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报告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报告一、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而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
为了研究和利用细菌,科学家发展出了人工培养细菌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人工培养细菌的过程,观察并学习细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培养条件的响应。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所用材料和仪器:- 细菌培养皿- 细菌培养基- 微量移液器- 试管- 烧杯- 灭菌棒- 显微镜- 显微镜载玻片2. 实验步骤:a. 准备细菌培养基:按照实验所需的培养基配方,称取适量培养基粉末,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然后用自动压力锅或高压灭菌锅对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b. 取出培养基后,将其倒入细菌培养皿中,用灭菌棒均匀涂布于培养皿底部。
c. 从已知细菌菌液中取一定数量,利用微量移液器滴加于培养皿上,注意避免不同菌种之间的交叉污染。
d. 将培养皿封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培养温度和湿度,培养一定时间。
e. 从培养皿中取出一部分菌液,加入试管中,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数量。
f. 取少量菌液,滴于显微镜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细菌结构。
三、结果与分析在人工培养过程中,通过观察培养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和显微镜下的细菌形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1. 细菌生长情况:根据培养皿上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菌落。
这说明细菌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能够繁殖并形成群落。
2. 细菌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菌种之间的形态差异。
例如,某些细菌呈现长棍状、圆球状或螺旋状等形态。
这些形态特征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细菌的识别和分类。
3. 细菌数量:通过观察显微镜载玻片下的细菌液滴,我们可以估算细菌的数量。
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菌在显微镜下以聚集和单独分散的形式出现。
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细菌的生长速度和代谢活性。
四、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讨论结论:1. 细菌对培养条件的响应: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
实验二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微生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配好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试验,因此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植物病理实验室中最基本的工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植病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按组成成分及对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三类,从物理性质上又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类,培养基的种类不同,配制方法也有差异,限于时间,本次实验仅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这是植病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简称PSA),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有时也用于植物病原细菌。
成分:马铃薯200克蔗糖 10~20克琼脂 17~20克加水至1000毫升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双层纱布滤去薯块,补足水量,加入琼脂,加热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后,乘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好棉塞高压灭菌。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略带酸性,培养真菌无需调节pH,培养细菌则调节pH至中性,此培养基留作下次实验分离培养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调节pH。
5人分作一组,1、2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2肉汁胨培养基(BPA)这种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成分:牛肉浸膏 3克蛋白胨 5~10克蔗糖 10克酵母浸膏 1克琼脂 17~20克加水至 1000毫升方法:先将琼脂加热熔化于大部水中,再将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开加入,调节pH至7,趁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棉塞高压灭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称重,称重时用小烧杯盛装,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称好杯和棒的重量后,再开始沾取浸膏称重,称后将杯和棒上粘着的浸膏洗净于锅中。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微免教研室
四、细菌的生化反应
IMViC试验 ❖大肠埃希菌 + + - ❖产气杆菌 - - + +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微免教研室
四、细菌的生化反应 尿素酶试验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原理: 细菌若有尿素酶,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尿 素产生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指示剂呈深 酒红色。
VP试验
❖ 方法: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 蛋白胨水,37℃培养18h~24h后,按每毫升培养 基加入含0.3%肌酸或肌酐的0.1ml 40% KOH溶液, 48℃~50℃水浴2h或37℃ 4h,充分摇动后观察。
甲基红试验
❖ 方法: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 蛋白胨水,37℃培养18h~24h后,滴加甲基红指 示剂观察结果。
微免教研室
四、细菌的生化反应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原理: 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并利用枸 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可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 生长,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铵盐生 成氨,培养基呈碱性反应。
