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文档 (3)

合集下载

煤业公司煤矿防治水实施细则

煤业公司煤矿防治水实施细则

煤矿防治水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有效开展公司防治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公司所属煤矿均为整合重组技改煤矿主要存在地表水、井下老空水和局部承压水害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规定了煤矿防治水的详细实施办法,对《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了详细解读Q适用范围为本公司所有涉及防治水的从业人员和工作场所。

第三条公司及各矿防治水部门具体负责本细则的组织学习、监督、实施。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四条公司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着力构建“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科学、管理到位”的公司防治水工作体系,形成“物探先行、钻探跟进、化探验证”的防治水管理体系Q严格落实“有疑必停、有险必撤”的紧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推广应用防治水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采用GPS地质填图、物探、化探等手段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全面查清本矿及周边水文地质情况,结合生产实测资料和工程计划规划进行综合研究,运用先进的水害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对矿井水害做出科学地分析判断和评价。

制定有效措施,有计划地做好防治水工作Q第六条严禁在水文地质资料不清和采、掘前不探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的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查找原因,原因查不清不得恢复采、掘活动。

第七条各矿应当对参与生产建设的所有员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培训,保证从事井下工作的所有员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所有参与防治水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必须参加专门的防治水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八条建立公司水害防治专项资金制度。

公司提取的安全费用中,各矿根据水文地质类型,明确专项用于防治水的费用,确保水害防治工作按计划实施,矿井水害防治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范本模板】

11011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范本模板】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

