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

合集下载

爱弥儿有感1500字精选

爱弥儿有感1500字精选

爱弥儿有感1500字精选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关于爱弥儿有感5篇,方便大家学习。

爱弥儿有感1最近读了卢梭的《爱弥儿》这本书,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爱弥儿》一书语言通俗而易懂,娓娓道来,读完后了解了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

书中有几个观点让我印象很深刻,有的观点值得我学习,也有的观点存在疑问,不过值得学习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一、崇尚自然教育卢梭在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

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

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

现在的孩子们在课业之外其实是缺少自然教育的,更多的孩子把课外时间用在了电子产品上,我认为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可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回归自然,让孩子们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知识,也让个性得以张扬。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我们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二、崇尚自由教育在《爱弥儿》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别强调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应使教育对象成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

我认为这些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自由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可能会走入歧途。

但是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教育他的爱弥儿,让其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这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把握好教育的尺度。

三、崇尚自我保护的教育在卢梭的《爱弥尔》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

那就是:“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

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随着各类儿童安全问题的出现,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也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科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让孩子们能真正的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爱弥儿读书心得1500字

爱弥儿读书心得1500字

爱弥儿读书心得1500字《爱弥儿》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1《爱弥儿》还是一部关于人性教育的作品,卢梭在书中指出,收获幸福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唯一目标。

他提倡自主教学,教师应一边传授知识,一边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要我学顺利过渡到我要学。

在该部作品中,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而这也是在向读者渗透道德教育,无论在个人成长的任何时期,都应严格坚守这一教训,与人为善,不允许损害他人利益。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

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

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

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

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阅读爱弥儿的感受(精选12篇)

阅读爱弥儿的感受(精选12篇)

阅读爱弥儿的感受(精选12篇)阅读爱弥儿的感受篇1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近代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倡导“天赋人权说”,主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他对近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的改革,都曾作出伟大的启发和指导。

《爱弥儿》是阐述其自然教育理论的不朽之作,对压抑儿童个性的封建主义教育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在这本教育著作中,卢梭表达了他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今天读来仍然震撼很大,对我们当前的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卢梭主张的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

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需要,这与我们当今很多家长对儿童采取神童式的教育大相径庭,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拼命的为孩子请家教老师,上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以为这样就能很好的促进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其结果并不理想。

最典型的要数当今社会上流行的“狼爸”和“虎妈”了,为了让他们自己的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学校,经常采取一些极端的教育方式,是他们的孩子失去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童年生活,最终他们的孩子并不领情,反而责怪父母。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忽视儿童天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因而也是一种极为不可取的教育。

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

卢梭指出“我们生来是软弱,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力量。

这些东西全是教育赐予我们的”。

教育只不过是保持习惯罢了。

卢梭强烈反对采取打骂吓唬等方法,同时也不赞成给予儿童过多的关心和照顾教养孩子。

由于母亲更容易倾向于溺爱子女,因此卢梭告诫道:“当一个妇女不是给孩子以母亲的关心而是过于关心的时候,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脱离自然的道路脱离自然。

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左右范文5篇

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左右范文5篇

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左右范文5篇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看卢梭的《爱弥儿》,书中倡议自然主义教育。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就是按造物主对人的支配与设计即按孩子的身心规律去教育孩子,不行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也不行以拔苗助长。

朱永新说儿童的隐私远远没有被发觉,这句话是有时代意义的,不会过时。

我假如是清朝乾隆就会说这些思想我泱泱大国过去就有,即把老子的无为而治变成无为而教。

今日看到了其次卷,共五卷。

这本书翻译成白话文有800多页,我不知原著多少页。

在我看来,德国幼儿园不教学问也是深受卢梭影响。

按人的自然规律幼儿还不会用理智思索,因此教学问不适宜。

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看这本书即卢梭的《爱弥儿》到其次卷完,我有个感想,卢梭告知我们幼儿有幼儿的规律,儿童有儿童的规律,青少年有青少年的规律,青年有青年的规律。

不过这些学问变成了全人类都知道的常识。

因为当代人都是从幼儿园读到大学。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志向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珍宝。

假如你没看过,怎好意思说自己懂西方教育。

要想自己懂西方教育这三本名著都要看过,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精读,至少要巡游一遍。

我《志向国》看完了。

《爱弥儿》已看完二卷,共五卷。

《民主主义与教育》潦草的看过。

于是说自己懂西方教育底气有点足了。

卢梭的《爱弥儿》教育人类采纳自然主义教育法,盼望我人类依据造物主对人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设定和支配来教育。

