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固定化酶
①形成: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②特性:与游离酶相比较,稳定性好,与底物和产物容易分离,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2)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能够进行生命活动并且可以反复使用的活细胞,又叫做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3)固定技术
①概念: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②方法(连线)
提示A—b—ⅠB—a—ⅡC—c—Ⅲ
③适用对象
一般来讲,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则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第1页共1页。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发酵液中含菌体少,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提高产品质量等
第五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表征
• 缺点:酶与载体相互作用力弱,酶易脱落等 1)引入功能团和间隔臂;
第五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表征
酶被物理吸附于不溶性载体的一种固定化方 固定化后酶的哪些主要性质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常见非共价法?常见共价法?
法。 少量的持续不断的配基的脱落;
交联法由于不需要活化基团,所以条件比较温和,酶活的回收率比较高? 活力回收:指固定化后固定化酶(或细胞)所显示的活力占被固定的等当量游离酶(细胞)总活力的百分比. 第五节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表征
颗粒、线条、薄膜和酶管等形状。颗粒状占 绝大多数,它和线条主要用于工业发酵生产 ,薄膜主要用于酶电极。酶管机械强度较大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固定化酶的优势:
①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 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② 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反复分批反应和装柱 连续反应
③ 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 ④ 较游离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⑤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⑥ 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 ⑦ 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在中性pH下优先与a-氨基反应,因此有一定的选择性 缺点:在包埋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同样会导致酶的失活。
• 优点:酶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酶高级结构 二、载体活化程度和固定化配基密度的测定
固定化过程中,酶分子空间构象会有所变化,甚至影响了活性中心的氨基酸;
用此法制备的固定化酶有蛋白酶、脲酶、核糖核酸酶等。
高中生物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3)

↓ 冲洗:将固定好的酵母细胞(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 2~3 次
↓ 发酵:将 150 mL 质量分数为 10%的葡萄糖溶液转移至 200 mL 的锥形瓶中,加入固定好的酵母细胞,25 ℃下发酵 24 h
3.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是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于 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 中,常用的包埋载体有
明胶 、 琼脂糖 、 海藻酸钠 、 醋酸纤维素 和 聚丙烯酰胺 等。 4.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高果糖浆的生产 固定化酶技术已经应用于高果糖浆的生产中,生产 高果糖浆所需要的酶是 葡萄糖异构酶 ,所使用的反 应柱上的孔应满足 酶颗粒 不能通过筛板上的小孔, 而 反应溶液却可以自由出入。
(3)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4)海藻酸钠溶化过程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 (5)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 数目_____。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 ,说明 ______。 (6)该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解析 (1)酵母细胞在缺水的状态下休眠。活化是加入水使酵 母菌恢复到生活状态。酵母细胞活化后体积会增大。(2)固定 化酶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3)实验的关键是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得到凝胶珠。(4)海藻酸钠溶化过程要小 火加热(小火间断加热)不断搅拌,使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又 不会焦糊。(5)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包埋的酵母菌就过少;海 藻酸钠浓度过高,不易与酵母菌混合均匀。(6)氯化钙能使海 藻酸钠形成聚沉。
