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艺术在数字化时代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传统的手绘动画、动画片现已逐渐被3D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所取代。
在这一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动画艺术的定位与构思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并提出一些观点和见解。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与科技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手绘技术,而是通过数字化、三维技术、虚拟现实等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创作。
这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使得动画作品在视觉效果、交互方式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创作可能。
3. 与社会话题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也开始关注一些社会话题,如环保、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
动画作品通过艺术表达,将这些社会话题呈现给观众,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共鸣。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娱乐范畴,成为了一个具有多重属性和功能的复合型艺术形式。
动画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形式的进步,更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与推动。
设计艺术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设计更加注重与科技、娱乐、社会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艺术家在设计动画作品时,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作,如何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以及如何表达社会话题等方面的问题。
设计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1. 科技与设计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科技手段的运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设计出更加生动、逼真的动画作品,提高作品的视觉效果和影响力。
2. 用户体验与设计:新媒体时代的动画作品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艺术家在设计动画作品时,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创作出更加符合受众心理的作品,并通过交互性设计,增加受众参与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设计中的运用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设计中的运用王星博,王淼(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与艺术结合新产物,动画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自动画诞生以来,各国在动画方面的沟通一直十分频繁。
中国动画如何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并拥有属于自己国家的特色和风格就成了当下众多动画设计者制作动画时的首要前提。
在经过了借鉴日韩动画的时期,中国动画的设计现如今已经开始走上原创设计的道路。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我们吸取宝贵的文化成果,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国产动画设计相融合。
以传统音乐、传统纹样、传统服饰等元素与动画完美结合为例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动画艺术;传统文化;传统元素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9-0082-01作者简介:王淼(1995-),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本科学生,长春建筑学院动画专业,研究方向:动画。
1引言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
它具有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融合于一身的特点。
一般来说,动画是设计者超脱现实,体现精神幻想,极具色彩的产物。
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让动画拥有中国自身的特色,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的民族精神是制作动画是的关键所在。
现如今单纯的模仿和借鉴其它国家的动画已经无法促进本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元素相互结合的动画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如何结合当今动画的现状,将传统元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加入渗透到动画中,使中国动画既拥有当下的流行元素又拥有传统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2中国动画当今的现状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大幅度提升,人们不在只是追求与物质上满足,而是更加注重于精神方面的补充。
动画不再是专业范畴内的动画片。
它被应用于广告、音乐视频、娱乐综艺等众多领域。
动画充斥着生活许多角落。
但是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外来动画影响了我国动画的高速发展,他们的涉入,使中国动画人意识到了我国动画在多个方面的欠缺,中国动画在这个动画发展迅速繁荣的又一时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

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动画艺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传统手绘动画到现代CG动画,动画艺术在不断创新和变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和设计艺术探讨更显得重要。
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和设计艺术探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其定位与传统动画艺术有所不同。
传统动画更多地注重于艺术本身的呈现,追求技术和创意的精湛。
而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需要更多地融入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中,发挥其在信息传递和娱乐方面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要更加重视与社会相关性。
