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支梁结构如图所示
河北工程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试卷

1.1 附件1:ace 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河北工程大学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卷题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评分评卷教师一、(10分)已知力k j i F526+-=力的作用点坐标为M (-2,-4,1),求力F 对三个坐标轴之矩以及对坐标原点的力矩。
二、(10分)图示梁,已知m =20 kN.m , q = 10 kN /m , l =1m ,求固定端支座A 的约束力。
三、(20分)图示结构,已知AB=EC ,BC=CD=ED =a ,力P 作用在AB 中点,求支座A 和E 的约束力以及BD 、BC 杆的内力。
四、(20分)桁架受力如图所示,已知F 1=10kN ,F 2=F 3=20kN ,。
试求桁架6,7,8,9杆的内力。
五、(10分)平面曲柄摆杆机构如图所示,曲柄OA 的一端与滑块A 用铰链连接。
当曲柄OA 以匀角速度ω绕固定轴O 转动时,滑块在摇杆O 1B 上滑动,并带动摇杆O 1B 绕固定轴O 1摆动。
设曲柄长OA= r ,两轴间距离OO 1=l 。
求当曲柄OA 在水平位置时摇杆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1.1 附件1:ace 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六、(10分)图示四连杆机构,O 1B =l , AB=1.5 l 且C 点是AB中点,OA 以角速度ω转动,在图示瞬时,求 B 、C 两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刚体AB 的角速度AB ω七、(12分)质量为m 长为l的均质杆OA ,可绕O 轴转动,图示为初始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1、计算杆初始瞬时的角加速度。
并求出该瞬时的惯性力。
2、计算杆初始瞬时O 的支座约束力。
3、计算杆转动到铅垂位置时的角速度ω。
八、(8分)用虚位移原理求梁B 支座的约束力。
kNm M kN F kNF kN F 16201416321====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10分)解:()k j i F r F M o 281618++-=⨯=(4分)()18-=F M x ()16=F M y()28=F M z(各2分)二、(10分)解:研究BC 杆,由()↓=⇒=∑kN N MC B100研究整体,由m kN M MA A.400=⇒=∑,由00=⇒=∑A X X ,由()↑=⇒=∑kN Y Y A 300 三、(20分)解:研究AB 杆,得05.05.0===BD BC A S P S PY 研究EC 杆,得Pa M P Y X E E E ===5.00 四、(20分)解:研究整体得:kN Y B 5.50=研究截面右半部分得:kN F S kN S kN S kN S 205.60S 5.245.502710698-=-=-==== 五、(10分)解:动点A ,动系O 1Bωr v v a A ==222221111222222221,sin ,sin l r r lr r l r AO v A O v lr r v v lr r ee a e +=+⋅+==∴⋅=+==∴+=ωωωωωϕϕ 又六、(10分)解:利用瞬心法ωl v A 2=ωω32=AB (顺时针)ωωυl l AB B ==5.1七、(12分)解:1、lmg ml 21312=εl g 23=ε0=gx R ()↑=mg l R gy 23mgl l g ml M g 2123312==(4分)2、0==O Cx X ma mg Y l l g m ma O Cy -=-=223()↑=mg Y O 41(4分)3、1212W T T =-20312122lmg ml =-ωl g 3=ω(4分) 八、(8分)解:解除B 支座的约束,给系统一组虚位移,列虚功方程,解得:kN Y B 31=河北工程大学 学年 第 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分评卷教师一、(10分)如图所示简支梁,不计梁重。
理论力学习题集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构件AB,CD的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2、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物体重P =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AB 与CB 杆自重及摩擦略去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 和支杆CB 所受的力。
2、铰链四杆机构CABD 的CD 边固定,在铰链A 、B 处有力1F 、2F 作用,如图所示。
该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杆重略去不计。
求力F 1与F 2的关系。
3、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
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求支座A和C的约束反力。