反应物不易 与酶接近, 尤其是大分 子物质,反 应效率下降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2) 共价结合法
此法得到的固定化 酶结合牢固、稳定 性好、利于连续使 用,因此它是目前 应用最多的一类固 定化酶的方法。
借助共价键将酶的活性非 必须侧链基团或细胞表面 基团(如氨基、羧基、羟 基、巯基、咪唑基等)和 载体的功能基团进行偶联 以达到固定化目的方法。
共价偶联法的优点、缺点
共价偶联法的优点:得到的固定化酶结合牢固、稳定性 好、利于连续使用。 共价偶联法的缺点:载体活化的操作复杂,反应条件激 烈,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才可以获得较高活力的固定化酶。 同时共价结合会影响到酶的空间构象,从而对酶的催化 活性产生影响。
ro
rb
NaCS
ri
NaCS
ra
固定化酶的制法及其特性比较
特性
共价键 结合法
制备方法
离子 结合法
交联法
物理 包埋法 吸附法
制法 酶活力 底物特异性
难 高 易变
结合能力 再生
强 不可
易 高 不变
难 中 易变
中 可能
强 不可
易 低 不变
弱 可能
难 高 不变
弱
不可
固定化酶的保存方法
一.真空冷冻干燥保存(长期保存) 二.低温保存 三.多孔玻璃的无机质载体比纤维素等的有机质载体
含羟基的载体可用三氯 三嗪等多卤代物进行活 化,形成含有卤素基团 的活化载体。
D.硅烷化法
多孔玻璃特点: 机械强度好,表面积大。 耐有机溶剂和微生物破坏。载体可以再生,寿
命长等。
D.硅烷化 法
一般常用的载体:多 孔玻璃,多孔陶瓷。
D
. 硅 烷 化 法
D
. 硅 烷 化 法
D.硅烷化 法
E .溴化氰法
大小 和总吸附面积的大小。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一、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及应用实例1、固定化酶(1)含义: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
(2)实例:利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
(3)优点: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4)缺点: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产物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
(5)应用实例:生产高果糖浆①原料:葡萄糖②原理:葡萄糖果糖③生产过程及示意图:a.反应柱能连续使用半年,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b.提高了果糖的产量和品质。
2、固定化细胞(1)含义:将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2)优点:成本低、操作容易、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反应、容易回收(3)缺点:固定后的细胞与反应物不容易接近,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降,由于大分子物质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因此固定化细胞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二、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常用方法1、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2、方法:①物理吸附法 :将酶(或细胞)吸附在载体表面上②包埋法:将酶(或细胞)包埋在细微网格里③化学结合法:将酶(或细胞)相互结合,或将其结合到载体上。
葡萄糖异构酶三、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与发酵(一)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1、酵母细胞的活化:1g干酵母+10mL蒸馏水→50mL烧杯→搅拌均匀→放置1h,使之活化。
〖思考〗活化是指什么?在缺水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活化是指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过程。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0.83gCaCl2+150mL蒸馏水→200mL烧杯→溶解备用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0.7g海藻酸钠+10mL水→50mL烧杯→酒精灯微火(或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化→蒸馏水定容到10mL。
注:加热时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并搅拌,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4、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以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再转移至注射器中注:1、海藻酸钠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搅拌要彻底充分,使两者混合均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

张 海 龙山东教育学院 生物系Shan 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第九章 第九章 固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第一节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在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酶的固定化是将酶与水溶性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过程。
