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诗词
文学概论-诗词

杜甫
高焦挥脱张自天长李醉苏皎举宗衔饮左恨道汝眼知 谈遂毫帽旭称子安白中晋如觞之杯如相不逢阳花章 雄五落露三臣呼市斗往长玉白潇乐长日移麴三落骑 辩斗纸顶杯是来上酒往斋树眼洒圣鲸兴封车斗井马 惊方如王草酒不酒诗爱绣临望美称吸费向口始水似 四卓云公圣中上家百逃佛风青少避百万酒流朝底乘 筵然烟前传仙船眠篇禅前前天年贤川钱泉涎天眠船 。,。,,。,,,。,。,,。,,。,,。,
苏晋:开元间进士,曾 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 斋:长期斋戒。佛教戒 饮酒。苏晋长斋信佛, 却嗜酒,故曰“逃禅”。
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 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 圣”。据说张旭每当大醉, 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 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 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发的样子。
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 兴(今浙江萧山)人,官 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 “秘书外监”。他在长安 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 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 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 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 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 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 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 醉态。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742年(天宝元 年)八月为左丞相,746年四月,为李林 甫排挤罢相。圣:酒的代称。此化用李 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 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 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 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 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 酒。故名酒泉。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 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 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 李白的朋友。白眼:晋阮 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 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 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 以玉树为喻。
文学概论 文本和诗歌

②体裁作为一种审美规范 有助于规范作家的创作 和指导读者的阅读。
鲁迅说:“有了小感触,就写 些杂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 诗。……得到较整齐的材料, 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鲁迅先生这里是在以一种文学体 裁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这种 观察所得的材料用之于具体的 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类 型。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 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 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 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 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 这墙上乱画。 不同的体裁形式对人的阅读和理解所形成的心理感受是 很不一样的,这本身恰恰说明了文学体裁对文学阅读的 重要意义。 文学体裁对人的阅读的重要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假如我 们对一种文学体裁不熟悉的话,那么我们对这种体裁类 型的作品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比如朦胧诗、先锋诗歌、 先锋小说、艺术电影。
罗兰·巴特: “文本只能在一种活动中,一个 生成过程中被感知”,所以人们“不 再把作品看成仅仅是‘信息’,甚至 也不看作‘语句’(也就是完成了的 作品,它们的命运在被表达出来的那 一瞬间便已注定),而看成永无休止 的生成过程和陈述,主体则在其中挣 扎不已。”
■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
次的、含有审美意味 的、开放性的语言符 号系统。
③有助于把文学文本放在整个文学传统中认识文学文本的特 点和价值。 任何文学文本的创作都不是凌空蹈虚而是与过去历史中形 成的文学规范紧密相连,即使对文学文本的创新程度也仍 然必须把它与其所违反的文学体裁规范相对照。 比如,中国古代有古体诗、格律诗,现代有自由诗,就作 为诗歌体裁而言,它们同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 环节。事实上,中国现代很多的自由体诗歌创作仍然汲取 了古代诗歌的资源,如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仍然追求诗歌 的格律和音乐美,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主张。 对中国现代自由诗体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也必须把它放在整 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才能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从古代诗歌 发展到现代自由体诗,反映了人们为了能够更为自由地表 达思想情感而不得不用一种更为简单直白的语言表现方式, 这既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审美规范的一种背离,也是现代自 由体诗的一种新的审美探索,所以说从古代诗歌发展到现 代自由体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内在的审美需求,具有一种历 史的必然性。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中国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一、《诗经》(名解)《诗经》就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就是中国诗歌得一个源头。
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得诗歌305篇,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其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什么就是“楚辞”,什么就是《楚辞》? (简答、问答、名解)1、“楚辞”:它就是在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得楚国出现得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得新诗体,它得奠基人与代表作家就是楚国伟大得诗人屈原。
屈原比较重要得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2、《楚辞》: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得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得名称。
二、古诗十九首?(名解)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写得五言古诗共十九首,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得艺术水平,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其主题就是游子思妇、仕途失意,往往伴着人生短暂得哀叹。
四、什么就是骈文?(名解)骈文就是与散文相对而言得,就是中国特有得一种文体,有三个特点:1、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地对偶,好像并驾得两匹马,所以叫骈.2、语音方面讲究平仄.3、多用典故与华丽得词藻,可以说骈文就是一种诗话得散文。
五、什么就是文章?(名解)文章本指错杂得色彩或花纹,后来,文辞或独立成篇得文字也叫文章。
现在得文章,具体地说就是指诗赋、词曲、小说以外得其她各种文体,主要包括散文与骈文。
六、什么就是唐传奇?(名解)唐传奇就是唐代兴起得一种新得文言短篇小说。
其名称来源可能就是由于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叫《传奇》,后来就用它作为这一类小说得统称。
唐传奇得出现就是小说史上得一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诗经》得音乐分类与表现手法分类(填空)音乐分类:风(地方色彩得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得音乐,大雅、小雅)颂(用于祭祀得歌舞曲)表现手法:赋(叙述、白描)比(比喻)兴(触景生情)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宋玉得四赋(填空)《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汉赋得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填空)西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抒情小赋)⏹三曹、七子(填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代表、“悲风")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初唐四杰就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填空)⏹苏轼评价王位得诗画一体得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些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说法