4、在图示机构中,曲柄OA上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另在滑块D上作用水平力F。
机构尺寸如图所示,各杆重量不计。
求当机构平衡时,力F与力偶矩M的关系。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1、已知N 1501=F ,N 2002=F ,N 3003=F ,N 200'==F F 。
求力系向点O 的简化结果,并求力系合力的大小及其与原点O 的距离d 。
2、一水平简支梁结构,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3、水平梁AB 由铰链A 和杆BC 支持,如图所示。
在梁的D 处用销子安装半径为r =0.1m 的滑轮。
有一跨过滑轮的绳子,其一端水平地系在墙上,另一端悬挂有重为P =1800N 的重物。
如AD =0.2m ,BD =0.4m ,ϕ=45°,且不计梁、滑轮和绳子的自重。
求固定铰支座A 和杆BC 的约束力。
4、由AC 和CD 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 连接。
它的支承和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均布载荷强度kN/m 10=q ,力偶矩m kN 40⋅=M ,不计梁重。
2023年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一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含有答案

2023年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一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柱下桩基础,承台下布置有5根边长为400mm的C60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mm×800mm,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0=20kN/m3。
承台平面尺寸、桩位布置等如图所示。
假定,桩的混凝土弹性模量Ec=3.6×104N/mm2,桩身换算截面惯性矩I0=213000cm4,桩的长度(不含桩尖)为20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63m-1,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水平位移值控制,桩顶的水平位移允许值为10mm,桩顶按铰接考虑,桩顶水平位移系数vx=2.441。
试问,初步设计时,估算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50B. 60C. 70D. 80正确答案:A,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一级公路上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一片预制空心板梁,预制板长15.94m,宽1.06m,厚0.70m,其中两个通长的空心孔的直径各为0.36m,设置4个吊环,每端各2个,吊环各距板端0.37m。
试问,该板梁吊环的设计吊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板梁动力系数采用1.2,自重为13.5kN/m。
A. 65B. 72C. 86D. 103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混凝土简支梁桥,计算跨径L=7.5m,梁截面尺寸为;b=300mm、h=750mm。
该桥承受永久荷载(不包括梁自重)g=9.875kN/m,均布可变荷载(汽车)q=7.5kN/m。
(混凝土容重γ=25kN/m3)。
则该桥跨中截面计算弯矩最接近于()kN·m。
A. 161.7B. 166.6C. 182.8D. 204.6正确答案:C,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某高层建筑裙楼商场内人行天桥,采用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如图所示,天桥跨度28m。
工程力学习题集

工程力学习题集(总3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9章 思考题在下面思考题中A 、B 、C 、D 的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答案请参见附录)9.1 若用积分法计算图示梁的挠度,则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为。
(A) x=0: v=0; x=a+L: v=0; x=a: v 左=v 右,v /左=v /右。
(B) x=0: v=0; x=a+L: v /=0; x=a: v 左=v 右,v /左=v /右。
(C) x=0: v=0; x=a+L: v=0,v /=0; x=a: v 左=v 右。
(D) x=0: v=0; x=a+L: v=0,v /=0; x=a: v /左=v /右。
梁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该梁变形后的挠曲线为图示的四种曲线中的 (图中挠曲线的虚线部分表示直线,实线部分表示曲线)。
xxxx(A)(B)等截面梁如图所示。
若用积分法求解梁的转角和挠度,则以下结论中(A) 该梁应分为AB 和BC 两段进行积分。
