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理解性默写与重点句子翻译
(完整版)《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7.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9.荀子《劝学》中“,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1.“,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荀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字,赵国人,(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
③【青,取之于蓝】。
青,。
蓝,。
④【青于蓝】。
⑤【中绳】。
⑥【輮】。
⑦【规】。
⑧【虽有槁暴】。
有,。
槁暴,。
稿,。
暴,。
⑨【挺】。
⑩【受绳】。
⑪【金】。
⑫【就砺】。
就,。
砺,。
⑬【参省乎己】。
参,。
省,。
乎,。
⑭【知】。
⑮【跂】。
⑯【见者远】。
⑰【疾】。
⑱【彰】。
⑲【假】。
⑳【舆马】。
㉑【利足】。
㉒【致】。
㉓【能水】。
㉔【绝】。
㉕【生非异】。
生,。
㉖【物】。
㉗【兴焉】。
兴,。
焉,。
㉘【神明】。
㉙【圣心】。
㉚【跬步】。
㉛【无以】。
㉜【骐骥】。
㉝【驽马十驾】。
驾,。
㉞【功在不舍】。
全,。
㉟【锲】。
㊱【镂】。
㊲【埃土】。
㊳【黄泉】。
㊴【一】。
㊵【六脆】。
㊶【螫】。
㊷【躁】。
二、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理解性默写:1、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劝学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古人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事之能。
盖学问之道,深且广,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是以古人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是以君子不废于学,不息于行。
翻译:古人常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
学问之道,深邃而广阔,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就的。
因此,古人又云:“学业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勤奋;品行之所以成就,是因为深思熟虑;而之所以荒废,是因为嬉戏;之所以毁坏,是因为随波逐流。
”因此,君子不会放弃学习,不会停止实践。
《劝学》重点语句翻译: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不前进就会后退。
2. 学问之道,深且广,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学问的道路,深邃而广阔,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勤奋;品行之所以成就,是因为深思熟虑;而之所以荒废,是因为嬉戏;之所以毁坏,是因为随波逐流。
4. 君子不废于学,不息于行。
君子不会放弃学习,不会停止实践。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之后又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 砥砺前行,不遗余力。
勇往直前,不遗余力。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读到万卷,写文章时就会如有神助。
这些重点语句不仅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奋、专注,同时也要善于思考,不断进取。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5.“”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10 .荀子《劝学》说:“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1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1、学不可以已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懂得性默写1. 荀子以为人的赋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改正,所以他特殊看重进修.“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惟的动身点,他在《劝学》中起首提出进修不成以停滞,就是想抓住症结,解决基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2. 在文顶用比方解释事物经由必定的变更,可以进步的句子是:,3. 在文顶用比方的手段,借助木头经由烘烤后产生变更,即使再烘烤也不克不及回复复兴了,解释事物经由必定的变更,还4. 有时作者又采取比较的办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形组织在一路,形成光鲜对比,以加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进修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比较以说理的句子”,经由过程“木”于“金”的变更来进一步解释客不雅事物经由人工改革,可以转变本来的状况.16.荀子以为人的常识.道德.才干是后天不竭普遍进修改革获得的.“金”要锐利,需“就砺”;人要改革成为“”的正人,就要“”,可见,进修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1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成天幻想不如少焉进修收成大的道理.18. “”是说正人的禀赋赋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合,然而最终却超出一般人,是因为“.”说清楚明了应用进修可以填补本身缺少的道理.19.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借助描述“风雨”来抒发情绪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来形象阐述积聚的主要性.2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阐述了积聚的主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21.只要保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鬼域”的“居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光鲜比较,凸起了进修必须居心专一,才干获得成功.《劝学》懂得性默写答案1. 学不成以已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 骐骥一跃,不克不及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 正人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 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依靠者,居心躁也.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转瞬之所学也.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0.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鬼域,居心一也.11. 荀子学不成以已12. 学不成以已13. 《劝学》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4.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三省乎己1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转瞬之所学也善假于物也19.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无以至千里金石可镂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依靠者居心躁也。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荀子》)理解性默写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
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用成功雕刻金石的例子来说明在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文中以雕刻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文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文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文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劝学》挖空翻译+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劝学》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教师版)一、挖空翻译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靛青),取(取得)之于(从)蓝(蓝草),而(表转折,却)青于蓝;冰,水为(凝结成)之,而寒(寒冷)于水。
木(木材)直中(合乎)绳(墨线),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以为轮(车轮),其曲(弯曲的弧度)中规(圆规)。
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不复(再)挺(挺直)者,輮使之(它)然(这样)也。
故(所以)木受绳(经过墨线比量)则(就)直,金(金属制的刀斧等)就(接近)砺(磨刀石)则利(锋利),君子博学(广泛地学习)而(表递进,并且)日(每天)参(检验)省(省察)乎已,则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而行(行为)无过(过错)矣。
吾尝(曾经)终日(整天)而(表修饰)思(思考)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得广)也。
登高(高处)而招(招手),臂(手臂)非加(更)长也,而(表转折,却)见者远(远方);顺风而(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劲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舆(车)马者,非利(使......走得快)足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善于)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天性、资质)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也。
积(积累)土成山,风雨兴焉(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产生)焉;积善(善行)成德,而神明(非凡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的心怀)备(具备)焉。
故不积跬(古代称跨出一脚)步(古代称跨出两脚),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的路程),功(功效)在不舍。
锲(刻)而(表假设)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锋利),筋骨之强(强健),上(向上)食埃土,下(向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寄居、托身)者,用心躁(浮躁)也。
《劝学》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5.“”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10.荀子《劝学》说:“,;,。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1、学不可以已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题目均出自高考卷或模拟题
• 1.【2016全国1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 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 2.【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 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 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 点。
• 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 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与反 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 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 子对学习的认识。
• 8.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 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 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__________”,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 4.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 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 “木”“金”为喻,认为 “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 行为无过。
• 13.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明确 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 14.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和 二螫,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才能获得成功。
•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 15.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阐明 “______________”, 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 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
•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5. 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 做成车轮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 6.《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 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 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 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 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