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为什么部分遮光? 形成对照 未遮光部分: 对照组
遮光部分:实验组
第一节 光合作用
3、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 光照2—3小时
第一节 光合作用

酒精

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受热 更加均匀
酒精脱色
叶绿素溶于酒精 洗去叶绿素方便 后续观察
清水漂洗
洗去叶片表 面残留酒精 及叶绿素
第一节 光合作用
• 荷兰 英格豪斯 • 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 瑞士 瑟讷比埃 • 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二氧化碳
• 瑞士 索绪尔 • 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第一节 光合作用
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
不透光纸
暗处理数小时
目的:消耗营养物质
碘蒸气熏蒸
部分遮光部分有光
目的:对照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
1、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 单而又巧妙的实验:
纯净雨水
柳苗2.3kg 土壤90kg
柳苗增重74.5kg 土壤减少0.057kg
柳苗76.8kg 土壤89.943kg
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来的, 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刚取下来的叶片
水浴加热后的酒精 溶液
水浴加热后的叶 片
酒精脱色后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第一节 光合作用
滴加碘液
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色 未遮光部分呈现深蓝色
第一节 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

第一章植物界的多样性
- 植物界的分类特征
- 植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第二章古老的生物世界
- 古生物时代的植物和动物
- 古生物时代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昆虫的基本知识
- 昆虫的特征与分类
- 昆虫的功能和生活性
第四章生物圈的居民
- 生物圈的居民及其特点
-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章解剖植物的结构
- 植物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 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
第六章食物和营养
- 生物的营养需求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变异与物种进化
第八章发光、发热及能量的转化- 生物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第九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 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的重要性- 水分和氧气的运动和流通
第十章动植物的需氧作用
- 动植物的需氧作用过程
- 需氧作用与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和消化
第十一章植物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第十二章动植物的生殖
- 动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生殖
- 生殖方式对物种繁衍的影响
第十三章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
- 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食性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特点
第十四章人体组成与生长发育
- 人体组成和人体器官
- 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因素
第十五章保护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十六章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 生物工程的意义和应用
- 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练习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练习 北师大版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实质知识点1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2.扁平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地散失水分,对叶片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3.叶肉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肉属于营养组织;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含叶绿体较多,构成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构成海绵组织。

4.叶脉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其中的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导有机物;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叶脉有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之分。

知识点2光合作用的实质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6.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7.光合作用的实质(1)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2)能量变化: 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化学能)。

8.光合作用的意义(1)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也都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贮存在有机物里,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9.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以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

常用的提高光能效率的方法有立体种植和合理密植。

知识点1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1.(2018·北京房山月考)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D)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B.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D.栅栏组织里含叶绿体多知识点2光合作用的实质2.(2018·广东东莞月考)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1.导学号71384080(2018·广东端州期末)根据叶片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

虫吃光了,就会影响水稻进行
作用,
从而造成大幅减产。
归纳: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1、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增加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 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2、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 3、合理密植
8、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原料是什么?产物是什么?主 要器官是什么?场所在哪里?吸收什么气体,放出什么气体?储 存还是释放能量?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产生了淀粉)。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 光 ,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 淀粉 。
实验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变量是什么?
•实验现象:滴加碘液后,叶
片非绿色部分 不变蓝 , 而绿色部分变成 蓝色 。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
要叶绿素。
实验三: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现象:当把带火 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 了光合作用 释放出来的气体的试
9、天竺葵都是银边的吗?银边天竺葵为什么银边?黄豆芽和韭 黄为什么是黄色?叶绿素可以用什么溶解?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是 什么?
10、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活动中,植株为什么先 在暗处2~3d?叶片为什么要部分遮光?用什么装置为绿叶脱色? 脱色后酒精和叶片的颜色怎样变化?为什么?滴加碘液后出现什 么现象,说明什么?
1、合理密植
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
2、间作套种
棉花与花生间作套种
3、立体种植
3、立体种植
4、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
平衡,
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放出 。
5、在通风和透光不好的温室,植物生
长不好的原因是缺少

,光合
作用不能顺利进行。
6、银边天竺葵的银边是缺少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知识点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方法原因(1)(2)(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垫有中,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1)(2)(1)(2)(3)【例】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知识点二、叶绿体中的色素1.色素与吸收光谱【注意】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几乎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3.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

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例】如下图所示,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

经过一段时间,各盆中长势最旺的和长势最差的依次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知识点三、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特点:1. 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2. 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捕获光能的色素3. 叶绿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DNA 和RNA4. 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了内部膜面积【例】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 .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不易熄灭 不易窒息死亡(2)实验分析①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②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一

