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doc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一章“科学并不神秘”,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第二章“科学探究”,学习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第三章“科学的力量”,探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2. 学会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试管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发现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有什么用?”2. 讲解:讲解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如观察植物细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展示实验结果。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复习和预习。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基本特征科学方法2. 科学探究观察提问假设实验3.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科学社团等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教学设计课题 1.1科学并不神秘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本节课浙教版初中科学的起始节,它承担着开启学习一个学科的“绪论”的功能。
课程设置知识目标不多,也不难,但对能力和情感要求比较多。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领悟科学并不神秘,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了解科学的发现可以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理解科学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了解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活动,初步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感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对科学的向往。
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难点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活动:取两只蜡烛,如图一高一低放置蜡烛,点燃蜡烛:1)先在两支蜡烛上方罩一个较小的玻璃罩;一段时间后,观察先熄灭的蜡烛是。
2)若换较大的玻璃罩,则先熄灭的是。
过渡:同样的蜡烛,同是钟罩,为什么蜡烛熄灭的情况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学习《科学》才能解开其中之谜。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学科。
导入新课讲授新视频欣赏:1、织布鸟2、昆虫的蜕皮讨论交流:我们身边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你能举出身边的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吗?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以自然界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和规律。
2、学习科学的目的:学习科学,研究各种客观事实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其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
3、自然现象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1.1《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
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指着科学书的图片问:什么是科学?
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吧!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_______。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讲述:长期的探索,人们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了,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是不能合理地解释的。科学是无止境的!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动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学生活动后回答: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1.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舒适
4.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问: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讲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减少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学生回答学生判断学生 Nhomakorabea答引导学生得出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生回答:1.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2.科学研究离不开仔细观察(记录),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牛顿看到苹果往下掉,提出了为什么苹果不往上掉的问题,牛顿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记录,最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 科学并不神秘 学案1

科学并不神秘【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科学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
【学习重点】了解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现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0分钟)1.看课本图片,记录这些自然现象:;我还知道的有趣的科学现象和问题有:;我最想研究的自然现象是。
2.科学要研究各种,寻找它们。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
3.科学研究是从开始的。
奥斯特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
因此,只要留心,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想一想,除了奥斯特还有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具有哪些优良的品质?对你学习科学有什么启发?4.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的认识,人类的和逐渐提高。
1 /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
科学技术改变了。
科学也改变了人们的,人们学会了用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促进了的进步。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影响。
二、合作、交流、展示(20分钟)问题一: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有什么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猜想方法:实验验证(步骤及现象):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结论:问题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通讯技术,以前,书信是我们主要的通讯方式;现在,则可以用哪些更快捷的方式呢?问题三:阅读课本,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结合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填写下表:新兴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负面的影响塑料汽车核能2 / 3问题四:阅读课本,科学学习的内容,小组讨论,初中阶段的科学主要学习的是哪些方面,你能举出例子吗?三、课堂小结(3分钟)【达标检测】(7分钟)1.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伊拉克大沙漠B.伊拉克战争C.伊拉克气温高降水少D.伊拉克石油蕴藏量丰富2.科学家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其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3.学了“科学并不神秘”后,我们知道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浙教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章《科学并不神秘》的第1节,内容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内涵,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学的本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索精神,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并不神秘。
2. 新课导入:讲解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 科学探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科学探究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方法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科学的本质。
(2)列举三种科学探究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应用。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科学的本质是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观察法应用于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实验法应用于验证科学理论,探索未知领域;调查法应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社会现象。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浙教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章“走进科学”,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第二节“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第三节“科学探究的方法”。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知道科学并不遥远,与生活息息相关。
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调查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科学的本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科学并不神秘”的观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科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分享探究过程。
4. 例题讲解:以“怎样让一张纸站起来”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定义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2.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科学问题,设计科学探究方案,并实施。
2. 答案:根据学生设计的探究方案和实验结果,给出合理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科学探究的其他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问题: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
实验步骤: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____。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三、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实例分析:古代火药的发明与利用到现在火箭的发射升空,从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到现在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从中你觉得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讨论:科学技术只会带来好处吗?是否有不利的一面?
教师讲述: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七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 题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
②认识科学存在于我们周围;
③了解科学学习的几个领域;知道科学发展是ຫໍສະໝຸດ 术革命的基础。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问题:你知道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吗?
教师讲述:共享单车就是其中一项。
设疑:你有想过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是方的呢?
其实,生活中很多工具和现象中都包含着科学知识。科学并不神秘。
二、科学在我们身边
图片展示各种自然现象
教师讲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生命运动,化学、物理变化这些都是科学所涵盖的内容,也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80%通过举例,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问,认识科学存在于我们周围,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80%学生在乒乓球实验中,认识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3、70%通过辩论说互联网的影响,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变革和发展的同时,不恰当的使用技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4、通过“凹陷乒乓球复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5、通过互联网使用的利弊分析,辩证看待科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培养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方法;【难点】辩证看待科学给我们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感情调节:奇妙的实验:瓶子变瘪了让学生尝试利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原来是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子压瘪。
能力拓展:(1)如何让瓶子复原?说明理由。
如打开瓶盖、放热水中等过渡:刚才同学们就在进行一项科学研究,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身边的科学吧。
2、自学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回答:科学研究什么?为什么学习科学?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并要求学生将相应句子划起来,做好标注。
3、互帮4、总结提升总结:科学研究往往从疑问开始,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实验书本“活动”部分——乒乓球复原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等。
拓展:一个小小的科学研究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说说热胀冷缩科学原理有什么应用。
如温度计、双金属片(可以做成继电器、温控开关等)、金属瓶盖开不了用火烤一下等。
拓展:科学还能给我带来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教师可适当举例说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春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从科学家探究的故事过渡到H常生活中的探究1、出ZK CAI课件:金鱼在金鱼缸内上下游动让
学生观察金鱼游动并描述现象,然后提问。
2、确定探究问题: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浮或
下沉?
