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页岩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
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在勘探开发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推动我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一、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资源评价方面,我国页岩气的勘探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系统化的资源储量评价体系和技术标准,导致资源评价的不确定性较大。
而在勘探技术方面,我国页岩气勘探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多数勘探项目存在技术装备、人才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地区页岩气勘探工作滞后。
虽然目前我国页岩气的勘探领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和装备相对滞后,部分技术难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2. 资源勘探精度不高。
当前页岩气的资源评估中,尤其是页岩气的储层特征、储层裂缝网络等方面的勘探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资源勘探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加强勘探技术研究。
3. 勘探投入不足。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工作投入相对不足,导致页岩气的勘探出现滞后局面,需要提高勘探投入,提升资源勘探的范围和精度。
4.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页岩气资源勘探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和制度不完备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发展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加强页岩气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页岩气开采和勘探的技术水平,推动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
2. 完善资源勘探技术和装备。
加强页岩气勘探工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引进,提高勘探设备和技术水平,降低勘探成本,提高资源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2023年页岩气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页岩气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传统石油和天然气产能的限制,页岩气已成为新的能源开发热点。
页岩气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但是其丰富的产量以及相对较低的开采成本,使得其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能源替代选项。
在近几年,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并且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三个方面简要说明页岩气的市场前景:一、产业规模页岩气在全球的总产量不断攀升,尤其在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全球比例超过50%,其规模和价值不断增加。
中国也已有数个地区开发了大规模的页岩气田,其中最知名的是四川盆地的长宁地区,该地区的页岩气储量高达3.5万亿立方米。
此外,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都有页岩气产业的蓬勃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页岩气产量将继续增长,同时技术不断提升导致开采成本降低,使得整个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市场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加强了对化石能源的限制和绿色能源的鼓励,而页岩气在符合清洁环保要求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内燃机发动机、对空污染少的百万吨级船舶、工业热电等领域都可以使用页岩气作为能源替代品。
此外,由于页岩气的产量大、成本低,它还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天然气的选择,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需求。
总之,在能源需求增加和环保意识升高的背景下,页岩气的市场需求会继续增加。
三、政策引导在世界各国加强环保的背景下,政策引导成为了驱动页岩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
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政策,例如减免税、优惠贷款、奖励政策等,将极大地促进企业在页岩气产业的研发和投资。
例如美国政府推出了创新宣言,旨在培育创新,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并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也不断加大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例如加快页岩气产业标准的制定、公开招标的方式争取更多资金等,这些都将为页岩气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保障。
综上所述,页岩气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其市场前景广阔。
页岩气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页岩气的开发现状及展望摘要:世界经济发展对于油气等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更加吸引人们的眼光。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页岩气的开发现状。
虽然中国的页岩气资源相当丰富,但开发基本上属于起步阶段。
由于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一套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钻井开采工艺,同时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页岩气非常规资源储层渗透率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常规油气资源己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页岩气等。
世界部分地区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技术日趋进步,相信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油气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页岩气是指那些聚集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不仅存在于泥页岩,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地层中。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世界页岩气资源很丰富,但尚未得到广泛勘探开发,根本原因是致密页岩的渗透率一般很低。
但近几年来,页岩气的开采已经成为全球资源开发的一个热点。
由于页岩气的赋存、运移以及开采机理与普通天然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与普通天然气也有很大的差别。
二、国内外页岩气开发利用状况1.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的基本趋势据预测,世界页岩气资源量为456万亿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原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甚至还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
