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6大类型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例举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例举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例举1、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2、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3、动词的活用:(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4、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

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烈”形容大火,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句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5、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腊”原义为“干肉”,动词。

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数",副词,义为"屡次";"目",名词,义为"眼睛";名词用在副词之后活用作动词,"目"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眼睛示意"。

2、名词+名词。

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把"沛公军"理解为"沛公和军队"或"沛公的军队"都是不符合文意的,看成动宾关系更无从谈起,这里只有把它们看成主谓关系,即把"军"看成动词,解释为"驻军、驻扎",才符合句意、文意。

3、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能、会、应、肯、要、愿、须”等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之后,当活用作动词来讲,义为"游泳"。

4、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

词的活用(全面)

词的活用(全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项王复引兵而东(《鸿门宴》)
译作“介词+名词+动词”:东,向东突围
形容词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山多石,少土(《登泰山》)
亲,亲近;远,疏远;
多,有很多;少,有很少
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穷,到尽头
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
亦前圣之所厚(《离骚》)
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据……,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在……,从……,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辞》)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在(当)……,每……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
例句
译法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其一犬坐于前(《狼》)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位(《愚公移山》)
高,推崇;厚,推崇,赞许
其他表动态的词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轩邈,争高争远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型
例句
译法
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动+宾=使+宾+动(有时也译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一、名词用作动词1动用规律:① 名词+名词 非主谓、偏正关系② 所+名词③ 副词+名词④ 名词+代词⑤ 能愿动词+名词⑥ 名词+介词结构⑦ 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 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⑧ 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例词分析 1、百年树.人 名词+名词下同 培育 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 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 4、声东..击西.在东面、在西面5、师心自用 把……当成老师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 7、幕.天席.地 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 9、腰.金衣.紫 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 10、草菅..人命 草、菅:草;把……当作草 11、汗.牛充栋 使 出汗 12、不胫.而走 副词+名词 下同 长小腿 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14、不毛.之地 长草木 15、不期.而遇 约定日期 16、不情.之请 合乎情理 17、不衫.不履.穿衫履 18、不翼.