银边天竺葵
银边翠
实验操作参考活动一。
彩叶草
实验结果:
结果 植物
银边翠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彩色部分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结论:只有绿色部分在光下合成淀粉, 显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 因此,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活动四: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不透光纸
暗处理数小时 消耗营养物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照光和遮光 (对照)
碘蒸气熏蒸
证明: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 能够释放_氧_气而且能够合成_淀_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 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 _光_合_作_用。
条件
光 二氧化碳+水
果真是这样吗?
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柳树重量增加 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呢?
是土壤 吗?
1、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_海_尔_蒙_特设计了 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
前后对照
柳苗2.3kg 土壤90kg
柳苗增重74.5kg 土壤减少0.057kg
柳苗76.8kg 土壤89.943kg
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 接转化来的,_水_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1771年英国科学家_普_利_斯_特_利_在研究助燃 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蜡烛熄灭, 植物活着, 植物活着, 老鼠死亡。 蜡烛燃烧。 老鼠活着。

七年级生物(上)第五章复习要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第五章复习要点(北师大版)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光合作用发现史⑴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J.B.van Helmont)通过柳苗实验提出了建构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H2O)的观点(没有考虑到空气的作用)。

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⑵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ey)通过植物、蜡烛、小鼠实验证实植物可以净化(更新)空气。

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⑶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并能释放出气体,这种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

(并不知道这气体是氧气)⑷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瑟讷比埃J.Senebier)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O2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

⑸1804年瑞士学者索绪尔(N.T.de Saussure)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与海尔蒙特结论吻合。

⑹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von Sachs)通过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产生遇碘变蓝的营养物质(淀粉)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下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C6H10O5)n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⑺1897年科学家把绿色植物下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这一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69—70)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注意事项:⑴酒精(CH3CH2OH)灯的使用:①点燃方法:用点燃的火柴由灯芯的侧下方靠近并使火苗接触灯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本文导航1、首页2、例题解析3、基础训练光合作用作为生物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所固定的能量和形成的有机物几乎是所有生物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在每次考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为大家优先提供~ 一、知识网络: 1.反应式:CO2+H2O(CH2O)+O2 光反应:光解水,产生[H]、ATP和O2 暗反应:[H]和ATP还原CO2,生成有机物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1)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 (2)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 (3)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 (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3.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途径措施或方法 延长光时补充光照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4.意义: ①光解水,产生氧气。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还原型辅酶Ⅱ)。

 同学们是不是有着聪明的头脑呢?期中考试到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期中必考知识点来供同学们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大家一定要认阅读哦!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一、知识网络: 1.反应式:CO2+H2O(CH2O)+O2 光反应:光解水,产生
[H]、ATP和O2 暗反应:[H]和ATP还原CO2,生成有机物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1)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 (2)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 (3)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 (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3.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途径措施或方法延长光时补充光照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4.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还原型辅酶Ⅱ)。

二、典例分析题目: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下列关于相关过程以及发生场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A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 B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解析: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B项.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A项.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正确; C项.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正确; D项.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中,D正确。

讲义:叶绿体,我们在将细胞器时说到过它,它有两层膜,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能合成相关蛋白质,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①叶绿体的内膜会是一个雷区,它通常和线粒体的放一起考。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
分别存在着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吗?大家看到我这么问,第一反应是不是,“这句话肯定有问题”!的确,这是错的,叶绿体内膜上不存在着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

②基粒和类囊体的关系要捋清楚。

类囊体是像硬币一样的一个个的小片层,基粒是一摞类囊体,为什么还要单独写出类囊体薄膜呢?因为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也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三、基础训练 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
A. 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
B. 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 丙酮使色素溶解并
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2、在一定时间,绿色植物在一定强度的_______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最多( ) A.白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蓝紫光和绿光 D.红光和绿光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证明( ) 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和氧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水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 ①水②氧气③氢气④ CO2 ⑤葡萄糖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 A. 叶绿素a B. 叶绿素b C. 胡萝卜素 D. 叶黄素 6、在做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7、大棚种植时,最好选下列哪种颜色的薄膜:( ) A.红色薄膜 B、绿色薄膜 C.白色薄膜 D.蓝色薄膜 8、1915年、1930年、1965年三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研究叶绿素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们,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B.绿色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1/4;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叶绿素的扩散速度比类胡萝卜素快得多; D.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可有
可无。

9、同等光照强度下,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 A.红光和黄绿色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黄光 D.红光和蓝紫光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 A.内膜上 B.基质中 C.囊状结构薄膜上 D.外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