诗--其他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有关比较及其他一些工作量何谓诗?在亨德的《文学概论》中,作者把诗歌定义作——用着格律的形式,通过想象,感情,和趣味的媒介,而以给人快感为首要目的的思想的表现.而用现在的话来说,即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但我更认同的则是书中提及的根米尔在他的诗歌的起源里所写的“诗歌是律动的发抒——就是利用节奏以达到它的目的的艺术。
”诗是—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
诗用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
——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传统诗歌发展历程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
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
历代的民间歌谣。
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
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
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采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中国古代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一个是浪漫主义的《离骚》。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目录:第一章 原始型二言诗和四言诗第二章 楚辞第三章 赋体第四章 乐府体诗第五章 古体诗( 五、七言诗)第六章 骈体文第七章 近体律诗第八章 古代诗歌的其他体类第一节 三言 六言 杂言第二节 杂句 杂体 杂名体第三节 唱和诗 联句诗 集句诗第九章 词第十章 曲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02-12-17 9:57:12 一诗歌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始终扮演着文化史中的重要角色。
它以其抒情、感悟和想象力的深度和独特表达方式,让人们瞥见灵魂的深处。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诗歌的定义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之美征服了无数诗人和读者。
然而,准确地定义诗歌却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一种广义的定义是,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节奏、押韵以及使用象征性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狭义的定义则认为,诗歌是按照特定的韵律和形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如诗的行、诗的句以及其他形式的诗歌结构。
二、诗歌的特征1. 音乐性: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创造了旋律和谐的美感,使读者可以通过声音感受到文字的美妙。
2. 感性和抽象性: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3. 精致的语言表达:诗歌的语言通常更加精确、有力,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意义的传达。
4. 深度和多样性:诗歌可以是对人生、自然、社会以及宇宙的思考,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5. 空间限制:诗歌通常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完整的思想或情感,相对于小说和散文,它在表达上有着更大的空间上的限制。
三、诗歌的重要性尽管诗歌的受众相对较小,但它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情感的宣泄和共鸣:诗歌以其深邃和抒情的特点,使读者能够从中发掘共鸣,找到情感的宣泄和理解。
2. 文化遗产的传承:诗歌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记忆,通过文字的传承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3. 审美意义的培养:诗歌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培养了人们对美感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4. 知识和思想的传达:许多有关人类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想与知识都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出来,激发读者深入思考。
5. 诗歌的社会影响:许多伟大的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改变了社会的观念和态度,推动社会进步和意识的觉醒。
王维文学概论

王维文学概论王维诗作的文学本源说解读——以《山居秋暝》和《秋夜独坐》为例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本于心,二是源于道,而究其原委实出于儒道两家之哲学观和文学观。
先秦时代流行的诗言志说,就其对文学本源的认识来看,即指文学本源于人心。
代表正统儒家文学观的《毛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心动情发,借语言作为工具,这就是诗。
然而人的感情之激动,系受外界事物之所触发。
《礼记·乐记》在解释音乐产生原由时说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此原理亦通于诗。
下面以王维的两首诗作为例,用文学本源说来探析。
(一)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一生中有两次隐居,这次隐居是迫不得已才选择的道路,表面上是隐者,实际上是游宦者。
《山居秋暝》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从文学本源的角度看,上述的人生经历(人事)使王维内心不断变化,又当时的自然环境(外物)相碰撞,就产生了《山居秋暝》一诗。
陆机《文赋》中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此句意为伫立宇宙之中深观远照(以引发文思),钻研古籍,以修养情志。
感叹四时变迁,目睹万物盛衰而思绪纷纷。
王维此时处于闲居之中,当然有时间去游山玩水,深观远照,他钻研的书籍除了儒家经典,还有佛家典籍,当时又正在随高僧学禅,才能有高洁的心志。
从这个角度又可以说,文章的本源,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其一,感于物;其二,本于学。
(二)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的第二次隐居在43岁之后,即世人所称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感情很复杂。
《秋夜独坐》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雨夜,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陷于人生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 兴(今浙江萧山)人,官 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 “秘书外监”。他在长安 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 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 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 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 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 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 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 醉态。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742年(天宝元 年)八月为左丞相,746年四月,为李林 甫排挤罢相。圣:酒的代称。此化用李 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饮中八仙歌
杜甫
高焦挥脱张自天长李醉苏皎举宗衔饮左恨道汝眼知 谈遂毫帽旭称子安白中晋如觞之杯如相不逢阳花章 雄五落露三臣呼市斗往长玉白潇乐长日移麴三落骑 辩斗纸顶杯是来上酒往斋树眼洒圣鲸兴封车斗井马 惊方如王草酒不酒诗爱绣临望美称吸费向口始水似 四卓云公圣中上家百逃佛风青少避百万酒流朝底乘 筵然烟前传仙船眠篇禅前前天年贤川钱泉涎天眠船 。,。,,。,,,。,。,,。,,。,,。,
苏晋:开元间进士,曾 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 斋:长期斋戒。佛教戒 饮酒。苏晋长斋信佛, 却嗜酒,故曰“逃禅”。
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 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 圣”。据说张旭每当大醉, 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 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 手迹,以为 卓然:神采焕 发的样子。
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 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 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 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 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 酒。故名酒泉。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 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 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 李白的朋友。白眼:晋阮 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 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 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 以玉树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