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传记阅读答题技巧介绍初中传记阅读是学生研究阅读理解和扩展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传记阅读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传记阅读中的问题。
技巧一: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传记之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了解传记中人物的生平背景、事迹以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故事和传记的背景。
技巧二:抓住关键信息在阅读传记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出生地、成就等重要内容。
可以用笔或者标记工具将这些关键信息圈出来,方便后续回答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技巧三:分析人物心理和特点传记往往涉及人物的情感、思想和个性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和特点,思考为什么人物做出某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人物生活和事业的影响。
可以看看人物的言行举止、对待他人的态度、面对困难的表现等方面的描述,帮助理解人物的心理动机。
技巧四:综合分析文章内容在回答传记阅读题时,要综合分析文章的整体内容,探究人物的成长过程、经历的变化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的内容,以及这些部分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分析,能更好地回答与人物和文章相关的问题。
技巧五: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在回答传记阅读题时,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例如查找关键词、推理判断、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等。
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结论初中传记阅读答题技巧包括了解背景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分析人物心理和特点、综合分析文章内容以及灵活运用阅读策略等方面。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传记,并准确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关于初中传记阅读答题技巧的介绍,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祝大家阅读愉快!。
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学会了一分不丢!人物传记答题技巧一、人物传记基础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研究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研究【传记有关知识】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高考所选传记多是文学范围类的。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人生阅历,陶冶情操,提升见识。
2.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他传(评传)和回忆录。
自传——本人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字。
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同于自传的小说。
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
评传:他人撰写的,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2)从表达方式看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或评传多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等。
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
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中考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1. 熟悉传记的结构和特点:例如,一道题目可能是要求写某位文学人物的传记,并分析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在回答时,可以按照传记的结构,先介绍人物的背景和生平经历,然后重点描述其主要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文学界的影响。
示例:以李白为例,可以首先介绍他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描述他的文学才华和诗作风格,最后分析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2. 精读题目要求:例如,题目可能要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困难。
在回答时,要明确把握题目要求,并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材料进行回答。
示例:以鲁迅为例,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困难,可以选择他坚毅不屈的个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进行论述,并结合他在民主革命中的辛酸经历,分析这些困难对他思想觉醒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3. 注意人物形象描写:例如,人物传记中通常会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进行描写。
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描写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深入分析这些细节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示例:以纳尔逊·曼德拉为例,可以引用传记中对他身材高大、目光坚定和语言优美的描写,进一步分析这些形象描写如何展现他的领袖气质和激励人心的演讲技巧。
4.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例如,人物传记中经常会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描述和举例,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对人物行为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示例:以孔子为例,可以引用传记中对他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的描述,并结合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分析这些性格特点如何影响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对后世的影响。
5. 分析人物成就和影响:例如,人物传记中通常会介绍人物的重大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需要对这些成就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材料进行论述,展示自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示例:以马克思为例,可以分析他的社会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的著作对社会主义运动和现代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进一步论述他的成就和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语文丨人物传记阅读题答题方法

三、传记作品常见出题方式
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
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传记语言有何特色或传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5.你怎样评价传主?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的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写作或语言特点。
五、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
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初中传记鉴赏答题技巧1

初中传记鉴赏答题技巧1
初中传记鉴赏答题技巧
1.了解传记的种类和特点
传记是以某个人物生平事迹为中心进行描写和介绍的文学作品。
传记可以分为名人传记、历史人物传记、普通人传记等不同种类。
不同种类的传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和
文本内容来理解和答题。
2.阅读和分析传记的结构和内容
阅读传记时,要注意传记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传记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顺序来组织,要理清事件发展的
线索和脉络。
注意传记中的重点事件、人物关系和成长经历,以及与题目相
关的情节和细节。
3.注意传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描写
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描写和性格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答题。
注意描述人物外貌、性格、思想和行为的关键词和句子,可以引用作为答案的依据。
4.理解传记中的主题和观点
传记中通常会传递一定的主题或观点,需要从文本中理解并进行分析。
注意传记中的导语、总结或者作者的评价,可以发现文中的主题和观点。
在答题时,可以引用相关的观点或者提炼出主题进行回答。
5.细致观察传记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
传记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经常用来营造氛围和突出主题。
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可以帮助理解和答题。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引用具有感情色彩或者突出主题的表达方式来支持答案。