在过去,动画作品更多地是为了娱乐和艺术欣赏而创作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需要更多地去关注社会时事、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
动画艺术家需要更多地将自己的创作融入到社会现实中,通过动画作品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要更加注重与新技术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制作和呈现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手绘动画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CG动画、VR动画、AR动画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动画艺术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尝试新技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审美和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要更加关注与受众的互动和参与。
传统动画作品往往是单向呈现给观众的,而在新媒体时代,动画作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和互动。
动画艺术家需要更加关注受众的反馈和意见,积极与受众互动,使动画作品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和喜好。
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构思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动画艺术家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动画艺术家需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构思。
一个优秀的动画作品离不开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作者:沈萌耀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6年第06期摘要: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推动艺术的再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艺术,曲艺动画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与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传统曲艺进行动画形式的改造和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拓展,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丰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从而有效探索Flash动画实现过程中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创作之路。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动漫评书、动漫相声、动漫小品、动漫戏曲等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数字时代悄然崛起,相继活跃在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平台上,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
一、曲艺动画概述(一)曲艺动画所谓曲艺动画,就是运用数字动画技术来演绎传统曲艺艺术,在表现与演绎过程中充分融合传统曲艺的艺术元素,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曲艺样式,又不重复动画一般表现技法的新媒体艺术形式。
它不是曲艺和动画的简单重叠和相加,而是一项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人听觉的艺术,同时,曲艺内容短小、故事性强、画面感丰富等特点有利于其艺术表演形式的动画化。
而动画概念的引入,极大丰富了曲艺的视觉表现形式,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对曲艺艺术的视觉传达和受众面的扩大(尤其在吸引青少年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从理论层面分析,由传统曲艺向曲艺动画的形式创新,可被看作是一种视觉文化的转向,或者说是图像转向(The Pictorial Turn),[1]是曲艺艺术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一种有效转变和艺术探索。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在不断地延伸,可视化要求也不断提高,视觉性已成为现代艺术发展创新的主导因素,曲艺的动画化深刻改变了其传统表现形式,对生活在“读图时代”的人们而言,艺术效果更具直观性和视觉感染力,同时也为曲艺的数字化生存提供了出路。
浅析传统动画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

浅析传统动画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

浅析传统动画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一、传统动画与新媒体艺术传统动画是指用手绘或钢笔绘制的动画影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动画一直是制作动画影片的主要手段。
它是一种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形式,能够完美地表达人物和情感。
新媒体艺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媒体进行艺术表达。
它是数字时代的产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创作艺术作品。
新媒体艺术不仅包括数字画面,也包括声音、虚拟现实等元素。
虽然传统动画和新媒体艺术的制作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艺术家的创意和技巧。
而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中,二者之间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交叉和融合。
二、传统动画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1.传统动画与3D模型的结合在新媒体艺术制作中,传统动画和3D模型通常是不同的制作技术。
传统动画通常是手绘制或是动画师一个个绘制动作帧,而3D模型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
然而,这两种技术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例如,在3D游戏中,玩家角色通常使用3D模型制作,但是角色的动作却是由传统动画制作的。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的角色看起来更加真实,并且对于游戏的沉浸式体验也非常重要。
2.帧动画与交互性结合帧动画是指运用多幅静止图片来创造动画的过程。
在新媒体艺术中,这种技术被用来为互动式界面添加动画效果。
例如,有些应用程序包括标志性的动画指示器,当用户执行某些操作时,这些动画指示器就会出现。
