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一)附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检测试卷(一)

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 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 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 犹"频繁”,多次★答案★ B解析佳:佳人,指湘夫人。
期:约会。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东汉王逸认为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岀他淸淡、婉丽的诗风。
★答案★ B解析"李白”应为“鲍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需,《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答案★ A解析 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错,《新乐府》是讽喻诗。
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长恨歌》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妃嫔皆黯然失色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O(2)《湘夫人》中借秋风木叶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3) 《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 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中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明志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训练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近代以来,西风东渐。
“五四”以后,西风狂飙。
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
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②“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礼教”,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
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③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④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测试(含解析)1.3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语基落实1下列字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号.叫(hào)装载.(zài)杳无音信B.凄怆.(chuàng) 驰骋.(chěng) 落日余晖C.玉簟.(diàn) 绸缪.(miù) 花自飘零D.滞.留(zhì) 倏.忽(shū) 金衣玉食项,“号”应读“háo”。
C项,“缪”应读“móu”。
D项,“金”应为“锦”。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B.欲言无予.和予:同“预”,参与。
C.并力..生离愁并力:合力,一起。
D.不许稍绸缪..绸缪: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项,予:代词,我。
3下列诗句或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冷的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B.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C.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排列成行的雁队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D.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友人的人影像疾驶而去的轮船,让人望远兴叹。
项,这里应是“友人乘坐轮船疾驶而去,让人望远兴叹”。
4下列诗句或词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项,使用了对偶。
B项,使用了比喻和对比。
C、D两项使用了比喻。
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修葺.(qì)B.鸟啭..(zhuàn )C.凝睇.(tì)D.巨擘.(bò)踯.躅(chí)渲染(xuān_扁.舟(piān)鸾.鸟(luán)迤.逦(yí)回眸.(móu)碣.石(jié)砧木..(zhēn)肤如凝脂.(zhǐ)天崩地坼.(chè)云栈.萦纡(zhàn)切中.肯綮(zh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蛾眉蓬乱大相径廷坐阵指挥美轮美奂B.妨碍伺候轻歌曼舞命途多舛钩玄提要C.脉膊濒临绿草如茵要言不烦欢呼雀跃D.竣工瀛州金壁辉煌人情世故明火执杖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杜甫漂泊天涯,情怀亲朋故友,心系戎马关山,壮观之景引发的却是满腹悲凉,满腔忧愁。
B.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因为总爱发表一些石破天惊....的议论或见解,故而有“怪才”之称,其实,他的言论往往切中时弊。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他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不仅解决了跨江交通难题,而且缓解了长江一、二桥的交通压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测试(含解析)1.1

诗歌之部赏析示例长恨歌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深闺.(guī)凝脂.(zhī)闲暇.(xiá) 回眸.一笑(móu)B.姊.妹(zǐ) 骊.宫(lí)鼙.鼓(pí) 九重城阙.(quē)C.钗擘.(bò) 萦纡.(xū)栈.道(zhàn) 排空驭.气(yù)D.池苑.(yuàn) 人寰.(huán)绰.约(chuò) 含情凝睇.(tì)项,“阙”应读“què”。
C项,“纡”应读“yū”。
D项,“睇”应读“d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此恨绵绵天长地久镜破钗分梨园弟子B.春霄苦短天旋地转虚无缥缈缓歌慢舞C.比冀连枝天生丽质一笑百媚渔阳鼙鼓D.珠箔银屏碧落皇泉娇弱无力精诚所至项,“霄”应为“宵”。
C项,“冀”应为“翼”。
D项,“皇”应为“黄”。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反复地,频繁地。
项,悄然:忧愁的样子。
B项,去:离开。
D项,谢:感谢。
4下列各项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5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A.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及答案学生通过古代诗歌的学习,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启发形象思维,同时获得审美体验,陶冶情操。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解析】试题分析:回答第(l)小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
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在诗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第(2)小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注释说:“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套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示例长恨歌———第一课时/基础巩固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深闺.(ɡuī) 回眸.(móu) 玉扃.(jiōnɡ) 马嵬.(wéi)B.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C.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D.衾.寒(qīn) 临邛.(ɡónɡ)钗擘.(bò) 霓裳.(chánɡ)解析B项,“鼙”读pí;C项,“钿”读diàn;D项,“邛”读qiónɡ。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光彩生门户——可怜B.雪肤花貌参差..复离低..是——崖树参差C.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行来步履迟D.玉容寂寞泪阑干....——梦啼妆泪红阑干解析A项,前“可爱”,后“可叹”;B项,前“差不多”,后“高低错落”;C项,前“依次”,后“脚步缓慢的样子”;D项,都作“纵横”讲。
答案 D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六宫粉黛无颜色B.缓歌慢舞凝丝竹C.温泉水滑洗凝脂D.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D项是比喻,其他是借代。
答案 D4.下面对《长恨歌》中诗句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此二句用夸张的手法拟写杨贵妃的美貌、娇媚,以及进宫后因色而得宠,与后文的“雪肤花貌”句、“梨花带雨”句一样,目的都是在写唐玄宗对她的爱。
B.“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之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此句是写成仙后的杨贵妃,闻听使者探访,感极而泣的情景。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遭遇短暂的冷遇和漠视之后,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卷(一)2018.1.1(从第一课至《梦游天姥吟留别》)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林庚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渡月,今作流相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
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
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
