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完整版通用

合集下载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主题:爬山虎的脚(Botanical name: Ampelopsis)学习目标:1. 了解爬山虎植物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2. 掌握爬山虎植物的应用领域和重要价值。

导学步骤:导入(5分钟):引入爬山虎植物话题,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爬山虎植物的外貌特征: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性灌木植物,通常攀附于建筑物和树木上生长。

它具有长而弯曲的茎,叶子为三、五或七裂,并带有锯齿状边缘。

爬山虎的茎和叶子通常呈现深绿色。

2. 让学生探究爬山虎的生长习性:询问学生爬山虎通常生长在哪些地方?它如何攀附于建筑物和树木上?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认识到爬山虎通过其茎上的附着根向上攀爬。

3. 讨论爬山虎的适应能力:询问学生爬山虎具有哪些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引导学生注意它的耐寒性、耐旱性以及能够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生长的能力。

拓展(15分钟):1. 认识爬山虎植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探究爬山虎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他们思考爬山虎植物在建筑装饰、环境修复和药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2.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收集关于爬山虎植物应用领域的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

3.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5分钟):回顾学生通过这堂课了解到的关于爬山虎植物的知识,强调其在建筑装饰、环境修复和药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提醒学生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周边环境寻找并拍摄爬山虎植物的照片,学生需要在拍摄照片时保持安全,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描述,包括植物的外貌特征和所在环境等信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连续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二)师:课题是《爬山虎的脚》,那文章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爬山虎的脚?生:3、4、5自然段(三)快速浏览课文看看3、4、5自然段中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师:那我们就直奔主题、直奔重点,请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二、读文画“脚“(一)读一读?1、咱们先看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中老师想请同学们注意一句话——读“今年,我注意了”。

“注意”是什么意思?(认真看的意思)师:那么作者注意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作者注意了什么?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这是写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这是写是脚的形状。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师:这是写是脚的颜色。

师:男生读脚的位置,女生读脚的形状,全班一起读脚的颜色。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二)画一画?1.教师板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片嫩叶。

师:这是爬山虎的茎……这是爬山虎的叶柄,那谁来画一画脚。

2.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三)议一议学生评议,纠错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呢?来说一说师:那请你来画一画。

过渡: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作者观察细致)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1.读文画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也可制作演示的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自由汇报) 1、应注意正确书写的字有:隙、漾、茎、逐、瞧。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将预习中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

着重讨论空隙、漾、均匀、重叠、蛟龙、蜗牛、休想等词语。

4、预习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当时能解决就解决,有些可放在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读读课文,想想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等。

)2、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和样子;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的爬山虎,第二句讲家里的爬山虎。

)3、这段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爬山虎的特点?(爬)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篇爬山虎的学习,一方面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对身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玩猜一猜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细了啊,老师手上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教师模拟第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个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那个同学平时最善于观察了。

(这时学生思考,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就这样通过小猫脚图片、小鸭子脚图片、小狗图片和爬山虎脚的图片,引出脚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动物有脚,我们的植物也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脚,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拉朗读,勾画出不会、不懂得字词,同座之间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帮助学习。

2、再度课文,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勾画出爬山虎脚的描写句子,然后四人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点?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如何爬的这四个方面去寻找)。

3、深入研读课文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例如: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要这么仔细的描写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以及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在这过程中,通过分析句子来介绍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辞手法。

6.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6.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导学过程:自学环节一: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

2、师友对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流利,按照“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不唱读的标准检查读书情况。

3、展示读课文,组间评价,纠错。

自学环节(二):字词学习1、师友对学,检查以下词语的读音,注意带横线的字。

不懂得词语可以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留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息”2、把“虎占铺均匀叠柄茎触痕”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写的时自学环节(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结合上面的问题说一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展示:(自学以上自学内容)总结收获:(提示:对照学习目标总结收获)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导学过程:自学环节一:那些句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小组合作探究: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哪些特点?爬山虎叶尖一顺朝下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来理解叶尖一顺朝下的原因】。