(B) 挠度的积分表达式中,会出现4个积分常数。
(C) 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来确定。
(D) 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的表达式为:x=0:y=0; x=L,v 左=v 右=0,v/=0。
结论中AxAx(A) AB杆的弯矩表达式为M(x)=q(Lx-x2)/2。
(B) 挠度的积分表达式为:y(x)=q{∫[∫-(Lx-x2)dx]dx+Cx+D}/2EI。
(C) 对应的边解条件为:x=0: y=0; x=L:y=∆L CB(∆L CB=qLa/2EA)。
(D) 在梁的跨度中央,转角为零(即x=L/2: y/=0)。
已知悬臂AB如图,自由端的挠度vB=-PL3/3EI –ML2/2EI,则截面CM(A) -P(2L/3)3/3EI –M(2L/3)2/2EI。
(B) -P(2L/3)3/3EI –1/3M(2L/3)2/2EI。
2014年中南大学钢结构作业及答案

《钢结构》学习中心:专业:学号:*名:**作业练习一一、填空题:1、Q 235B ⋅ F 是钢结构中最常用钢种之一,其屈服强度为__、质量等级为___B_____、脱氧方法为__沸腾钢__,与其相匹配的手工电弧焊条是__E43型__。
2、钢材的疲劳破坏属于 脆性 破坏。
3、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铁 。
4、结构钢材一次拉伸时的εσ-关系曲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5、衡量钢材的塑性的指标有钢结构的优点是 ,材质均匀,制造简便,重量轻等。
6、钢材的强度指标是。
7、冷弯性能是判别钢材的综合指标。
8、影响钢材性能的有害化学成分是。
9、钢材的兰脆现象是指温度在时,钢材强度升高,塑性降低的现象。
10、残余应力对轴心受压构件的影响是。
11、钢结构的缺点是12、钢材的塑性指标是。
13、冲击韧性受稳定的影响,设计时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提出。
14、可焊性是指15、应力集中。
16、I20a 表示。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若结构是失效的,则结构的功能函数应满足(A ) A.0<Z B.0>Z C.0≥Z D.0=Z2.结构钢材的伸长率( B ) A .105δδ< B.105δδ> C.105δδ= D.无法确定3.钢材韧性是钢材( C )的综合指标。
A.可焊性和腐蚀性B.抗火性和塑性C.强度和塑性D.塑性和耐久性4.钢结构的缺点有 C 。
A 轻质高强B 材质均匀C 易腐蚀D 施工周期短5.钢材的塑性指标为 B 。
A δ2B δ10C δ0D δ16.常温冲击韧性表示 A 冲击韧性值。
A 20 ℃B 0 ℃C -20 ℃D -40 ℃7.钢材的化学成分中脱氧剂为 D 。
A CB OC ND Mn8.建筑钢材主要的钢种有 B 。
A 热扎型钢B 碳素钢C 冷弯薄壁型钢D 不锈钢9.钢构件的主要优点有 C 。
A 易腐蚀B易拆卸 C 塑性和韧性好 D 耐热不耐火10.钢材的强度指标为 B 。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

结构设计原理简支梁课程设计一、简支梁的概念与特点简支梁是指两端支承,中间自由伸展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最基本的梁结构。
其特点在于只有一个自由端,另一个端点被支承,因此只能承受单向弯曲力和剪力。
简支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
二、简支梁的受力分析1. 弯矩分析在简支梁中,弯矩是一种重要的受力形式。
当外力作用于简支梁时,会产生弯曲变形和弯矩。
根据欧拉-伯努利假设,在弹性阶段内,简支梁上任意一点处的曲率半径R与该点处的弯矩M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M = EI/R其中E为杨氏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
2. 剪力分析除了弯矩外,在简支梁中还会产生剪力。
剪力是指垂直于截面方向的作用力,在简支梁中主要由跨距和荷载大小决定。
在计算剪力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剪切模量和截面形状。
三、简支梁的结构设计原理1. 材料选择在简支梁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钢材比混凝土更适合作为简支梁的材料,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2.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是指确定简支梁的宽度和高度等参数。
在进行截面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跨距长度、所选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截面应尽可能大,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3. 支承方式简支梁的支承方式直接影响其受力性能。
一般来说,支承应均匀分布在两端,并且应该保证支点之间没有间隙。
此外,在进行支承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等因素。
