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 【老百晓在线】——中小学语文老师 …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四年级学科 语文 教师 王金平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
3、我要积累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句子,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
重点 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
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
教 学 流 程 导 案学 案 步 骤时 间 一、 自主预习 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⑵读通句子,把难句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 2、同桌互读,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⑴一人读一自然段,相互纠正读得不对的地方。
⑵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3、理清思路,初步感知。
⑴跟随作者的目光,你都看到了什么?⑵课文重点写了什么?4、在读再体会。
(小组讨论)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
读了课文,我还有疑问,我在课文中标注。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2 分 钟 自主 结构 化预 习(课前30分钟) 10 分 钟 (课中) 小 组 合 作 交 流 5 分 钟 预 习检 测 2 分钟一、预习检测(加油,你是最棒的!)A 、我会写: j ūn y ún d àng y àng k ū w ěi h én j ì y è b ǐng ( ) ( ) ( ) ( ) ( )B 、我会记:本文要求写的字我都记住了它们的字形,还给它们组了两个词写在了书上,并且不看词语我也能给每个字组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
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生字新词;3、给课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连续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生:3、4、5自然段(三)快速浏览课文看看3、4、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师:那我们就直奔主题、直奔重点,请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读文画“脚“(一)读一读?1、咱们先看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中老师想请同学们注意一句话——读“今年,我注意了”。
“注意”是什么意思?(认真看的意思)师:那么作者注意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作者注意了什么?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这是写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这是写是脚的形状。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师:这是写是脚的颜色。
师:男生读脚的位置,女生读脚的形状,全班一起读脚的颜色。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二)画一画?1.教师板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片嫩叶。
师: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柄,那谁来画一画脚。
2.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三)议一议学生评议,纠错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呢?来说一说师:那请你来画一画。
过渡: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作者观察细致)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1.读文画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6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提示1、*认识“痕、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引人注意、痕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预习自学一、借助拼音及自己熟悉的识字方式把课文读正确,多读几遍,努力做到读通顺。
自我检测你的生字自学情况,祝你成功!1、读词语。
均匀空隙痕迹引人注意重叠触着墙逐渐蛟龙瞧不起蜗牛漾起波纹2、写出下面意思的词语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水面微微动荡。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弯曲()牢固()舒服()均匀()仔细()二、认真读读课文,静心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主要写了什么?三、预习之后,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导学思考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主要写了什么?精练反馈1听写词语2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好很美,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提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段。
2、*理解重点词语,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并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并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植物某一特点的文章。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导学思考1、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书上圈圈划划,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非常美的。
你喜欢哪一句,说出美的哪里?2、读读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脚的样子介绍清楚的,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精练反馈我这里有两段话不完整,你能运用学过的词语把它填完整吗?1爬山虎的叶子真美啊,充满了生机,你看那些叶子:叶尖(),在墙上铺得(),没有(),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2爬山虎的脚长在()上,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使它()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篇爬山虎的学习,一方面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对身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玩猜一猜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细了啊,老师手上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教师模拟第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个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那个同学平时最善于观察了。
(这时学生思考,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就这样通过小猫脚图片、小鸭子脚图片、小狗图片和爬山虎脚的图片,引出脚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动物有脚,我们的植物也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脚,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拉朗读,勾画出不会、不懂得字词,同座之间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帮助学习。
2、再度课文,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勾画出爬山虎脚的描写句子,然后四人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点?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如何爬的这四个方面去寻找)。
3、深入研读课文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例如: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要这么仔细的描写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以及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在这过程中,通过分析句子来介绍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主备人:张芳学生: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读课文观察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今年我注意了, 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2)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具体说说“这“指的是什么? (3)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样“指的是怎样?想办 法演示一下。 3、你也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过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吗?你有什么发现? 内化积累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 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 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 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拓展应用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 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 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 识。 达标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17 爬山虎的脚
缝隙 手柄 牛 牢固 铺张 吹拂 荡漾 贴在 枯萎 费力 3、你知道这几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吗? 爬山虎:一种攀缘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或做事过程中尚未占用的时间。本课指爬山虎的 叶与叶之间空着的地方。 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枯萎:干枯萎缩。 蛟龙:古代传说中能够兴风作浪、发洪水的龙。 触角: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一般 呈丝状。也叫触须。 4、 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你 读懂了什么?” 5、检查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 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 作用。 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我“家也有爬山虎。 第二段(2):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3-5):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其是怎样爬的。 展示研讨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质疑交流讨论 1 爬山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 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 就请 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 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3 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收获。 精讲提升 1、关于爬山虎,作者又怎样的发现?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说一说。 2、读句子,注意带着重号的词语,思考括号中的问题。
17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课
题
17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 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掌握 11 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 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 2、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辅以查阅资料或实地观察,使学 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情感。 课前预习 1、搜集查阅爬山虎的资料或实地观察爬山虎,留意它的脚是怎样爬的。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叶圣陶先生的写作背景。 自主探究 1、展示分享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2、我会读。 ( ) ( ) ( ) ( 茎上 ) ( ) ( ) ) ( ( ) 蜗
3、休假( A.停业 B.休息
)
休想( C.不要、别
)
争论不休(
)
三、读句子,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1、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pūkāi
铺 开
身
chuīfú
吹 拂
nânjīng
嫩 茎
tiē
贴
shēn láogù
牢 固
fâபைடு நூலகம்lì
费 力
wěixiâ
萎 谢
wōniú
蜗 牛
dàng
荡
yàng
漾
kūwěi
枯 萎
二、选一选。 1、舒服( A.伸开 2、空隙( A.裂缝 ) ) 舒展( 无隙可乘( ) ) 缝隙( ) B.从容、轻快、愉快 B.(地区、时间)空闲 C.机会、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