❖ 方法: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于枸橼酸 盐培养基,37℃培养18h~24h观察。
微免教研室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二、培养基的制备、种类及细菌的生长现象 细菌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2、半固体培养基:扩散生长、非扩散生长 3、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
微免教研室
四、细菌的生化反应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1、记录细菌的生长现象。 2、记录并分析细菌的生化反应。
细菌人工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人工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和接种方法。
3. 观察细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分析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细菌人工培养是指利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为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繁殖。
培养基通常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营养成分,以满足细菌的生长需求。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培养基、乳糖培养基等。
2. 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灯等。
3. 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镊子等。
4. 实验仪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5. 实验试剂:无菌水、酒精、盐酸、酚红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1)称取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乳糖等原料,按照比例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2)调节pH值至中性或微碱性。
(3)加热煮沸,持续30分钟,去除多余的水分。
(4)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加入酚红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5)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每皿10ml。
2. 培养基灭菌将培养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灭菌30分钟。
3. 接种(1)无菌操作,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待冷却后,挑取适量细菌至培养皿中。
(2)用接种环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1)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2)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如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等。
五、实验结果1. 菌落形态: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的菌落形态存在差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表面光滑;大肠杆菌菌落呈粉红色,表面粗糙。
2. 菌落大小: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的菌落大小存在差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较大,直径可达1-2mm;大肠杆菌菌落较小,直径约为0.5-1mm。
3. 菌落颜色:实验中发现,不同细菌的菌落颜色存在差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大肠杆菌菌落呈粉红色。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生长繁殖

②细菌在与外界相通腔道粘膜上的 分布:取口腔和鼻腔粘膜标本 接种于固体培养基
2、细菌的人工培养 与划线分离 (1)培养基:
观察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3、消毒与灭菌 (1)物理消毒灭菌法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培养与控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在自然界及正常人体的分布 2、熟悉细菌的生长现象 3、学会几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4、学会观察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接种环、培养基、酒精灯、水浴箱、 棉签、净化工作台
三、实验内容 1、细菌的分布 (1)在自然界的分布 : 空气 (2)在正常人体的分K-B法
煮沸法
②紫外线
(2)化学消毒灭菌法 70﹪~75 ﹪乙醇皮肤消毒效果观察
四、实验结果 1、通过表格写出每个实验结果及解释 2、通过本次实验,你对牢固树立无菌观 念和严格无菌操作有何理解?
实验日期
实验2细菌的培养和生化反应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和生化反应
注意: 不要打开 培养皿!!!
实验内容:
一、录像 ❖消毒灭菌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和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 二、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三、细菌的生化反应
一、培养基的种类和细菌人工培养方法
培养基的种类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琼脂平板、斜
面培养基)
用途 增菌 动力实验、保存菌种 细菌的分离与纯培养
产气杆菌 - 大肠杆菌 +
蛋白胨水培养基
细菌分解 色氨酸
吲哚 玫瑰吲哚
添加 3-5 滴柯 氏试剂
3、H2S 试验:利用细菌是否分解含硫氨 基酸产生 H2S 来区分和鉴别细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醋酸铅培养基
含硫氨基酸
H2S Fe2+ Pb2+
黑色沉淀
实验报告:
1 ❖ 描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三种生长现象 ❖ 列表比较三种细菌菌落特点 ❖ 描述细菌的生化反应并解释其反应现象
细菌人工培养方法
二、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生长 表面生长 沉淀生长 (菌膜生长)
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物——菌落
菌落 特征
大小:大、中、小 表面:光滑或粗糙、湿润或干燥、凸起或扁平 边缘,颜色 溶血环:α溶血环、β溶血环
菌落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胞杆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小
表面 边缘
颜色
溶血环
三、细菌的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 利用细菌是否分解单糖产酸和/或产 气来区分和鉴别细菌
单糖培养基(乳糖发酵管)