4. 荷载计算荷载计算是指确定简支梁所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
荷载计算需要考虑到使用环境、使用目的、使用频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荷载应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计算,并且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5. 桥梁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简支梁是最常见的桥梁形式之一。
在进行桥梁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跨度、车流量、地形等因素。
此外,在进行桥梁设计时还需要保证其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四、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简支梁的结构原理和受力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筑力学与结构5

f y max f l l l
上式就是梁的刚度条件。 【例6-11】
子情境四 单跨静定梁的刚度计算
•四、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1)提高梁的抗弯刚度EIZ 2)减改善荷载的分布情况 3)改善荷载的分布情况
想一想
1、P76页,习题6-7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三、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三种方法——叠加法和区段叠加法
(二)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三、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三种方法——叠加法和区段叠加法
(二)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三、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三种方法——叠加法和区段叠加法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 【6-5】
从剪力图和弯矩图中可得结论: 在无荷载梁段剪力图为平行线,弯矩 图为斜直线。在集中力作用处,左右 截面上的剪力图发生突变,其突变值 等于该集中力的大小,突变方向与该 集中力的方向一致;而弯矩图出现转 折,即出现尖点,尖点方向与该集中 力方向一致。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二)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1)悬臂梁:梁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
子情境一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
• 一、平面弯曲
(二)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2)简支梁:梁的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可动铰支座
子情境一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计算
• 一、平面弯曲
(二)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3)外伸梁:梁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的简支梁
•二、轴绘制内力图的第二种方法——微分关系法
想一想
1、P75页,习题6-2(a)、(b)。
子情境二 单跨静定梁弯曲时的内力图绘制方法
材料力学A3习题

拉伸与压缩1. 图示结构,AF为刚性杆,CD杆为钢制,其面积A=200mm2,弹性模量E=2.0×105MPa。
B处弹簧刚度k=3×103N/mm,l=1m。
若CD杆的许用应力[σ]=160MPa,试求荷载F的容许值。
(西南交大2003年)2. 图示结构C结点与滑块铰接,不计滑块与滑槽间摩擦力,滑块只可能沿滑槽上下自由移动,AC与BC两杆面积均为A=100mm2,材料的弹性模量均为E=2.0⨯105MPa,膨胀系数α=12⨯10-6(1/℃)。
求当BC杆升温50C0,而AC杆温度不变时C处的位移值。
(西南交大2002年)3. 图示杆系中AC、BC杆的直径分别为d1=10mm 、d2=20mm,两杆材料均为Q235钢,许用应力[σ] = 170MPa,试按强度条件确定容许F值。
(西南交大2001年)4.图示两端固定的杆件,在距左端x处作用一轴向力F,杆横截面面积为A,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σt],许用压应力为[σc],且[σc] =3[σt]。
求x为何值时F的许可值最大?其值[ F ]max 为多少?(西南交大1999年)5. 图示结构中①、②、③三杆的材料相同,弹性模量均为E,线膨胀系数均为α。
三杆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1、A2、A3,各杆的长度如图所示。
横杆CD为钢杆。
受力如图所示,各杆温度同时上升t∆℃。
求①、②、③三杆的轴力。