而飞 长翅膀 19、莫名.其妙 说明白 20、大书.特书.写 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 22、人心不古.像古人 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 24、未雨.绸缪 下雨 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 26、秀而不实.结果实 27、础润而雨.下雨28、出将入相 在谓语的位置上 作将、作相 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 成仙二、名词作状语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 2类型:①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②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③ 表示动作的工具④ 表示动作的方向⑤ 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⑥ 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3例词分析: 1、 冰.消瓦.解 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 2、 蚕.食鲸.吞 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 3、 鹅.行鸭.步 像鸭、鹅一样 4、 抱头鼠.窜 像老鼠一样 5、 风.驰电.掣 像风、电一样迅速 6、 风.流云.散 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 7、 蜂.目豺.声 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 8、 蜂.拥而上 像蜂一样 9、 蜂.拥而至 像蜂一样 10、 凫.趋雀.跃 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 11、 瓜.分豆.剖 像瓜、豆一样分裂开 12、 哭狼.嚎 像鬼、狼一样 13、 龙.争虎.斗 像龙虎一样 14、 虎.踞龙.盘 像虎一样、像龙一样 15、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 16、 欢呼雀.跃 像麻雀一样 17、 涣然冰.释 像冰块一样消融 18、 火.烧火.燎 像火一样 19、 鸡.争鹅.斗 像鸡、鹅 20、 狼.奔豕.突 像狼、猪 21、 鳞.次栉.比 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 22、 龙.腾虎.跃 像龙、虎一样 23、 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 24、 人声鼎.沸 像锅里的开水 25、 三足鼎.立 像鼎一样 26、 神.出鬼.没 像神鬼一样 27、 声名鹊.起 像喜鹊一样 28、 石.沉大海 像石头一样 29、 鼠.窃狗.偷 像老鼠、狗一样30、 土崩瓦解 像土块、瓦片一样 31、 瓦.合之卒 像瓦片一样 32、 席.卷天下 像席子一样 33、 星.罗棋.布 像星星、棋子一样 34、 蝇.营狗.苟 像苍蝇、狗一样 35、 鱼.贯而入 像鱼一样 36、 夜.不闭户 在夜间 37、 早.出晚.归 在早晨、在晚上 38、 秉烛夜.游 在夜间 39、 风.餐露.宿 在风中、在露天里 40、 道.听途.说 在道路上 41、 管窥蠡.测 从管中、用贝壳 42、 怒火中.烧 在胸中 43、 旁.敲侧.击 在一旁、在旁侧 44、 里.应外.合 在里面、在外面 45、 穴.居野.处 在穴中、在野地里 46、 阳.奉阴.违 表面上、背地里 47、 阳.奉阴.违 表面上、背地里 48、 海水不可斗.量 用斗 49、 目.指气.使 用眼睛、用神情 50、 言.传身.教 用语言、亲自 51、 颐.指气.使 用腮帮、用神情 52、 箪.食壶.浆 用箪、用壶 53、 耳提面.命 当面 54、 貌.合神.离 表面上、实际上 55、 面.授机宜 当面 56、 身.体力行 亲自 57、 上.窜下.跳 向上、向下 58、 上闻下...达 向上、向下三、动词用作名词1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2例词: 1、报喜.不报忧.高兴忧愁的事 2、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3、救死.扶伤.死去的人、受伤的人 4、量入.为出.收入的钱物、支出的钱物 5、送往.迎来.走的人、来的人 6、兴废.存亡.废弃的东西、灭亡的东西 7、兴灭.继绝.灭亡的断绝的人或物成语中词类活用归类下四、动词作使动词1规律: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2例词: 1、 伤.风败.俗 使损伤、使衰败 2、 不了了.之 使结束 3、 败.国丧.家 使失败、使丧失 4、 保国安.民 使安定 5、 阪上走.丸 使……快跑 6、 草草了.事 使结束 7、 沉.鱼落.雁 使……沉落 8、 楚楚动.人 使……心动 9、 触目惊.心 使震惊 10、 打草惊.蛇 11、 大显.身手 使显现 12、 荡.气回.肠 使振荡、使回环旋绕 13、 斗.鸡走.狗 使争斗、使跑 14、 多难兴.邦 使振兴 15、 颠倒..是非 使颠倒 16、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使感动、使明白 17、 振.聋发.聩 使…振奋、使…受到启发 18、 惊.心动.魄 使惊骇、使震动 19、 惊.世骇.俗 使震惊、使害怕 20、 灰.心丧.气 使消沉、使丧失 21、 回.心转.意 使回转 22、 回.天之力 使回转 23、 祸.国殃.民 使遭祸、使遭殃 24、 聚.精会.神 使会聚 25、 开柙出.虎 使出来 26、 落井下.石 使下沉 27、 妙手回.春 使回转 28、 破釜沉.舟 使…下沉 29、 倾.国倾.城 使…倾倒 30、 倾.家荡.产 使…丧失殆尽 31、 丧.权辱.国 使…丧失、使受辱 32、 伤.筋动.骨 使…伤、使…动 33、 投膏止.火 使…停止 34、 望而却.步 使…倒退 35、 下阪走.丸 使…跑36、 显亲扬名 使…显耀、使…传扬 37、 兴.家立.业 使…振兴、使…建立 38、 羞.花闭.