世界上的页岩气资源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
1821年,第一口页岩气井钻于美国东部步入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页岩气勘探开发区扩展到美国中、西部,20世纪90年代,在政策、价格和开发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页岩气成为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和目标。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一、勘探现状1.资源储量丰富: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达到了8863.8亿立方米,为世界最大。
但由于该资源分布较广,油气地质条件复杂,难以对其进行高效勘探。
2.石油公司参与积极: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型石油公司和一些外资企业已经开始了页岩气的勘探,如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壳牌等企业。
这些公司可以整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勘探,从而提高效率。
3.技术水平不足:由于我国在页岩气勘探方面起步较晚,技术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二、发展建议1.提高投入:由于我国页岩气勘探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石油公司加大投入。
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页岩气勘探领域。
2.加强科研开发:政府和企业应投入更多经费和人力资源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提高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率。
同时,企业也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3.建立合理准入机制:政府应建立合理准入机制,规范页岩气勘探市场。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积极打击违法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4.加强环境保护:页岩气的勘探需要大量的水、化学药剂等物质,对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
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始终遵守环保规定,减少环境影响。
总之,我国页岩气勘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推进。
只有在加强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页岩气勘探的规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页岩气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的储 层 和 盖 层 。 因此 , 有 机 质 含量 高 的黑 色 如 勘探 与 钻 井 , 水力压 裂 等 技 术处 理 。 页岩、 高 碳 泥岩 等 常是 最好 的页岩 气 发 育条 3 . 1 勘 探 技 术 件。 页 岩 气发 育具 有广 泛 的 地 质意 义 , 存 在
于几 乎所 有 的 盆 地 中, 只是 由于埋 藏 深 度 、
美 国BJ 石 油 服 务 公 司报 道 他 们 将 不 再
地 成藏模式 , 与油页岩、 油砂、 地 沥 青 等 差 有 时 渗 透 率 到 达 1 0 一~l 0 毫达 西 ( 1 达 采 用 碳 氟化 合物 的 使用 , 这 类 物质可 造 成 环
别较 大 。 与常 规 储 层 气藏 不 同 , 页 岩 既 是 天 西 一 0 . 9 8 7 × l 0 m ) , 马 赛 拉 斯 页 岩 气 的 境 的持 续 性 污 染 。 这可能 是 个好 消 息 , 但 是 然 气生成 的源岩 , 也 是 聚 集 和 保 存 天 然 气 可 持续 发 展 需 要 克 服 一 些 技 术 方 面 的 难 题 现 在 这 种 需 要 停止 的 化 学 剂 的 替 代 品还 没
有 确 定 下来
现 在 降 低 水 污 染 的 最有 效 的方 法 是 不
美[  ̄G AS F RAC 能源 服 务公 司 地 震 勘 探技 术 室 页岩 气地 层解 释 和 识 再 产生 污 水 。
别的一项关键 技 术, 利 用 三 维 地 震 绘 制 页 现 在 正在尝 试使 用液化 石 油气作为压 裂剂 把
含 气 饱 和 度 等 差 别 较 大 分 别 具 有 不 同 的 工 岩裂 缝 带 图可 准确 认 识 复杂 构 造 、 储层 非 均 支 撑 剂 打入 裂 缝 中。 这项技术在2 0 0 9 年9 ) 1 业价 值 。 中 国传统 意 义 上 的 泥页 岩裂 隙 气 、 质性 和 裂 缝 发 育 带 , 提高探井 ( 或 开发 井 )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0前言页岩气(Shale Gas)是指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生成并富集在其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以游离、吸附以及溶解状态存在其中,吸附作用是页岩气存在的重要机理之一。
它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显著的区别是:它是一个自给的系统,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和封盖层[1]。
页岩气在全球分布广泛,据统计,页岩气资源量约456万亿立方米,约占三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规模开发的两个主要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五大盆地以及加拿大西南部地区。
而美国是唯一实现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评价系统。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页岩气相关的资源情况、技术开发应用、理论研究、评价测试等基本问题,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1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1.1全球页岩气潜力按2007年美国《石油杂志》的数据,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万亿立方米,超过全球常规天然气资源量(436.1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拉美、中东、北非和前苏联(如图1)[2]。
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了“世界页岩气资源初步评价报告”,根据Advanced Resourse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完成的美国以外32个国家的页岩气资源评价以及美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总量为187.6万亿立方米。
图1 页岩气全球资源分布情况(1)美国是最早进行页岩气研究与开采的国家,美国是目前探明页岩气资源最多的国家,现已探明近30个页岩气盆地,其中7个高产盆地的页岩气资源量为80.84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8.38万亿立方米[3]。
(2)加拿大紧随美国之后开展了页岩气方面的勘探和开发试验。
加拿大的页岩气资源同样很丰富,据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协会(GSUG)初步估计,加拿大页岩气地质储量超过40.7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British Colum-bia 、Alberta 和Saskatchewan 地区,东南部Quebec 、Ontario 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页岩气是指储盖条件适宜的页岩中运移困难的天然气,属于非常规天然气。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庞大,具有丰富的储量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以下是关于中国页岩气的特征、挑战和前景的描述:特征:1. 气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页岩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四个盆地,即北方地区页岩气藏、新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2. 技术难度高。
