分面值34枚,年号分别为1956、1959、1960─1964、1974─2000;5分面值的27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7、1974、1976、1979─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币硬币发展史
本稿刊载于2007年7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三期《钱币》报上,本博
客转载.
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

用金属铸造货币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

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

新中国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流通普通用的硬币;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和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

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一般人俗称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创汇上考虑,在销售上目前主要注意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开始培育、立足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普及开来,这另有专题论述。

现就话说新中国流通用的普通硬币,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硬币,国家至今共发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币从1955年开始铸造,于1957年12月1日正式发行,1955年版铝镁合金的流通金属硬币,作为人民币的辅币。

共计有三种面值,分别为壹分、贰分、伍分。

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为铝镁合金。

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1965年至1970年间,因国内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三种铝分币均停止生产和发行。

有的年代只发行一种或二种,到199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壹分币27种、贰分币26种、伍分币19种,笔者统计三种面值累计共有72种(枚),集全非常不易。

其中有如1979年伍分、1980年贰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计五种,当年只铸造
了很少一部份,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给国外游客,市面上基本没有流通过,在国内极为难找,成为集币者寻觅的珍品。

这套铝质硬分币,迄今为止,仍属我国法定的现行货币,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等值混用。

没有只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分币,只是在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货币面额增大了,硬分币已自动失去流通职能,只有银行柜台上支付利息用铝质分币,市场上买卖双方不计硬分币了,这套铝质硬分币流通至今已经历50年,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硬币于1980年4月15日发行,面值分别为壹角、贰角、伍角和壹元四种,呈圆形,边有齿,材质以铜、镍等有色金属,壹角、贰角、伍角面值,正面图案均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均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

壹元面值正面图案为国名、国徽和发行年份,背面图案为万里长城和面值。

到198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七个不同年份的硬币,由于我国当时铜、镍资源相当少,不能满足大量发行需要,只能在1980年至1986年间进行了少量的铸造,只能象征性发行,没有真正发挥流通作用。

其中1981年版元角币铸量较多:80年、83年、85年版元角币铸量较少;82年、84年、86年版元角币基本装配于当年密封硬币版(本)内。

仅仅满足国外旅游观光者购集中国硬币纪念品需要而出售,故极为少见,目前已成为收藏者寻觅的珍品,集全者可谓“风毛麟角”。

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80—86年共有七个不同年份的硬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第三套新版硬币从1991年开始铸造。

于1992年6月1日起在全国发行91年版新的壹角、伍角、壹元三种流通金属币,均呈圆形,材质壹角为铝镁合金,取消了边缘齿,采用内九边形。

伍角为黄铜合金,边形由周边连续丝齿改为间断丝齿。

壹元为钢芯镀镍,边形由周边连续丝齿改为无丝齿外形。

这套硬币元角币的图案设计注重货币特征和结构艺术的有机结合,正面图案均以国徽为主景,国徽下边有国名和铸造年份,国徽上方增加汉语拼音国名。

在元角币背面图案突出货币面值的同时,分别表现了壹元币牡丹、伍角币梅花、壹角币菊花。

图案以盛开的某一花卉为主,配以绿叶或少许花苞,在构图上采用非对称艺术手法。

这套硬币从1991年至2000年共有十个不同年份硬币发行。

除十个年号外,仅见2001年伍角币一种在市场上流通。

这套硬币目前很易收集得到、但其中1996年、2000年壹元币、1991年和1998年、2000年版壹角币较为少见,有心者不妨留意找找看。

第四套硬币从1999年开始铸造。

从99年新版流通硬币与前三套所发行铸造流通硬币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自2000年10月16日起,新版流通硬币铸有“中国人民银行”行名,正式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流通硬币的发行银行。

于2000年10月16日先发行99年新版壹元、壹角币二种,2002年11月18日发行新版伍角币,全套计三种。

均呈圆形,材质壹元币为钢芯镀镍,币外缘为圆柱面,并印有“RMB”字符标记。

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外缘为间断丝齿。

壹角币为铝合金,边无齿,自2005年8月31日起,发行05版年号壹角币,材质由铝合金改为不锈钢。

该套三枚硬币正面图案均突出面值,面值上方为“中国
人民银行”行名,下方为发行年份。

背面图案壹元币为菊花及行名的汉语拼音字母、伍角币图案为荷花及行名的汉语拼音字母、壹角币图案为
兰花及行名的汉语拼音字母。

我国发行的流通硬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不同的时期发行货币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灿,成就卓著,为硬币的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花卉艺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

第三、第四硬币,采用花卉作为设计主题,即庄重大方,又轻松活泼,设计风格突破了呆板沉重格局,突出了民族风格。

体现了民族文化和精神面貌的艺术品。

流通硬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当然要求图案设计完美,铸造工艺精细,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同时又具备收藏保管价值,这对收藏“新中国硬币”的人来说,无疑可以提高兴趣,增加知识,当前喜爱收藏新中国流通硬币的人将越来越多。

在此,笔者将新中国流通硬币概况一览表附于本文之后,提供集藏者参考。

新中国流通硬币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