自学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作者观察的怎样?展示:(以上自学内容)课堂练习:1、课文3-5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什么特点?2、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 5 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 13 个字。

会写“爬山虎、操场”等 16 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细致且连续的观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连续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知识链接爬山虎,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

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阅资料,了解爬山虎的相关知识。

(二)字词学习1、读一读,认一认均(jūn)柄(bǐng)蜗(wō)曲(qū)萎(wěi)2、写一写,练一练虎(老虎)操(操场)占(占领)嫩(嫩绿)顺(顺利)均(均匀)叠(重叠)隙(空隙)茎(根茎)柄(叶柄)萎(枯萎)瞧(瞧见)固(坚固)(三)课文内容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内容?2、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在哪?3、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什么?(1)刚长出来的叶子:(2)长大的叶子:4、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形状是怎样的?5、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爬”的过程的?(四)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准确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2、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五)拓展延伸1、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记录下你的观察所得。

2、阅读与植物观察相关的书籍,如《植物的秘密生活》等。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感受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描写。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课题6爬山虎的脚编制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会说出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使用说明】1、预习(参考时间25分钟)多读、多写、多查。

2、自学探究(参考时间20分钟)结合课本完成学案。

3、合作探究(20分钟)先小组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

4、展示反馈(20分钟)组内展示、班级展示。

5、作业与练习(15分钟):先个人完成,小组进行评价6、总结与反思:(5分钟)把遇到的困惑写在上面,并解决。

一、预习1、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和好词好句,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掉,并把第27页的字词工整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再读课文,我看了课题后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什么特点?3、通过阅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第()至第()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

其他两个自然段写()、()。

按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可以把课文分成,可把课文分成()段,第一段(自然段)写()。

第二段( --- 自然段)写()。

第三段( --- 自然段)写()。

4、我会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6、默读课文后,我能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二、自学探究(先自学,再对学,最后小组合作)1、小组内根据以上预习导学汇报交流展示学后收获和质疑问题。

(在交流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2、全班展示收获及质疑。

3、小组互相答疑,教师释疑。

三、合作探究(自由交流,小组合作)选择题:直弯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原先是()的,现在变()了,这样它才能沿着往上爬。

触贴巴爬拉变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是它紧()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爬山虎的脚
爬的,最后描写了爬山虎
的_______和_______的密
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

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效果。

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段
抓重点词语,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教学重点)
师:爬山虎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本领呢?请你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找找答案。

生:我找到了,爬山虎的本领是爬。

(生读相关句子)
师:请你用“△”标出关于“爬”的动词。

你能把这些动词突出地读出来吗?
生:能!(生读,教师适当指导)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爬山虎爬的样子。

(放录音)
师:谁能用自己的办法演示爬的过程?
生:我来试一试。

把我的身体看做是爬山虎的茎,胳膊看做是细丝,手指看作小圆片,请大家读书中的句子,我来演示给大家看。

(其他学生读,该生演示)
师:你演示得真棒!大家给他点掌声吧。

师: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向上爬的,那你们知道它的爬和壁虎的爬有什么不同吗?
生:壁虎的脚爬行是不能留在那里的,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师:说得真好。

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

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生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虎的脚比喻成传说中蛟龙的爪子?
生:因为脚很多,样子相似。

师:你是说样子相似。

除了样子相似,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蛟龙的爪子很硬,样子很相似,又能抓住墙。

师: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它“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句,感受一下。

(生读)师:事物的美,事物的奥妙,事物的特征是不容易一下子被发现的,需要进行长期观察。

你看,叶圣陶爷爷观察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爬山虎脚的特征。

这长期观察,反复观察多么重要啊!你们也要学习这样的观察方法,争取写出好文章来。

赏析:教师采用读中想象的方式,让学生表演爬山虎爬的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

同时,教师又将爬山虎的脚与小壁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