和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不同,页岩气开发技术比较复杂,需要利用水力压裂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大开发难度。
3. 开发成本高。
页岩气开发对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较高,尤其是对水和能源的需求较大。
4. 环境保护要求高。
页岩气开发需要进行水力压裂作业,除了对大量水资源需求之外,还需要合理处理废水问题。
挑战:1. 技术挑战。
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相对比较复杂,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并提高开发效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2. 资金压力。
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
当前全球油气市场正在持续低迷,缺乏资金对页岩气的开发和投入也是一个挑战。
3. 社会公众认知度不高。
对于页岩气的认知和了解还比较有限,部分民众对其开发与安全问题持有质疑与担忧,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一个挑战。
前景:1. 开发潜力巨大。
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其开发前景广阔。
2. 需求进一步扩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供需结构的调整,页岩气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长。
3. 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中国政府在能源规划和环保方面下了一些承诺人物,页岩气由于具有清洁环保的特性,也是政府鼓励开发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能源资源。
4. 国内外合作加强。
目前很多国外油气公司都在中国页岩气的开发中积极参与,这将为页岩气的开发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和合作机会,推动我国页岩气的开发和成果应用。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现状及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能源逐渐枯竭,我国页岩气勘探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目前,我国页岩气在勘探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湖北、安徽和河南等地。
从勘探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的深度、面积和储量等指标均逐步增长,但仍与国际水平有差距。
从勘探技术来看,国内虽然在水力压裂、水力钻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加强科研攻关和实践检验,提高技术水平。
从资金和人才方面来看,虽然国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进行了大力支持,但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企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仍然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勘探投入力度政府应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从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勘探投入力度,尤其是应注重对新型煤层气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推动他们在技术研究、勘探开发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技术创新应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生产技术,大力推动水力压裂技术及其设备的发展,提高勘探开发水平。
同时,应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之路,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和资源,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危害应加大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环境保护力度,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减少勘探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确保勘探开发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强对勘探地区的环境调查,以及开展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勘探前的环境评估工作。
总而言之,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和优势,尽快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权 等: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
167
development below 3 500 m, lower cost of production, as well as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the Lower Paleozoic marine shale gas in southern China are approximately 8.81012 m3, among which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 4.51012 m3 in the favorable area of 4.0104 km2. The productivity of (200300)×108 m3/a is predicted to be realized by 2020 when the integrated revolution of “theory, technology, production and cost” is realized in Chines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expected in the future to be built “Southwest Daqing Oilfield (Gas Daqing)” in Sichuan Basin with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production. Key words: shale gas field; economic sweet spot; micro gas reservoir; horizontal well; factory-like production; volume fracturing; development cost; resource potential; favorable target
石 166 2016 年 4 月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Vol.43 No.2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文章编号: 1000-0747(2016)02-0166-13
DOI: 10.11698/PED.2016.02.02
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二)
邹才能 1,董大忠 1, 2,王玉满 1,李新景 1,黄金亮 1,王淑芳 1,管全中 1, 张晨晨 1,王红岩 2, 3,刘洪林 3,拜文华 3,梁峰 3,吝文 3,赵群 3, 刘德勋 3,杨智 1,梁萍萍 3,孙莎莎 3,邱振 3
