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自然的暴力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1

Hurricane KatrinaA hurricane is a fiercely powerful,rotating form of tropical storm that can be 124 to l , 240 miles in diameter. The term hurricane is derived from Hurican, the name of a native American storm god. Hurricanes are typical of a calm central region of low pressure between 12 to 60 miles in diameter, known as the eye. They occur in tropical regions. Over its lifetime,one of these storms can release as much energy as 10000 nuclear bombs.The seed for hurricane formation is a cluster of thunderstorms over warm tropical waters. Hurricanes can only form and be fed when th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exceeds 27℃and the surrounding atmosphere is calm. These requirements are met between June and Novemb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Under these conditions,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evaporate and condense into clouds and rain - releasing haet in the process. It is this heat energy, combined with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that drives a hurricane.When the warm column of air from the sea surface first begins to rise, It causes an area of low pressure. This in turn creates wind as air is drawn into the area. This spinning wind drags up more moisture-laden air from the sea surface in a process that swells the storm. Cold air falls back to the ocean surface through the eye and on the outside of the storm.Initially, when wind speeds reach 23 miles per hour, these mild, wet and grey weather systems are known as depressions. Hurricane Katrina formed in this way over the south-eastern Bahamas on 23 August 2005. Katrina has had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the Gulf Coast of the US, leaving a disaster zone of 90000 square miles in its wake – almost the size of the UK. Thousands have been killed or injured and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people have been displaced in a humanitarian crisis of a scale not seen in the US since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cost of the damage may top $ 100billio卡特里娜飓风一个飓风一个激烈强大,轮流用热带风暴构成那能124半导体技术天地,240英里在直径。
飓风阅读练习附答案

飓风阅读练习附答案飓风阅读练习附答案飓风(12分)20xx年x月x日卡特里娜飓风侵袭美国南部四州,短短数日之内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家园,其中新奥尔良市90%的建筑消失。
这次飓风给美国造成了逾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什么是飓风?台风和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
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一般来说,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作飓风,而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
目前,气象学家已经清楚热带气旋的成因。
它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
热带海洋不断蒸发形成的暖湿空气上升后,其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云层和降水,同时释放出潜热,使失去水分后的空气变得更轻,上升得更高,外围暖湿空气不断填补由此形成的低压区,使这一过程不断增强。
在地球自转作用下,气旋开始转动,最终形成台风/飓风。
登陆后,它会失去暖热水汽来源,强度迅速减弱。
在卫星和高速计算机的帮助下,对飓风这样的`自然现象,人类可以清楚地预报和监测它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对它的到来却无能为力。
军事高科技读物列出的种种骇人的气象武器和地球物理武器也只是诱灾有意,消灾无术。
严格地说,可以科学探讨的只能是人工干预而不是控制天气。
干预飓风的方法以改变温度较为可行。
具体手段包括:在空中撒布碘化银等增雨剂,精确引导云催化,剥夺飓风眼壁扩大和增强所需的水分;在飓风将要经过的海面上布置一层可生物降解的油膜,降低海水的蒸发速度,直接限制飓风所能获得的能量;还可以用在轨道上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将电能以微波形式向下传送,波长被调整到最适于飓风中的水分子吸收,引起水分子振动,加热周围的空气,使飓风强度减弱或转移方向。
当然,改变飓风方向还需要避免危害邻国。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卷(一)

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卷(一)(用时:90分钟总分:100分)一、挑选题。
(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单薄.(bó)笨拙.(zhuó)土壤.(rǎng)一哄.而散(hōng )B.衣襟.(jīn)宾.客(bīng)沧.海(cāng)叱咤.风云(chà)C.山涧.(jiān)鸣啭.(zhuàn)瞻.仰(zhān)风行全球(mí)D.妩.媚(wǔ)蒙.古(měng)政.府(zhèng)活灵活现(xiào)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推戴干躁念念有词B.刨哮橡皮忘乎所已C.疙瘩疲惫粉身碎骨D.点缀刨哮暴露无疑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B.金沙水拍云崖..暖(挺拔入云的山崖)C.别枝..惊鹊(另外的树枝)D.把酒话桑麻..(泛指庄稼)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他感到,只有在这里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高一筹。
C.抱着心爱的飞机模型,表弟心中意足地进入了梦乡。
D.他刚获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舞蹈了。
B.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C.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连续射入天空。
D.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B.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
C.马宝玉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拧开盖子,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
D.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飓风语文阅读理解