固定化酶的特点(与游离酶相比)•(1)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提纯工艺简化;•(2)能够在较长时间 进行反应,便于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3)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4)酶的反应过程能够严格控制;•(5)酶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6)能够进行多酶反应;•(7)可以增加产物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8)增加了生产的成本;•(9)只能用于可溶性小分子底物,对大分子的底物适应性差,与完整的菌体细胞相比,不适宜于多酶反应,特别是需要辅助因子的反应。
一、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根据不同应用目的和不同应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方法,遵循如下原则:–(1)必须维持酶的催化活性以及专一性;–(2)有利于实现连续化和自动化;–(3)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尽可能不妨碍酶与底物的接近,以便提高产品的质量;–(4)酶与载体必须结合牢固,便于回收贮存,反复利用;–(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所选载体不应与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应;–(6)成本要低,以便于工业使用;实践中,可根据酶的性质,反应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包埋法:–1、网格型–2、微囊型:界面沉淀法、界面聚合、二级乳化法、脂质包埋法•(二)吸附法:–1、物理吸附法–2、离子吸附法•(三)、共价偶联法•(四)、交联法•(五)、共价结合法–1、结晶法–2、分散法酶固定化方法示意图二、固定化酶的性质1、稳定性2、最适温度最适pH pH3、最适4、底物特异性go稳定性比游离酶的好(1)对热的稳定性提高,可以耐受较高的温度2040608010030405060708090Temperature ( ºC )R e l a t i v e a c t i v i t y (%)A BA 固定化酶B 游离酶稳定性(续)(2)保存稳定性好,保存时间延长(3)对蛋白酶的抵抗性增强,不易被蛋白(4)对变性剂)对变性剂((如尿素、有机溶剂、盐酸胍等如尿素、有机溶剂、盐酸胍等))的耐受性提高,保留较高酶活(5)对酶抑制剂、对不同)对酶抑制剂、对不同pH pH pH稳定性提高稳定性提高稳定性提高..(back back))最适温度与游离酶差不多050100150200250300350304050607080Temperature ( ºC )R e l a t i v e a c t i v i t y (%)A B最适温度(续)例外用重氮法制备的固定化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5-10℃;比游离酶高比游离酶高5-105-15 ℃以共价结合法固定的色氨酸酶,比游离酶高5-15 以共价结合法固定的色氨酸酶,比游离酶高汤亚杰以交联法用壳聚糖固定胰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0 ℃同一种酶;80 ℃,比固定化前提高了,比固定化前提高了30用不同的方法或载体进行固定化,其最适温度可能不同不同方法和载体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的最适温度 <60烷基化法DEAE-DEAE-葡聚糖凝胶葡聚糖凝胶 67离子键结合法DEAE-DEAE-纤维素纤维素 72离子键结合法DEAE-DEAE-葡聚糖凝胶葡聚糖凝胶 60游离最适温度最适温度((℃ ) 方法载体载体最适pH 值酶固定化后,对底物作用的最适酶固定化后,对底物作用的最适pH pH pH和酶和酶—pH pH曲线常发生偏曲线常发生偏移(见图),原因是微环境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带负电荷的载体,固定化酶最适pH 值比游离酶的高(1)载体的带电性质对最适pH 的影响原因:吸引作用带正电荷的载体,固定化酶最适pH 值比游离酶的低H +H +H +H +H +H +H +偏酸微环境OH -OH -OH -OH -OH -OH -H+H+大环境偏碱酶不带电荷的载体,固定化酶最适pH 值一般不变(2)产物酸碱性对最适pH 值的影响酸性酸性::固定化酶的最适固定化酶的最适pH pH pH值比游离酶的高值比游离酶的高碱性碱性::固定化酶的最适固定化酶的最适pH pH pH值比游离酶的低值比游离酶的低中性中性::固定化酶的最适固定化酶的最适pH pH pH值一般不变值一般不变原因原因::载体障碍产物的扩散底物的特异性与底物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与底物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作用于低分子量底物的酶,没有明显变化,如氨基酰化酶、葡聚糖氧化酶等酰化酶、葡聚糖氧化酶等;;既可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小分子底物的酶,往往会发生变化。
第五章-固定化酶

2.离子结合法 酶通过离子键结合于具有离子交换剂的水不溶 性载体的固定化方法。 • 常用载体:各种阴、阳离子交换剂。 如CM-纤
维素、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等
• 优点:操作简单,酶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和酶
高级结构变化少,酶活力损失很少。
• 缺点:载体和酶的结合力 比较弱,酶易脱落。
3.共价结合法
• 相对活力:固定化酶活力与同量蛋白量
的溶液酶活力的比值
固定化酶活力 相对活力 100% 溶液酶总活力 残留酶活力
四、固定化酶(细胞)的半衰期
• t1/2 :固定化酶(细胞)的活力下降为最 初活力1/2所经历的连续工作时间;衡量 操作稳定性的指标。
Fig. 2. Kinetic of ROL adsorption on the silica aerogels. The activity was measured using olive oil emulsion as substrate at pH 8.5 and 37 °C.
