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优化设计复习(32)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思维方式三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质疑3:什么是生长季?植物生长季指植物最早开始萌动生长到最晚 停止生长发育的持续日数。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同植物因种类、品种而 生长季不同。 批判性质疑4:气候变暖,岳桦林带的生长季一定会延长吗?岳桦林带生长季 变化的标准是什么?岳桦林带气候寒冷,岳桦林生长季短,主要集中在春季、 夏季和秋季。分析地理问题要讲究尺度思维,如果气候变暖导致春季、夏 季和秋季的增温幅度较小,则岳桦林的生长季未必会延长。材料中“长白 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就是很好的提示和证据。
1.从文字材料中挖掘隐含前提 文字材料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文字材料包括试题情境 代入的材料、试题设问以及图表中的备注等内容。为了保证试题情境的 完整,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识别、加工能力,有些题目的文字材 料信息量大,而不同信息对于解题的重要程度有差别,这就需要考生对文字 信息进行筛选,挖掘对于解答题目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信息,忽略次要信息。 从文字材料中挖掘隐含条件,有时候还需要关注设问,设问往往设定了答题 角度,也就指出了挖掘隐含条件的方向。
例如,我国有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该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 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什么?留守儿童现象在我国哪些地区特别明 显?(地理位置及地理特征) ■流动人口与留守儿童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地理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流动人口与留守儿童的规模有怎样的变化?(地理过程) ■流动人口与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地理成因) ■留守儿童如果跟随父母如何学习和生活?留守在家乡又是如何学习和生 活的?(地理联系)
■为什么父母不选择将子女带在身边?如果带在身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 困难?(地理联系) ■流动人口与留守儿童会给社会带来哪些挑战?(地理联系) ■通过什么措施,可以缓解我国留守儿童突出的现象?(对策措施和实现人 地协调)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题型八专项练

题型八专项练1.(2021·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
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面积单位:km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2.(2023·山东枣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挪威油气、水力、森林、渔业资源丰富,水电发电量已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96%。
挪威是高收入、高福利、高税收国家,也是世界上极其富裕和宜居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全球幸福报告》中幸福指数排名第8。
2022年,挪威新车销量约17.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约13.8万辆,占比79.3%;插电混动汽车销量为1.5万辆,占比8.5%,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全球最高。
该国计划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国家,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纯电动汽车的政策: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不需要缴纳购置税和进口税,免缴25%的增值税、50%的公路税,公共充电桩免费充电,公共停车场免费停车等。
截至2020年底,挪威已建成1 100个公共快充站和7 500座公共普通充电站,每万人拥有的充电桩数量全球领先。
近年来,多家中国车企进军挪威,该国成为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登陆欧洲市场的首选。
下图示意挪威的位置。
(1)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有两种续电模式——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车主在换电站直接付费更换电池包)。
请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挪威推广选择一种合理续电模式,并说明理由。
(2)假如你是中国车企欧洲商务代表,试论证将挪威作为开拓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首选地的依据。
(要求:论据扎实、论证充分、角度全面、表述准确。
)3.(2023·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热考2 风

6.N处近地面风速大于M处近地面风速的主要原因是( C ) A.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B.下垫面状况非常均一 C.该季节南北温差较大 D.平原削弱风速不显著 7.P处风向及风速范围分别是( C ) A.偏东风20—30 B.偏东风30—40 C.偏西风20—30 D.偏西风30—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②④
9.冰川位于河谷的方位及冰川风对山谷风的主要影响分别是( B ) A.南方;削弱了山风
B.南方;削弱了谷风
C.北方;加强了山风
D.北方;加强了谷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第8题,材料信息表明,山谷风、冰川风都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局地环流, 这种局地环流容易受到大气环流的干扰,当地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大气 环流影响弱,当地气象数据更能体现局地环流的特征,①符合题意;天气系 统影响强,对局地环流干扰大,因此当地气候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局地环流 特征,②不符合题意;当地的山谷风、冰川风等局地环流是冷热不均引起的, 与阴雨天相比,晴朗天气时冷热不均更明显,因此晴朗天气时的气象数据更 能反映当地局地环流特征,当地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应以晴朗天气为主, 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3·湖北十一校联考)“泻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快速下沉形成的。图1是哥 伦比亚的泻风所在区域的位置,泻风气流在近海地区、西科迪勒拉山脉、 中科迪勒拉山脉分别形成对流中心,对流云体垂直向上,图2是某时段气流 及对流云团分布图。据此完成13~15题。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思维方式一 区域认知