说的简洁点,不要对一个三岁孩子讲爱情。

既然卢梭此书本意如此,那书中就有人类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规律。

此书从幼儿讲起始终到青年,所以书中介绍了人类各个阶段的规律。

有些规律已经是人类的常识,有些规律我们留意到但是无意识,看了卢梭的书会大吃一惊浑然大悟,所以卢梭说出了我们说不出的感觉。

我们只要把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融会贯穿就不虚看此书了。

《爱弥儿》第四卷看完了,想写点什么。

突然想到就算你读后感写的再好也不如翻译的人写的《出版说明》,《出版说明》是翻译人读原著的读后感。

《爱弥尔》读后感(通用7篇)

《爱弥尔》读后感(通用7篇)

《爱弥尔》读后感(通用7篇)《爱弥尔》读后感(通用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尔》读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弥尔》读后感120xx年7月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爱弥尔》,其副标题叫《论教育》。

这本书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卢梭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平等的。

该书主要体现了思想家卢梭的以下四个主张:1、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

这一点是最可贵的,也是我最欣赏的,对我心灵触动最大的一条。

2、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

这一点,在现在的教学中,得到深远的拓展和广泛的应用。

同时,我也知道了原来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早在三个世纪前,教育家卢梭就提出来了,可见他是多么有远见,真是高瞻远瞩啊!3、他主张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的“儿童中心论”。

想想当今社会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顾孩子的想法和意愿,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周末或节假日替其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唯恐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家长应该自问一下,是孩子的意愿吗?他们成长的自由快乐吗?是不是在摧残自己的孩子?4、他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读完《爱弥儿》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产生了很大的感触。

特别是他的自然教育观,对我们现代的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

首先,教育孩子就要顺应自然,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不要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冻着、饿着,让孩子经理风雨的洗礼,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另外,对孩子的惩罚也要遵循自然,让孩子明白犯错误受惩罚,是自然赋予的,不是家长,不是同学,也不是老师,跟你过不去,这样就不会产生矛盾,家庭,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和谐了。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精选30篇)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精选30篇)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精选30篇)《爱弥儿》优秀读后感(精选3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弥儿》优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弥儿》优秀读后感篇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因此在当今的中国,教育子女也就成为了民众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可是由于对子女的过度期盼,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过早的要求孩子接受教育,在他们的印象中,“学得早、学得多、学得广”对他们的将来是十分有益的。

我的父母也是这群人中的一个,因此可以说这种教育观念在我的脑海已根深蒂固,它陪伴了我十多年。

我也明白它带来的消极影响:会让好奇变成无趣乃至是厌恶;会使我们受知识的支配;更会让我们的学习变为被动、呆板和死读……虽然知道这种教育观存在着局限,但是对于如何改变、如何教育,我仍然十分的茫然。

《爱弥儿》却直接回答了我的困惑。

在这本书中爱弥儿是卢梭虚拟出来的孩子,通过对他的教育,通过对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的描述,让我对卢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当今的教育方法有了点感想。

“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可以说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线。

他从第一卷就开始强调说造物主创造世界万物,原本一切是美好的,但人类却毁坏了这一切。

人应当遵守着自然的法则,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主的成长。

而这个观点与当今的教育思想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想想也对,我们从出生开始,人们真的已经开始改变了自然的法则,父母用襁褓把我们束缚起来,身为婴儿的我们却无能为力,唯一能换来的自由只有哭声,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保护,但实际却与之相反,迎接我们的很可能是娇弱、疾病与危险。

所以,在爱弥儿婴儿期的教育里,卢梭反其道而行,他主张婴儿穿宽大舒适的衣服,让婴儿保持着自然的习惯,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的活动,但也不要宠溺,要此刻锻炼他们的体质与勇敢、养成他们不依赖他人的好品性,可以说他告诉我们在此期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身体的保健和养护。

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1篇)

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1篇)

爱弥儿读后感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1篇)《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该书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大家阅读《爱弥儿》是卢梭著名的教育著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是卢梭20年苦心撰写3年才完成的,发表于1762年,是一本小说半论文体形式的著作。

它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尔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恶,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性的理想教育蓝图。

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爱能仁的人,是封建政权的掘墓人。

他认为当时的封建教育把人的身心桎梏得无法自然发展了,使人屈服成为现有制度和风尚的牺牲品。

卢梭认为人们生而缺乏的,又是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都是教育的结果。

而这种教育来源有三个方面,即来自自然的,来自周围的和外界的事物。

卢梭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同“自然教育”配合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卢梭从观念和先天道德出发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要求教育遵循儿童天性,考虑自然的教育必须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是自由,所以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儿童善良的个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他坚决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强迫服从,强制灌输,严酷纪律和体罚等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儿童审慎地选择,避开无知和荒谬的东西,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而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点。