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

145~0。

992m3/s之间.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2、小窑、古空、采空区积水据以往地测资料及工作面迎头物探报告,工作掘进过程中需穿老巷,可能存在少量积水。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之迟辟智美创作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办法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纳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4.井下输水路线.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6.其他.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按期弥补填绘.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静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静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动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歧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动曲线图.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功效.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位,进行水文地质分区.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纳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3.含水层的水质类型.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等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内容有:1.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发育深度.3.水文地质孔、观测孔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3.地表水体及其水位.4.主要井巷位置.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一般以走向、倾向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为基础.六、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等水位(压)线图主要反映地下水的流场特征.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对主要含水层(组)应当坚持按期绘制等水位(压)线图,以对比分析矿井疏干静态.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含水层、煤层露头线,主要断层线.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井、泉的空中标高,孔(井、泉)口标高和地下水位(压)标高.3.河、渠、山塘、水库、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观测站的位置、空中标高和同期水面标高.4.矿井井口位置、开拓范围和公路、铁路交通干线.5.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和地下水流向.层底板下隔水层等厚线(当受开采影响的主含水层在可采煤层底板下时).7.井下涌水、突水点位置及涌水量.七、区域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一般在1/10000-1/100000区域地质图的基础上经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之后编制.成图的同时,尚需写出编图说明书.矿井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应当认真加以编制.主要内容有:1.地表水系、分水岭界线、地貌单位划分.2.主要含水层露头,松散层等厚线.3.地下水天然出露点及人工揭露点.4.岩溶形态及构造破碎带.5.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功效.6.地下水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7.划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区.8.划分分歧水文地质单位,进行水文地质分区.9.附相应比例尺的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八、矿区岩溶图岩溶特别发育的矿区,应当根据调查和勘探的实际资料编制矿区岩溶图,为研究岩溶的发育分布规律和矿井岩溶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岩溶图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成岩溶分布平面图、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等.1.岩溶分布平面图可在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础上填绘岩溶地貌、汇水封闭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的进出水口、天窗、地下水的天然出露点及人工出露点、岩溶塌陷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等.2.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根据对溶洞或暗河的实际测绘资料编制.附录二含水层富水性的品级标准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含水层富水性[注]分为以下4级:1.弱富水性:q≤0.1 L/(s·m);2.中等富水性:0.1 L/(s·m)<q≤1.0 L/(s·m);3.强富水性:1.0 L/(s·m)<q≤5.0 L/(s·m);4.极强富水性:q>5.0 L/(s·m).注: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 mm、抽水水位降深10 m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当进行换算后再比力富水性.换算方法: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和降深S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Q 曲线,根据Q-S曲线确定降深10 m时抽水孔的涌水f(S)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 mm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 m即是单位涌水量.式中Q,91R,91r--孔径为91 mm的钻孔的涌水量、影91响半径和钻孔半径;Q,孔R,r孔--孔径为r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孔半径.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H f =H k +H b (3-1)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H f =H L +H b (3-2)式中 H f --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 k --采后垮落带高度,m ;H L --导水裂缝带最年夜高度,m ;H b --呵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式中H k 、H L 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图3-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P 35.0K pKM L ≥20 m式中 L --煤柱留设的宽度,m ;K --平安系数,一般取2-5;M--煤层厚度或采高,m;p--水头压力,MPa;K p--煤的抗拉强度,MPa.图3-2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图3-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如下:图3-3煤层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时,防隔水煤(岩)柱可按图3-3a、图3-3b留设.其计算公式为:L=L1+L2+L3=H a cscθ+H L cotθ+H L cotδ (3-3)2.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隔水煤(岩)柱按图3-3c留设.其计算公式为:L=L1+L2+L3=H a(sinδ-cosδcotθ)+(H a cosδ+M)(cotθ+cotδ)≥20 m (3-4)式中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L1,L2,L3--防隔水煤(岩)柱各分段宽度,m;H L--最年夜导水裂缝带高度,m;θ--断层倾角,(°);δ--岩层塌陷角,(°);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H a--断层平安防隔水煤(岩)柱的宽度,m.H a值应当根据矿井实际观测资料来确定,即通过总结本矿区在断层附近开采时发生突水和平安开采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其水压(p )与防隔水煤(岩)柱厚度(M )的比值(T s =p/M ),并将各点之值标到以T s =p/M 为横轴,以埋藏深度H0为纵轴的坐标纸上,找出T s 值的平安临界线(图3-4).H a 值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p --防隔水煤(岩)柱所接受的静水压力,MPa ;T s --临界突水系数,MPa /m ;10--呵护带厚度,一般取10 m.图3-4 T s 和H0关系曲线图本矿区如无实际突水系数,可参考其他矿区资料,但选用时应当综合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巷道跨度或工作面的空顶距、采煤方法和顶板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因素.四、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在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的情况下(图3-5),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当考虑2个方向上的压力:一是煤层底部隔水层能否接受下部含水层水的压力;二是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图3-5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当考虑底部压力时,应当使煤层底板到断层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垂距),年夜于平安煤柱的高度(H a )的计算值,其实不得小于20 m.其计算公式为αsin aH L =≥20 m式中α--断层倾角,(°);其余参数同前.当考虑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时,按附录三之二计算煤柱宽度.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用较年夜的数字,但仍不得小于20 m.如果断层不导水(图3-6),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尺寸,应当保证含水层顶面与断层面交点至煤层底板间的最小距离,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年夜于平安煤柱的高度(H a)时即可,但不得小于20 m.图3-6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不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五、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按附录三之二的规定留设.3.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缝带最年夜高度与呵护带高度之和.六、呵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呵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可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执行.七、呵护通水钻孔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根据钻孔测斜资料换算钻孔见煤点坐标,按附录三之二的法子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无测斜资料,应当考虑钻孔可能偏斜的误差.八、相邻矿(井)人为鸿沟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1.水文地质简单型到中等型的矿井,可采纳垂直法留设,但总宽度不得小于40 m.2.水文地质复杂型到极复杂型的矿井,应当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静水压力、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角、导水裂缝带高度等因素确定.1)多煤层开采,当上、下两层煤的层间距小于下层煤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时,下层煤的鸿沟防隔水煤(岩)柱,应当根据最上一层煤的岩层移动角和煤层间距向下推算(见图3-7a ).2)当上、下两层煤之间的垂距年夜于下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时,上、下煤层的防隔水煤(岩)柱,可分别留设(见图3-7b ).H L —导水裂缝带上限;H1、H2、H3—各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γ—上山岩层移动角;β—下山岩层移动角;Ly 、L1y 、L2y —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L1—上层煤防水煤柱宽度;L2,L3—下层煤防水煤柱宽度图3-7多煤层地域鸿沟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Ly 的计算,可采纳下列公式:s L y 110T H H L ⨯-=≥20 m式中 L y --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m; H --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m; H L --导水裂缝带最年夜值,m ;T s --水压与岩柱宽度的比值,可取1.九、以断层为界的井田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以断层为界的井田,其鸿沟防隔水煤(岩)柱可参照断层煤柱留设,但应当考虑井田另一侧煤层的情况,以不破坏另一侧所留煤(岩)柱为原则(除参照断层煤柱的留设外,尚可参考图3-8所示的例图).L-煤柱宽度;L s ,L x -上、下煤层的煤柱宽度;L y -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H a 、H as 、H ax -平安防水岩柱厚度;H L -导水裂缝带上限;p —底板隔水层接受的水头压力图3-8以断层分界的井田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附录四 平安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一、平安隔水层厚度计算公式pp 224)8(K L p K L L t γγ-+=(4-1)式中 t --平安隔水层厚度,m ;L --巷道底板宽度,m ;γ--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 MN/m 3; K p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 ; p --底板隔水层接受的水头压力,MPa.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Mp T =(4-2)式中 T--突水系数,MPa/m ;p --底板隔水层接受的水压,MPa ;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式(4-1)主要适用于掘进工作面,式(4-2)适用于回采和掘进工作面.按式(4-1)计算,如底板隔水层实际厚度小于计算值时,就是不服安的.按式(4-2)计算,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年夜于0.06 MPa/m ,正常块段不年夜于0.1 MPa/m. 附录五 平安水头压力值计算公式一、 掘进巷道底板隔水层t Lt K p γ+=22p 2(5-1)式中 p ——底板隔水层能够接受的平安水压,MPa ;t ——隔水层厚度,m ; L ——巷道宽度,m ;γ——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MN/m 3; K p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 二、采煤工作面M T p s =(5-2)式中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 ;p --平安水压,MPa ; T s --临界突水系数,MPa/m .T s 值应当根据本区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具有构造破坏的地段按0.06 MPa/m 计算,隔水层完整无断裂构造破坏地段按0.1 MPa/m 计算.附录六 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和预测图模式一、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附表6-1 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测表年月日老空水、断裂构造水、陷落柱水、钻孔水、顶板水、底板水等.二、水害预测图在矿井采掘工程图(月报图)上,按预报表上的项目,在可能发生水害的部位,用红颜色标上水害类型符号.符号图例如图6-1所示.图6-1 矿井采掘工作面水害预测图例。