(西南交大1998年)6. 图示结构中,BC为刚性梁,杆①、②、③的材料、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在横梁BC上作用一可沿横梁移动的载荷F,其活动范围为a≤。
计算各杆的最大轴力值。
(西南x20≤交大1997年)7、空心圆截面钢杆,其外径D=40mm,内径d=20mm,承受轴向拉力F=180kN,钢材的弹性常数E=2.0⨯105MPa及v=0.3。
求m—m横截面上a、b两点的相对位移和b、c两点的相对位移。
(西南交大1991年)m-m横截面8、AC及BC两钢杆的抗拉刚度为EA,在C点铰接处受一铅垂向下的力F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支梁结构如图所示,其中,m kN m ⋅=6,m kN q /2=,kN F 3=。
其中梁宽B=0.08m ,梁高H=0.1m ,梁长L=5m 。
对该梁进行分析,画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材料力学解析解:最大弯曲应力σ=1.042×108 (Pa) ,最大剪应力τ=6.25×106 (Pa) 。
交互式的求解过程1. 创建节点1.1 创建梁的各个节点1. 给梁的各参数赋值: Utility Menu :Parameters →Scalar Parameters 界面,在Selection 下输入梁高H=0.1按下Accept ;输入梁宽B=0.08→Accept ;梁长L=5→Accept ;计算梁的横截面积AREA=B*H →Accept ;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IZZ=B*H*H*H/12→Accept ;然后定义载荷:弯矩M=-6000→Accept ;集中力F=-3000→Accept ;均布载荷Q= 2000→Accept ;→Close.2.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Node →In Active CS 。
3. 在创建节点窗口内,在NODE 后的编辑框内输入节点号1,并在X ,Y ,Z 后的编辑框内输入0,0,0作为节点1的坐标值。
4. 按下该窗口内的Apply 按钮。
5. 输入节点号13,并在X ,Y ,Z 后的编辑框内输入L ,0,0作为节点13的坐标值。
6. 按下OK 按钮。
7.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Create →Node →Fill between Nds 。
8. 在图形窗口内,用鼠标选择节点1和13。
9. 按下Fill between Nds 窗口内的Apply 按钮。
10. 按下OK 按钮,完成在节点1到节点13之间节点的填充。
1.2显示各个节点1. Utility Menu :Plotctrls →Numberings2. 将Node numbers 项设置为On 。
3. Utility Menu :Plot →Nodes4. Utility Menu :List →Nodes5. 对出现的窗口不做任何操作,按下OK 按钮。
6. 浏览节点信息后,关闭该信息窗口。
2.定义单元类型、材料特性和梁的横截面几何参数2.1 定义单元类型1.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2. 按下Element Type 窗口内的Add 按钮。
3. 在单元类型库中,选择左侧列表中的BEAM 单元家族,及右侧列表中2D elastic 3类型。
4. 按下OK 按钮完成选择。
5. 按下Close 按钮关闭Element Type 窗口。
2.2 定义材料特性1.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
2.在材料定义窗口内选择: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3.在EX后的文本框内输入数值2.06e11作为弹性模量。
4.按下OK按钮完成定义。
2.3 定义梁的横截面几何参数1.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
2.按下Real Constants窗口内的Add按钮。
3.按下Real Constants for Element Type窗口内的OK按钮。
4.依次输入1,AREA,IZZ,H。
5.按下OK按钮完成定义。
6.按下Real Constants窗口内的Close按钮。
3.创建单元3.1 创建单元1.Main Menu:Preprocessor→Create→Elements→Auto-Numbered→Thru Nodes。
2.在图形窗口内,用鼠标点选节点1和2。
3.按下按下OK按钮完成单元1的定义。
4.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opy→Elements→Auto-Numbered。
用光标选择单元1,然后点Apply。
5.在ITIME后的编辑框内输入12(包括被复制的单元1)作为要复制的单元总数。
6.按下OK按钮完成单元2到单元12的定义。
3.2 显示单元信息1.Utility Menu:PlotCtrls→Numberings2.在第一个下拉列表中,选择Elements numbers选项。
3.Utility Menu:Plot→Elements4.Utility Menu:List→Elements→Nodes+Attributes5.浏览单元信息后,关闭该窗口。
4.施加约束和载荷4.1 节点自由度约束1.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
2.用鼠标在图形窗口内选择节点3。
3.按下选择窗口内的Apply按钮。
