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工艺用气验证方案

工艺用气文件编号:验证文件XX药业有限公司编制工艺用气验证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工艺用气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对工艺用气进行管理,保证使用的压缩空气达到规定要求。
2、验证范围适用于生产洁净区域使用的压缩空气的验证。
3、验证依据YY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4、验证人员及职责由于验证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方面人员参加,为保证验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验证工作按预期日期完成,保证验证工作的准确、有效。
公司应成立由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管部相关人员参加的产品有效期验证小组,并明确验证人员的资质和职责。
4.1 验证人员资质要求a)组长应熟悉产品和包装材料的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和技术方面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正确指导小组成员完成实施验证工作;b)验证人员应熟悉工艺用气的材料采购供应、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及产品和包装材料标准等方面的知识;c)质量检验人员应经培训;d)应能独立完成所负责验证的工作,准确判断验证结果,并对验证结果负责。
4.2 验证人员职责组长: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质量部:负责样品的采集一检验事项联络和结果输出,审批检验记录及报告;生产技术部:负责设备维护;检验员:负责计量器具的鉴定、校准、测试、记录和统计。
4.3 验证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实施。
5 验证用计量设备、仪器和设施5.1 验证用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5.2 验证记录应确认主要计量器具的检定有效性。
5.3 验证地点:本公司洁净车间,检验室化验。
6、验证方案6.1 概述储气罐:型号:I类(简单压力容器),设计压力:0.84MPa;设计温度:100℃;试验压力:1.26MPa;容积:1.0M3 201kg;工作介质:空气氮气;设备生产厂家:南阳正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6.2 验证内容6.2.1 压缩空气无油、无水符合设计要求;6.2.2压缩空气无菌检查结果符合规定要求;6.2.3压缩空气微粒符合规定要求;6.3 验证程序6.3.1 无油确认(1)确认方法:在压缩空气采样点处,用一张滤纸平面对准压缩空气喷气口,使压缩空气直吹滤纸约三分钟(为了防止吹破滤纸在滤纸后边有不锈钢网保护)连续用三张滤纸重复做三次,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油迹。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备出供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常见的包括压缩空气、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
医疗器械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常以压缩空气为主,压缩空气是经过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空气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得到的气体,通常通过对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处理后得到,压缩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洁净室(区)环境。
故本检查指南以压缩空气为例,对其技术质量要求进行重点介绍。
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工艺用气的使用应结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根据对直接或间接接触医疗器械造成影响的风险程度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工艺用气指南

工艺用气指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的通告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26日为增强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关键环节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本市生产企业现状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了《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9月22日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_要点指南(2017版)》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的通告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26日为增强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关键环节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本市生产企业现状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了《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9月22日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备出供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 要点指南(2017版)》

精心整理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的通告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26日为增强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关键环节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开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工艺流程如下:压缩空气制备—压缩空气处理(除水、除油、除菌等)—压缩空气输送—压缩空气使用。
企业应当根据压缩空气质量的不同要求及对医疗器械的影响程度,设计合理的压缩空气系统,并确定相适应的工艺流程。
(四)压缩空气的技术要求1.主要污染源压缩空气主要有水(包括水蒸气、凝结水)、油(包括油雾、油蒸气)、尘埃粒子、微生物等污染物。
使用的压缩空气中含水会使管道阀门和设备产生锈蚀,水滴锈蚀易滋生细菌进而污染产品;使用的压缩空气中含油,直接与产品接触会使油分附着于产品表面,形成异物污染;尘埃粒子、微生物是医疗器械用压缩空气区别其他行业压缩空气最主要的检验项目,会直接导致对产品本身和所在洁净环境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保障产品质量是不利的,因此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2.检验项目考《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 13277.1-2008)标准执行。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对工艺用气的自查要点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对工艺用气的自查要点本文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等法规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指南》中指出的监管部门对企业工艺用气的检查要点,以及企业如何根据监管部门的检查要点开展合规性自查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法规中对工艺用气的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要求: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等工艺用气均应当经过净化处理。
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应当进行验证和控制,以适应所生产产品的要求。
要求解读:在洁净室(区)内生产的体外诊断试剂,如果用到压缩空气或其他工艺气体时,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对操作环境和产品造成污染,确保净化1/ 3空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工艺用气的处理原则为去水、去油、去杂质,可通过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实现,并通过验证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对与产品直接接触的气体,应安装终端净化装置,且要靠近用气点。