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2篇)

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2篇)

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每年初由防治水办公室根据年度采掘接续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采掘过程中存在的水灾隐患,编制年度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和年度防治水计划,于元月上旬报公司;每月____日前及每季度末编制月度、季度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并下发各生产单位及相关科室领导。

同时,对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巷道可能出现的矿井水害随时预测预报。

1、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地质条件较清楚时,根据生产施工进度,在过断层、构造带50m前下发地质预测预报。

2、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地质条件发生异常变化,或与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出现偏差、不符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立即补发地质预测预报。

3、井下各采、掘头面施工前方存在岩溶陷落柱、老巷道、采空区、老钻孔等水害隐患时,要提前60m下发水情、水害隐患通知书。

4、井下采煤工作面及煤(岩)巷掘进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时,要立即下发地质预测预报。

5、井下揭煤巷道、井筒在距被揭突出煤层距20m前下发地质预测预报通知书,距10m前根据钻探资料发现地质情况变化较大时,及时下发揭煤预报。

距小于10m时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边探边掘。

6、井下需要进行探、放水的采掘头面,探、放水钻孔施工设计编制后,根据生产施工进度,在距探放水钻孔设计施工位置60m前下发水情、水害隐患通知书。

7、地测防治水临时预测预报要具有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并由矿总工程师及副总工程师、相关领导签字后生效,下发至矿各相关单位。

8、地测防治水临时预测预报内容完整,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地质问题描述准确,具有可执行性。

各单位在接到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内容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措施,防止各类地测防治水事故的发生。

9、每年初,根据年度采、掘接替计划,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编制水害分析预测年度报表。

10、根据采、掘工程的月度计划,编制月度水情水害预测预报表,同时对已编制的年度报表进行修改、补充和修订。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实用措施.doc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 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 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 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 11031 工作面(未采),西侧为 11 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 风巷工程 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74°掘进与 11011 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 2°~ 4°上坡。

11011 机巷工程量 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 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 1 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 切眼工程量 83m,工作面开口于原 11011 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 164°掘进与 11011 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 15°~ 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 1 煤层掘进,二 1 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

二 1 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 5m。

煤(岩)层倾角 15~17°,平均 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 s 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

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xx煤矿地测科2010.08xx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报告及综合防治水措施一、工作面概况xx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

东侧是23407工作面,现已回采完毕;西侧是23411工作面,尚未采掘。

xx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该区域煤层极不稳定,结构复杂,含二---四层厚约0.02—0.05米的深灰—黑色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层,煤层倾角0—6°,平均3°,在局部由于受到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煤层出现了拉伸、变薄甚至出现了无煤区。

3、4#合并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发育有泥页伪顶(灰---黑灰色);底板为黑---灰黑色泥岩。