以上是初中传记鉴赏答题的一些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阅读和答题过程中,记得多思考、准确分析,并结合题目要求和文本内容来进行回答。
初中语文传记 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传记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传记阅读策略如下:
注重诵读吟咏,让学生感受美。
在人物传记文学教学中,大多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指导诵读,如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还可以采用默读、精读、略读等方法反复诵读,不仅读准字音,明了文意,还要读出感情,读出作品的意蕴美。
加强涵泳品味,让学生创造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言语经验,虚心涵泳,潜心化解,将言语作品中的知情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义结构,形成敏锐的语感能力,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和语言运用的感性经验,形成高水平的语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如何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如何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地位很重,分值多达19分。
但由于它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语言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学生常常失分也最多。
关键在于阅读没过关。
因为没有读清文段中的人物、事件、评价等,对实、虚词的推断,对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不符合文意,从而导致错误。
从这些年高考选用的文言文看,无非两种文体,一是人物传记,一是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
只要我们能够了解一种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是能够读懂文章、读清文章的。
下面先讲一讲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 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
年号+初,如:乾元初;②。
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
年号+中,如:天监中;④。
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 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
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学会了一分不丢!人物传记答题技巧一、人物传记基础1.概念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传记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它可以由别人叙述,也可以由自己叙述,可以记载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载一生中的某一段,但必须忠于史实,并刻画出人物性格和形象,通过人物再现历史。
好的传记应该透出历史的价值,有时代的气息;让读者经历传主的成功、失败、起伏。
2.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倾注了作者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此外,还具有概括性和通俗性。
3.传记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布衣总统”孙中山》。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4)从创作方法分: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二、重要考点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2.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3.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4.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三、传记作品常见设题方式1.传记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2.传主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4.传记语言有何特色或传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5.你怎样评价传主?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6.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传主的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1.人物?(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事迹?(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叙事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3.作者态度?(是褒,还是贬?作者是怎样评价的?)4.写作或语言特点?五、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六、解题原则总原则: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七、传记常见题型(看分答题、分点答题、力求全面)题型1:筛选整合信息要点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
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题型2:鉴赏分析形象要明确传记的第一主角是传主。
任何伟大的人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是为了塑造传主形象而存在的。
方法:一是抓住主要事件,高度提炼。
二是联系社会背景。
把握传主形象特点(性格、精神品质等):①抓评议性、概括性的关键词句。
②抓传主在事件(主要事件)中的表现与细节描写,分析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起到什么作用等。
③抓传主背景与作者意图。
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判断。
此外,作者意图也会影响我们对传主特点的判断。
作者会通过材料取舍,通过评议概括等方面的词句向读者传递其意图。
题型3:理解分析句子含义重要句子:主旨句、文眼句、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哲理句、含义深刻的语句等。
分析时注意句子所在的文段、前后文。
分析可能包括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里两层(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
具体方法有: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一是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1.位于文章的开头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④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位于文章的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衬托作用。
③渲染,烘托气氛。
④点明主旨。
3.位于文章末尾①总结上文。
②呼应上文。
③卒章显志。
【首段的作用答题思路】(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答题思路】(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末段的作用答题思路】(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题型6:分析运用表现手法(人称、顺序、描写、修辞、表达,有首尾呼应、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1.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面对面直接进行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
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3.表达方式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
倒叙:①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②强调作用,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放到开头强调了传主的什么。
(与传主精神、品质等的关系)③表达作者对传主怎样的情感。
(与作者情感的关系)④深化了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内容上:①(如果是引述的他人的话,或是传主自己的话、书信等)突出了传记的真实性,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②深化了文章主题。
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④(如果是引述他人的话等就属于侧面描写)侧面烘托了传主的什么。
⑤(如果插叙的语段拿传主和其他人对化)通过比,衬托出了传主的什么。
结构上:⑥避免了结构的平铺直叙,使行文起伏多变,使结构更紧凑集中。
⑦对什么做了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采分点与插叙、倒叙同)题型7:标题作用①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②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③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⑥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
⑧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对比、引用题型8:认识探究问题1.解答探究题的原则:有文本意识、“小论文”表述意识、条理意识。