飓风语文阅读理解
飓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破坏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常常令人
类感到震惊和无力。
在语文阅读理解中,飓风往往被用来作为文章的
主题,通过描述飓风的威力、影响以及人类的应对措施,来引发读者
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飓风的形成通常与热带海洋上的高温、湿度和风向有关。
当海水温度
超过26.5摄氏度时,海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会上升,形成云团,随着
温度和湿度的持续增加,云团逐渐发展成热带风暴,最终演变成飓风。
飓风的风速极快,可达每小时200公里以上,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
风暴潮,能够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飓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飓风能够摧毁房屋、桥梁和其他基础
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其次,飓风还可能引发洪水和山体
滑坡,进一步加剧灾害的严重性。
此外,飓风过后,还可能带来疾病
和饥荒,因为飓风会破坏农作物和水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面对飓风,人类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在飓风来临之前,气象部门会
通过卫星和雷达监测飓风的动向,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政府和相关部
门会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会加强基础设施
的建设,提高其抗风能力,减少飓风带来的损失。
在飓风过后,救援
队伍会迅速行动,进行搜救和灾后重建工作。
飓风语文阅读理解的文章,往往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思考,让读
者感受到飓风的威力,同时也激发读者对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的重视。
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提升我们的社
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海南省海口市新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海南省海口市新高考临考冲刺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老了罗星航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
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
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
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靑藏的雪域高原。
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
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
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
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
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
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
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惊艳。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一7题。
飓风所谓飓风实际上就是一种巨型的龙卷风,它是由常见的风暴演变发展而成,最后整个风暴系统可能高达16公里,波及范围的直径至少在830公里左右。
当它以每小时超过50公里的速度向前移动时,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型陀螺在转动。
飓风选择在平静、温暖、潮湿的海洋出现,形成于5到30度纬度地区,最初在盛行东风的影响下向西移动,而后逐渐向两极地区活动。
飓风在大西洋、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城出现的时间大概在7月至10月之间,而在赤道以南的澳大利亚海岸及印度洋则通常出现在11月至次年的3月之间。
飓风的“午餐”是温暖的天气和水蒸气。
热带海洋的蒸发作用都会导致大量热能和能量发生转移,增加了它的后备能源。
不过,强大无比、作恶多端的飓风一旦登陆,在给陆地带来重大破坏的同时,自己也会精疲力竭而逐渐“死去,”,这是因为飓风在掠过陆地时,脱离了能量供应,风向也受地面摩擦的影响而改变,进而导致风暴眼被云层堵住,凶猛的飓风最终停息下来。
现在一些国家能够在飓风形成的早期阶段发出警告,并一路追踪飓风的发展情况直到它消退为止。
卫星能在飓风的酝酿的阶段提早将消息告知地面;装载科研设备的飞机能够穿越或从飓风头顶掠过;用于天气预测的雷达系统则能在350公里范围内的风暴来临时将信息及时反馈回雷达站。
可以说,一旦确定普通的风暴可能转变为飓风,庞大的预警系统立即启动。
一般来说,当沿海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公里甚至更高时,就意味着飓风可能出现,伴随而来的还可能有更会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海啸和巨型海浪。
最近,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网站也对外开放,人们可以了解当地是否存在潜在的灾害以及在必要时向何处疏散等信息。
从飓风历史看,格雷斯、罗西尼、马里林等飓风,都曾在它们出现时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损害。
这些飓风摧毁力极强,比如“安德鲁”飓风曾于1992年8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登陆。
飓风赋苏轼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飓风赋苏轼《南越志》:熙安间多飓风。
飓者,具四方之风也,尝以五六月发。
未至时,鸡犬为之不鸣。
又《岭表录》云:秋夏间有晕如虹者,谓之飓母,必有飘风。
仲秋之夕,客有叩门指云物而告予曰:“海气甚恶,非祲非祥。
断霓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
此飓风之渐也,子盍备之?”语未卒,庭户肃然,槁叶蔌蔌。
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忽野马之决骤,矫退飞之六。
袭土囊而暴怒,掠众窍之叱吸。
予乃入室而坐,敛衽变色。
客曰:“未也,此飓之先驱尔。
”少焉,排户破牖,殒瓦擗屋。
礧击巨石,揉拔乔木。
势翻渤澥,响振坤轴。
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
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触。
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逐。
虎豹慑骇,鲸鲵犇蹙。
类钜鹿之战,殷声呼之动地;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于一覆。
予亦为之股栗毛耸,索气侧足。
夜拊榻而九徙,昼命龟而三卜。
盖三日而后息也。
父老来唁,酒浆罗列,劳来僮仆,惧定而说。
理草木之既偃,辑轩槛之已折。
补茅屋之罅漏,塞墙垣之缺。
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兴,动者自止,鸣者自停。
湛天宇之苍苍,流孤月之荧荧。
忽悟且叹,莫知所营。
呜呼,小大出于相形,忧喜因于相遇。
昔之飘然者,若为巨耶?吹万不同,果足怖耶?蚁之缘也吹则坠,蚋之集也呵则举。
夫嘘呵曾不能以振物,而施之二虫则甚惧。
鹏水击而三千,抟扶摇而九万。
彼视吾之惴栗,亦尔汝之相莞。
则向之所谓可惧者,实耶虚耶,惜吾知之晚也。
(有删节)(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尝以五六月发发:发现B. 子盍备之备:防备C. 会千车而争逐会:聚集D. 忽悟且叹,莫知所营营:办理,做(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客有叩门指云物而告予曰扣舷而歌之B. 少焉,排户破牖且焉置土石 C. 辑轩槛之已折凌万顷之茫然 D. 夫嘘呵曾不能以振物挟飞仙以遨游(3) 下列直接体现飓风的凶猛的一项是()①庭户肃然②排户破牖③殒瓦擗屋④势翻渤澥⑤夜拊榻而九徙⑥补茅屋之罅漏A. ①②④B. ②③⑥C. ④⑤⑥D. ②③④(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详细描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飓风来临时的情形,具体而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022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综合练9 Word版含答案