pH指示剂: 酚红 (pH>7,红色;pH<7, 黄色).
黄色有气泡⊕ 黄色无气泡 + 红色 ﹣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步骤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步骤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步骤细菌的人工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细菌。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步骤。
一、准备实验室设备和材料1. 培养基: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血琼脂等。
2. 细菌液:从保存在冰箱或冷冻库中的细菌液中取出所需的细菌,并进行预处理。
3. 实验室设备:无菌操作台、离心机、移液器、显微镜等。
4. 无菌操作器具:无菌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二、制备固体培养基1. 称取所需量的琼脂和其他成分,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溶解。
2. 调整pH值,通常为7.0-7.4。
3. 加热消毒:将琼脂溶液装入无菌试管或烧杯中,用高压灭菌器或自制压力锅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4. 倒制琼脂:将琼脂溶液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
5. 固化琼脂:将培养皿放置在平板上,待琼脂凝固后即可使用。
三、制备液体培养基1. 称取所需量的营养成分和其他添加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溶解。
2. 调整pH值,通常为7.0-7.4。
3. 加热消毒:将液体培养基装入无菌试管或烧杯中,用高压灭菌器或自制压力锅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四、细菌的预处理1. 从冷冻库或冰箱中取出细菌液,并进行预处理。
通常采用离心法将细菌沉淀下来,并用生理盐水洗涤2-3次,以去除残留培养基和代谢产物等。
2.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并调整浓度至合适的范围。
五、接种细菌1. 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将细菌液用移液器均匀地滴在琼脂培养皿表面上。
2. 用火柴头或无菌环将细菌液均匀地涂抹在琼脂表面上。
3. 将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箱中,通常为37℃,并注意标记好培养皿的信息。
4. 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1. 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如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
2. 根据实验结果对细菌进行鉴定,并记录下相关信息。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培养及代谢产物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培养及代谢产物(B a c t e r i a l I n o c u l e t i o n a n d A r t i f i c a l C u l t u r e a n dM e t a b o i c p r o d u c t s)一、细菌的人工培养(A r t i f i c a l C u l t u r e o f B a c t e r i a)在适当条件下,绝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使其繁殖,通过人工培养,获得纯种细菌,是进一步观察研究各种细菌具有不同特性的基础。
(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1、肉汤培养基:是常用的液体培养基,也是制备某些其他培养基的基础。
材料:(制备100m l肉汤培养基的用量)(1)培养基的成分:牛肉50g蛋白脂1g氯化钠0.5g磷酸氢二钾(K2H P04·12H20)0.1g蒸馏水100m1(2)玻皿、试剂、比色管、比色架、吸管、1N与1/20N 的N a O H、三角烧瓶、漏斗、中试管、酚红指示剂、滤纸、卷筒、天平、蒸馏水。
方法:(1)将已去筋膜脂肪并经绞碎鲜牛肉50g,加蒸馏水100m l,放入冰箱中过夜。
(2)加热45—50℃一小时,并煮沸半小时,用数层纱布或滤纸过滤,滤液用蒸馏水补足其量为100m1。
(3)于滤液中加氯化钠0.5g,蛋白脂1g、磷酸氢二钾0.1g,加热使之完全溶化。
(4)测定酸碱度并调整至P H7.6,必要时用滤纸过滤。
(5)按需要分装于试管或烧瓶内,加棉花塞并包装后,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5磅/寸220—30分钟灭菌。
(6)灭菌后置37℃温箱,孵育24h,无杂菌生长,即可应用。
或放冰箱备用。
2、普通琼脂培养基它是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
材料:肉汤、琼脂方法:(1)在肉汤中加入2%琼脂,熔化后调整P H7.6,必要时用棉花纱布过滤。
(2)于琼脂凝固前,分装于试管或小烧瓶内,然后加棉塞并包装。
(3)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5磅/寸220分钟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
料
接种环、接种针
材
料
普通平板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2-3%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0.2-0.5%琼脂)
材 料 分 配
分组 菌种 两人一组 一位取金葡菌,另一位取大肠杆菌 一块普通平板/每人 培养基
一支斜面培养基/每人 一支半固体培养基/每人
实 验 流 程
领取菌种 及培养基
分别进行平板、 斜面及半固体培 养基接种,然后 贴上标签。
厌氧培养法
细菌培养方法
电热恒温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法
厌氧袋
操 作 内 容 *
操作内容 平板分区划线 斜面纯培养 半固体培养 目 的 分离细菌 增菌及菌种保存 观察动力和菌种保存
材
工具:接种环、接种针
料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培养基:
普通平板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37度恒温 箱培养 18~24小 时后观察 结果。
实 验 方 法 及 结 果
平板分区划线法
分区划线
结果
实 验 方 法 及 结 果
斜面纯培养
实 验 方 法 及 结 果
半固体培养
穿刺接种
结 果
思
考
如何配制巧克力平板? 平板分区划线法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达到分 离菌种的目的,第一区和最后一区划线是 否可以相接? 斜面纯培养为何先划一条直线? 为何在进行半固体培养时,接种针不可穿 刺到底部?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目
的
1.掌握接种细菌用具、接种细菌的环境要求 和无菌操作要领。 2.掌握平板划线法、斜面和半固体培养基等 各种接种方法。 3.熟悉常用培养基的原理、种类及其用途。 4.了解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细菌人工培养目的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鉴定细菌,指导临床用药。
细菌学研究
用于细菌生理、遗传变异、致病性和耐药性 等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疫苗、抗毒素等的制备。
细菌人工培养基本步骤
制备培养基
接种
培养
培养基的种类
根据营养组成和用途可分为 基础、增菌、选择、鉴别、厌氧 根据物理状态分为 液体、固体、半固体
普通平板
血平板
培养基的制备
调配成分
溶解
矫正pH
过滤澄清
质量检 查和保存
灭菌
分装
细菌培养方法
需氧培养法 二氧化碳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