Shale gas in China: characteristic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I)
ZOU Caineng 1, DONG Dazhong 1, 2, WANG Yuman 1, LI Xinjing 1, HUANG Jinliang1, WANG Shufang 1, GUAN Quanzhong1, ZHANG Chenchen1, WANG Hongyan2, 3, LIU Honglin3, BAI Wenhua3, LIANG Feng3, LIN Wen3, ZHAO Qun3, LIU Dexun3, YANG Zhi1, LIANG Pingping3, SUN Shasha3, QIU Zhen3
0 引言
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中国页岩气工业化发展进程、 页岩气“经济甜点区”评选标准、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进步、主要成功经验、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预测等。
(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基金项目: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18-0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2013CB228001)
石油勘探与开发
摘要:重点阐述中国页岩气工业化进展、 “甜点区”评价标准与勘探开发技术、成功经验、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根 据四川盆地涪陵、长宁、威远等页岩气田地质与工程参数,指出中国页岩气具有特殊性。中国南方特大型海相高演 化( Ro 值 2.0%~ 3.5%) 、超高压(压力系数 1.3~ 2.1)页岩气田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古老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具 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实践价值。提出“经济甜点区”须具备“含气性优、可压性优、效益性优”等特征, “四高” (高 、高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大于 1.3) ) 、 “两发 TOC 值(大于 3.0%) 、高孔隙度(大于 3.0%) 、高含气量(大于 3.0 m3/t) 育” (页岩层理、天然微裂缝)是富集高产段与水平井轨迹选择的关键指标,水平井巷道必须控制在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高压封存箱中部。提出“微气藏”群压裂形成“人工页岩气藏”的模式,揭示“压后焖井、 控压限产”机制。形成了三维地震与压裂微地震监测、水平井、 “工厂化”生产模式等关键技术和“甜点区”优选、 水平井巷道控制、水平段长度优化、 “工厂化”生产模式等成功经验。页岩气资源的不确定性、 3 500 m 以深勘探开 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低成本生产、水资源与安全环保是中国页岩气实现规模开采面临的 4 大挑战。预测中国南 方海相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 8.81012 m3,四川盆地有利区面积 4.0104 km2、可采资源量 4.51012 m3,2020 年中国页 岩气勘探开发有望实现“理论、技术、生产和成本”4 个一体化革命,产能达到( 200~ 300)108 m3/a。未来有望在 四川盆地常规加非常规天然气产量一起建成“西南大庆(气大庆) ” 。图 11 表 2 参 21 关键词:页岩气田;经济甜点区;微气藏;水平井; “工厂化”生产模式;体积压裂;开发成本;资源潜力;有利目标 中图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识码: A
(1.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 China; 2. National Energy Shale Gas R&D (Experiment) Center, Langfang 065007, China; 3.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Langfang, Langfang 065007,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gress, “sweet spot” evaluation criterion, E&P technologies, success experienc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shale gas. Based on the geologic and engineering parameters of the Fuling, Changning and Weiyuan shale gas fields in the Sichuan Basi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s shale gas has its particularity. The discoveries of super-giant marine shale gas fields with high evolution degree (Ro=2.0%3.5%) and ultrahigh pressure (pressure coefficient=1.32.1) in southern China is of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ancient marin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It’s proposed that shale gas “sweet spots” must be characterized by high gas content, excellent frackability and good economy etc. The key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the shale gas enrichment interval and trajectory of horizontal wells include “four highs”, that is high TOC (>3.0%), high porosity (>3.0%), high gas content (>3.0 m3/t) and high formation pressure (pressure coefficient>1.3), and “two well-developed” (well-developed beddings and well-developed micro-fractures). It’s suggested that horizontal well laneway be designed in the middle of high pressure compartment between the Upper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The mode of forming “artificial shale gas reservoir” by “fracturing micro-reservoir group” is proposed and the mechanism of “closing-in after fracturing, limiting production through pressure control” is revealed.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survey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f fracturing, horizontal wells, “factory-like” production mode, etc.) were formed.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such as “sweet spot” selection, horizontal well laneway control, horizontal length optimization and “factory-like” production mode, etc.) were obtained. The four main challenges to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shale gas in China include uncertainty of shale gas resources,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