该工作面切割巷的南部为武家山小煤矿,据相邻工作面的采掘资料可知,该小矿在该区有越界现象。

另外,在工作面的西部有S7地质钻孔(封孔良好),据资料显示,该区域内煤层厚度约3.25米左右。

二、水情水害分析1、地面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位于新庄则村东侧,和尚峁西侧(现已搬迁),地表标高823—978米,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大部为黄土层覆盖,多位耕地,沟底二叠系地层广泛出露;几条山间公路纵横穿过该面,有一条小河从工作面切割巷南部横穿而过。

根据采掘区域的地表调查,没有明显发现地表积水渗漏的渗水点,对井下开采的影响较小。

2、井下水文地质情况xx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所受的水害影响主要有武家山采空区积水、23407采空区积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水及奥陶系灰岩水。

1、在xx工作面靠近切割巷附近,将要受到武家山小煤矿越界的影响,据相邻工作面的资料分析,该矿非法越界开采(约30米左右),而设计切割巷距离武家山井田的保安煤柱约80米,且采空区内存在大量积水,积水量约37万m3,水压在0.5Mpa左右。

2、23407采空区积水:在xx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受相邻23407工作面采空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对相邻采空区积水的排放。

掘进工作面水害原因分析与治理

掘进工作面水害原因分析与治理

9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业 技 术1 矿井水文地质其上下邻近含水地层自上而下有石炭纪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K4、K3灰岩含水层和K2灰岩含水层、本溪组薄层灰岩、奥陶纪峰峰组灰岩区域等。

2 突水情况及首次处理汾西新阳煤矿北采胶带巷掘进2009年2月7日至煤仓位置,高程约+630m时,揭露本溪组灰岩出现涌水。

起初水量一直基本稳定,约60m 3/h。

至2009年5月12日,在掘进进风联络巷时,重新揭露本溪组灰岩及其下伏铝土泥岩,涌水量大幅增加,于2009年5月31日下午达到最大量320m 3/h,持续约1小时后水量开始下降,于2009年6月3日后基本稳定在260m 3/h左右。

出水后,矿方邀请了有关专业单位及专家对水害进行治理,经多方案比较实施,最后在突水区域堆放了大量沙石,并在北采胶带巷溜眼西侧施工了挡水墙,注入大量水泥浆、化学浆液后降水量降至约60m 3/h,经现场测量水压约为0.35MPa,暂时消除了水患威胁。

3 防治措施由于地下水径流非常复杂,往往不是单一的某一处的某个通道,而是众多的裂隙汇集而成,其中可能有一部位流量较大,是其主要通道。

但在主要通道被封堵之后,其它未被封堵的裂隙仍然导水,并且随着流水的冲刷,还会形成新的主要导水通道。

因此,我们认为通道封堵注浆只能用来减弱突水水源的流量,降低后期治理的压力,为后期治理提供一些有利的条件。

最终治理水患,还是要对突水点进行封堵并进行必要的区域注浆加固,消除隐患从而达到一劳永逸。

综合考虑地层压力、水压、岩性和岩体强度等因素,经比较,决定采用注浆堵水与底板加固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3.1底板注浆有关参数的确定3.1.1注浆加固范围的确定在没有构造因素影响下,巷道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的确定,采用斯列萨列夫公式计算:P R P P R L k L r H K L r L M 4)8(22 式中:M L 为能够阻隔压力HP的临界安全厚度,m;H P 为实际水、气压力值,取0.35MPa;L 为巷道空间底宽,取3.7m;K p 为岩层抗张强度,取0.1MPa;r R 为岩层岩石容重,27kN/m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技术科填表人:刘宏凯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
2010年4月26日
矿井
项号
预测水害地点
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队
工作面上下标高
煤层
采掘时间
水害类型
水文地质简述
预防及处理意见
责任单位
备注
名称
厚度/m
倾角/m
正邦煤业有限公司
1
150201回采工作面
综采队
15#
5.5
7-8
2010年5月
顶板k2灰岩水
厚层灰岩水,回采12-15m老顶初次来压,为滞后突水,水量约为60m3/h,无补给来源
顶板淋水,无补给来源
风泵进行排水
综掘队
挖水沟、临时水仓,安设管路及时安设排水量不小于60m3/h排水泵三台
综采队
2
高抽巷
综掘队
14#
0.35-0.6
8°左右
2009年2月
顶板k2灰岩水
厚层灰岩裂隙水,顶板淋水水量约为0.01L/min,无补给来源
安放风泵进行排水
综掘队
3
150202运输顺槽
综掘队
15#
5.5
7-8°
2009.10
顶板裂隙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