若气体不经过净化处理,可能存在污染的风险,导致产品性能下降或有效期缩短,必要时还需进行除菌过滤。
但对其影响程度,应通过验证来确定,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也需通过验证来确定。
关于洁净室(区)内的工艺用气还有一种情况:气体并不与产品直接接触,而主要用于驱动机器设备的运行。
对此种情形,需具体分析所用气体是否会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中,会造成何种风险,并根据风险采取防护措施。
药监部门监管要点药监部门重点查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工艺用气。
如需使用工艺用气,查看其是否与产品直接接触,对环境和产品的影响程度是否经过验证或控制。
如是否对工艺用气进行验证,是否对过滤器定期更换,以及采取何种措施防止工艺用气造成污染,措施是否有效等。
企业自查要点2/ 31. 企业应自行查看生产现场是否根据生产需要配备了工艺用气,是否有净化措施。
2. 企业应自行查看工艺用气相关验证记录、文件规定和相关处置记录。
3. 企业应在生产现场查看工艺用气的净化处理装置及管路设置,及工艺用气是否经过净化处理。
《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的通告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26日为增强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关键环节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本市生产企业现状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了《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9月22日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备出供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体系检查要点指南(2017年修订版)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体系检查要点指南(2017年修订版)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是一类特殊的产品,包括可单独使用或与仪器、器具、设备或系统组合使用,在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等。
其研制、生产、检验等过程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本指南是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中重点检查条款的解释和说明,并归纳明确了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重点环节的审查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认知和掌握,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各类检查的参考资料。
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管理体系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管理活动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人员管理要求(一)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具备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能力。
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与医学、检验学、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相关的专业包括:医学、药学、化学、检验学、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血液学、微生物学等。
(二)从事生产操作和检验的人员应当经过岗前专门培训,培训记录应当涉及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规程,可采用口试、笔试或实操的方式,并保留培训记录。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的通告发布时间: 2017年09月26日为增强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生产关键环节的认知和把握,指导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本市生产企业现状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制了《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9月22日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是无菌、植入性和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洁净室(区)环境下使用的工艺用气,由于与医疗器械产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制备、处理和检验等过程可能会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若不加控制,直接在洁净室(区)内排放,势必对洁净室(区)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易导致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附录、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中对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用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检查指南较为具体的介绍了有关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要求,旨在帮助北京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增强对工艺用气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全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监督检查水平。
同时,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对医疗器械工艺用气的管理提供参考。
当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监管要求等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以确保本检查指南持续符合要求。
一、适用范围本检查指南可作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监督检查等涉及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的参考资料。
二、检查要点(一)医疗器械工艺用气定义、范围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为满足产品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通过一定的设备和装置制备出供医疗器械生产检验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常见的包括压缩空气、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
医疗器械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工艺用气常以压缩空气为主,压缩空气是经过空气压缩机做机械功使空气本身体积缩小、压力提高后得到的气体,通常通过对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过滤处理后得到,压缩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洁净室(区)环境。
故本检查指南以压缩空气为例,对其技术质量要求进行重点介绍。
工业氮气、工业氧气、工业氩气、工业二氧化碳等工艺用气的使用应结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根据对直接或间接接触医疗器械造成影响的风险程度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二)压缩空气常见用途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主要用于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检验过程。
主要涉及以下环节:1.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如喷涂、吹扫、焊接、气割、除水、气密性检验等;2.与医疗器械间接接触,如对接触医疗器械的工位器具的吹扫、除水等;3.不与医疗器械接触,仅为洁净室(区)内的设备的气动元件提供驱动动力,如注塑工序、印刷工序、组装工序、包装成型等。