3、建立假设
4、演示实验「① 把软木塞浸没在水中后放手,
J观察现象
[②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观
'察结果
联想解释金鱼为什么能自由上、下运动?
观察金鱼游动情况,提问:
"①鱼怎么生活在水中闷不
死?
〈②鱼怎么繁殖?
%1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 l
上下游
%1……
学生讨周围论后,做出多种
猜想并全班交流。
看见软木塞上浮
看见小石块下沉
自由发言:G>F浮一下沉
G VF浮一上浮
各种 科学探究A
自然现象
科
[板书设计]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伊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J 科学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保护 I 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浮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资料]
1、 不明飞行物(UFO ):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现象,是出现在天空或地面附近会移动的光 或物
体;有各种形态,如碟子、雪茄,呈球形、环形或椭圆形等。
据统计被目击到的 UFO的形态有100多种。
目前世界各地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
2、壮观的火山岛: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结果,由于地壳以下的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熔化成
岩浆,由于地层的强大压力,岩浆便随着裂缝喷出地面。
如我国的澎湖列岛,世界著名的夏威夷火山公园等。
3、珍贵的间蜂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生活在热带、亚热
带森林,体重250-350克,个体小,俗称“小懒猴”。
4、美丽的含羞草:含羞草又称“知羞草”“怕痒草”和“惧内草”。
含羞草被摸后,先是小
羽片一片片闭合起来,四根羽柚接着也合拢了,然后整个叶柄都下垂。
含羞草常见于路边、空地等开阔场所,全株皆可入药。
它的特殊在于它奇异的植物运动现象。
5、雨后出现彩虹:阳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
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解成7种色光,形成彩虹。
由于夏天常常下雷雨或阵雨,这些雨的范围不大。
往往是这边天空在下雨,那边天空仍闪耀着强烈的阳光。
雨过以后,天空中还悬着许多小水滴。
而冬天天气一般较冷,空气干燥,下雨机会少,阵雨就更少,多数是降雪,而降雪是不会形成虹的,所以冬天很少出现彩虹。
[板书设计]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 J寻找相应答案
科学]始于小小疑问
翎心观察,动手探究
二、科技改变了世界r利:
\弊:
二、探究学习
1、科学在我们身边
出示CAI课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陈述并提问: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你们知道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吗?又将怎样变化呢?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随意发挥,教师恰当引导、鼓励)
过度并提出讨论的问题:大自然除了这些还有许多自然现象,谁能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如果能解释一下更好。
出示CAI课件,四人小组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全班交流:如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刮风下雨、潮起潮落、温室效应、热岛效应、酸雨一•
教师给予恰当评判和鼓励。
总结陈述:人类在不断寻找解释自然现象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规律,其实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板书:科学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提问:很多科学发现是由一个个小小疑问引发的,你们知道的关于这方面的故事有哪些呢?
学生举手回答: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一
陈述小结: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过度陈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个大家熟悉的现象,体验一下科学发现的过程。
出示CAI课件:讨论2 “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呢?”
提问:同学们养过金鱼吗?你知道金鱼为什么会在水里上升和下沉吗?
四人小组讨论后,做出多种猜想并全班交流。
陈述:科学的发现首先需要作出大胆的猜想,下面我们就一XX同学的猜想来设计一个模拟金鱼上升和下沉的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演示实验。
实验:在气球里装20克细砂,用海棉将吸管塞住,然后将吸管插入气球口,并用橡皮筋扎紧,最后吹足气,并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浮沉过程。
学生观察并陈述现象。
(关注气球浮沉与其体积大小的关系)
观察鱼的内部结构:关注鱼鲤。
陈述并提问:鱼鲤象一个气球,可以充气,也可以放气,现在谁能解释金鱼上升和下沉的原因呢?
学生举手回答。
过度陈述: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
兴趣小实验:在500ml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冷水,在一只小药瓶中盛满60°C的热水,在热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用塑料纸密封瓶口,再在瓶口系一根细线。
拉者细线将小药瓶放入冷水中,立即用探针戳破瓶口的塑料纸,拿掉探针,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呢?
先让学生讨论、发言,再实验。
(该实验定位为兴趣小实验,原因不必解•释)
总结陈述: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正是这些无尽的问题引导着
我们去探索、去创新,推动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陈述并提问:我们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你的亲身体验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出示CAI课件: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学生观察,体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认识利用保护环境等方面所带来的好处。
陈述: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造成负面影响。
请大家谈谈。
学生发言:如环境污染---,教师补充。
小结陈述:要想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我们必须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索的本领。
生活中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这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学生谈谈如何做到这三点。
我们要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课堂小结]
1、谈谈本节课在知识方面的收获。
2、用比较法寻找自己在方法和态度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