月 使…害羞、使…躲藏五、形容词用作名词(1) 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谓语的位置上;(2) 例词: 1、安.不忘危.安定的时候、危难的时候 2、安常.处顺.正常的生活、顺利的环境 3、褒善.贬恶.善良的人、凶恶的人 4、抱残.守缺.残缺的东西 5、避实.就虚.实处、虚处 6、不辨真伪..真的、假的 7、藏污.纳垢.污秽的、脏的东西........ 8、超凡.入圣.凡人、圣人 9、乘坚.策肥. 坚固的车子、肥壮的马 10、 除旧.布新.旧的东西、新的东西 11、 锄强.扶弱.强暴的人、弱小的人 12、 粗.中有细.粗心的方面、细心的方面 13、 大.同小.异大的方面、小的方面 14、 惩恶.扬善.凶恶的人、善良的人 15、 扶正.黜邪.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16、 扶孤.恤寡.孤独的人、寡居的人 17、 革故.鼎新.旧的、新的 18、 因小.失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9、 缓.不济急.缓慢的行动、紧急的事情 20、 疾恶.如仇恶人 21、 兼弱.攻昧.弱小的、昏暗腐败的 22、 挑精.拣肥.精肉、肥肉 23、 见微.知着.微小的迹象、事物的发展 24、 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25、 劫富.济贫.富裕的人、贫穷的人 26、 取长.补短.有余的、不足的 27、 救危.扶困.危险中的人、困境中的人 28、 举善.荐贤.优秀的人、有才德的人 29、 举善.任能.优秀的人、有才能的人 30、 举直.措枉.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31、 举重.若轻.重的东西、轻的东西 32、 临深.履薄.深潭、薄冰 33、 凌弱.暴寡. 弱小的人、势单人少的人34、 履险如夷 危险的地方、平坦的地方 35、 拈轻.怕重.轻的东西、重的东西 36、 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37、 曲径通幽.幽深僻静的地方 38、 屈高.就下.身份高贵的日、地位低下的人 39、 趋利.弊害.有利的、有害的 40、 去粗.取精.粗陋的部分、精华 41、 权衡轻重..主要的、次要的 42、 弱.肉强.食 弱小的、强大的 43、 删繁.就简.繁杂的部分、简明的部分 44、 舍近.求远.近的、远的 45、 体贴入微.细微的地方 46、 挑肥.拣瘦.肥肉、瘦肉 47、 吐故.纳新.旧的、新的 48、 推陈.出新.旧的、新的 49、 温故.知新.旧的、新的 50、 问长.问短.有余的方面、不足的方面 51、 先下手为强.强者 52、 兴利.除害.有利的、有害的 53、 扬长.避短.长处、短处 54、 养精.蓄锐.精神、力量 55、 抑强.扶弱.强大的、弱小的六、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1) 规律:形容词后带宾语或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 例词 1、保国安.民 使…安定 2、安.邦定.国 使…安定 3、安.贫乐.道 以…为安、以…为乐 4、不耻.下问 以…为羞耻 5、不远.千里 以…为远 6、淡泊明.志 使…明显 7、登山小.鲁 认为小 8、独善.其身 使…完善 9、富.国安.民 使…富裕、使…安定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使…好、使锋利 11、 光.宗耀.祖 使…光彩、使…显耀 12、 涸.辙之鱼 使…干涸 13、 集思广.益 扩大 14、 兼善.天下 使…好15、 敬而远.之 疏远 16、 酒足.饭饱.喝足、吃饱 17、 口是.心非.认为对、认为错 18、 面是.背非.认为对、认为错 19、 正.本清.源 使…正、使…清 20、 穷.形尽.相 使…穷尽 21、 人老.珠黄.变老、变黄 22、 曲.突徙薪 使…弯曲 23、 赏.心悦.目 使…欢畅、使…愉悦 24、 是.古非.今认为对、认为错 25、 完.璧归赵使…完好 26、 危言耸.听使…惊惧、使…害怕 27、 为富不仁.讲仁义 28、 息事宁.人使…安定 29、 贤.贤易色认为贤、看重 30、 幸.灾乐.祸以…为高兴、以…为快乐 31、 修身齐.家使…治理好;修身洁.行 使…高洁 32、 秀.而不实 开花;自圆.其说 使…圆满。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利益 → 使……得到好处)(《烛之武退秦师》) 洁其居。(整洁 → 使……整洁)(《勾践灭吴》) 美其服。(美丽 → 使……美丽)(《勾践灭吴》) 饱其食。(饱 → 使……饱)(《勾践灭吴》) 念悲其远,亦哀之矣。(悲伤 → 为……悲伤)(悲伤 → 为……哀伤)(《触龙说赵太后》)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信者效其忠。(尽心竭力 → 忠心)(《谏太宗十思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登高而招。(与“低”相对→ 高处)(《劝学》)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积善成德。(好 → 善事)(《劝学》)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师说》)
小学而大遗。(细小 → 小的问题)(与“小”相对 → 大的问题)(《师说》)
01
02
03
04
05
感吾生之行休。(感慨 → 为……而感慨)(《兰亭集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快乐 → 以……为快乐)(《谏太宗十思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坚固 → 使……坚固)(《谏太宗十思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端正 → 使……端正)(《谏太宗十思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一)名词作状语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依据秦的法律)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