第五章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第一节 酶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 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 连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 使用。
优点:
①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简 化了提纯工艺,提高酶的使用效率; ②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
(五)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变化 • 中性载体:固定化酶的表观Km值上升。
• 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同:表观Km值显著 上升; • 载体与底物电荷相反:Km
?
四、影响固定化酶性能的因素
1.构象改变、立体屏蔽
• 构象改变:指固定化过程及酶和载体的 相互作用,引起了酶的活性中心构象发 生改变,从而导致酶活性改变的—种效 应。
吸附法思考!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各有什么优缺点

练习: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中错误的是(
)
A、取干酵母,加入蒸馏水,使其活化
B、配制海藻酸钠时,加热用大火,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C、将溶化好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
母细胞
D、将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容易
B、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对酶的活性影响更小
C、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
D、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选择固定化细
胞技术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 化学反应,而在生产 实践中,很多产物的 形成都通过一系列的 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固定后的酶或细胞与
成本低,操作更容易。
反应物不容易接近, 可能导致反应效果下
降等。
三、实验操作
(一)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1、酵母细胞的活化
思考: 关于酵母菌你知道哪些知识? 什么是活化? 怎样活化? 应注意什么?
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 4.如果想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 该选择哪种方法? 固定化细胞技术
5.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又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固定化酶技术
1、 对固定酶的作用影响较小的固定方法 是什么?
吸附法。
2、 将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发酵 过程变为连续的酶反应,应当固定(酶、 细胞);若将蛋白质变成氨基酸,应当固 定(酶、细胞)。
2、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 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1、加热时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 2、海藻酸钠的浓度 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 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目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酶共价偶联的载体的功能基团:芳香氨基、羟基、羧基和羧甲基等。
❖ 重氮法 ❖ 叠氮法 ❖ 溴化氰法 ❖ 芳香烃化法
载体活化的主要反应
❖ (1)重氮法 重氮法是将酶蛋白与水不溶性载体的重氮基团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固定化的方 法,是共价键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 常用的载体有多糖类的芳族氨基衍生物、氨基酸的共聚体和聚丙烯酰胺衍生物等。
固定化酶。
制备 结合程度 活力回收率 再生 固定化成本 底物专一性
各种固定化方法的比较
吸附法 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 离子吸附法
易
易
较难
弱
中等
强