这种动画效果,通过结合帧动画和交互操作,创造出一种艺术的互动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在传统动画中的应用1.绘制风格的改变传统动画一直是以手绘作为主要形式,但是在数字化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动画师开始使用计算机工具来绘制传统动画,这就是所谓的数字手绘动画。
这种动画形式不仅能够让动画师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动画制作,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绘制风格。
2.合成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合成技术得以应用于传统动画中。
传统的合成技术主要是通过在胶片上创造图层以及利用透明颜色来实现动画效果。
新媒体背景下弘扬发展民族艺术的宝贵探索——传统艺术与动画艺术结合现状的思考

文 化作 为一 种不 可再 生 的资源 , 旦毁 灭 , 一 就无 法再 完 整地 还原 。渗 透着 国外 价值 观 和意识 形 态 的动 漫
试。
动 画片之所 以能 够受到 世界各 国 的青 年人 的喜
动 画艺术与 其他 艺术的结 合 是 一种 国际 潮流 、 符合 中国 的实际 也
讲 极具 吸 引力 , 长期 下去 , 势必 造 成青 年人对 于 中华 民族 的文化 传 统和 文化 价值 观 的淡漠 、 疏远 和排斥 。 从 这个 角度 来讲 , 是 一 个 关 乎 国家 的 文化 安 全 的 这
世 纪 的具有 革命 性 的综 合 艺 术新 品 种 , 它 的诞 生 从
民族 传统 艺术 是 中华 民族 文化 宝库 财 富 的重 要
文 化 对于世 界 观和 价值 观还处 于 建设 期 的青年人 来
组成 部分 , 为维 系我 国各个 民族 的精神 纽带 , 成 随着
中国 国家 实力 的不 断 增 强 , 来 越 受 到 全 世 界 的 关 越 注 和重视 。动 画艺 术 是 诞 生 于 1 8世 纪 、 荣 于 2 繁 0
击 而岌 岌 可危 , 多 民族 传 统 艺术 如果 不 采 取 措 施 保 护发 展 , 快 会 淡 出人 们 的视 线 , 会 在 一定 程 度 上 改 写 中 国 很 很 也 青 少 年 的“ 史 记 忆 ” 文 『作 为 一 种 不 可 再 生 的资 源 , 旦 毁 灭 , 无 法 再 完 整 地 还 原 。 传 统 艺 术 能 否 很 好 地 延 历 。 匕 一 就 续 关 系着 国 家未 来 的 文 化 安 全 , 关 系 着年 轻 一 代 的价 值 观 , 时 中 国也 是 一 个 新 兴 动 漫 文 化 的 大 国 , 画 艺 术 是 也 同 动 最 可 以影 响 到 青年 人 的 艺 术 形 式 , 竟 以什 么 形 式 向青 年 人介 绍 并 且让 他 们 喜 欢 类 似 京 剧 等 这 样 的 民族 传 统 艺 术 究
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统曲艺设计

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统曲艺设计【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曲艺在传播方式、传播范围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曲艺的设计与传播策略。
首先分析了传统曲艺的特点与魅力,接着对新媒体对传统曲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传统曲艺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建议,再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曲艺的设计策略和传统曲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传统曲艺在新媒体时代的生机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传统曲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曲艺需要不断创新与融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设计、特点、魅力、影响、适应、策略、融合发展、生机、挑战、发展趋势、结论、展望。
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变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和便捷。
传统的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传统曲艺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立足和发展的问题。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传统曲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新媒体时代也给传统曲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传统受众的转变、信息过载等问题。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找准定位、拓展传统曲艺的受众群体、创新传统曲艺的表现形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曲艺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特点与魅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策略、传统曲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传统曲艺在新媒体时代的生机与挑战,提出传统曲艺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1.2 传统曲艺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作为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曲艺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仍然吸引着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传统曲艺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可以传达丰富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和心灵抚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作者:沈萌耀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第6期
摘要: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推动艺术的再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艺术,曲艺
动画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与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
术手段,对传统曲艺进行动画形式的改造和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
拓展,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
项创新尝试,丰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从而有效探索Flash动画实现过程中艺术
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创作之路。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动漫评书、动漫相声、动漫小品、动漫戏曲等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数字时代悄然崛起,相继活跃在电视、