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间:从小路)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上、下:向上、向下)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

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

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上面第5句中的“间”。

(6)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

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如上面第6句中的“日”(7)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如上面第7句中的“上、下”。

(二)名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

1.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军:驻扎、驻军)译文:刘邦驻扎在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目:使眼色)译文: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命名)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志:做标记)译文:太守立即派人跟随渔人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游水)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东:向东进军)译文:当曹孟德攻破了荆州,攻下江陵,顺水向东进军。

7.吾师.道也。

(《师说》)(师:学习)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规律小结](1)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名词+名词。

如上面第1句中的“军”。

(2) 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

如上面第2句中的“目”(3) 代词前边的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名词+代词。

如上面第3句中的“名”。

(4) “所”字后边的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所+名词。

如上面第4句中的“志”。

(5) 能愿动词带名词动用。

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名词。

如上面第5句中的“水”。

第6句中的“东”。

(6) “而”连接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时,这个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动词+而+名词。

如上面(7) 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名词+名词。

如上面第7句中的“师”。

(三)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形容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善:与……交好)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留侯张良交好。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欣:喜爱)译文:原先那些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3.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明:照明)译文:我们的体力还足够用来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

4.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白:显出白色)译文: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规律小结](1) 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形容词+宾语。

如上面第1句中的“善”。

(2) 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所+形容词。

如上面第2句中的“欣”。

(3) 形容词放在“能”“足”“可”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活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

如上面第3句中的“明”。

(4)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如上面第4句中的“白”。

(四)形容词作名词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逍遥游》)(正:本性,固有规律)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

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贤:贤能)译文: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贤能(都)不如孔子。

3.击空明..兮溯流光。

(《赤壁赋》)(空明:月光下的清波)译文:(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4.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美”在文中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在文中指贤主、嘉宾)译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全都具备,贤主、嘉宾齐集一堂。

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贤:贤才;少:年轻的;长:年长的)译文: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轻、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规律小结](1)形容词用在“其”“之”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如上面第1句中的“正”和第2句中的“贤”。

(2)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

如上面第3句中的“空明”和第5句中的“贤、少、长”。

(3)形容词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

如上面第4句中的“美、难”。

(五)使动用法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从:使……跟从)译文: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羽。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译文: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使他为王。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舞:使……起舞;泣:使……哭泣)译文:(箫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哭泣。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卒:使……终了)译文: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平安寿终。

5.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活)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6.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兴:使……产生)译文:仍然不能不因此而使心中产生感触。

[规律小结](1)动词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翻译格式为:“主语+使(宾语)+动词”或“主语+动补短语+宾语”。

如上面第1句中的“从”和第5句中的“活”。

(2)形容词(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翻译格式为:使+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如上面第2、3、4、6句中的“王、舞、泣、卒、兴”。

(六)意动用法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意动的名词、形容词。

1.当其欣.于所遇。

(《兰亭集序》)(欣:对……感到高兴)译文: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2.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把……看作伴侣;友:把……看作朋友)译文:把鱼虾看作伴侣,把麋鹿看作朋友。

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把……当作师)译文: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

4.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以……为耻)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以……为羞)译文:平常人尚且以此为耻,何况将相呢[规律小结](1)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如1、4、5句中的“欣、耻、羞”。

(2)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把……当作”。

如2、3句中的“侣、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