综合练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琴声缉凶[美]约翰·弗洛赫蒂联邦调查局特工克里斯来到了山上的一间小屋前。
他来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持枪的危急杀人犯。
透过一扇破烂的窗户,他观看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亲热地凝视着他。
克里斯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迈进了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一个老人正站在壁炉旁,他看着克里斯,没有出声。
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照旧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你是警察,对吧?”拿枪的人问。
“是的。
”克里斯带着友善的微笑答道,“您确定是帕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
”“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
你们抓不到他的。
”枪指着克里斯。
“那么,您是……”克里斯看着老人问。
“我和帕皮是老伴侣。
”老人答道。
克里斯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
“上头支配我负责这个案子,”他说道,“但我可以看出他今日不在家。
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
”然后,他观看了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
“谁拉小提琴?”他问。
屋内缄默了一会儿,然后那个老人答道:“帕皮。
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
你应当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克里斯好像一下子来了爱好,说道:“真的呀?我也略懂毛皮。
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克里斯知道枪照旧在瞄准他。
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安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好像他是一位受到吵闹欢迎的来宾。
他当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
然后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
克里斯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
老人开头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
但帕皮照旧一动不动地站着,紧握着枪,冷冷地看着克里斯。
克里斯卖力地拉着小提琴,眼睛间或瞄上帕皮一眼。
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秀丽旋律。
小屋内布满着热忱的气氛。
克里斯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拉得这么好过。
帕皮·理查兹也沉醉了,对抗的眼神变成了惊异。
枪现在已经指向地面。
当最终一个音符落下,帕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
飓风:自然的暴力
①2004年是否是飓风之年?如果你生活在美国,你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在1个月内,佛罗里达州已经3次遭遇飓风袭击,造成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由于美国人主宰着世界媒体,飓风的消息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
现在,第4个热带风暴珍妮又袭击加勒比海局部地区,它带来的暴雨和洪水在海地造成上千人死亡或失踪,使更多人无家可归。
热带风暴和飓风到底是什么系? ??
②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
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被称为旋风。
③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
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
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④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
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⑤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⑥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
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
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
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⑦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
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⑧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
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
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
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
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
”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
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
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⑨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
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今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小题1:有关飓风的形成条件或飓风威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热带气旋的风速得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含120千米每小时),才能成为飓风。
B.海平面温度要高于26.5℃,借助水蒸气释放的能量作动力。
C.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D.飓风有时会造成海平面快速上升,携带暴雨,造成洪水滔天,引发灾难性洪水。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形成了飓风,引发了风暴潮现象。
B.形成于海洋上的飓风抵达陆地后,失去了水蒸气释放的能量动力,立刻就会消失。
C.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海面温度的影响,但其猛烈程度与海面温度直接相关。
D.科学家已经弄到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
小题3:依照选文第①段加下划线句的提问形式,根据下文说明的内容,在空格处再提两个概括性问题。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提问一:它们来自何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提问二: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大意对即可得分,两个问题颠倒顺序不得分)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型,我们要从引号里面的内容做起,在文章中找出相对应的文段,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
从文章第六段“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
”可以知道,C选项“飓风的强风风速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破坏力极强。
”是错误的,“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小题2:
试题分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题型,我们应该仔细阅读文章,然后找出每一个选项相应的段落,再根据主旨和该相应的段落,来判断正确与否。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弄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所以可以确定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做此类题型,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特别是要注意下文的内容,以及其与上文之间的衔接。
因此依照选文第①段加下划线句的提问形式,根据下文说明的内容,在空格处再提两个概括性问题,它们分别是它们来自何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