网络、移动多媒体平台上,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
一、曲艺动画概述
(一)曲艺动画
所谓曲艺动画,就是运用数字动画技术来演绎传统曲艺艺术,在表现与演绎过程中充分融
合传统曲艺的艺术元素,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曲艺样式,又不重复动画一般表现技法的新
媒体艺术形式。
它不是曲艺和动画的简单重叠和相加,而是一项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人听觉的艺术,同时,曲艺内容短小、故事性强、画面感丰富等特点有利于其艺术表演形式的动画化。
而动画概念的引入,极大丰富
了曲艺的视觉表现形式,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对曲艺艺术的视觉传达和受众面的扩大(尤
其在吸引青少年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从理论层面分析,由传统曲艺向曲艺动画的形式创新,
可被看作是一种视觉文化的转向,或者说是图像转向(The Pictorial Turn),[1]是曲艺艺术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一种有效转变和艺术探索。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在不
断地延伸,可视化要求也不断提高,视觉性已成为现代艺术发展创新的主导因素,曲艺的动画
化深刻改变了其传统表现形式,对生活在“读图时代”的人们而言,艺术效果更具直观性和视
觉感染力,同时也为曲艺的数字化生存提供了出路。
(二)本项目设计的题材选择
独脚戏,又称滑稽戏,主要流行于江浙沪等地区,是一种以方言形式演出的曲艺曲种。
它
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以“说、学、做、唱”为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文娱性和本土化特征,是海派文艺的重要组成。
在表演艺术家之中,尤以“姚周”(指姚慕双和周柏春)最为闻名,独脚戏历经了“舞台-电台-电视”三个发展阶段,[2]而今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的普及又为其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不仅是上海传统艺术的代表符号
之一,更是反映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
本项目设计以姚周经典作品“宁波音乐家”为蓝本,运用Flash动画技术,进行设计和创新。
二、曲艺动画的设计分析
依据传统独脚戏“说学做唱”的艺术特征和滑稽搞笑的表演方式,结合上海独脚戏《宁波
音乐家》的语言特色,本项目动画整体体设计主要涵盖四部分内容:一是剧本故事改编设计,
以抓住方言语言特色与笑点为目标;二是动画角色设定,包括角色造型与服装道具设计;三是
镜头脚本设计,重点对镜头视角与景别、镜头运动与切换等进行设计;四是音像素材搜集加工,对配音及相关音乐、音效等搜集处理。
曲艺动画的设计具有“音配像”的独特性,动画总体设计主要解决文学剧本角色人物的卡
通化,静态图像素材的电影艺术表达,独脚戏滑稽语言与动画整体视觉效果相匹配等问题。
Fl
a sh作为网络动画制作的主流软件,它能满足小规模制作团队甚至个人设计完成动画的需求,
同时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平台上能够便捷地展示与传播,有着较广泛的观众群体。
Fl a sh曲
艺动画设计既要符合色彩协调、构图合理、风格统一的艺术特性,同时还要符合声画同步、视
听效果良好、画面播放流畅等技术要求。
三、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实现
本项目制作是基于Flash动画技术,配合Action Script脚本编程,同时应用第三方图像
和音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动画实现以模块化方式进行。
根据架构设计,曲艺动画《宁
波音乐家》的制作实现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各部分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图像处理模块
主要完成图像素材的数字化,并应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获取的数字图像进行上色、描线、抠像等基本处理,为动画分镜头制作提供素材。
(二)音频剪辑与处理模块
主要完成动画所需声音的采集、剪辑和特效处理工作。
曲艺动画“剧本(台词或唱词)-音频-动画画面”的设计流程,不同于一般动画创作的模式,要先画面再后期配音,因此曲艺动画音频的衔接和再创作直接影响到整部动画的质量。
由于动画不同于纯粹的曲艺舞台表演,更加强调故事性和画面感,在项目实际制作过程中
就发现声音轨时间结束点提前于动画画面内容的问题,这是因为语言信息量过大,导致画面叙
述不能跟进。
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采取两种方式作处理:1.声音文件长度作适当修剪,增加
一些特殊音效,或者在单个片段语句的恰当位置增加停顿时间;2.根据声音文件的长度,若语
言中所含信息量过于繁多,致使动画画面长度远远超过声音轨长,适当删减一些故事性画面,
以剧中表演者舞台形象来代替。
通过这两种方式,来达到音画起止时间的协调统一。
根据搜集整理的素材来看,曲艺作品由于录制环境、年代等因素影响,其声音源文件中常
带有杂音爆音,本动画制作中应用音频编辑软件Soundtrack Pro对原始声音素材进行降噪处理,并根据分镜头设计需求,对部分音频文件做混响效果的特殊音效处理。
(三)关键帧动画制作模块
本动画制作主要应用 F l a s h关键帧动画技术,通过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等形式进行设计,完成36个动画片段的制作。
(四)动画特效制作模块
主要应用Fl a s h A c t i o n S c r i pt脚本编程,实现简单粒子动画效果、模拟3D
场景效果,丰富画面整体的艺术表达。
(五)后期剪辑与优化模块
应用苹果非编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对在F l a sh中完成动画片段进行后期加工与合成,主要完成转场的设置、特效字幕以及片头的制作,并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动画的输出与发布。
四、结论
传统曲艺与Fl a sh数字动画的结合是从艺术本身寻求创新和突破,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
术手段,使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传统艺术的数字化生存提供发展思路
与参考案例。
本项目以基于F l a s h技术的曲艺动画为研究对象,选取上海地方曲艺-独脚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完成一整套曲艺动画设计与制作,针对曲艺动画“音配像”的设计特点与技术需求,提出了一套辅助优化设计解决方案,以求探索曲艺艺术与数字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具有上海地
方艺术元素的动画表现形式。
用数字动画的形式来表现曲艺,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拓展,有助于传
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丰
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其艺术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创造了人与传统文化、人与曲艺艺术的新关系与新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
说明: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课题“面向上海传统曲艺的动画设计与研究”阶段成果,编号为【13CGB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