上述情形使用的压缩空气最终均会释放到洁净室(区)内从而对洁净环境造成影响。
(三)压缩空气工艺流程一般情况下,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工艺流程如下:压缩空气制备—压缩空气处理(除水、除油、除菌等)—压缩空气输送—压缩空气使用。
企业应当根据压缩空气质量的不同要求及对医疗器械的影响程度,设计合理的压缩空气系统,并确定相适应的工艺流程。
(四)压缩空气的技术要求1.主要污染源压缩空气主要有水(包括水蒸气、凝结水)、油(包括油雾、油蒸气)、尘埃粒子、微生物等污染物。
使用的压缩空气中含水会使管道阀门和设备产生锈蚀,水滴锈蚀易滋生细菌进而污染产品;使用的压缩空气中含油,直接与产品接触会使油分附着于产品表面,形成异物污染;尘埃粒子、微生物是医疗器械用压缩空气区别其他行业压缩空气最主要的检验项目,会直接导致对产品本身和所在洁净环境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对保障产品质量是不利的,因此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2.检验项目企业应当对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进行检验、评价,以确认其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与医疗器械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应当检验水分、油分、尘埃粒子和微生物;与医疗器械间接接触和不与医疗器械接触的应当结合其对产品及洁净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或进行必要的验证,以确认必要的检验项目,但至少应包含尘埃粒子和微生物。
企业应当依据产品的工艺要求及压缩空气对产品质量和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适宜的检验标准及方法。
(1)水分水分检测是测量压缩空气中微量水分,水分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企业可根据其对产品、环境的影响程度或风险程度自行选定。
1)定性法。
定性法一般采用滤纸目测水分。
滤纸目测操作方法:取一张干燥洁净的滤纸,放在压缩空气采样口处,打开开关,持续几分钟时间,目测观察或与另一张干燥洁净的滤纸进行空白对照,要求滤纸干燥,无可见水渍即为合格。
2)定量法。
目前,针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压缩空气水分检测尚无明确的质量标准,可参考《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 13277.1-2008)标准执行。
《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 13277.1-2008)标准规定了7个湿度等级和3个液态水等级。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和工艺要求确定合理的等级。
表1 湿度等级表2 液态水等级(2)油分油分检测是测量压缩空气中总含油量。
油分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企业可根据其对产品、环境的影响程度或风险程度自行选定。
1)定性法。
定性法一般采用滤纸目测油分。
滤纸目测操作方法:取一张干燥洁净的滤纸,放在压缩空气采样口处,打开开关,持续几分钟时间,目测观察或与另一张干燥洁净的滤纸进行空白对照,要求滤纸干燥、没有明显的浸渍和变色即为合格。
2)定量法。
目前,针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压缩空气水分检测尚无明确的质量标准,可参考《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 13277.1-2008)标准执行。
《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GB/T 13277.1-2008)标准规定了5个含油量等级。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和工艺要求确定合理的等级。
表3 含油等级(3)尘埃粒子尘埃粒子检测是测量压缩空气中的含尘量。
检验方法为定量法。
应当按照《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执行。
尘埃粒子数应当符合标准中相对应的产品生产洁净级别的要求。
具体检验要求如下:1)检验仪器:尘埃粒子计数器。
2)检验操作方法:先将压缩空气采样口与流量调节器的一端相连接;再将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管与流量调节器另一端相连接;每次采样量必须满足最小采样量的要求;每点连续3次采样,记录3次的相近稳定数值,最后取3次平均值代表该采样点数值。
表4 尘埃数与洁净度等级对比表表5 尘埃采样量与洁净度等级对比表(4)微生物微生物检测是测量压缩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主要为浮游菌。
检验方法为定量法。
应当按照《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标准执行。
微生物数应当符合标准中相对应的产品生产洁净级别的要求。
具体检验要求如下:1)检验仪器:浮游菌采样器。
2)检验操作方法:先将压缩空气采样口与流量调节器的一端相连接;再将浮游菌采样器采样管与流量调节器另一端相连接;采样一次,应当满足最小采样量(见下表)的要求;每次采样时间不宜超过15min,不应当超过30min。
最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要求进行微生物培养,应当符合要求。
表6 浮游菌与洁净度等级对比表3.检验周期企业应当确定洁净室(区)内所有压缩空气使用点,结合其对医疗器械质量的影响程度和对洁净环境的影响程度,定期抽取使用点进行检验,建议每季度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使用点进行1次压缩空气全项目检测。
若新增压缩空气使用点后,应当予以验证。
由于压缩空气为非循环输送,因此验证的使用点应当包含洁净室(区)内所有不同使用点。
附件:1.压缩空气系统的结构组成2.压缩空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和日常维护3.压缩空气系统的确认《医疗器械工艺用气检查要点指南(2017版)》附件1压缩空气系统的结构组成现代产业使用压缩空气时都有一整套设备、设施,这些用于生产、处理和储存压缩空气的设备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源系统。
典型的气源系统一般包括压缩系统、干燥系统、净化系统和分配系统4个部分。
主要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后部冷却器、缓冲罐、干燥机(冷冻式、吸附式)、油水分离器(主要用于除水、油)、过滤器(主要用于除尘、除菌等)、稳压储气罐、自动排水排污器及输气管道、管路阀件、仪表等。
上述部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需要的部分组成完整的气源系统,常见的压缩空气系统有油润滑压缩空气系统、无油压缩空气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串联式和一体式。
1.压缩系统压缩系统主要设备为压缩机。
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速度式压缩机和容积式压缩机,其中速度式压缩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气体在高速旋转叶轮的作用下得到较大的动能,随后在扩压装置中急速降速,使气体动能转化为势能,从而提高压力。
速度式压缩机主要有离心式压缩机和轴流式压缩机。
为防止负荷过高影响压缩机性能,可在压缩机前增加吸气过滤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初步过滤;为保证压缩空气的洁净程度,可选用无油压缩机;后续再通过干燥及净化过程进行处理;容积式压缩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直接压缩气体,使气体容积缩小而达到提高气体压力的目的。
容积式压缩机主要有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
从压缩机特点来说,螺杆式压缩机结构尺寸小,仅需轻型基础,无脉冲气流,震动噪音低,维修量小,自控水平高,因而通常在压缩系统设计中多被采用。
2.干燥系统干燥系统的目的是分离出压缩空气中的气体水,根据工作原理不同分为冷冻和吸附两种,相应的,压缩空气干燥设备也分为冷冻式干燥机和吸附式干燥机两种类型。
冷冻式干燥机的制冷属于压缩式制冷,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通过制冷进行热量交换,将空气中的水气冷凝后排出,达到干燥效果。
吸附式干燥机主要通过介质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以达到干燥效果。
吸附式干燥机的干燥部分一般由吸附操作和再生操作组成,即解吸、脱附。
根据吸附剂的选择不同,再生方式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变温吸附装置对空气的处理量及压力等参数适应范围较宽,运行周期长,操作简单。
因变温吸附装置再生是利用加热方式实现,所以设备材质、干燥塔密封及阀门应当具有相应耐温调控能力。
变压吸附装置采用短周期运行方式,与变温吸附装置相比,具有干燥剂用量少,吸附单体尺寸小,设备紧凑、简单、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由于压力周期性变化,设备材质、吸附剂性能应当满足强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