【示例剖析】 第(1)题,地理事物主要分为点、线、面三种情况。可考查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共6种空间分布特
征( C32 排列组合)。此题考查的是面与面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答题格式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本题图中没有纬度,所以不用写纬度 位置。但有海陆位置,根据图例可以叙述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 及雷州半岛地区。其他图例可根据相对位置关系来写。答案还要有总体 空间分布特点,此题没有时间因素的特点。(注意:相对位置关系以广东省 还是广州市为依据。)
【示例剖析】
第(1)题,
步骤
分析
定要素 地形要素对地貌、水文、气候的影响,进而对里海产生影响
明机制
地形隆起改变了地貌分布和地貌类型;改变了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阻挡水汽进入,使气候变干
山脉隆起,使里海与古地中海分离,使原来是海域的地方成为湖泊,原
联情境
来的洋盆成为湖盆;里海再也无法与古地中海进行水体交换,汇水面 积大大减少;山脉隆起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使里海流域降
(2)尺度效应 ①内涵: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的背景;小尺度上的 地理事象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象的诱因;局地尺度与全球尺度之间相互影 响,互为因果;从不同尺度观察地理事象的特点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在一 种尺度上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尺度。 ②举例:因气候暖湿化,卓乃湖水位上涨而溢出,造成清水河以上河段(卓乃 湖、库赛河、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使长江水系北源流程延长拓 展。(小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象的诱因)
③举例: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属于河 谷农业,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即河谷内地势低,气温高,热量较充足,得以发 展种植业。此事象产生的背景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原面气候寒冷,热量不 足,不能发展种植业。青藏高原这个大尺度区域的热量条件是河谷农业小 尺度种植业发展的背景。(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 的背景)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热考7 生物与环境

(2023·福建漳州质量检测)鸟类学家发现短翅蝗莺、煤山雀等属于不具备 长距离飞行能力的高山鸟类,由于大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原来只分布于我 国青藏高原边缘西南山地,后来也出现在相距上千千米的武夷山地,这种现 象被称为“武夷山现象”。据此完成6~7题。 6.从这些鸟类只分布于青藏高原边缘西南山地到出现“武夷山现象”,可推 测( D ) A.冰期这些鸟类分布区收缩 B.间冰期这些鸟类分布区稳定 C.经历冰期—间冰期—冰期 D.经历间冰期—冰期—间冰期 7.在武夷山脉与台湾山脉的某些鸟类也有类似现象,说明台湾海峡( A ) A.曾经出露为陆地 B.曾经完全冰封 C.由山地沉降而成 D.由板块张裂形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6题,鸟类开始只分布于青藏高原边缘西南山地,是由于间冰期高山 地区温度适宜,鸟类适合生存;冰期到来温度下降,食物减少,鸟类向低海拔 山地迁徙,鸟类分布区扩大;后来进入间冰期,部分鸟类又飞回西南山地,说 明分布区不稳定,但也有鸟类已经适应了武夷山的气候而没有迁回,D正确。 第7题,从题干可知短翅蝗莺、煤山雀等不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如果中途 没有休息点而要到达台湾山脉是不可能的,所以曾经在武夷山和台湾山脉 之间应该是有陆地的,A正确;完全冰封不利于鸟类的长距离飞行,B错误;台 湾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板块挤压而成,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相比于热带雨林而言,温带雨林所在地区纬度偏高,热量不足, 植被的垂直结构更为简单,植物种类较少(丰富度较低/多样性较少),且在植 被类型上,多为耐寒性更强的针叶林。 第(2)题,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该区域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 界地带,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从外力的角度来讲,该区域受海 浪、风浪、波浪等侵蚀影响强。同时,纬度较高,受冰川侵蚀作用强,使得 海岸线蜿蜒曲折。 第(3)题,主要分析该区域适合罕见或濒危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该区域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冬季气候温和,为动物的生存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区域为温带雨林,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项练题型二