高,但酶易流失
高
高
可能
可能
不可能
低
低
低
不变
不变
不变
共价键结合法
难 强 低 不可能 高
可变
交联法
较难 强
中等 不可能
中等 可变
5、选择性热变性法
❖ 专用于细胞固定化。是将细胞在适当的温度下处理使细胞膜蛋白变性,但不使酶变性而使酶 固定于细胞内的方法。
❖ 根据底物的物理性质 ▪ 溶解性和浊液性底物:任何类型 ▪ 颗粒状和胶状底物:CSTR、FBR、RCR
❖ 根据酶反应动力学特性 ▪ 产物对酶活性抑制:PBR ▪ 底物对酶活性抑制:CSTR
❖ (2)叠氮法 即载体活化生成叠氮化合物,再与酶分子上的相应基团偶联成固定化酶。 ❖ 含有羟基、羧基、羧甲基等基团的载体都可用此法活化。如CMC、CM-sephadex(交联葡
聚糖)、聚天冬氨酸、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等都可用此法来固定化酶。其中使用最多的 是羧甲基纤维素叠氮法。
❖ (3)溴化氰法 即用溴化氰将含有羟基的载体,如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等,活化 生成亚氨基碳酸酯衍生物,然后再与酶分子上的氨基偶联,制成固定化酶。
❖ 物理吸附法常用的载体: ➢ 有机载体:纤维素、胶原、淀粉及面筋等; ➢ 无机载体:活性炭、氧化铝、皂土、多孔玻璃、硅胶、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等。
离子吸附法
❖ 离子吸附法(ion adsorption)是通过离子键使酶与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的固 定化方法。
❖ 此法固定的酶有葡萄糖异构酶、糖化酶、β-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在工业上用途较广。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的定义
❖ 所谓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 用的酶。
酶固定化技术发展史
❖ 1916年,Nelson和Griffin发现酶的固定化现象; ❖ 1969年,千畑一郎等将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应用于生产L-氨基酸,开创了固定化酶应用于工业
PBR
流化床反应器,FBR ❖ FBR—种装有较小颗粒的垂直塔式反应器。反应时,底
物溶液以足够大的流速,从反应器底部向上通过固定化 酶柱床,便能使固定化酶颗粒始终处于流化状态。其混 合程度介于CSTR的全混型和PFR的平推流型之间。由 于反应器内混合程度高,因此,传热、传质情况良好, 可处理粘性大、含有固体颗粒的底物。
▪ 缺点:由搅拌产生的剪切力较大,易打碎磨损固定化酶颗粒。需改良的CSTR。
填充床反应器,PBR ❖ 又称固定床反应器。可填充多向异性半透性中空纤维制成管
状,内部填充酶膜、酶片等。 ❖ 在填充床反应器内,底物在一定方向上以恒定的速度通过固
定化酶柱,以近似活塞式流动反应器(Plug Flow Reactor,PFR) 运转。
反应器,与此同时,反应液则以同样的流速流出反 应器。反应桶内装有搅拌器,使反应组分与固定化 酶颗粒混合均一,出口处有过滤膜,可使不断补充 新鲜底物与反应液流量维持动态平衡。
CSTR
▪ 优点:反应液混合良好,各部位的成分相同,并与流出液的组成也一致。CSTR的开放 结构使得调换固定化酶比较容易,而且有利于控制温度和调节pH,还能够处理胶态或不 溶性底物,受底物抑制的固定化酶采用CSTR有较高的转化率。
固定化酶的优点
➢ 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 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 稳定性显著提高; ➢ 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变的速度; ➢ 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固定化酶的制备原则
❖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构象,特别是活性中心的构象。 ❖ (2)酶与载体必须有一定的结合程度。酶的固定化既不影响酶的原有构象,又能使固定化酶能有效回
FBR
连续搅拌罐-超滤膜反应器,CSTR/UFR
❖ CSTR/UF结构是CSTR与超滤装置联用 的酶膜反应器。在CSTR出口处设置一个 超滤装置,通过超滤装置,酶可以循环使 用。该超滤器中的半透性超滤膜只允许小 分子产物通过,不允许大分子酶和底物通 过。
❖ 该反应器适用于颗粒较细的固定化酶、游 离酶和细胞以及小分子产物与大分子底物。
❖ 任何具有连位羟基的高聚物都可用溴化氰法来活化。
❖ (4)烷基化和芳基化法 以卤素为功能团的载体可与酶蛋白分子上的氨基、巯基、酚基等发 生烷基化或芳基化反应而使酶固定化。
❖ 此法常用的载体有卤乙酰、三嗪基或卤异丁烯基的衍生物。
❖ 优点:共价键的键能高,酶和载体之间的结合相当牢固,即使用高浓度底物溶液或盐溶液, 也不会使酶分子从载体上脱落下来,具有酶稳定性好、可连续使用较长时间的优点。
6、固定化活细胞 ❖ 将活细胞限制或定位于特定空间位置的方法。
固定化活细胞的优越性