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象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
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
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不尽然。
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夸张在许多场合中,往往最容易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这与浪漫主义作品之多少带些悲剧性格或英雄性格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王之涣的《登鹳雀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除了“千里”这个习见的词汇外,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夸张呢?而这首诗却无疑的乃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然则夸张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只不过是一种通用的表现手法而已。
如果说夸张与浪漫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特殊缘分的话,那只能说夸张的手法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似乎可以尽情发挥到完全不合理的程度。
这并不是由于夸张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由于本质上浪漫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宏观”的创作方法,正如现实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微观”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自成不同的局面。
《傀儡家庭》中娜拉的出走,从日常的尺度来说,她是完全可以不必出走的,但娜拉却决然出走了。
《秋浦歌》中的白发,从日常尺度看来,那白发只不过是映在咫尺明镜之中,而它却能直达三千丈。
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微观或宏观世界中的一切,有时常会出人意外。
例如在近于光的高速运动中,人竟能青春不改;这不简直如神话之不可思议吗?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在这里两相对照,又也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选自《唐诗综论》,略有删节)1.下列关于“夸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夸张不能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但它也要有个限度,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无边无际、没有限度的夸张也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
B.有些人认为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而作者认为它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
C.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它最容易产生的使人发笑的效果与浪漫主义作品多少带些悲剧性或英雄性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D.夸张的合理与否应从艺术的尺度去衡量,有些夸张从日常的尺度来说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符合艺术真实。
2.下列对李白《长相思》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诗人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来突出相思之苦,这里将美妙的眼睛写成一口“流泪泉”,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夸张。
B.“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要镜子去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就根本违背了生活常理,不能算作合理的夸张。
C.以镜子证明过去,我们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这正是艺术的魔力。
D.夸张的艺术魔力可以将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魔镜,以它来证明闺中女子当初的憔悴和肠断情形,更能感动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本质上看,浪漫主义是一种近乎“宏观”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是一种近乎“微观”的制作方法,两者的不同局面不是夸张所造成的。
B.夸张的艺术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令人为之惊异叹服。
C.夸张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登鹳雀楼》没有运用任何夸张,而这首诗却无疑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D.夸张在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两相对照中,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二、古诗文阅读(49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孙瑒,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
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瑒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
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
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瑒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
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瑒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
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瑒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余口。
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余楼。
时瑒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瑒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
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瑒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
瑒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
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
瑒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
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高宗即位,以瑒功名素著,深委任焉。
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
瑒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
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
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
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
瑒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瑒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
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
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D.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指“经书”,即儒家经典著作;史指“正史”,即史书;经史子集,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号来纪年的,“太建”就是指高祖建国时的年号。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瑒通晓谋略,战功卓著。
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
B.孙瑒审时度势,及时归顺。
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府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派遣使者表达了归顺之意。
C.孙瑒劳苦功高,深受恩宠。
高宗即位之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D.孙瑒博学多才,被人钦慕。
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建造讲经之处,经常与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瑒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瑒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
(5分)(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
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12分)秋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12分)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0、两首诗的一、二两句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1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