解析 第(1)题,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 东窄西宽,呈喇叭形向西敞开,三面径流挟带的泥沙沉积物多;根据材料“河 谷周围自然植被非常丰富”可知,枯枝落叶较多;位于新疆,人口密度低,人类 生产活动破坏程度较小,沉积物常年积累多。 第(2)题,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可阻挡北方寒冷空气的进入,气候 温暖,植被生长快;伊犁河谷地势东高西低,东窄西宽,呈喇叭形向西敞开,利 于盛行西风深入,降水较多,利于植被生长;河谷地带土层深厚,有机碳丰富, 土壤肥沃,利于自然植被生长;且山地垂直差异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 种类丰富。
1234
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冷涡为低压中心,所以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 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降温凝结。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 冷涡系统中,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状态,而下层的湿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 水汽凝结会释放潜热,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流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 外围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系统,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也提供了大量水 汽,加剧降水强度。
1234
第(3)题,根据植被分布海拔可知,温性针叶林分布海拔高,气温低,土壤有机 碳分解作用弱,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而厚,有机碳积累多。典型草原分布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利于草类生长,所以植被覆盖率高,为土壤提供大量有 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 第(4)题,对于畜牧业,合理控制载畜量,保护草地资源;对于林业,禁止乱砍滥 伐,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种植业,改进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好表 层土壤;适度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稳定有机碳含量。
1234
4.(2023·广东韶关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祁连山中段北坡某小流域植被分布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图1),该流域7月 平均气温为10—14 ℃,年降水量为290—46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1 000毫米。 青海云杉生长适应性强,是该流域森林草原带的主要森林种群,呈斑块状分 布在海拔2 700—3 300米的阴坡、半阴坡,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没有被采 伐和抚育。青海云杉林在各海拔区段森林结构特征差异显著,3 100—3 300米处树高、植株密度最小,胸径和冠幅(树木的南北和东西方向宽度的 平均值)最大。图2示意该流域内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处根、枝、干、叶 生物量占比。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热考9 互联网+农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贵州省息烽县立碑村依托贵阳市大数据中心这一优 势,积极打造“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成为贵州“第一淘宝村”,可知立碑村发 展“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优势条件是大数据技术支持,A正确;“互联网+ 特色农产品”需要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廉价劳动力多用于种植特色农产品, 不是主要优势条件,B错误;从一个村落来看,气候类型变化不大,C错误;贵 州地形崎岖,水陆交通发展较差,D错误。 第9题,“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模式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通过 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使得农产品市场定位更加精准,B正确; 开展网络销售,使销售范围扩大,不会使农业生产规模缩小,A错误;“互联网 +特色农产品”发展模式不会使农业布局日趋集中,C错误;“互联网+特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当地种植脐橙时,采用具有一定密度孔目网的直接目的是( C )
A.保温
B.保湿
C.防虫
D.防晒
2.该地采用无人机作业的突出优势是( B )
A.增加科技含量 B.提高劳动效率
C.促进产品保鲜 D.降低农药残留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第5题:
日出 稳定
第6题:
下沉
阴雨
归纳提升•学技法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与应用 (1)三环节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举例
2.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1)四角度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
(2)气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①时间分布四大规律
②影响昼夜温差的三大因素
3.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示意图
辐射 逆温
平流 逆温
成因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 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 快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 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类型 锋面 逆温
地形 逆温
示意图
成因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 上部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 下沉到谷底,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命题角度2气温变化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3·湖北恩施高三期末)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大气高出4—6 ℃,甚至 达10 ℃。这会促使高原面出现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 合上升,这种运动会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季节青藏高 原上空对流层顶的高度不同,而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 相关。据此完成3~5题。 3.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是因为( D ) A.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B.高原表面多冻土,热容量小,升温快 C.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热容量小,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快 D.高原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升温快
2024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