❖ 无需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酶的活力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 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比固定化酶的稳定性更高,对污染的抵抗力更强; ❖ 细胞本身含多酶系统,可催化一系列反应,且不需添加辅助因子; ❖ 细胞生长停滞时间短,细胞多,反应快等。
酶反应器及其类型
酶反应器的定义 ❖ 以酶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要的设备称之为酶催化反应器,简称酶反应器。
酶反应器的类型
❖ 间歇式搅拌罐反应器,BSTR ❖ 连续流动搅拌罐反应器,CSTR ❖ 填充床反应器,PBR ❖ 流化床反应器,FBR ❖ 连续搅拌罐-超滤膜反应器,CSTR/UFR ❖ 循环式反应器,RCR
CSTR/UFR
外循环反应器
循环式反应器,RCR 内循环反应器
循环操作仍能为底物与酶提供足够的接触机会,以达到所需的转化率。这种反应器可用于 难溶或者不溶性底物的转化反应。
酶反应器的选择依据
❖ 根据固定化酶的形状: ▪ 溶液酶:BSTR ▪ 颗粒状和片状:CSTR、PBR ▪ 膜状和纤维状:PBR ▪ 容易变形、易粘结、颗粒细小:FBR
2、包埋法
❖ 包埋法(entrapment)是将酶包埋在高聚物的细微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化方法。 前者又称为凝胶包埋法,酶被包埋成网格型;后者又称为微胶囊包埋法,酶被包埋成微胶囊 型。
❖ (1)凝胶包埋法 ▪ 将聚合物的单体与酶溶液混合,再借助于聚合促进剂(包括交联剂)的作用进行聚合,酶 被包埋在聚合物中以达到固定化。 ▪ 凝胶包埋法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凝胶、角叉菜胶、明胶、琼脂凝胶、卡拉胶等天然凝 胶以及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和光交联树脂等合成凝胶或树脂。
❖ 缺点:载体活化的难度较大,操作复杂,反应条件较剧烈,制备过程中酶直接参与化学反应, 易引起酶蛋白空间构象变化。
4、交联法
❖ 交联法(cross-linking)是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 化方法。
❖ 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己二胺、异氰酸衍生物等。 ❖ 戊二醛和酶蛋白中的游离氨基发生Schiff反应,形成薛夫碱,从而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形成
❖ 缺点 ➢ 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需防止菌体的自溶,否则影响产物的纯度; ➢ 必须抑制细胞内蛋白酶对目的酶的分解; ➢ 胞内多酶的存在,会形成副产物; ➢ 载体、细胞膜或细胞壁会造成底物渗透与扩散的障碍等。
制备方法 ❖ 固定化活细胞的制备条件比固定化酶更要温和,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和包埋法两种。
收贮藏,利于反复使用。 ❖ (3)固定化应有利于自动化、机械化操作。这要求用于固定化的载体必须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才能使
之在制备过程中不易破坏或受损。
❖ (4)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在应用过程中,所选载体应不和底物、产物或反应液发
生化学反应。 ❖ (6)固定化酶的成本适中。
固定化酶(细胞)的制备方法 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
载体结合法 交联法
包埋法
网格型法 热处理(细胞)
1、吸附法
❖ 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中最简单 的方法。
❖ 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
❖ 物理吸附法(physical adsorption)是通过非特异性物理吸附作用将酶直接吸附在水不溶性载体表面 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包括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氢键。
固定化酶的特性
固定化酶的形状
❖ 固定化酶的形式多样,依不同用途有颗粒状、纤维状、酶膜和酶管等形状。 ❖ 其中颗粒占绝大多数,它和纤维状主要用于工业发酵生产,如装成酶柱用于连续生产,或在
反应器中进行批式搅拌反应。
❖ 酶活力 ❖ 酶稳定性 ❖ 酶学特性
固定化酶的性质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
❖ 固定化酶的活力在多数情况下比天然酶的活力低,其原因可能是: ▪ 酶活性中心的重要氨基酸残基被载体结合; ▪ 高级结构和空间构象的改变; ▪ 空间位阻的影响; ▪ 内扩散阻力; ▪ 半透膜的隔离。
❖ 离子吸附法常用的载体: ❖ 阴离子交换剂:DEAE-纤维素、四乙氨基乙基(TEAE)-纤维素等; ❖ 阳离子交换剂有羧甲基(CM)-纤维素、纤维素柠檬酸盐、Dowex-50等。 ❖ 其吸附容量一般大于物理吸附剂。离子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酶活力不易丧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