卢梭这位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反封建的教育先驱,不曾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未曾长久地从事教师工作。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5篇)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5篇)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5篇)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卢梭《爱弥儿》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卢梭《爱弥儿》读后感1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他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

他在《爱弥儿》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

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社会状态。

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的地方。

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

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

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

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

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
看卢梭的《爱弥儿》,书中倡导自然主义教育。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就是按造物主对人的安排与设计即按孩子的身心规律去教育孩子,不可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也不可以拔苗助长。

朱永新说儿童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这句话是有时代意义的,不会过时。

我如果是清朝乾隆就会说这些思想我泱泱大国过去就有,即把老子的无为而治变成无为而教。

今天看到了第二卷,共五卷。

这本书翻译成白话文有800多页,我不知原著多少页。

在我看来,德国幼儿园不教知识也是深受卢梭影响。

按人的自然规律幼儿还不会用理智思考,因此教知识不合适。

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看这本书即卢梭的《爱弥儿》到第二卷完,我有个感想,卢梭告诉我们幼儿有幼儿的规律,儿童有儿童的规律,青少年有青少年的规律,青年有青年的规律。

不过这些知识变成了全人类都知道的常识。

因为当代人都是从幼儿园读到大学。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如果你没看过,怎好意思说自己懂西方教育。

要想自己懂西方教育这三本名著都要看过,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精读,起码要游览一遍。

我《理想国》看完了。

《爱弥
儿》已看完二卷,共五卷。

《民主主义与教育》潦草的看过。

于是说自己懂西方教育底气有点足了。

卢梭的《爱弥儿》教导人类采取自然主义教育法,希望我人类根据造物主对人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设定和安排来教育。

说的简单点,不要对一个三岁孩子讲爱情。

既然卢梭此书本意如此,那书中就有人类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规律。

此书从幼儿讲起一直到青年,所以书中介绍了人类各个阶段的规律。

有些规律已经是人类的常识,有些规律我们注意到但是无意识,看了卢梭的书会大吃一惊浑然大悟,所以卢梭说出了我们说不出的感觉。

我们只要把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融会贯通就不虚看此书了。

《爱弥儿》第四卷看完了,想写点什么。

突然想到就算你读后感写的再好也不如翻译的人写的《出版说明》,《出版说明》是翻译人读原著的读后感。

译本共五卷。

第四卷第五卷其实内容多得可以单独成书,都有200多页。

第四卷给人震撼是一个牧师的自白,他对自己如何走上牧师之路的反省是惊天地泣鬼神。

我在想有没有人把我为什么当老师的自白也写的如此惊天地泣鬼神。

这个牧师找到了自己,当牧师是他一生的志业。

那有这样的老师吗?有没有老师找到自己,觉得自己天生就是教书坯子,觉得教书是自己一辈子的志向?如果这老师是基督徒他会直觉到他当老师是上帝的旨意。

这样的老师有吗?
卢梭把《爱弥儿》写得很有文采,所以翻译成中文后也很有文采,如诗如歌,文笔优美。

自然主义教育法其实与道家的顺其自然几乎一模一样,无为而教就是顺“其”自然而教。

这里的“其”指学生。

第五卷是婚烟教育的指南。

卢梭讲了理想的婚烟中男女是怎样的。

这种理想的婚烟在当代也有许多人孜孜追求。

我喜欢这样的婚烟。

苏菲、爱弥儿都是理想的伴侣。

当男人应学爱弥儿,当女人应学苏菲。

遇到爱情,人会怎样,及爱情是什么?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有深刻的揭示。

看了震撼心灵醍醐灌顶。

我国有像孔子一样教书的老师。

我在看卢梭的《爱弥儿》时想到能不能像卢梭教爱弥儿一样教书?看书知道卢梭这老师有种非常强大的教育能力,他能预见自己这样教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

我们当老师有这种能力吗?有这种能力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比如许多老师知道如果教书就是刷题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他教书就不刷题而是教素质。

不过有种老师是假装睡着的,这没办法。

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他知道教书如果只是刷题的后果但他还是刷题。

卢梭博闻强识,教育能力卓越非凡,按当代讲就是可以从幼儿园一直教到大学,这样的老师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卢梭既是幼儿名师也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名师。

怪不得有人把此书当小说。

在第五卷快看完时我有个心得。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卢梭创造了
爱弥儿和苏菲。

不看附录爱弥儿苏菲的爱情真让人感动。

那附录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无常会导致爱情变质吗?人生无常会导致双方背叛对方吗?在附录中卢梭写了一个妻子背叛丈夫那丈夫会有什么反应。

爱弥儿的书中自白就是反应,自白的如诉如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