4.选择自由度UX和UY,并在VALUE后为其输入数值0。
5.按下Apply按钮。
6.用鼠标在图形窗口内选择节点13。
7.按下选择窗口内的Apply按钮。
8.选择自由度UY,并在VALUE后为其输入数值0。
按下OK按钮。
4.2施加载荷4.2.1施加节点1处的集中载荷F。
1.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 nodes。
2.用鼠标在图形窗口内选择节点1。
3.按下选择窗口内的Apply按钮。
4.在第一个下拉列表中选择FY,并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其值F(向上为Y轴正方向)。
5.按下Apply按钮。
4.2.2施加节点3处的弯矩m。
1.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 nodes。
2.用鼠标在图形窗口内选择节点11。
3.按下选择窗口内的Apply按钮。
4.在第一个下拉列表中选择MZ,并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其值M(逆时针为正方向)(对照上面第4步)。
5.按下OK按钮。
4.2.3施加单元3到单元10上的的分布载荷q。
1.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Pressure →On Beams。
2.用鼠标在图形窗口内选择单元3到单元10。
3.按下选择窗口内的Apply按钮。
4.在LKEY后的文本框内输入数值1。
5.在VALI和VALJ后的编辑框内分别输入Q,按下OK按钮。
5.求解5.1 定义分析类型1.Main Menu:Solution→Anslysis Type→New Analysis。
2.选中Static选项。
3.按下OK按钮。
5.2 求解1.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2.按下OK按钮关闭Solve Current Load Step窗口。
3.按下Close按钮关闭求解结束后出现的Information窗口。
4.浏览/STATUS Command窗口内的信息后,将其关闭。
6.后处理6.1 绘制梁的Y方向变形图1.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 Plot Nodal Solu...2.选择DOF Solution下的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在Undisplaced shape key 后选择Deformed shape with undeformed edge→OK6.2 建立单元结果表6.2.1创建单元表,计算节点弯矩。
1.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Element Table →Define Table 。
2. 按下Element Table Data 窗口内的Add 按钮。
3. 在Lab 后的文本框内输入IMOMENT 。
4. 在左侧列表中选择By sequence num 项。
5. 右侧列表中选择SMICS ,项。
6. 在右侧列表下的文本框内SMICS 后面,输入6。
7. 按下Apply 按钮。
8. 在Lab 后的文本框内输入JMOMENT 。
9. 重复上面的步骤4和5。
10.在Lab 后的文本框内输入JMOMENT 重复步骤4,5,在右侧列表下的文本框内输入SMICS ,12。
11.按下OK 按钮→Close 。
6.2.2创建单元表,计算节点剪力。
8.在Lab 后的文本框内输入JMOMENT 。
9.重复上面的步骤4和5。
10.右侧列表下的文本框内SMICS 后面,输入12。
11.按下OK 按钮→Close 。
6.2.2创建单元表,计算节点剪力1.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Element Table →Define Table 。
2. 按下Element Table Data 窗口内的Add 按钮。
3. 在Lab 后的文本框内输入ISHEAR 。
4. 在左侧列表中选择By sequence num 项。
5. 右侧列表中选择SMICS ,项。
6. 右侧列表下的文本框内SMICS 后面,输入2。
7. 按下Apply 按钮。
8. 在Lab 后的文本框内输入JSHEAR 。
9. 重复上面的步骤4和5。
10.右侧列表下的文本框内SMICS 后面,输入8。
11.按下OK 按钮→Close 。
6.3 结果显示6.3.1列出各节点弯矩和剪力1.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List Results →Eleme Table Data 。
2. 在List Element Table Data 窗口内选择IMOMENT ,JMOMENT ,ISHEAR 和JSHEAR 。
3. 按下OK 按钮并在浏览资料窗口内的信息后,将其关闭。
6.3.2画剪力图1.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Contour Plot →Line Elem Res34 5 6 72.在第一个下拉列表中选择ISHEAR,在第二个下拉列表中选择JSHEAR。
233.按下OK按钮。
剪力图:6.3.3画弯矩图1.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Line Elem Res2.在第一个下拉列表中选择IMOMENT,在第二个下拉列表中选择JMOMENT。
3.按下OK按钮。
弯矩图:7.退出程序Toolbar: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